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裝載機的反轉八連桿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程機械,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裝載機的反轉八連桿機構。
背景技術:
裝載機是一種高效率的工程機械設備,它廣泛地應用于公路、鐵路、港口、碼頭、煤炭、礦山、水利、國防等工程和城市建設等場所的鏟裝作業(yè),現(xiàn)有技術的裝載機工作裝置為連桿機構,通常為反轉六連桿機構或平行正轉連桿機構。反轉六連桿機構10(如圖1所示) 具有地面位置鏟斗掘起力傳力比大、鏟斗卸料速度快等優(yōu)點,但是在較短的動臂下,其較高的卸載高度和較短的卸載距離是無法達到各傳動角需為12°以上的設計要求,且其自動放平性和平移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鏟斗平移性和放平性好、傳動效果好的新型裝載機的反轉八連桿機構。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裝載機的反轉八連桿機構,它包括前車架、動臂油缸、動臂、轉斗油缸、第一搖臂、第一拉桿、第二搖臂、第二拉桿、鏟斗;所述的動臂的尾端分別與前車架的兩側相鉸接,動臂的前端分別與鏟斗的底部相鉸接,且在兩動臂之間至少設置一橫桿;;兩動臂油缸的尾端分別與前車架的兩側相鉸接,兩動臂油缸的頂桿端部分別與對應的動臂的中部相鉸接,轉斗油缸的尾端與前車架相鉸接;所述的第一搖臂的中部鉸接于動臂中部橫桿向外延伸的鉸接部構成其回轉點,第一搖臂的上端與轉斗油缸的頂桿端部相鉸接,第一搖臂的下端與第一拉桿的一端相鉸接,第一拉桿的另一端與第二搖臂的上端、第二拉桿的一端鉸接,第二拉桿的另一端與鏟斗的中部相鉸接,第二搖臂的另一端與動臂的前部鉸接;所述的動臂與車架的鉸接點至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OI 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至鏟斗前端的直線距離IK 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至鏟斗和第二拉桿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IH 鏟斗和第二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二拉桿和第二搖臂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HF 第二拉桿和第二搖臂的鉸接點至第二搖臂的與動臂鉸接的回轉點的直線距離re:第二搖臂和動臂的鉸接點至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GI 第二搖臂和第一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第一拉桿鉸接點的直線距離DF 第一搖臂和第一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動臂鉸接點的直線距離DC 第一搖臂和動臂中部橫桿向外延伸鉸接部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轉斗油缸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CB 第一搖臂和轉斗油缸的鉸接點至轉斗油缸和車架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AB 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車架和動臂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OJ 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車架和轉斗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OA 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動臂和動臂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 OE 為=1890-1960 :840-890 =320-350 =420-460 =400-440 300-340 :550-580 :470-510 :430-470 1040—1080 :190-220 1100-1600。所述的動臂與車架的鉸接點至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OI 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至鏟斗前端的直線距離IK 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至鏟斗和第二拉桿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IH 鏟斗和第二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二拉桿和第二搖臂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HF 第二拉桿和第二搖臂的鉸接點至第二搖臂的與動臂鉸接的回轉點的直線距離re 第二搖臂和動臂的鉸接點至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GI 第二搖臂和第一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第一拉桿鉸接點的直線距離DF 第一搖臂和第一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動臂鉸接點的直線距離DC 第一搖臂和動臂中部橫桿向外延伸鉸接部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轉斗油缸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CB 第一搖臂和轉斗油缸的鉸接點至轉斗油缸和車架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AB 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車架和動臂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OJ 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車架和轉斗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OA 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動臂和動臂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 OE 為:1925. 2 870. 5 :333. 6 :446.5 :424. 6 :323. 2 :565. 2 499. 8 456. 8 :1068. 6 :389 :208. 6 :1133。所述的第一拉桿的另一端與第二搖臂的上端鉸接,第二拉桿的一端鉸接在第二搖臂的上部且其鉸接點位于第一拉桿與第二搖臂鉸接點的下方。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設計出合理的動臂、搖臂、鏟斗、拉桿、動臂油缸和轉斗油缸之間的平面投影距離的比例關系,在較短的動臂和較大的提升角度下,能夠達到較高的卸載高度,較小的卸載距離,鏟斗的平移性較好(在2°內變化),鏟斗的自動放平性好(能夠自動放平,提高工作效率),各連桿的傳動角都在12°至168°之間(傳動效果好)。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習用反轉六連桿機構的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軸測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拉桿與搖桿的另一種連接關系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裝載機的反轉八連桿機構,它包括前車架1、動臂油缸2、動臂3、轉斗油缸4、第一搖臂5、第一拉桿6、第二搖臂7、第二拉桿8、鏟斗 9、第一橫桿10、第二橫桿11。所述的動臂3的尾端分別與前車架1的兩側相鉸接,動臂3的前端分別與鏟斗9 的底部相鉸接;兩動臂油缸2的尾端分別與前車架1的兩側相鉸接,兩動臂油缸2的頂桿端部分別與對應的動臂3的中部相鉸接,轉斗油缸4的尾端與前車架1相鉸接;所述的第一搖臂5的中部鉸接于動臂3中部第一橫桿10向外延伸的鉸接部101的中部構成其回轉點,第一搖臂5的上端與轉斗油缸4的頂桿端部相鉸接,第一搖臂5的下端與第一拉桿6的一端相鉸接,第一拉桿6的另一端與第二搖臂7的上端、第二拉桿8的一端鉸接,第二拉桿8的另一端與鏟斗9的中部相鉸接,第二搖臂7的另一端與動臂3的前部鉸接,(如圖2所示,第二搖臂7是與動臂之前的第二橫桿11向外延伸的鉸接部110相互鉸接,該鉸接部110尾端與第二橫桿11相互焊接,其向外延伸段分別向兩側的動臂3的方向形成一折彎板,該折彎板直接焊接在動臂3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臂3與車架的鉸接點至動臂3和鏟斗9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OI 動臂3和鏟斗9的鉸接點至鏟斗9前端的直線距離IK 動臂3和鏟斗9的鉸接點至鏟斗9和第二拉桿8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IH 鏟斗9和第二拉桿8的鉸接點至第二拉桿8和第二搖臂7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HF 第二拉桿8和第二搖臂7的鉸接點至第二搖臂7的與動臂3鉸接的回轉點的直線距離TO 第二搖臂7和動臂3的鉸接點至動臂3和鏟斗9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GI 第二搖臂7和第一拉桿6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5 和第一拉桿6鉸接點的直線距離DF 第一搖臂5和第一拉桿6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5和動臂3鉸接點的直線距離DC 第一搖臂5和動臂3中部第一橫桿10向外延伸鉸接部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5和轉斗油缸4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CB 第一搖臂5和轉斗油缸4的鉸接點至轉斗油缸4和車架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AB 動臂3和車架的鉸接點至車架和動臂油缸2鉸接點的直線距離OJ 動臂3和車架的鉸接點至車架和轉斗油缸4鉸接點的直線距離OA 動臂3和車架的鉸接點至動臂3和動臂油缸2鉸接點的直線距離OE為1890-1960 :840-890 320-350 :420-460 :400-440 :300-340 :550-580 :470-510 :430-470 1040—1080 :190-220 1100-1600。最佳值01:IH :HF FG :GI :DF :DC :CB :AB :0J :0A :0E 為1925. 2 :870. 5 :333. 6 446. 5 :424. 6 :323. 2 :565. 2 :499. 8 :456. 8 :1068. 6 :389 :208. 6 :1133。如圖3所示,所述的第一拉桿6、第二搖臂7、第二拉桿8也可采用以下方式進行連接所述的第一拉桿6的另一端與第二搖臂7的上端鉸接,第二拉桿8的一端鉸接在第二搖臂7的上部且其鉸接點F2位于第一拉桿6與第二搖臂7鉸接點Fl的下方。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圖3所示,在地面位置動臂油缸2鎖定,轉斗油缸4大腔進油,鏟斗9繞I點繞轉,實現(xiàn)收斗;然后鎖定轉斗油缸4,動臂油缸2大腔進油,提升動臂繞0點轉至最高點;接著鎖定動臂油缸2,轉斗油缸4小腔進油,實現(xiàn)卸料功能;最后,鎖定轉斗油缸4,動臂油缸2 小腔進油,動臂3繞0點下降至地面,完成四個工況的運動過程。本實用新型的重點就在于反轉八連桿機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裝載機的反轉八連桿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車架、動臂油缸、動臂、 轉斗油缸、第一搖臂、第一拉桿、第二搖臂、第二拉桿、鏟斗;所述的動臂的尾端分別與前車架的兩側相鉸接,動臂的前端分別與鏟斗的底部相鉸接,且在兩動臂之間至少設置一橫桿; 兩動臂油缸的尾端分別與前車架的兩側相鉸接,兩動臂油缸的頂桿端部分別與對應的動臂的中部相鉸接,轉斗油缸的尾端與前車架相鉸接;所述的第一搖臂的中部鉸接于動臂中部橫桿向外延伸的鉸接部構成其回轉點,第一搖臂的上端與轉斗油缸的頂桿端部相鉸接,第一搖臂的下端與第一拉桿的一端相鉸接,第一拉桿的另一端與第二搖臂的上端、第二拉桿的一端鉸接,第二拉桿的另一端與鏟斗的中部相鉸接,第二搖臂的另一端與動臂的前部鉸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裝載機的反轉八連桿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臂與車架的鉸接點至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至鏟斗前端的直線距離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至鏟斗和第二拉桿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鏟斗和第二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二拉桿和第二搖臂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第二拉桿和第二搖臂的鉸接點至第二搖臂的與動臂鉸接的回轉點的直線距離第二搖臂和動臂的鉸接點至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第二搖臂和第一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第一拉桿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第一搖臂和第一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動臂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第一搖臂和動臂中部橫桿向外延伸鉸接部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轉斗油缸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第一搖臂和轉斗油缸的鉸接點至轉斗油缸和車架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車架和動臂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車架和轉斗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動臂和動臂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為1890-1960 =840-890 320-350 :420-460 :400-440 :300-340 :550-580 :470-510 :430-470 1040—1080 :190-220 1100-1600。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裝載機的反轉八連桿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臂與車架的鉸接點至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至鏟斗前端的直線距離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至鏟斗和第二拉桿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鏟斗和第二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二拉桿和第二搖臂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第二拉桿和第二搖臂的鉸接點至第二搖臂的與動臂鉸接的回轉點的直線距離第二搖臂和動臂的鉸接點至動臂和鏟斗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第二搖臂和第一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第一拉桿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第一搖臂和第一拉桿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動臂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第一搖臂和動臂中部橫桿向外延伸的鉸接點至第一搖臂和轉斗油缸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第一搖臂和轉斗油缸的鉸接點至轉斗油缸和車架的鉸接點的直線距離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車架和動臂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車架和轉斗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動臂和車架的鉸接點至動臂和動臂油缸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為:1925. 2 870. 5 :333. 6 :446. 5 :424. 6 323. 2 565. 2 :499. 8 :456. 8 :1068. 6 :389 :208. 6 :1133。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裝載機的反轉八連桿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拉桿的另一端與第二搖臂的上端鉸接,第二拉桿的一端鉸接在第二搖臂的上部且其鉸接點位于第一拉桿與第二搖臂鉸接點的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裝載機的反轉八連桿機構,它包括前車架、動臂油缸、動臂、轉斗油缸、第一搖臂、第一拉桿、第二搖臂、第二拉桿、鏟斗。由于本實用新型設計出合理的動臂、搖臂、鏟斗、拉桿、動臂油缸和轉斗油缸之間的平面投影距離的比例關系,在較短的動臂和較大的提升角度下,能夠達到較高的卸載高度,較小的卸載距離,鏟斗的平移性較好(在2°內變化),鏟斗的自動放平性好(能夠自動放平,提高工作效率),各連桿的傳動角都在12°至168°之間(傳動效果好)。
文檔編號E02F3/38GK202280091SQ20112038695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12日
發(fā)明者楊榮國, 林慶鉆, 郭濤, 黃陽印 申請人: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