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排滲尾礦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虹吸式排滲尾礦壩,包括初期壩體、若干后期壩體、和若干排滲裝置,該排滲裝置包括初期滲流井、集水井、若干后期滲流井、初期虹吸排滲管、后期虹吸排滲管;后期壩體以初期壩體為基礎設置;初級滲流井設置于初期壩體的內側,集水井設置于初期壩體的外側,初期滲流井通過初期虹吸排滲管連通至集水井;若干后期滲流井設置于初級壩體的內側,并通過后期虹吸排滲管接連通至初期滲流井。本實用新型在加高壩體階段,可直接在初期壩體的基礎上,將之前預埋的初期排滲系統(tǒng)直接改造為后期排滲系統(tǒng),將大大減少施工量,施工更為方便,也更為經濟。
【專利說明】虹吸式排滲尾礦壩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虹吸式排滲尾礦壩,具體的說是一種利用虹吸原理將尾礦庫內的滲流水排出,降低庫內浸潤線的虹吸式排滲透尾礦壩,具體涉及尾礦庫的排水尾礦壩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尾礦壩是由尾礦堆積碾壓而成用來圍護尾礦庫的構筑物,分為尾礦堆積壩和初期壩,初期壩可做成透水壩(有利于尾礦排水固結,近年來采用較多)和不透水壩(國內早期采用較多),在礦山環(huán)境的保護和治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主要應用于堆存金屬和非金屬礦山進行礦石選別后排出的尾礦或其他工業(yè)廢渣。不同于水庫,水庫要求防滲,而尾礦庫要求排滲,否則容易形成泥石流。如果尾礦含有害物質,則必須經處理才能把尾礦水排出。
[0003]在各種導致尾礦壩事故的因素中,滲流問題也占有比較大的比例。由于滲透壓力的存在,降低了整體壩坡的穩(wěn)定性,尾礦壩在滲流的作用下,也可能產生自身的變形和破壞的現(xiàn)象。由于尾礦砂沉積分層作用,產生各向異性滲透速率,這對壩內滲流影響很大,尤其對壩內浸潤線位置影響非常大。浸潤線位置過高,會使壩面或下游發(fā)生沼澤化,導致壩體、壩肩和不同材料結合部位有滲流水流出,滲流量增大,引起管涌,最終導致潰壩。造成人員傷亡和有害污染物下泄的事故屢屢發(fā)生,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對環(huán)境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尾礦壩的穩(wěn)定及排滲技術等已成為各國政府、礦山企業(yè)和學術界所關注的重大課題。
[0004]就目前來看,國內已有的尾礦壩排滲系統(tǒng)主要有自由流滲系統(tǒng)、輻射井排滲系統(tǒng)、虹吸排滲系統(tǒng)、水平排滲系統(tǒng)、垂直水平聯(lián)合排滲系統(tǒng)等。但是,在大多數相關文獻里都未涉及該系統(tǒng)在加筑下一期壩體后,能否繼續(xù)使用,或是否具有可適應性。而如果我們在初期壩體建筑時,就設下初期排滲系統(tǒng),并預埋下期需使用的排滲系統(tǒng)。這樣,當需要加筑二期壩體的時候,可直接在初期壩的基礎上,將之前預埋的二期排滲系統(tǒng)建筑完成,將大大減少施工量,并且減少壩體材料的使用,施工更為方便,也更為經濟。這種具有前瞻性的尾礦壩排滲系統(tǒng)越來越受到關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適應尾礦壩壩體加高過程中排滲需求增強的虹吸式排滲尾礦壩。
[0006]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尾礦壩包括初期壩體、若干后期壩體、和若干排滲裝置,排滲裝置包括初期滲流井、集水井、若干后期滲流井、初期虹吸排滲管、后期虹吸排滲管;后期壩體以初期壩體為基礎設置;初級滲流井設置于初期壩體的內側,集水井設置于初期壩體的外側,初期滲流井通過初期虹吸排滲管連通至集水井;若干后期滲流井設置于初級壩體的內側,并通過后期虹吸排滲管接連通至初期滲流井。
[0007]進一步地,若干后期滲流井設置于的初期滲流井偏向壩體內側方向的上方。[0008]進一步地,初期虹吸排滲管通過初期壩體的上表面連通初期滲流井和集水井。
[0009]進一步地,若干后期壩體自初期壩體處由下向上逐階設置。
[0010]進一步地,若干后期滲流井自初期滲流井處逐階設置,若干后期滲流井連線大致平行若干逐階設置的后期壩體連線;逐階設置的相鄰后期滲流井間均通過后期虹吸排滲管連通,最低階的后期滲流井通過后期虹吸排滲管連通至初期滲流井。
[0011]進一步地,若干排滲裝置沿所述尾礦壩壩體外側面水平切線方向等間距分布。
[0012]進一步地,初期虹吸排滲管為PVC管,且設置有防堵過濾裝置;后期虹吸排滲管為PVC管,且設置有防堵過濾裝置。
[0013]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后期加高壩體階段,可直接在初期壩體的基礎上,將之前預埋的初期排滲系統(tǒng)直接改造為后期排滲系統(tǒng),將大大減少施工量,施工更為方便,也更為經濟。同時,可以與浸潤線監(jiān)控系統(tǒng)相結合,達到監(jiān)控與排滲相輔相成效果。這種具有前瞻性的尾礦壩排滲系統(tǒng)將會解決尾礦壩壩體加高而排滲系統(tǒng)達不到要求這一瓶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的一種虹吸式尾礦壩截面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的一種虹吸式尾礦壩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
[0017]實施例:
[0018]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尾礦壩設置有初期壩體I和后期壩體2。本實用新型中將尾礦壩壩體中接觸礦渣的一側定義為尾礦壩的內側,該內側的對側定義為尾礦壩的外側。隨著礦渣在生產過程中的逐漸產生,礦渣逐漸累積,需要進一步加高尾礦壩體時,就以初期壩體為基礎設置后期壩體2。并且,本實施例如圖1所示優(yōu)選將后期壩體設置在設置初期壩體的上方偏向壩體內側處,后續(xù)的其它后期壩體也如同I所示呈臺階狀逐階設置。這樣設置后期壩體可以通過這樣設置可以抵消部分尾礦壩的礦渣向壩體外側的壓力引起的后期壩體位移,減小壩體崩潰的危險。
[0019]本實施例的尾礦壩通過設置集水井來收集礦壩中滲處的污水,如圖1所示,其中,初級滲流井收集周圍礦渣中滲出的污水,并通過初級虹吸滲流管利用虹吸效應將初級滲流井內的污水輸送至集水井。后續(xù)當礦壩加高后,隨著礦渣儲量的增加,如圖2所示,優(yōu)選通過設置一列與尾礦壩后期壩體連線大致平行的后期滲流井,并通過若干后期虹吸排滲管將相鄰的后期虹吸排滲管通過虹吸效應連通。這樣,在壩體內側上方的后期排滲井通過后期虹吸排滲管逐階輸送收集到的礦渣污水,最后匯集到最低級的后期排滲井處。該后期排滲井同樣通過后期虹吸排滲管將污水輸送至初級排滲井,進而通過初期虹吸排滲管匯入集水井。本實施例中,若干后期滲流井在截面圖上的連線大致平行于后期壩體截面圖上的連線。這樣設置,夠保證在壩體延伸的過程中集水井始終設置在大片礦渣的下方,便于手機礦渣污水。且通過收集這些區(qū)域礦渣的污水,使得接近初期壩體和后期壩體處的礦渣均較為干燥,不易發(fā)生潰壩,且該段干燥端的礦渣可以緩沖和分散尾礦壩內部相對較濕潤的礦渣造成的壓力。因此增強該尾礦壩的防潰壩能力。
[0020]本實施例中設置初期虹吸排滲管通過初期壩體的上表面,如此設置,只是為了便于初期壩體虹吸排滲裝置的架設和施工,實際中,將該初期虹吸排滲管設置成穿過初期壩體還是穿過后期壩體并不會影響本發(fā)明的實現(xiàn)。
[0021]本實施例設置有6個排滲裝置,沿所述尾礦壩壩體外側面水平切線方向等間距分布,如圖2所示。
[0022]如上所述,盡管參照特定的優(yōu)選實施例已經表示和表述了本發(fā)明,但其不得解釋為對本發(fā)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定義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前提下,可對其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虹吸式排滲尾礦壩,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壩體(I)、若干后期壩體(2)、和若干排滲裝置,該排滲裝置包括初期滲流井(3)、集水井(8)、若干后期滲流井(6)、初期虹吸排滲管(7)、后期虹吸排滲管(5);后期壩體(2)以初期壩體(I)為基礎設置;初級滲流井(3)設置于初期壩體(I)的內側,集水井(8)設置于初期壩體(I)的外側,初期滲流井(3)通過初期虹吸排滲管(7)連通至集水井(8);若干后期滲流井(6)設置于初級壩體(I)的內側,并通過后期虹吸排滲管(5)接連通至初期滲流井(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虹吸式排滲尾礦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后期滲流井(6)設置于的初期滲流井(3)偏向壩體內側方向的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虹吸式排滲尾礦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期虹吸排滲管(7 )通過初期壩體(I)的上表面連通初期滲流井(3 )和集水井(8 )。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虹吸式排滲尾礦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后期壩體(2)自初期壩體(I)處由下向上逐階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虹吸式排滲尾礦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后期滲流井(6 )自初期滲流井(3 )處逐階設置,所述若干后期滲流井(6 )連線大致平行所述若干逐階設置的后期壩體(2)連線;逐階設置的相鄰后期滲流井(6)間均通過后期虹吸排滲管(5)連通,最低階的后期滲流井(6)通過后期虹吸排滲管(5)連通至初期滲流井(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虹吸式排滲尾礦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排滲裝置沿所述尾礦壩壩體外側面水平切線方向等間距分布。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虹吸式排滲尾礦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期虹吸排滲管(7)為PVC管,且設置有防堵過濾裝置;所述的后期虹吸排滲管(5)為PVC管,且設置有防堵過濾裝置。
【文檔編號】E02D3/10GK203768917SQ201420139403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26日
【發(fā)明者】賈凡, 樊科偉, 徐瓊, 柯宇超 申請人:河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