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械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飽和蒸汽經顯熱回收過熱后用于拖動負載的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生產中,間歇式固定床氣化爐夾套所產的1.2MPa的蒸汽被直接減壓至0.05MPa,然后進如低壓蒸汽管網作為氣化爐反應氣化劑,這種方式不夠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能量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將飽和蒸汽經顯熱回收過熱后用于拖動負載的裝置,能夠將中壓蒸汽通過顯熱回收進行過熱至260℃左右,然后用于拖動負載,從負載出來的蒸汽最后進入低壓蒸汽管網作為氣化爐反應氣化劑,對能量進行高效利用,避免負載運行時耗費額外的能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將飽和蒸汽經顯熱回收過熱后用于拖動負載的裝置,其包括汽包罐和顯熱回收裝置,顯熱回收裝置的殼程設有顯熱煤氣進口和顯熱煤氣出口,顯熱回收裝置內至少設有第一管程和第二管程;其中第一管程為中壓蒸汽過熱器,靠近顯熱煤氣進口,且其進口與汽包罐連接,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負載,負載的蒸汽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氣化爐第二管程為常壓蒸汽過熱器,其出口也通過管道連接至氣化爐。
所述的負載為汽輪機,汽輪機與鼓風機連接,第一管程中出來的過熱蒸汽拖動汽輪機運行,進而帶動鼓風機運轉,取代了傳統(tǒng)工藝中需要采用電動機帶動鼓風機的操作。
該裝置還設有第二汽包罐,且所述的顯熱回收裝置內還設有第三管程,第三管程為顯熱回收蒸發(fā)段,與第二汽包罐之間通過管道循環(huán)連接,第二汽包罐的設有排出閥,通過排出閥連接到第二管程的進口,即通過第二汽包罐加水進入第三管程產蒸汽,然后又回到第二汽包罐再進入第二管程中過熱。
所述汽包罐內填充有1.2MPa的飽和蒸汽,第二汽包罐中裝有0.2MPa的飽和蒸汽。
所述第一管程與負載之間還設有減壓閥。
本發(fā)明采用上述結構設計,第一管程用于與顯熱回收裝置的殼程中的煤氣進行熱交換,使得第一管程內的中壓飽和蒸汽進行過熱,該段的壓力等級設計為1.6MPa,第二管程用于過熱來自于第二汽包罐的低壓蒸汽,其中第二管程和第三管程的壓力等級設計為0.44MPa,每段管程的換熱面積根據要求匹配好。
本發(fā)明能夠節(jié)能環(huán)保,降低生產成本,按年產40萬噸合成氨配置能力計算,配套間歇式固定床氣化爐中壓夾套產1.2MPa蒸汽為20噸/h,采用本裝置后能拖動2-3臺450KW/h的鼓風機電機,每小時節(jié)電1000KW以上,年節(jié)約成本400多萬元。
附圖說明
附圖1 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但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實施例表述的范圍。
一種將飽和蒸汽經顯熱回收過熱后用于拖動負載的裝置,其包括汽包罐1和顯熱回收裝置2,顯熱回收裝置2的殼程21設有顯熱煤氣進口22和顯熱煤氣出口23,顯熱回收裝置2內至少設有第一管程24和第二管程25;其中第一管程24靠近顯熱煤氣進口22,且其進口與汽包罐1連接,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負載3,負載3的蒸汽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氣化爐4第二管程25的出口也通過管道連接至氣化爐4。
優(yōu)選的方案中,所述的負載為汽輪機,汽輪機與鼓風機連接。
進一步地,該裝置還設有第二汽包罐5,且所述的顯熱回收裝置2內還設有第三管程26,第三管程26與第二汽包罐5之間通過管道循環(huán)連接,第二汽包罐5的設有排出閥,通過排出閥連接到第二管程25的進口。
進一步地,所述汽包罐1內填充有1.2MPa的飽和蒸汽,第二汽包罐5中裝有0.2MPa的飽和蒸汽。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程24與負載3之間還設有減壓閥6。
使用本發(fā)明時,將間歇式固定床氣化爐中壓夾套產1.2MPa蒸汽引入汽包罐1,然后進入第一管程24內,與顯熱煤氣進口進入的煤氣進行熱交換,使蒸汽過熱至260℃左右,然后通過管道輸送到負載3,即上面所述的汽輪機,拖動汽輪機運轉,帶動鼓風機工作,從負載3出來的蒸汽可輸送到低壓蒸汽管網作為氣化爐反應氣化劑使用。第三管程用于將第二汽包罐加入的水進行蒸發(fā)然后回到第二汽包罐中,再進入第二管程中進行過熱后也可用于氣化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