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機械加工流道分片式多路換向閥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與機械加工流道分片式液壓多路換向閥有關。
現(xiàn)有的機械加工流道分片式液壓多路換向閥,其閥體的進油口不與閥孔環(huán)槽直接相通,來自液壓供油系統(tǒng)的壓力油,必須經(jīng)過一道與進油口垂直并與閥孔平行的過渡孔,再經(jīng)閥體內與過渡孔相垂直的另外的孔,才能通達閥孔環(huán)槽。因多一道過渡孔,閥體要厚一些,并且液壓油從進油口流至閥孔環(huán)槽經(jīng)過直角拐彎,壓力損失較大;同時,由于構成閥體進油流道的孔較多,其中有些孔的工藝孔口還得堵上,制造成本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提供一種閥體進油口直接與閥孔環(huán)槽相連通的分片式多路換向閥。
按本實用新型制作的分片式多路換向閥,其閥體的進油流道由兩個里端分別與相應閥孔環(huán)槽直接相通,外端互相交通的斜孔L1和L2組成,斜孔L1和L2外端相交通部分構成閥體的進油口,里端不相交通部分則為相應閥孔環(huán)槽的進油孔,L3則是閥體的出油口。如果是多聯(lián)多路換向閥,位于前面的閥體的出油口L3則同時構成后一相鄰閥體的進油口。上述斜孔L1和L2的外端相交通部分既可位于同一閥體上,也可位于該閥體外,這兩種構造形式,其工作原理和功效完全相同。
按本實用新型制作的多路換向閥,由于不需要設置與閥孔平行的過渡孔,閥體可以造得薄些,并且進油斜孔L1和L2直接與閥孔環(huán)槽相通,沒有任何直角拐彎,壓力損失顯著降低;同時進油流道僅由兩個斜孔構成,加工工藝比現(xiàn)行同類多路換向簡單得多,制造成本低。
按本實用新型制作的多路換向閥,除上述特點外,其他方面的工作原理以及其他組成件都與現(xiàn)行同類多路換向閥相同,易于推廣應用。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再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是按本實用新型制作的四聯(lián)串并聯(lián)機械加工流道分片式多路換向閥剖視圖。
附圖2,是多路換向閥的工作原理圖。
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主要由進油端蓋C1、出油端蓋C2,閥體V1、V2、V3與V4以及它們各自的閥桿S1、S2、S3與S4組成。從液壓系統(tǒng)壓力油源P1輸送來的壓力油,經(jīng)進油端蓋C1進入閥體V1的進油口,即斜孔L1與L2的相交通部分,此時如果各聯(lián)閥體的閥桿都處于中立位置,壓力油便從閥體V1的進油斜孔L1和L2進入環(huán)槽,并經(jīng)兩個開啟口匯合至中央環(huán)槽,然后從閥體出油口L3流到閥體V2的進油口,即閥體V2的進油斜孔L1和L2的相交通部分,以下都按同一原理,經(jīng)閥體V2、V3和V4以及出油端蓋C2,回至油箱;此時如果操縱任何一根閥桿,如,把閥體V1的閥桿S1操縱至工作位置,壓力油便被分配到該閥體的工作油口A1(或B1),推動與上述工作油口接通的執(zhí)行元件進行工作,與此同時,其相應的回油是經(jīng)工作油口B1(或A1),各閥體兩則的回油口O2(或O1),出油端蓋C2和出油口O流回油箱。如果需要兩液壓油泵同時供油,可在需要作合流的閥體V4的進油口,引入第二壓力油源即可。從圖2亦可看出,按本實用新型所制作的多路換向閥,與現(xiàn)行的同類多路換向閥比較起來,其總的工作原理相同,組成方式相同,其他組成件,如圖2中的溢流閥R1和R2,亦相同,便于設計制造。
上述實施例的多路換向閥,15毫米通徑,流量100升/分鐘,各閥體厚度60毫米,進油斜孔L1和L2直徑16毫米。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械加工流道分片式多路換向閥,包括換向閥體、溢流閥、進油端蓋、出油端蓋和閥桿,其特征是這種多路換向閥體的進油流道,由兩個里端與相應閥孔環(huán)槽直接連通,外端互相交通的斜孔L1和L2組成,斜孔L1和L2外端相交通部分構成閥體的進油口,里端不相交通部分分別為各所連通的閥孔環(huán)槽的進油孔。
2.據(jù)權利要求
1所述的多路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構成閥體進油流道的兩斜孔L1和L2,其外端相交通部分一般位于同一閥體上,或是位于該閥體外。
專利摘要
一種機械加工流道分片式多路換向閥,其進油流道僅由兩個里端與相應閥孔環(huán)槽直接連通,外端相互交通的斜孔構成。這兩斜孔的不相交部分則為閥孔環(huán)槽的進油孔,而互相交通部分則構成閥體的進油口。既克服了現(xiàn)行同類多路換向閥進油流道孔較多,加工工藝復雜的缺點,又因其進油流道僅是兩個直通閥孔環(huán)槽的斜孔構成,中途沒有任何直角拐彎,壓力損失比現(xiàn)行同類多路換向閥小得多。
文檔編號F15B13/00GK86208874SQ86208874
公開日1987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1986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何季愚 申請人:浦沅工程機械總廠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