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抽油桿旋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油田用工具,特別涉及一種抽油桿旋轉器。
背景技術:
目前,所用抽油桿旋轉器采用鋼絲繩牽引傳動,鋼絲繩易被拉斷,卡抽油桿要使用專用的卡桿器,事故率高,結構復雜。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棘輪擺桿傳動,具有卡桿器功能,改變抽油桿的磨損位置,提高抽油桿壽命的抽油桿旋轉器。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抽油桿旋轉器棘輪與棘爪嚙合,棘爪盤上安裝棘爪軸,棘爪軸上安裝由棘爪彈簧支撐的棘爪,殼體內蝸輪與蝸桿嚙合,蝸輪內斜面連接卡瓦,外側螺紋連接壓帽,殼體內安裝的蝸輪下端安裝軸承、上端安裝軸承蓋,蝸桿兩端安裝軸承,殼體上端螺栓連接悶蓋,下接通蓋,在棘輪桿部與殼體底座之間安裝復位拉簧。
工作原理,使用時將抽油桿旋轉器座在抽油機的懸繩器上,讓棘輪頂端偏向抽油機,當抽油機工作光桿上行時,棘輪頂端與抽油機驢頭弧面碰撞,使棘輪旋轉一個角度,帶動蝸桿和蝸輪旋轉相應的一個角度,蝸輪通過光桿卡子帶動光桿旋轉一個角度,光桿下行時,棘輪頂端離開抽油機驢頭,在復位彈簧拉力作用下復位,重復以上操作就可使井內的抽油桿不斷轉動,改變抽油桿與油管內壁的摩擦位置。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能自動旋轉,旋轉靈活,結構簡單,可以自鎖,能阻止抽油桿反轉。
以下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具體說明。
圖1示抽油桿旋轉器結構圖,圖2示
圖1的A-A剖視圖,圖3示
圖1的B-B剖視圖。
圖中1,1-棘輪;2-棘爪;3-棘爪彈簧;4-復位彈簧;5-壓帽;6-卡瓦;7-蝸輪;8-軸承蓋;9-殼體;10-軸承;11-螺栓;12-悶蓋;13-軸承;14-蝸桿;15-通蓋;16-棘爪軸;17-防塵蓋;18-棘爪盤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
圖1、2、3,抽油桿旋轉器具有蝸輪裝置與棘輪裝置,棘輪1與棘爪2嚙合,構成單向旋轉機構,殼體9內蝸輪7與蝸桿14嚙合,構成主要的旋轉裝置,在棘輪1桿端與殼體9底座之間安裝復位拉簧4,構成一個完整的旋轉機構,保證棘輪旋轉后能夠復位。
抽油桿旋轉器的工作過程抽油桿旋轉器座在抽油機的懸繩器上,讓棘輪1頂端偏向抽油機,當抽油機工作光桿上行時,棘輪1頂端與抽油機驢頭弧面碰撞,使棘輪1旋轉一個角度,帶動蝸桿11和蝸輪7旋轉相應的角度,蝸輪7通過光桿卡子帶動光桿旋轉角度,光桿下行時,棘輪1頂端離開抽油機驢頭,在復位彈簧4拉力作用下復位,適用于游梁式抽油機旋轉抽油桿,改變抽油桿的磨損位置,提高抽油桿的使用壽命。
抽油桿旋轉器技術性能指標·傳動比1∶40適用于游梁式抽油機旋轉抽油桿,改變抽油桿的磨損位置,提高抽油桿的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1.一種抽油桿旋轉器,其特征在于棘輪(1)與棘爪(2)嚙合,棘爪盤(18)上安裝棘爪軸(16),棘爪軸(16)上安裝由棘爪彈簧(3)支撐的棘爪(2),殼體(9)內蝸輪(7)與蝸桿(14)嚙合,蝸輪(7)內斜面連接卡瓦(6),外側螺紋連接壓帽(5),殼體(9)內安裝的蝸輪(7)下端安裝軸承(10)、上端安裝軸承蓋(8),蝸桿(14)兩端安裝軸承(13),殼體(9)上端螺栓(11)連接悶蓋(12),下接通蓋(15),在棘輪(1)桿端與殼體(9)底座之間安裝復位彈簧(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抽油桿旋轉器技術,具有蝸輪裝置與棘輪裝置,解決了在抽油桿上下運動過程中偏磨同一位置的技術問題,棘輪1與棘爪2嚙合,棘爪盤18上安裝棘爪軸16,棘爪軸16上安裝由棘爪彈簧3支撐的棘爪2,殼體9內蝸輪7與蝸桿14嚙合,蝸輪7內斜面連接卡瓦6,外側螺紋連接壓帽5,殼體9內安裝的蝸輪7下端安裝軸承10、上端安裝軸承蓋8,蝸桿14兩端安裝軸承13,殼體9上端螺栓11連接悶蓋12,下接通蓋15,在棘輪1桿端與殼體9底座之間安裝復位彈簧4,適用于游梁式抽油機旋轉抽油桿,改變抽油桿的磨損位置,提高抽油桿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E21B17/00GK2720091SQ20042007029
公開日2005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8月13日
發(fā)明者項鳳義, 舒明鎖, 李文忠 申請人:阜新市石油工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