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包括:粉碎筒,其借助于粉碎筒罩而密閉;軸模塊,其凸出于所述粉碎筒內底部面;旋轉盤,其形成有供所述軸模塊的一部分貫通的軸貫通孔;刀片部,其插入固定于所述旋轉盤,形成有用于切削或粉碎食物的截斷部或粉碎部;齒輪部,其結合于從所述軸模塊的上部凸出形成的齒輪部連接構件,包括至少一個以上的用于使從外部的旋轉力發(fā)生手段傳遞的旋轉速度減速而齒輪。能夠方便使用者使用混合器。
【專利說明】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能夠利用在粉碎筒內能拆卸地安裝的刀片,切削多樣的水果或蔬菜的混合器,特別是涉及一種作為能簡便地切片的混合器,為了清潔而能夠使刀片分離或簡便地更換刀片的種類的混合器。
[0003]
【背景技術】
[0004]可以把為了進行諸如切削、粉碎或攪拌的調理而使食物容納于容器(例如,粉碎筒)內,使加裝于粉碎筒內的刀片旋轉,從而對食物進行調理的裝置稱為混合器。
[0005]就這種混合器而言,一般用于使鋒利的刀片旋轉的旋轉軸固定于容器或粉碎筒內部底部,借助于容器下部配備的馬達的驅動,實現(xiàn)旋轉軸的旋轉。
[0006]另外,連接于旋轉軸的刀片也一般設計制作成保持固定于旋轉軸的狀態(tài)。
[0007]專利文獻I ( KR10-0440203 B)對能夠切削水果的裝置進行公開,詳細而言,公開了形成有粉碎筒和旋轉構件的構成,所述旋轉構件在粉碎筒內旋轉,在使投入的水果旋轉的同時,以既定壓力貼緊粉碎筒外壁部的內面。
[0008]但是,在專利文獻I中,對于旋轉的從動軸從粉碎筒分離或切削水果的旋轉構件從所述從動軸分離的結構卻完全未加以考慮。
[0009]另外,未對以下結構的混合器加以考慮,S卩,當為了飲食調理而對水果或野菜切片時,根據情況,使用者可以更換多樣的刀片,或為了清潔而容易地使刀片分離,稍后再結合。
[0010]
【發(fā)明內容】
[0011]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使得旋轉軸和刀片分別容易地從粉碎筒分離,從而能夠提供方便使用者使用的混合器。
[0012]另外,旨在提出一種通過刀片與旋轉軸的分離,使得使用者可以容易地進行清洗,清洗的刀片與旋轉軸的結合作業(yè)也可以安全地進行的混合器。
[0013]另外,旨在提出一種利用外部的旋轉手段,例如利用手提攪拌機而能使刀片旋轉,因而具有高兼容性的混合器。
[0014]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包括:粉碎筒,其借助于粉碎筒罩而密閉;軸模塊,其凸出于所述粉碎筒內底部面;旋轉盤,其形成有供所述軸模塊的一部分貫通的軸貫通孔;刀片部,其插入固定于所述旋轉盤,形成有用于切削或粉碎食物的截斷部或粉碎部;齒輪部,其結合于從所述軸模塊的上部凸出形成的齒輪部連接構件,包括至少一個以上的用于使從外部的旋轉力發(fā)生手段傳遞的旋轉速度減速而齒輪。
[0015]本發(fā)明提供的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用者可以容易地使刀片模塊從軸模塊分離,通過這種分離,可以持續(xù)地保持刀片的清潔。而且,通過使用應用了多樣形狀的刀的刀片,從而具有可以根據使用者取向地應用多樣的刀片的優(yōu)點。而且,刀片模塊與軸模塊并非以緊配合方式實現(xiàn),因而使用者即使在連結刀片模塊與軸模塊時,也可以非常容易地進行,因而能夠極大減少因鋒利的刀片而受傷的情形。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是本實施例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施例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中粉碎筒罩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施例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中粉碎筒罩內配備的齒輪箱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施例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中結合了刀片部的旋轉盤的裝配圖
O
[0021]圖5是本實施例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中結合了刀片部的旋轉盤的爆炸圖
O
[0022]圖6是本實施例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中結合了刀片部的旋轉盤的裝配圖
--O
[0023]圖7是本實施例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中結合了刀片部的旋轉盤的爆炸圖
--O
[0024]符號說明
100:混合器101:粉碎筒
102:手柄110:粉碎筒罩
120:投入部130:手提攪拌機支撐部
200:軸模塊212:齒輪部連接構件
215:軸上部主體220:軸中段部
230:軸下部部401:齒輪箱
410、420、430、440:齒輪部450:攪拌機連接構件
500:旋轉盤501:軸貫通孔
502:軸連接缸505、506:刀片結合孔
510:凸出部520:凹陷部
530:盤主體600、700:刀片部
601、701:盤結合孔605、705:刀片主體
610:截斷部620:移動通道
630,730:側面延長部710、711、712:粉碎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6]參照圖1,本發(fā)明的混合器100包括:粉碎筒101,其容納調理對象的食物;粉碎筒罩110,其使所述粉碎筒101的上部開放部密閉。而且,在所述粉碎筒101的一側配備有手柄102,所述粉碎筒罩110包括:手提攪拌機支撐部130,其使得作為發(fā)生旋轉力的手段的手提攪拌機的一部分結合;投入部120,其上部開放,向上部延長形成以便投入要切削或粉碎的蔬菜或野菜。
[0027]所述手提攪拌機支撐部130為了在側面支撐手提攪拌機的至少一部分,從所述粉碎筒罩110的上部面向上部延長形成,在因所述手提攪拌機支撐部130而開放的區(qū)域內,用于向軸模塊側傳遞旋轉力的齒輪箱的攪拌機連接構件450露出。
[0028]而且,所述投入部120從所述粉碎筒罩110上部面向上部凸出形成,以便使用者可以安全地投入諸如黃瓜的蔬菜或野菜。
[0029]參照圖2,本實施例的混合器包括:攪拌機連接構件450,其位于上部開放的粉碎筒罩110的內側;多個齒輪,其與所述攪拌機連接構件450連接,用于使手提攪拌機的旋轉速度減速。
[0030]所述的多個齒輪為了防止水分浸透而配置于密閉的齒輪箱401內。而且,在所述投入部120的下部,如圖2所示,配置有借助于從手提攪拌機傳遞的旋轉力而與軸模塊一同旋轉的旋轉盤500、能分離地加裝于所述旋轉盤500的刀片部600。
[0031]所述刀片部600包括凸出既定高度形成的形狀的切削部610,以便野菜和蔬菜能夠切片,所述切削部610從刀片部600上部面凸出既定高度形成,從而在所述切削部610下方,形成有供切削的野菜或蔬菜向下部移動的移動通道620(參照圖3及圖4)。
[0032]參照圖3,在所述粉碎筒罩110內,配置有容納多個大小互不相同的進行嚙合旋轉的齒輪的齒輪箱。而且,在使用者把粉碎筒罩110結合于粉碎筒101時,第一齒輪部的齒輪軸411結合于軸模塊的齒輪部連接構件212。
[0033]S卩,如果粉碎筒罩110結合于粉碎筒101,則第一齒輪部的齒輪軸411的下部部一部分插入固定于所述齒輪部連接構件212的上部槽。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的軸模塊的最上部形成有所述齒輪部連接構件212,在所述齒輪部連接構件212下部,延長形成有軸上部主體215。
[0034]在所述粉碎筒罩110內的齒輪箱401中,容納第一齒輪部410、第二齒輪部420、第三齒輪部430及第四齒輪部440,所述第四齒輪部440與直接連接手提攪拌機的攪拌機連接構件450連接。
[0035]所述第一至第四齒輪部分別由齒輪軸411、421、431、441、固定于齒輪軸進行旋轉的齒輪412、422、432、442構成。
[0036]第一齒輪412與第二齒輪422接觸并旋轉,所述第二齒輪422與第一齒輪412及第三齒輪432接觸并旋轉。而且,所述第三齒輪432與所述第二齒輪422及第四齒輪442接觸并旋轉。
[0037]而且,所述攪拌機連接構件450象齒輪412、422、432、442—樣形成有螺紋,連接于手提攪拌機的旋轉軸。
[0038]這些齒輪部410、420、430、440作為用于使手提攪拌機的旋轉速度減速的減速齒輪,可以具有8:1的減速功能。
[0039]下面,對本實施例的軸模塊、能拆卸地結合于所述軸模塊的旋轉盤的構成及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40]參照圖4及圖5,本發(fā)明的刀片部600能拆卸地結合于旋轉盤500,所述旋轉盤500能拆卸地結合于軸模塊200。
[0041]首先,對結合于在粉碎筒101內側底部凸出形成的旋轉軸的軸模塊200的構成進行說明。在所述粉碎筒101底部凸出形成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形成所述軸模塊200的旋轉中心軸。
[0042]所述軸模塊200包括:軸下部部230,其一部分與粉碎筒101內側底部相接;軸中段部220,其構成軸模塊200的軀干;軸上部主體215,其形成軸模塊的上部。
[0043]在所述軸上部主體215的上部,形成有如前面所作說明的齒輪部連接構件212,所述齒輪部連接構件212的上部面具有凹陷既定深度的連接槽,在該連接槽內,結合有第一齒輪部的齒輪軸,即,第一齒輪軸411。
[0044]而且,在所述軸上部主體215上形成有缸安放部217,其從上部主體215外周面凸出既定厚度地形成,以便旋轉盤500的軸連接缸502安放。
[0045]而且,在所述軸上部主體215上,可以形成有用于加強強度的上部主體孔213。
[0046]所述軸中段部220連接軸上部主體215與軸下部部230,包括圓筒形的中段主體211、在所述中段主體211上凸出既定厚度形成并向上下延長的豎直強度加強尖端221a。在所述軸中段部220,可以形成有用于防止在軸模塊旋轉時扭曲并加強強度的中段主體孔222。
[0047]另一方面,在所述軸中段部220下部,軸下部部230向下部延長形成,所述軸下部部230包括:下部主體231,其形成主體;引導槽233a、233b,其用于在不同種類的刀片結合的情況下,引導刀片模塊的移動;刀片位置約束部232,其用于在插入至所述軸下部部230的刀片結合的情況下,限制刀片的旋轉角度。
[0048]在本實施例中,對安放并結合于所述缸安放部217上的刀片及旋轉盤進行說明,但利用通過本實施例而舉例的軸模塊,可以結合不同形狀的刀片,特別是可以結合插入至軸模塊的下部部的刀片。
[0049]下面,對旋轉盤500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
[0050]本發(fā)明的旋轉盤500包括:盤主體530,其供刀片部600結合,所述刀片部600使得能夠對包括蔬菜和野菜的食物(以下簡稱食物)進行諸如切片的調理;軸貫通孔501,其在所述盤主體530的中心形成,供軸模塊的一部分插入;軸連接缸502,其安放于所述軸模塊200的缸安放部217。
[0051]詳細而言,所述軸貫通孔501以與所述軸上部主體215的外周面形狀對應的形狀構成。即,所述軸貫通孔501具有與所述軸上部主體215的外周面對應的孔形狀,以便在所述軸模塊200旋轉時,旋轉盤500能夠與所述軸上部主體215—同旋轉。例如,如圖所示,在軸上部主體215的剖面由一對直線與一對曲線構成的情況下,軸貫通孔501也應以與其對應的形狀構成,在軸上部主體215的剖面以矩形構成的情況下,所述軸貫通孔501也應以矩形構成。
[0052]在所述軸貫通孔501下部延長形成有軸連接缸502,所述軸連接缸502引導軸模塊的插入移動,并安放于所述缸安放部217。
[0053]而且,所述旋轉盤500的上部面具有凸出既定厚度的形狀的凸出部510與凹陷既定深度形成的凹陷部520反復排列的形狀,以便調理對象的食物容易為了在粉碎筒101內切削而移動。
[0054]而且,在旋轉盤500的盤主體530上,包括用于使連結對象的刀片部600的兩側面分別插入固定的第一刀片結合孔505和第二刀片結合孔506。所述刀片結合孔與插入固定于這種刀片結合孔的刀片主體,分別可以以具有預先設置的曲率半徑的形狀構成。
[0055]另一方面,在所述盤主體530中,在第二刀片結合孔506內側壁上,形成有能夠與刀片部600的結合凸起631結合的對應形狀的結合槽。
[0056]對所述刀片部600的構成進行更詳細說明。
[0057]所述刀片部600包括:能夠插入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刀片結合孔505、506的對應形狀的刀片主體605、從所述刀片主體605上部面凸出既定高度形成且用于切削食物的切削部610。
[0058]所述切削部610從所述刀片主體605上部面凸出既定高度形成,借助于此,形成可供切削的食物掉落到粉碎筒底部的移動通道620 ο即,在食物被所述切削部610切削的同時,通過移動通道620下落到下部。
[0059]而且,在所述刀片主體605上,形成有大小可供所述軸連接缸502通過的盤結合孔601。而且,在所述刀片主體605的一側面端部,形成有向上部或下部延長的側面延長部630,在所述側面延長部640外周面上,形成有凸出既定高度形成的結合凸起631。所述結合凸起631結合于在所述盤主體530內周面形成的結合槽,從而能夠實現(xiàn)所述刀片部600與旋轉盤500之間的堅固結合。
[0060]利用具有這種構成的本發(fā)明的混合器,使用者借助于與用途相應地更換多樣的刀片,準確而言,借助于更換包括多樣形狀的切削部的刀片部,可以實現(xiàn)多樣的調理。另外,所述刀片部能夠從旋轉盤分離,因而可以結合不同種類的刀片,而且,為了保持清潔,可以容易地進行清洗。
[0061 ]而且,能夠使旋轉盤500及刀片部600從所述軸模塊200分離,當取代所述旋轉盤500和刀片部600,使用插入至所述軸模塊200下部的刀片時,具有還能夠進行另外的調理的優(yōu)點。
[0062]參照圖6和圖7,說明結合另一實施例的刀片部的情形。
[0063]正如前面所作的說明,所述軸模塊200包括一部分與粉碎筒101內側底部相接的軸下部部230、構成軸模塊200的軀干的軸中段部220、形成軸模塊的上部的軸上部主體215。
[0064]在所述軸上部主體215的上部,形成有如前面所作說明的齒輪部連接構件212,所述齒輪部連接構件212的上部面具有凹陷既定深度的連接槽,在該連接槽內,結合有第一齒輪部的齒輪軸,即,第一齒輪軸411。
[0065]而且,在所述軸上部主體215上形成有缸安放部217,所述缸安放部217從上部主體215外周面凸出既定厚度形成,以便旋轉盤500的軸連接缸502安放。所述軸模塊200的構成與第一實施例中說明的內容相同,因而省略詳細說明。
[0066]另一方面,所述旋轉盤500包括:盤主體530,其供刀片部700結合;軸貫通孔501,其在所述盤主體530的中心形成,供軸模塊的一部分插入;軸連接缸502,其安放于所述軸模塊200的缸安放部217。
[0067]所述軸貫通孔501以與所述軸上部主體215的外周面形狀對應的形狀構成,旋轉盤500與所述軸上部主體215 —同旋轉。而且,在所述軸貫通孔501下部延長形成有軸連接缸502,所述軸連接缸502引導軸模塊的插入移動,并安放于所述缸安放部217。
[0068]而且,所述旋轉盤500的上部面具有凸出既定厚度的形狀的凸出部510、凹陷既定深度形成的凹陷部520反復排列的形狀,以便調理對象的食物容易為了在粉碎筒101內切削而移動。
[0069]而且,在旋轉盤500的盤主體530上,包括用于使連結對象的刀片部600的兩側面結合的第一刀片結合孔505和第二刀片結合孔506。所述刀片結合孔與插入固定于這種刀片結合孔的刀片主體,分別可以以具有預先設置的曲率半徑的形狀構成。另外,在所述盤主體530中,在第二刀片結合孔506內側壁上,形成有能夠與刀片部600的結合凸起631結合的對應形狀的結合槽。
[0070]第二實施例的刀片部700包括刀片主體705、從所述刀片主體706的一側面向上部或下部延長形成的側面延長部730。而且,在所述側面延長部730形成有結合凸起731,安放于盤主體530內周面的結合槽。
[0071]特別是第二實施例的刀片部700,在刀片主體705上凸出形成有多個粉碎部710、711、712,這些粉碎部可以不規(guī)則地排列于所述刀片主體705上。食物可以被這些粉碎部粉碎得很小。而且,這些粉碎部在刀片主體705上凸出既定高度地形成,由此,分別形成有使得粉碎的微小食物可以落下到粉碎筒底部的移動通道。
[0072]而且,在所述刀片主體705上,形成有大小可供所述軸連接缸502通過的盤結合孔701。
[0073]利用具有這種構成的本發(fā)明的混合器,使用者可以與用途相應地使用多樣的刀片,準確而言,可以自由地使用包括多樣形狀的切削部或粉碎部的刀片。而且,所述刀片部能夠從旋轉盤分離,因而可以結合不同種類的刀片,而且,為了保持清潔,可以容易地進行清洗。
[0074]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粉碎筒,其借助于粉碎筒罩而密閉; 軸模塊,其凸出于所述粉碎筒內底部面; 旋轉盤,其形成有供所述軸模塊的一部分貫通的軸貫通孔; 刀片部,其插入固定于所述旋轉盤,形成有用于切削或粉碎食物的截斷部或粉碎部; 齒輪部,其結合于從所述軸模塊的上部凸出形成的齒輪部連接構件,包括至少一個以上的用于使從外部的旋轉力發(fā)生手段傳遞的旋轉速度減速而齒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部包括:第一齒輪部,其結合于形成所述軸模塊的上部的齒輪部連接構件;第二齒輪部,其包括與所述第一齒輪部的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所述齒輪部設置于所述粉碎筒罩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盤包括用于供所述刀片部的兩側面插入固定的第一刀片結合孔和第二刀片結合孔,所述旋轉盤包括向所述軸貫通孔下部延長形成的圓筒形的軸連接缸。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模塊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軸連接缸的下部移動而形成從所述軸模塊的外周面凸出的缸安放部。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更換刀片功能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部包括用于插入固定于所述第一刀片結合孔與第二刀片結合孔的刀片主體、以及用于供所述軸連接缸貫通的盤結合孔; 所述切削部或所述粉碎部從所述刀片主體的上部面凸出形成; 所述粉碎部在所述刀片主體上不規(guī)則地配備多個。
【文檔編號】B01F7/18GK105921052SQ201610335444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9日
【發(fā)明人】姜元求
【申請人】互沃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