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通風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散熱型軸流風機。
背景技術:
風機主要是通過電機帶動轉動軸轉動,轉動軸另一端與葉輪連接,從而帶動葉輪轉動,葉輪長時間轉動時,葉輪軸承處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經由轉動軸傳遞至電機,由于電機本身工作時也會產生熱量,因此長時間運作使得整個風機的熱量得不到驅散,容易使得電機或整個風機被燒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散熱效果良好的散熱型軸流風機。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散熱型軸流風機,包括電機、冷卻裝置、葉輪和兩端開口的外罩,電機設置在外罩中,所述電機和所述葉輪之間通過轉動軸連接,所述的葉輪設置在外罩的一端,外罩的另一端設有進風口,外罩外側設有水箱散熱器,所述冷卻裝置位于所述電機和所述葉輪中間,所述冷卻裝置包括箱體、箱體中間供所述轉動軸穿過的通孔、通孔與箱體之間的流體腔、箱體外圍上與所述流體腔連通的進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的進液管和出液管分別于水箱散熱器的兩端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箱體中部的轉動軸上設有攪水片,所述進液管和出液管分別與箱體的圓周面呈一個相反的角度。
進一步地,所述進液管上靠近所述箱體的一端設有多個進液分管,所述進液分管與所述進液管一體鍛造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出液管上靠近所述箱體的一端設有多個出液分管,所述出液分管與所述出液管一體鍛造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通孔處由法蘭將所述箱體的兩端密封。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
冷卻裝置對轉動軸進行冷卻,避免風機轉動產生的熱量由轉動軸傳遞至電機,導致電機燒壞;通過外罩產生一個風道,整個裝置設置在風道中,利于電機降溫,冷卻裝置里的水在外罩外散熱后重新利用。
附圖說明
圖 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冷卻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機、2.冷卻裝置、22.流體腔、3.葉輪、4.轉動軸、5.進液管、7.出液管、8.出液分管、9.水箱散熱器、10.外罩、11.法蘭,12.攪水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fā)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如圖1所示的一種散熱型軸流風機,包括電機1、冷卻裝置2、葉輪3和兩端開口的外罩10,電機設置在外罩中,所述電機1和所述葉輪3之間通過轉動軸4連接,所述的葉輪3設置在外罩10的一端,外罩的另一端設有進風口,外罩外側設有水箱散熱器,所述冷卻裝置2位于所述電機1和所述葉輪3中間,所述冷卻裝置包括箱體、箱體中間供所述轉動軸穿過的通孔、通孔與箱體之間的流體腔22、箱體外圍上與所述流體腔連通的進液管5和出液管7,所述的進液管5和出液管7分別于水箱散熱器9的兩端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箱體中部的轉動軸4上設有攪水片12,所述進液管5和出液管7分別與箱體的圓周面呈一個相反的角度。
進一步地,所述進液管5上靠近所述箱體的一端設有多個進液分管,所述進液分管與所述進液管一體鍛造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出液管7上靠近所述箱體的一端設有多個出液分管,所述出液分管與所述出液管一體鍛造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通孔處由法蘭11將所述箱體的兩端密封。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