專利名稱:電線保持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線保持件,能夠通過將例如設置在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的輸電用電纜等電線類一邊臨時放置在保持件主體的把持部中一邊進行配線,在配線后,將靜止在非把持狀態(tài)的可動臂向把持部移動,從而鎖定在將電線類把持在該把持部的把持狀態(tài)。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有下述夾具:在具有上表面開口的U字形夾具開口部的主體上軸支承棘輪臂,使該棘輪臂向夾具開口部旋轉,通過與設置在夾具開口部的內周的齒嚙合,將導管保持在夾具開口部內(參照專利文獻I的9頁16行 10頁4行、11頁29行 12頁12行、圖1及圖7a 圖7d)。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平8-500420號公報發(fā)明內容
但是,上述現(xiàn)有的夾具的夾具開口部形成為上表面開口的U字形,因此當使該夾具開口部朝下地安裝時,導管會落下,存在需要一邊用于按壓以防止導管落下一邊關閉棘輪臂之類的問題點。
即,在上述現(xiàn)有的夾具中,在使夾具開口部朝下地安裝時,由于無法臨時保持導管,因此存在作業(yè)效率差之類的缺點。
因此,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具有的問題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夠通過能夠一邊臨時放置電線類一邊配線,并且在配線后使可動臂移動,從而固定電線類。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而完成,本發(fā)明的第一方案的電線保持件的特征如下。
第一,一種將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固定在被安裝物(例如金屬支撐物)上的電線保持件。
第二,電線保持件具有以下結構。
(I)保持件主體
保持件主體具備固定在被安裝物(例如金屬支撐物)上的固定單元(例如錨部)、以及位于固定單元(例如錨部)的下側且能臨時放置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的把持部。
(2)可動臂
可動臂可動地支撐在保持件主體上,在與把持部之間把持臨時放置在把持部上的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
第三,在可動臂與把持部之間具備用于將可動臂鎖定為將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把持在把持部的把持狀態(tài)的鎖定單元(例如棘輪與鎖定爪的嚙合)。
第四,在保持件主體與可動臂之間具備維持非把持狀態(tài)的靜止單元(例如支撐臂與頸部的摩擦阻力)。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案的電線保持件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在被安裝物(例如金屬支撐物)上設置用于對固定單元(例如錨部)進行固定的安裝孔。
第二,固定單元(例如錨部)能夠安裝與安裝孔的形狀變化對應的附件。
在該方式中,通過在固定單元上安裝附件,能夠固定在不同形狀的多種安裝孔中。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案的電線保持件具有下述特征。
第一,在保持件主體與可動臂之間分別設置可使可動臂旋轉地支撐可動臂的軸部與軸孔的任一方。
第二,軸部與軸孔在把持狀態(tài)下互相密合。
在該方式中,在電線類的把持狀態(tài)下,通過使保持件主體與可動臂之間的軸部與軸孔密合,能夠防止保持件主體與可動臂之間的晃動。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案的電線保持件具有下述特征。
第一,一種將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固定在被安裝物(例如金屬支撐物)上的電線保持件,該電線類在與隔有間隔地安裝在結構物(例如屋頂)上的固定物(例如太陽能電池板)之間配線。
第二,電線保持件具備以下結構。
( I)保持件主體
保持件主體具備固定在固定物(例如太陽能電池板)上的固定單元(例如錨部)、及位于固定單元(例如錨部)的下側且能臨時放置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的把持部。
(2)可動臂
可動臂能轉動地支撐在保持件主體上,在與把持部之間把持臨時放置在把持部上的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
第三,在可動臂與把持部之間具備用于將可動臂鎖定為將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把持在把持部的把持狀態(tài)的鎖定單元(例如棘輪與鎖定爪的嚙合)。
第四,可動臂在最接近結構物(例如屋頂)的狀態(tài)下在與該結構物(例如屋頂)之間保持間隙地轉動。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案的電線保持件具有下述特征。
第一,結構物是屋頂部件。
第二,固定物是太陽能電池板、安裝該太陽能電池板的臺架(例如金屬支撐物)。
在該方式中,能夠提供適于固定在屋頂部件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的配線的電線保持件。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案的電線保持件,能夠通過能夠一邊將電線類臨時放置在把持件主體的把持部一邊進行配線,在配線后可使靜止在非把持狀態(tài)的可動臂向把持部移動,鎖定為將電線類把持在該把持部的把持狀態(tài)。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案的電線保持件,通過能夠一邊將電線類臨時放置在結構物和隔有間隔地安裝在結構物上的固定物之間一邊進行配線,在配線后使可動臂在結構物與固定物的間隔內轉動,能夠通過電線保持件將電線類固定在結構物與固定物的間隔內。
圖1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是臨時放置了電纜的狀態(tài)的電線保持件的剖視圖。
圖2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是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與放大了局部的立體圖。
圖3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是電線保持件的立體圖。
圖4是電線保持件的主視圖。
圖5是電線保持件的左側視圖。
圖6是電線保持件的右側視圖。
圖7是電線保持件的俯視圖。
圖8是電線保持件的仰視圖。
圖9是沿圖4的A-A線的剖視圖。
圖10是圖4的B部的放大圖。
圖11是沿圖10的C-C線的剖視圖。
圖12是沿圖10的D-D線的剖視圖。
圖13是圖4的E部的放大圖。
圖14是沿圖6的F-F線的剖視圖。
圖15是圖14的G部的放大圖。
圖16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是將可動臂旋轉到下方的狀態(tài)的電線保持件的立體圖。
圖17是電線保持件的安裝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18與圖1對應,是將可動臂旋轉到下方的狀態(tài)的電線保持件的剖視圖。
圖19是把持了一根電纜的狀態(tài)的電線保持件的剖視圖。
圖20是將可動臂鎖定在把持部的狀態(tài)的電線保持件的立體圖。
圖21與圖20對應,是操作了解除臂的狀態(tài)的電線保持件的立體圖。
圖22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是電線保持件與附件的立體圖。
圖23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是電線保持件與附件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
使用圖1至圖21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電線保持件10)
圖1中,10表示電線保持件10,如圖2所示,例如用于太陽能電池板20(固定物的一個例子)的輸電用電纜30 (電線類,以下也稱為“電纜30”)的配線。
如圖2所示,太陽能電池板20通過金屬支撐物50 (被安裝物)固定在瓦片等屋頂部件40 (結構物)上。
如圖2所示,金屬支撐物50通過支撐金屬件53將多根縱格51遍布在屋頂部件40上,并將橫格52遍布在縱格51上而固定。
如圖2所示,在橫格52上固定太陽能電池板20。未圖示,但輸電用電纜30沿橫格52配線,如圖18所示,通過電線保持件10固定在橫格52上。
如圖2所示,橫格52通過縱格51固定在屋頂部件40上,隔著間隔安裝在屋頂部件40上。如圖1所示,在橫格52上設置用于安裝電線保持件10的安裝孔54。安裝孔54在上下貫通橫格52,例如形成為圓形。
另外,將安裝孔54形成為圓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為方形等非圓形。
另外,作為固定物,示例了太陽能電池板20,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安裝該太陽能電池板20的臺架、例如金屬支撐物50。并且,作為電線類示例了輸電用電纜30,作為結構物示例了屋頂部件40,作為被安裝物示例了金屬支撐物50,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作為安裝太陽能電池板20的臺架,示例了金屬支撐物50,但并不限定于此,并且,作為金屬支撐物50,不例了縱格51、橫格52、支撐金屬件53,但并不限定于此。
如圖3及圖4所示,電線保持件10大致具備以下各部。
另外,對以下的(I)及(2)將于后述。
( I)保持件主體60
(2)可動臂 7O
另外,電線保持件10的各部未限定于上述的(I)及(2)。
(保持件主體60)
如圖1所示,保持件主體60固定在金屬支撐物50 (被安裝物)的橫格52上,并且能臨時放置電纜30 (電線類)。
保持件主體60與后述的可動臂70 —體地由具有適當?shù)膹椥耘c剛性的、“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熱塑性樹脂一體地成形。另外,“PBT”具有耐熱性、耐藥性、電氣特性、尺寸穩(wěn)定性、成形性優(yōu)異、難燃性等特征。并且,使保持件主體60與可動臂70 —體地成形,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使兩者分別成形并組裝。
如圖2 15所示,保持件主體60大致具備以下各部。
另外,以下的(I) (3)將于后述。
(I)把持部 80
(2)臂支撐部90
(3)錨部100 (固定單元)
另外,保持件主體60的各部未限定于上述的(I) (3)。
(可動臂70)
如圖1、圖3 6及圖18所示,可動臂70可動地支撐在保持件主體60上,在與把持部80之間把持臨時放置在后述的把持部80上的電纜30 (電線類)。
另外,可動臂70在最接近屋頂部件40 (結構物)的狀態(tài)下在與該屋頂部件40之間保持間隙地轉動。
如圖3及圖4所示,可動臂70大致具備以下各部。
另外,以下的(I)及(2)將于后述。
(I)可動部 110
(2)鎖定部 120
另外,可動臂70的各部未限定于上述的(I)及(2)。
(把持部80)
如圖1及圖3 4所示,把持部80位于后述的錨部100 (固定單元)的下側,能臨時放置電纜30 (電線類)。
把持部80從保持件主體60的一端部向下彎曲為C字形的圓弧狀而延伸,自由端部保持能插入電纜30 (電線類)的間隙,位于從保持件主體60的另一端部向下方離開的位置。
另外,將把持部80彎曲為C字形的圓弧狀,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彎曲為J字形或不是圓弧,彎曲為矩形、方形。
如圖1及圖3 6、圖8、圖9及圖13所示,把持部80具備以下各部。
另外,把持部80的各部未限定于以下的(I)及(2)。
(I)棘輪 81
棘輪81構成鎖定單元的一部分,如圖1及圖3 6、圖8、圖9及圖13所示,沿位于把持部80的下側的外周形成,使傾斜部朝向自由端部側,使與傾斜部相背的直立部朝向基端部側而定位。
(2)導向肋 82
如圖1及圖3 6、圖8、圖9、圖13、圖20及圖21所示,導向肋82沿外周突出,位于把持部80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將棘輪81在寬度方向上一分為二。導向肋82形成為朝向前端部變細的截面梯形,兩側面為錐面。
如圖20及圖21所示,后述的鎖定部120的解除臂122與導向肋82的兩側面的錐面抵接。
(臂支撐部90)
如圖3及圖4所示,臂支撐部90位于具有把持部80的保持件主體60的一端部、隔著后述的錨部100而位于相反側的另一端部,用于可動地支撐可動臂70的后述的可動部110。
如圖3及圖4所示,臂支撐部90大致具備以下各部。
另外,臂支撐部90的各部未限定于以下的(I)及(2)。
(I)支撐臂 91
如圖3及圖4所示,支撐臂91從保持件主體60的另一端部延伸,在保持件主體60的寬度方向上離開并形成一對??蓜颖?0的后述的可動部110嵌入支撐臂91的間隔內。
(2)軸孔 92
如圖3及圖4所示,軸孔92分別形成在一對支撐臂91的自由端部,并且一對軸孔92相對地形成。軸孔92在支撐臂91的厚度方向上貫通,形成為正方形。后述的可動部110的一對軸部111分別嵌入一對軸孔92。
另外,將軸孔92形成為正方形,但并不限定于此,除了正方形以外的正多邊形,還可以形成為圓形。另外,在支撐臂91上形成軸孔92,在可動臂70上形成軸部111,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相反地在支撐臂91上形成軸部,在可動臂70上形成軸孔。
(錨部100(固定單元))
如圖3、圖4及圖10 12所示,錨部100用于固定在金屬支撐物50 (被安裝物)上,作為固定單元起作用。
另外,作為固定單元,示例了箱式錨形的錨部100,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為所謂的皮艇形。
如圖3、圖4及圖10 12所示,錨部100大致具備以下各部。
另外,錨部100的各部并不限定于以下的(I) (3)。
(I)箱部 101
如圖3、圖4及圖10 12所示,箱部101從保持件主體60的長度中央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形成為圓筒形。箱部101的外徑設定為橫格52的圓形的安裝孔54的內徑以下。
另外,將箱部101形成為圓筒形,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形成為方筒形。
(2)錨爪 102
如圖3、圖4及圖10 12所示,多個錨爪102從箱部101的外周彈性地突出。錨爪102在箱部101的直徑方向上設置一對,使斜面向上,使與斜面鄰接、與箱部101平行且與橫格52抵接的抵接面朝向下側的大致直角三角形。
從錨爪102的抵接面到箱部101的上表面的距離設定為與橫格52的厚度大致相坐寸ο
另外,在箱部101的直徑方向上設置一對錨爪102,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放射狀地設置三個以上。
(3)解除桿 103
如圖3、圖4及圖10 12所示,解除桿103用于解除錨爪102的鎖定狀態(tài)。從錨爪102的下端部彎曲為截面L字形而延伸。
(可動部110)
如圖3及圖4所示,可動部110位于臂支撐部90的一端部、例如上端部,可動地支撐在臂支撐部90上。
如圖3及圖4所示,可動部110具備以下各部。
另外,可動部110的各部未限定于以下的(I)及(2)。
(I)軸部 111
如圖3及圖4所示,一對軸部111從可動部110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突出,能轉動地嵌入支撐臂91的軸孔92中。
軸部111形成為方柱形,將其外形設定為比方形的軸孔92的內部形狀小一圈。
(2)頸部 112
如圖3、圖4及圖16所示,頸部112形成為與軸部111鄰接,通過減小可動臂70的寬度而縮徑。頸部112的寬度設定為支撐臂91的相對間隔以上,在本實施方式中設定為與支撐臂91的相對間隔相等。
在將支撐臂91轉動到上方的狀態(tài)下,如圖1及圖17所示,在保持件主體60的下表面與把持部80的自由端部之間形成有能使電纜30 (電線類)插入的間隙。此時,頸部112嵌入支撐臂91的相對間隔內,通過兩者的摩擦阻力,使支撐臂91靜止在轉動到上方的位置,兩者作為靜止單元起作用。
靜止單元維持非把持狀態(tài)。另外,作為靜止單元,示例了支撐臂91與頸部112,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分別設置在保持件主體60與可動臂70之間互相嵌合的凹凸部的一方。
(鎖定部120)
如圖3、圖4、圖20及圖21所示,鎖定部120位于臂支撐部90的另一端部、例如下端部,用于將可動臂70鎖定為將電纜30 (電線類)把持在把持部80的把持狀態(tài)。
如圖3、圖4、圖20及圖21所示,鎖定部120大致具備以下各部。
另外,鎖定部120的各部未限定于以下的(I) (5)
(I)導向槽 121
如圖3、圖4、圖20及圖21所示,導向槽121凹下為端面開口的凹狀,把持部80嵌入槽內,通過可動臂70以軸部111為中心轉動,沿把持部80的內周面移動。
(2)解除臂 122
如圖3、圖4、圖20及圖21所示,解除臂122從導向槽121的敞開側端面面向形成在把持部80的外周面的棘輪81。解除臂122整體彎曲為大致L字形,在可動臂70的寬度方向上形成一對。解除臂122與導向肋82的兩側面的錐面抵接,在用手操作時,一邊互相接近一邊向離開棘輪81的方向上升,此時,使后述的鎖定爪124從棘輪81脫離。
(3)連結部 123
如圖3、圖4、圖20及圖21所示,連結部123彈性地連結臂支撐部90的另一端部與解除臂122。解除臂122利用連結部123的彈性復原力被向接近棘輪81的方向加力。
(4)鎖定爪 124
如圖3、圖4、圖20及圖21所示,鎖定爪124從解除臂122的端部朝向棘輪81彎曲為大致L字形,嵌入棘輪81的一個齒中。
(5)抵接部 125
如圖3、圖4、圖18及圖19所示,抵接部125與臨時放置在把持部80上的電纜30(電線類)抵接,與電纜30相對的內側面沿電纜30的外周彎曲為大致V字形或大致L字形。
(電線保持件10的使用方法)
接著,對具有上述結構的電線保持件10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如圖17所示,使電線保持件10位于屋頂部件40 (結構物)與橫格52的間隔內,與橫格52的安裝孔54—致地將錨部100從下側插入并固定。這樣,通過相對于橫格52固定,將電線保持件10配置在屋頂部件40 (結構物)與橫格52的間隔內。
此時,如圖17所示,電線保持件10的把持部80的外周位于從屋頂部件40 (結構物)的上表面向上方離開的位置。
接著,如圖1所示,將電纜30 (電線類)臨時放置在電線保持件10的把持部80上并配線。
如圖18所示,配線后,使可動臂70以軸部111為中心旋轉。
如圖20所示,當使可動臂70向下方旋轉時,把持部80嵌入導向槽121中,鎖定爪124嵌入棘輪81的齒中。
在該狀態(tài)下,如圖18所示,把持部80的自由端部與保持件主體60的下表面間的敞開面由可動臂70堵塞。
接著,如圖18所示,當使可動臂70進一步旋轉時,利用其抵接部125將電纜30向把持部80里推。
此時,鎖定爪124被棘輪81的齒的正面推起,越過齒進入把持部80里。
另外,可動臂70在最接近屋頂部件40的狀態(tài)下,在與該屋頂部件40之間保持間隙地轉動。
當在被電纜30推壓而使可動臂70無法旋轉的位置松手時,如圖20所示,通過鎖定爪124與棘輪81的齒的嚙合,阻止可動臂70向返回方向的旋轉,如圖18所示,在把持部80的內周面、可動臂70的抵接部125及保持件主體60的下表面之間把持電纜30。
另外,此時,電纜30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可動臂70上,如圖18所示,方柱形的軸部111的角部與方形的軸孔92的邊彈性地抵接,防止兩者晃動。
S卩,未圖示,但由于覆蓋在電纜30的電線的外周的絕緣乙烯等絕緣體的彈性復原力,反作用力進行作用。
另一方面,在改變電纜30的配線的場合,如圖21所示,用手將一對解除臂122向互相接近的方向按。
當按壓解除臂122時,如圖21所示,與導線肋82的兩側面的錐面抵接。
當進一步按壓解除臂122時,如圖21所示,一邊互相接近一邊在離開棘輪81的方向上浮起,此時,鎖定爪124從棘輪81脫離。
因此,通過一邊按壓解除臂122 —邊使可動臂70向上方旋轉,能夠從把持部80的自由端部拔出可動臂70。
通過拔出可動臂70,如圖1所示,把持部80的自由端部、保持件主體60的下表面間的敞開面敞開,從該敞開面拔出電纜30或插入新的電纜30,能夠臨時放置在把持部80上。
向上方旋轉的可動臂70其頸部112嵌入支撐臂91的相對間隔內,通過兩者的摩擦阻力,使支撐臂91靜止在轉動到上方的位置。
因此,能夠防止可動臂70在配線的中途向下方旋轉而堵塞把持部80的自由端部與保持件主體60的下表面之間的敞開面。
(第二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圖22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圖22所示,在錨部100 (固定單元)上安裝附件200。
如圖22所示,附件200的內徑與錨部100的箱部101的外徑大致相等,形成為圓筒形。
附件200的外徑形成為比箱部101的外徑大一圈。
在附件200上設置箱部101的錨爪102分別嵌入的、內外周貫通的一對開口部201。另外,在附件200上設置與開口部201相差90度相位的錨爪202 (鎖定單元的一部分)。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對與之前使用圖1 21說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分使用相同符號并省略說明。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通過在錨部100上安裝附件200,能夠在比圖1所示的安裝孔54大一圈的安裝孔(未圖示)上安裝錨部100。
因此,通過準備外徑不同的附件200,能夠與多種孔徑的安裝孔(未圖示)對應。
另外,錨爪202的抵接面位于距箱部101的上表面與橫格52的厚度大致相等的距離的位置。
因此,通過準備形成高度不同的錨爪202的附件200,能夠靈活地與橫格(未圖示)的厚度的變化對應。
另外,能使附件200的材質為與電線保持件10不同的材質、例如軟質樹脂制。
(第三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圖23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圖23所示,將附件210的外形整體上形成為箱形。
如圖23所示,附件210包括凸緣部211、從凸緣部21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兩個塊部212。
兩個塊部212形成為方筒形,位于保持錨部100的箱部101嵌入的間隙213而離開的位置。未圖示,在凸緣部211上具有錨部100在間隙213內貫通的貫通孔,通過該貫通孔將箱部101插入兩個塊部212的間隙213內。未圖示,在箱部101的相對的內側面設置箱部101的錨爪102分別嵌入的、在內外貫通的一對開口部。
另外,在兩個塊部212的外側面設置與開口部相差90度相位的錨爪214。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對與之前使用圖1 21說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分使用相同符號并省略說明。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通過在錨部100上安裝附件210,能夠在不是圖1所示的圓形的安裝孔54中、而是在方形的安裝孔(未圖示)中安裝錨部100。另外,箱形的附件210屬于電線保持件10,未圖示,但主要在固定在安裝太陽能電池板20的臺架、例如金屬支撐物50上時使用。
在此引用2010年9月30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0-222564號的說明書、權利要求、附圖及說明書摘要的全部內容,作為本發(fā)明的說明書的內容而采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線保持件,其將電線類固定在被安裝物上,該電線保持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電線保持件具有: 保持件主體,該保持件主體具備固定在上述被安裝物上的固定單元、以及位于上述固定單元的下側且能臨時放置上述電線類的把持部;以及 可動臂,該可動臂可動地支撐在上述保持件主體上,在與上述把持部之間把持臨時放置在上述把持部上的上述電線類, 在上述可動臂與把持部之間具備用于將上述可動臂鎖定為將上述電線類把持在上述把持部的把持狀態(tài)的鎖定單元, 在上述保持件主體與上述可動臂之間具備維持非把持狀態(tài)的靜止單元。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線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被安裝物上設置用于對上述固定單元進行固定的安裝孔, 上述固定單元能夠安裝與上述安裝孔的形狀變化對應的附件。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線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件主體與上述可動臂之間分別設置可使上述可動臂旋轉地支撐上述可動臂的軸部與軸孔的任一方, 上述軸部與上述軸孔在上述把持狀態(tài)下互相密合。
4.一種電線保持件,其將電線類固定在被安裝物上,該電線類在結構物與隔有間隔地安裝在結構物上的固定物之間進行配線,該電線保持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電線保持件具有: 保持件主體,該保持件主體具備固定在上述固定物上的固定單元、及位于上述固定單元的下側且能臨時放置上述電線類的把持部;以及 可動臂,該可動臂可轉動地支撐在上述保持件主體上,在與上述把持部之間把持臨時放置在上述把持部上的上述電線類, 在上述可動臂與把持部之間具備用于將上述可動臂鎖定為將上述電線類把持在上述把持部的把持狀態(tài)的鎖定單元, 上述可動臂在最接近上述結構物的狀態(tài)下在與該結構物之間保持間隙地轉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線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結構物是屋頂部件, 上述固定物是太陽能電池板、安裝該太陽能電池板的臺架。
全文摘要
電線保持件具有保持件主體,該保持件主體具備固定單元(例如錨部)、以及位于固定單元(例如錨部)的下側且能臨時放置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的把持部;以及可動臂,該可動臂可動地支撐在保持件主體上,在與把持部之間把持臨時放置在把持部上的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在可動臂與把持部之間具備用于將可動臂鎖定為將電線類(例如輸電用電纜)把持在把持部的把持狀態(tài)的鎖定單元。在保持件主體與可動臂之間具備維持非把持狀態(tài)的靜止單元。
文檔編號F16B19/00GK103140707SQ201180047268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小林修一, 井上泰彥 申請人:株式會社利富高, 株式會社屋根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