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效防塵離心風機,屬于高性能流體輸送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進程的推進,工業(yè)行業(yè)正大力開展節(jié)能降耗,進行產業(yè)升級和整合重組,工業(yè)基礎設備需要大量更新。離心風機是一種從動的流體機械,依靠輸入的機械能,提高氣體壓力并排送氣體的機械,將作為工業(yè)的重要配套設備更多地應用于電力、水泥、石油化工、煤炭、礦山和環(huán)保等領域,在新的經濟發(fā)展形勢下,未來離心風機行業(yè)將繼續(xù)保持較快的增長。
目前,離心風機在風網運行中,由于輸送介質很多工況下是含有微小顆粒物的粉塵,在A式傳動風機中,葉輪和電機直聯(lián),容易造成粉塵進入電機內部,風機在長期運行中,極易引起電動機損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高效防塵離心風機,能夠有效阻止防塵進入電動機內部,延長電動機的使用壽命,提高風機效率。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的:
一種高效防塵離心風機,包括進風圈、蝸殼、葉輪和電動機,其中,所述進風圈包括進風口和連接盤,所述進風口呈倒圓臺形,且端部設有第一法蘭,所述連接盤截面包括內凹弧形殼體和水平殼體,所述內凹弧形殼體與進風口殼體相連,所述水平殼體與蝸殼側壁相連;
所述蝸殼上設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上設有第二法蘭,所述蝸殼內設有空腔,所述葉輪置于空腔內,所述葉輪包括第一輪盤、第二輪盤和若干葉片,所述第一輪盤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與進風口連通,所述第一輪盤外壁與蝸殼間隙配合,所述第二輪盤上設有第二通孔,若干葉片兩側分別與第一輪盤、第二輪盤相連;
所述電動機上設有電機桿,所述電機桿端部設有軸套,所述軸套包括凸頭和轉盤,所述凸頭頂部穿過第二通孔,且底部與轉盤之間設有圓弧角,所述轉盤頂部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與第二輪盤配合,所述轉盤上設有若干螺栓,通過螺栓穿過轉盤和二輪盤實現(xiàn)軸套與葉輪相連,所述轉盤底部設有壓頭,所述壓頭與電機板之間設有防塵套,所述防塵套底部設有第三通孔和凹槽,所述第三通孔與電機桿公差配合,所述電動機與蝸殼外壁之間設有墊板。
上述一種高效防塵離心風機,其中,所述葉片一側傾斜設置,且與第二輪盤夾角θ為99°。
上述一種高效防塵離心風機,其中,所述防塵套高度H為6mm,所述凹槽到防塵套邊緣的距離d為2mm,所述凹槽深度h為2mm。
上述一種高效防塵離心風機,其中,所述第三通孔與電機桿公差配合的上偏差值?D為+0.1mm,與電機桿配合的第三通孔端面粗糙度Ra為3.2um。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通過電機驅動電機桿旋轉,帶動與軸套相連的葉輪旋轉,從而提高氣體壓力,將風從吸風圈吸入蝸殼空腔內,實現(xiàn)于進風口到出風口之間的流體輸送。
本發(fā)明通過增設具有凹槽的防塵套,能夠有效防止葉輪與電機直連結構中輸送介質內的粉塵進入電動機內部,引起電動機損壞的問題,且尺寸及粗糙度設計,方便防塵套的安裝于拆卸,公差配合的上偏差值?D可簡化加工工藝,同時改善葉輪結構設計,提高離心風機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防塵套結構示意圖。
(圖中,進風圈1,蝸殼2,葉輪3,電動機4,進風口5,連接盤6,第一法蘭7,內凹弧形殼體8,水平殼體9,出風口10,第二法蘭11,空腔12,第一輪盤13,第二輪盤14,葉片15,第一通孔16,電機桿18,軸套19,凸頭20,轉盤21,第二通孔22,圓弧角23,安裝槽24,螺栓25,壓頭26,防塵套27,凹槽28,第三通孔29,墊板3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高效防塵離心風機,包括進風圈、蝸殼、葉輪和電動機,其中,所述進風圈包括進風口和連接盤,所述進風口呈倒圓臺形,且端部設有第一法蘭,所述連接盤截面包括內凹弧形殼體和水平殼體,所述內凹弧形殼體與進風口殼體相連,所述水平殼體與蝸殼側壁相連;
所述蝸殼上設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上設有第二法蘭,所述蝸殼內設有空腔,所述葉輪置于空腔內,所述葉輪包括第一輪盤、第二輪盤和若干葉片,所述第一輪盤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與進風口連通,所述第一輪盤外壁與蝸殼間隙配合,所述第二輪盤上設有第二通孔,若干葉片兩側分別與第一輪盤、第二輪盤相連,所述葉片一側傾斜設置,且與第二輪盤夾角θ為99°;
所述電動機上設有電機桿,所述電機桿端部設有軸套,所述軸套包括凸頭和轉盤,所述凸頭頂部穿過第二通孔,且底部與轉盤之間設有圓弧角,所述轉盤頂部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與第二輪盤配合,所述轉盤上設有若干螺栓,通過螺栓穿過轉盤和二輪盤實現(xiàn)軸套與葉輪相連,所述轉盤底部設有壓頭,所述壓頭與電機板之間設有防塵套,所述防塵套高度H為6mm,所述防塵套底部設有第三通孔和凹槽,所述凹槽到防塵套邊緣的距離d為2mm,所述凹槽深度h為2mm,所述第三通孔與電機桿公差配合,所述第三通孔與電機桿公差配合的上偏差值?D為+0.1mm,與電機桿配合的第三通孔端面粗糙度Ra為3.2um,所述電動機與蝸殼外壁之間設有墊板。
本發(fā)明的工作方式為:
通過電機驅動電機桿旋轉,帶動與軸套相連的葉輪旋轉,從而提高氣體壓力,將風從吸風圈吸入蝸殼空腔內,實現(xiàn)于進風口到出風口之間的流體輸送。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