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筒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機械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風筒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礦井井巷通風采用局部通風機壓入式通風,以風筒作為供風路徑。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局部通風機功率越來越大,供風距離也越來越長,這就增加了風筒連接工作的工作量。風筒的兩端都設置有連接用的風筒箍?,F(xiàn)有技術中,風筒和風筒之間的連接方式 如下先將第一節(jié)風筒的風筒箍塞入第二節(jié)風筒的風筒箍內;然后,使用細鐵絲包扎;接下來,將風筒邊進行反包扎;最后,再使用風筒膠將接頭處用條帶布粘貼。現(xiàn)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上述連接工藝復雜,耗時耗力,不利于煤礦井下特種環(huán)境下快速連接風筒。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風筒連接裝置,用于提高連接風筒的效率。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風筒連接裝置,包括卡箍,包括拆卸式固定連接的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所述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拼湊形成環(huán)形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持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如上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子箍和所述第二子箍都為半圓環(huán)結構,所述第一子箍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子箍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拆卸式固定連接。如上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螺栓連接。如上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鉸鏈,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通過棘齒鎖連接;其中,所述棘齒鎖包括棘齒銷、棘齒槽和壓把;所述棘齒銷固定在所述第二端,所述棘齒槽固定所述第四端;所述壓把設置在所述棘齒銷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帶動所述棘齒銷相對于與所述棘齒槽運動。如上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子箍和/或第二子箍一體冷壓成型。如上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優(yōu)選的是,所述卡槽的開口寬度比所述風筒箍沿所述風筒軸向尺寸的二倍小2mm-3mm。如上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優(yōu)選的是,所述卡槽的開口深度比所述風筒箍沿所述風筒徑向尺寸的大2mm-3mm。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風筒連接裝置,連接時,將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分別卡在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兩個風筒箍上,然后固定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即實現(xiàn)了兩節(jié)風筒的固定。應用本發(fā)明提供的風筒連接裝置,當風筒供風時,由于受風壓作用,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相互產生反作用力,而出現(xiàn)背離運動的趨勢,兩個風筒箍在上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別卡在卡槽的兩側內壁上,以此實現(xiàn)風筒箍與卡槽的耦合,風壓越大,耦合越充分,氣密性越好。
圖I為本發(fā)明風筒連接裝置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I的A-A向剖面圖;圖3為圖I的棘齒鎖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風筒連接裝置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00-卡箍; 110-第一子箍;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0-第二子植;121-第二端;122-第四端;130-卡槽;140-風筒植;150-鉸鏈; 160-棘齒鎖; 161-棘齒銷;162棘齒槽;163-壓把; 170-螺栓;180-螺母;F-反作用力;d-開口寬度;h_開口深度;Θ-倒角角度。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圖I為本發(fā)明風筒連接裝置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向剖面圖。如圖I、圖2所示,風筒連接裝置包括卡箍100,卡箍100包括拆卸式固定連接的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拼湊形成環(huán)形的卡槽130,卡槽130用于卡持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140。具體地,卡箍100為一環(huán)形鋼圈,其內徑等于風筒箍140的外徑。風筒箍140是風筒兩端位置用于固定連接的裝置,為一個閉合性圓形鋼圈,其沿風筒徑向剖面呈圓形,如圖2所示。卡槽130的內壁呈平滑的圓弧型,用于卡持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140。當風筒供風時,由于受風壓作用,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140相互產生反作用力F,而出現(xiàn)背離運動的趨勢,兩個風筒箍140在反作用力F的作用下,分別卡在卡槽130的兩側內壁上,以此實現(xiàn)風筒箍140與卡槽130的耦合,風壓越大,耦合越充分,氣密性越好。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風筒連接裝置,連接時,將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分別卡在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兩個風筒箍上,然后固定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即實現(xiàn)了兩節(jié)風筒的固定。應用本發(fā)明提供的風筒連接裝置,當風筒供風時,由于受風壓作用,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相互產生反作用力,而出現(xiàn)背離運動的趨勢,兩個風筒箍在上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別卡在卡槽的兩側內壁上,以此實現(xiàn)風筒箍與卡槽的耦合,風壓越大,耦合越充分,氣密性越好。進一步地,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都為半圓環(huán)結構的鋼圈,且第一子箍110具有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二子箍120具有第三端121和第四端122。第一端111和第三端121、第二端112和第四端122拆卸式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111和第三端121通過鉸鏈150連接,使風筒連接裝置構成一個可隨意張口活動式的整體,便于將風筒箍140卡持在卡槽130內。第二端112和第四端122通過棘齒鎖160連接,用于在風筒箍140卡持在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拼湊形成的環(huán)形卡槽130內時,對第一子箍110的第二端112和第二子箍120的第四端122進行緊鎖固定,將風筒箍140緊固在卡箍100內。圖3為圖I的棘齒鎖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I和圖3,棘齒鎖160包括棘齒銷161、棘齒槽162和壓把163。棘齒銷161焊接固定在第一子箍110的第二端112,且棘齒銷161上下兩面具有棘齒。棘齒槽162焊接固定在第二子箍120的第四端122,且棘齒槽162上表面具有棘齒。棘齒銷161的下棘齒用于與棘齒槽162的上棘齒卡實,且棘齒銷161和棘齒槽162要有一預設距離的伸縮行程,以提供卡箍100和風筒箍140之間的嚴密程度。在本實施例中,棘齒銷161和棘齒槽162之間的伸縮行程為10cm。壓把163設置在棘齒銷161的上棘齒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帶動棘齒銷161相對于棘齒槽162運動,使棘齒銷161的下棘齒與棘齒槽162的上棘齒卡實或者分離。壓把163可為一圓柱體,也可為一長方體等,其一端呈斜錐形,具體形狀在此不做限制。壓把163可固定設置在棘齒銷161上,也可采用分離式,將壓把163設置成一獨立裝置,其長度一般以便于用手操作即可。在本實施例中,壓把163的長度為20cm。進一步地,第一子箍110和/或第二子箍120 —體冷壓成型,其材質為冷軋板,冷·軋板輕盈堅固,不易變形,便于攜帶、吊掛和復用。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卡槽130的開口寬度d比風筒箍140沿風筒軸向尺寸的二倍小2mm-3mm。卡槽130的開口深度h比風筒箍140沿風筒徑向尺寸大
以便風筒箍140能卡持在卡槽130內。卡槽130的槽邊呈向外延伸形成翅邊結構,該翅邊結構具有一定的倒角,該倒角為一預設角度Θ,以防止風筒停風狀態(tài)時風筒箍140脫落同時防止卡槽130槽壁刺破風筒,起到保護和防脫落功能。預設角度Θ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5°,在本實施例中,預設角度Θ為15°。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風筒連接裝置,將卡箍的第一子箍的第一端和第二子箍的第三端鉸鏈連接,通過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拼湊形成環(huán)形的卡槽卡持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再將第一子箍的第二端和第二子箍的第四端用棘齒鎖進行固定連接。當風筒供風時,由于受風壓作用,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相互產生反作用力,而出現(xiàn)背離運動的趨勢,兩個風筒箍在上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別卡在卡槽的兩側內壁上,以此實現(xiàn)風筒箍與卡槽的耦合,風壓越大,耦合越充分,氣密性越好。另外,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風筒連接裝置連接方便,省時省力,有利于煤礦井下特種環(huán)境下快速連接風筒。實施例二圖4為本發(fā)明風筒連接裝置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技術方案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之間的連接方式不同,本實施例中,第一子箍110的第一端111和第二子箍120的第三端121、第一子箍110的第二端112和第二子箍120的第四端122通過螺栓170和螺母180進行螺栓連接。先將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兩個風筒箍140卡持在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拼湊形成環(huán)形的卡槽130內,然后將第一端111和第三端121、第二端112和第四端122通過螺栓170和螺母180進行螺栓連接,使風筒箍140緊緊卡持在卡槽130內,防止風筒箍140脫落。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風筒連接裝置,連接時,將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分別卡在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兩個風筒箍上,然后使用螺栓和螺母對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進行螺栓連接固定,即實現(xiàn)了兩節(jié)風筒的固定。當風筒供風時,由于受風壓作用,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相互產生反作用力,而出現(xiàn)背離運動的趨勢,兩個風筒箍在上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別卡在卡槽的兩側內壁上,以此實現(xiàn)風筒箍與卡槽的耦合,風壓越大,耦合越充分,氣密性越好。另外,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風筒連接裝置連接方便,省時省力,有利于煤礦井下特種環(huán)境下快速連接風筒。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風筒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箍,包括拆卸式固定連接的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所述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拼湊形成環(huán)形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持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箍和所述第二子箍都為半圓環(huán)結構,所述第一子箍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子箍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 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拆卸式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螺栓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鉸鏈,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通過棘齒鎖連接; 其中,所述棘齒鎖包括棘齒銷、棘齒槽和壓把; 所述棘齒銷固定在所述第二端,所述棘齒槽固定所述第四端;所述壓把設置在所述棘齒銷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帶動所述棘齒銷相對于與所述棘齒槽運動。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箍和/或第二子箍一體冷壓成型。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的開口寬度比所述風筒箍沿所述風筒軸向尺寸的二倍小2_-3_。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筒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的開口深度比所述風筒箍沿所述風筒徑向尺寸的大2_-3_。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風筒連接裝置,包括卡箍,卡箍包括拆卸式固定連接的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拼湊形成環(huán)形的卡槽,卡槽用于卡持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風筒連接裝置,連接時,將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分別卡在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兩個風筒箍上,然后固定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即實現(xiàn)了兩節(jié)風筒的固定。應用本發(fā)明提供的風筒連接裝置,當風筒供風時,由于受風壓作用,兩節(jié)風筒對應端的風筒箍相互產生反作用力,而出現(xiàn)背離運動的趨勢,兩個風筒箍在上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別卡在卡槽的兩側內壁上,以此實現(xiàn)風筒箍與卡槽的耦合,風壓越大,耦合越充分,氣密性越好。
文檔編號E21F1/06GK102900454SQ20121042986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王俊濤, 王康健, 張煬 申請人:淮南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