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柱錘強夯置換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地基加固處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深厚回填土或深厚松軟土層地基加固的新型柱錘強夯置換法。
背景技術:
在建筑工程中,一般要先對地基進行加固,以提高地基土的強度、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常用的強夯法地基處理技術,是采用重錘反復夯實天然地基土層或松軟土層,當松軟土層較厚時,傳統(tǒng)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則作用不大,處理效果不明顯,特別是加固深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深層土的密實度和強度低,承載力差,地基土在承受上部壓力時容易出現(xiàn)較大的壓縮變形,造成建筑物結構產(chǎn)生裂縫和不均勻沉降,同時,如果地基較深處存在淤泥,強夯法施工會出現(xiàn)地震液化現(xiàn)象,國內(nèi)現(xiàn)在的強夯設備大多數(shù)為配有輔助架門的普通履帶起重機(即10T、15T、20T、30T中小型起重機),在處理深層松軟土層效果不佳,無法進行深層地基土的加固處理,而大型夯機(50T以上)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施工臺班費用高,地基處理施工不經(jīng)濟,大型夯機自重大,場地松軟土層強度低,使大型夯機難以行走,無法進行施工。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深厚回填土或深厚松軟土層地基加固的新型柱錘強夯置換法,這種強夯法可以用來處理大塊石填土、高飽和砂土、含水量≤40%的粘土、厚度較大的素填土、厚度不大的淤質或淤泥質土、軟塑到可塑的一般粘性土、建筑廢骨料填土等地基,更可用于多層甚至小高層的各類工業(yè)和民用建筑和對沉降差異控制要求較高的各種建筑物、水利及公路設施的地基工程等。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1)、場地平整按設計標高、挖、填及平整場地土方;(2)、放線布點按設計要求,定位放線,在基底受力范圍內(nèi)按錘底直徑的1.5-2.0倍布點,確定夯點;在基底之間,地面加固及擴夯范圍內(nèi)布點按地層條件及結構設計要求控制,一般為柱底直徑的3--4倍;(3)分次施工a、第一次進行深層擠密加固采用新型柱錘,所有夯點連續(xù)施打或跳花分次施打(根據(jù)土體性能確定),錘底靜壓力值在80-150kPa左右,夯坑控制在5米以內(nèi),在強夯擠密后的夯坑內(nèi),回填原土或骨料,繼續(xù)夯擊至試夯區(qū)確定的收錘標準并平整場地;b、第二次進行中層擠密加固采用普通夯錘,所有夯點連續(xù)施打或分次施打,根據(jù)隆起量≤20cm的原則選擇,錘底靜壓力值在35-40kPa左右,夯坑控制在2.0米以內(nèi),在強夯擠密后的夯坑內(nèi),回填骨料或原土,繼續(xù)夯擊至試夯區(qū)確定的收錘標準,并平整場地;c、第三次進行淺層擠密加固采用普通夯錘即扁錘,錘底靜壓力值在20-30kPa左右,第一次為連續(xù)2-4擊滿夯,第二次為1擊,錘印搭接1/2-1/3;d、每個夯點在施工完成后形成一個甲字形的置換墩。
本發(fā)明的新型柱錘強夯置換法作用是每個夯點在施工完成后形成一個甲字形的置換墩,由各個置換墩組合后形成一厚度較大的土體或骨料(砂、礫或碎石、建筑廢骨料等)混合閥板,基底受力范圍內(nèi)由置換墩體及墩底土體和被擠密后的墩間土體共同承擔上部結構荷載的一種復合地基。
由于普通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難于處理深厚回填土或深厚松軟土層地基加固,而本發(fā)明的新型柱錘強夯置換法地基處理施工工藝是在普通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改進形成的一種新型地基處理施工方法。本發(fā)明根據(jù)不同的工程土質條件,選用不同的夯擊能,充分發(fā)揮“新型柱錘”的潛力,融合了多種地基處理技術的加固處理原理,對擬建建筑地基進行夯擊成孔,采用工業(yè)廢骨料、當?shù)亓畠r的土石混合料或城市廢棄的拆房建筑廢骨料回填夯坑并夯擊,最后采用扁錘進行普夯,直到達到對深層土和淺層土同時進行加固處理的目的。采用本發(fā)明不但能解決強夯法施工中的技術難題(如土體性質、強度與變形控制等),而且大節(jié)省了工程造價。經(jīng)本發(fā)明的新型柱錘強夯置換法地基處理后,可將有效加固深度提高1-2倍,承載力可提高40-150%,置換體著底深度可達5-10m,加固后地基強度和穩(wěn)定性大大提高,建筑物沉降明顯減小,可達到設計和規(guī)范的規(guī)定要求。本發(fā)明可以用來處理大塊石填土、高飽和砂土、含水量≤40%的粘土、厚度較大的素填土、厚度不大的淤質或淤泥質土、軟塑到可塑的一般粘性土、建筑廢骨料填土等地基。本發(fā)明不僅可用于普通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處理的工程范圍及低層工業(yè)和民用建筑、倉庫、油罐、貯倉、飛機場跑道、鐵路和公路路基及石頭堆場等,還可以用于多層甚至小高層的各類工業(yè)和民用建筑和對沉降差異控制要求較高的各種建筑物、水利及公路設施的地基工程等。
圖1為新型柱錘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對照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新型柱錘強夯置換法的施工步驟為(1)、場地平整按設計標高、挖、填及平整場地土方;(2)、放線布點按設計要求,定位放線,在基底受力范圍內(nèi)按錘底直徑的1.5-2.0倍布點,確定夯點;在基底之間,地面加固及擴夯范圍內(nèi)布點按地層條件及結構設計要求控制,一般為柱底直徑的3--4倍;(3)分次施工a、第一次進行深層擠密加固采用新型柱錘,所有夯點連續(xù)施打或跳花分次施打(根據(jù)土體性能確定),錘底靜壓力值在80-150kPa左右,夯坑控制在5米以內(nèi),在強夯擠密后的夯坑內(nèi),回填原土或骨料,繼續(xù)夯擊至試夯區(qū)確定的收錘標準并平整場地;b、第二次進行中層擠密加固采用普通夯錘,所有夯點連續(xù)施打或分次施打,根據(jù)隆起量≤20cm的原則選擇,錘底靜壓力值在35-40kPa左右,夯坑控制在2.0米以內(nèi),在強夯擠密后的夯坑內(nèi),回填骨料或原土,繼續(xù)夯擊至試夯區(qū)確定的收錘標準,并平整場地;c、第三次進行淺層擠密加固采用普通夯錘即扁錘,錘底靜壓力值在20-30kPa左右,第一次為連續(xù)2-4擊滿夯,第二次為1擊,錘印搭接1/2-1/3。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柱錘強夯置換法,其特征在于(1)、場地平整按設計標高、挖、填及平整場地土方;(2)、放線布點按設計要求,定位放線,在基底受力范圍內(nèi)按錘底直徑的1.5-2.0倍布點,確定夯點;在基底之間,地面加固及擴夯范圍內(nèi)布點按地層條件及結構設計要求控制,一般為柱底直徑的3-4倍;(3)分次施工a、第一次進行深層擠密加固采用新型柱錘,所有夯點連續(xù)施打或跳花分次施打,控制夯打后的隆起量≤15cm,錘底靜壓力值在120kPa左右,夯坑控制在3米以內(nèi),在強夯擠密后的夯坑內(nèi),回填骨料,繼續(xù)夯擊;b、第二次進行中層擠密加固采用新型柱錘結合普通夯錘,所有夯點連續(xù)施打或分次施打,隆起量≤15cm,錘底靜壓力值在120kPa左右,夯坑控制在1.0-2.0米以內(nèi),在強夯擠密后的夯坑內(nèi),回填骨料,繼續(xù)夯擊,并平整場地;c、第三次進行淺層擠密加固采用普通強夯錘即扁錘,錘底靜壓力值在25kPa左右,第一次為連續(xù)2次,錘印連續(xù),第二次為1擊,錘印搭接1/3。d、每個夯點在施工完成后形成一個甲字形的置換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柱錘強夯置換法,它是先進行平整場地,再進行放線布點,確定夯點,然后再使用新型柱錘、普通夯錘和扁錘進行分次施工。本發(fā)明的新型柱錘強夯置換法作用是每個夯點在施工完成后形成一個甲字形的置換墩,由各個置換墩組合后形成一厚度較大的土體或土石混合閥板,基底受力范圍內(nèi)由置換墩體及被擠密后的墩間土體共同承擔上部荷載的復合地基。本發(fā)明可以用來處理大塊石填土、高飽和砂土、含水量≤40%的粘土、厚度較大的素填土、厚度不大的淤質或淤泥質土、軟塑到可塑的一般粘性土、建筑廢骨料填土等地基,更可用于多層甚至小高層的各類工業(yè)和民用建筑和對沉降差異控制要求較高的各種建筑物、水利及公路設施的地基工程等。
文檔編號E02D3/00GK1743561SQ20051003032
公開日2006年3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劉獻剛, 徐升才, 邵忠心, 胡保根, 劉細則 申請人:江西基業(y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