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空氣干燥除濕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再生的空氣干燥除濕器。
背景技術:
實驗室中常用紅外光譜對物質結構以及所包含的基團進行探究,而在紅外光譜實驗分析中,空氣中水分的含量對羥基吸收峰的確定具有較大的影響。傳統(tǒng)紅外光譜分析中都是采用在紅外燈下將需分析的樣品與溴化鉀一起研磨干燥后,迅速壓片,并迅速將壓制好的壓片轉移至紅外光譜分析儀中,測定其對紅外光譜的吸收情況。但在制片和壓片轉移的過程中,干燥的壓片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得檢測分析結果不準確。
在紅外光譜實驗室中經常需要將空氣濕度控制在45%以下,而傳統(tǒng)的空氣壓縮干燥器均具有較大的體積,不適合在紅外實驗室內使用,并且其再生過程復雜,不方便使用。
中國發(fā)明專利,公告號cn103143241b公開了一種空氣干燥器及方法,該空氣干燥器包括外殼和內膽,外殼和內膽之間形成封閉的空腔,內膽中裝有干燥劑,內膽設有進氣口、出氣口以及廢排口,出氣口分別與外殼的外部和空腔相連通。其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占用空間小的特點。但其再生干燥空氣壓力與干燥過程空氣壓力相同,使得其再生不徹底,而且經過多次使用后,其再生后的干燥劑干燥效果必然會有所下降,使得其干燥后的空氣達不到實驗室的要求,并且其廢排口直接與外殼外部相通,使得其廢排液不方便收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實驗室用的空氣凈化除濕裝置,包括箱體、收容于箱體內的干燥裝置、位于干燥裝置下方的支撐裝置、位于支撐裝置左側的進氣裝置、收容于箱體內部的隔板、位于干燥裝置上方的排氣裝置、位于干燥裝置下方的排廢裝置以及設置于箱體頂壁上的控制器。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再生階段能夠提供大于干燥階段的空氣壓力,再生效果好;并且在多次連續(xù)使用后,再生效果出現(xiàn)下降時,還可以輔助再生,延長了空氣干燥除濕器的使用壽命。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空氣凈化除濕裝置的結構特征為:隔板設置于箱體內部,將箱體分為上箱體和下箱體,下箱體側壁和底壁上設有進氣孔,上箱體的側壁上設有出氣孔;干燥裝置包括干燥框、布氣管、填裝于干燥框內的干燥劑,干燥框的左側壁設有第一通孔、頂壁設有第二通孔,底壁設有第三通孔,布氣管的管壁上設有若干布氣孔,布氣管的一端對準第一通孔并與干燥框的內壁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進氣裝置包括第一加壓風機、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加壓風機與電源電性連接,第一管道的一端與第一加壓風機的進氣端連接,第二管道的一端與第一加壓風機的出氣端連接,第二管道內設有單向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對準第一通孔并與干燥框的外壁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排氣裝置包括第三管道,設置于第三管道一端的排氣孔以及設置于第三管道上的第一電磁閥,排氣孔距離箱體頂壁的距離為5-15mm,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對準第二通孔并與干燥框的頂壁固定連接,排廢裝置包括第七管道,第七管道的一端對準第三通孔,并與干燥框底壁固定連接,第七管道的另一端伸出箱體底部,設置于第七管道上的第四電磁閥;進一步地,排氣裝置進一步包括第四管道、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第六管道;第三管道上開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位于第一電磁閥的下方,第四管道的一端對準第四通孔,并與第三管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第四管道上開設有第五通孔,所述第六管道的一端對準第五通孔,并與第四管道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第六管道上設有第三電磁閥,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側壁上設有第七通孔,第六管道的另一端對準第七通孔,并與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側壁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
進一步的設置于干燥框內的布氣管的另一端呈封閉狀,或者布氣管的另一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干燥框的內壁上,且氣密性良好。布氣管的外壁包覆有過濾紙,防止干燥劑進入布氣孔內。
優(yōu)選地,布氣管管壁上的布氣孔設置在管壁的水平向或傾斜向。
干燥框內進一步設置有螺旋導流板,螺旋導流板外壁與干燥框的內壁固定連接,干燥框內中心位置固定設置有空心的柱體,螺旋導流板的內側壁與空心柱體固定連接,螺旋導流板將干燥框的內部分成螺旋形的空氣流道,在螺旋形的空氣流道中填充有干燥劑;螺旋導流板為中空的立方體,在其中空的腔體內設置有發(fā)熱棒,發(fā)熱棒與電源電性連接,發(fā)熱棒通過若干耐高溫不導熱的支架固定在螺旋形導流板的腔體中部,與螺旋形導流板內壁不接觸,螺旋導流板由導熱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固定設置在干燥框中心位置的空心柱體的中空腔體中設置有發(fā)熱棒,發(fā)熱棒與空心柱體內壁不接觸,空心柱體由導熱材料制成。
更進一步地,填充于螺旋形空氣流道中的干燥劑為分子篩干燥劑。
進一步的,箱體內側壁上固定設置有第一凸沿,干燥框外側壁上固定設置有第二凸沿,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上都固定設置有密封墊。
進一步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處均設置有過濾網,防止干燥劑被吹出。
支撐裝置包括豎桿、橫桿、固定座,豎桿與固定座固定連接,橫桿與豎桿固定連接,豎桿為高矮可調節(jié)的支撐豎桿,橫桿上設有過孔,固定座通過螺栓與箱體底壁和干燥框底壁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進氣裝置還設置有若干支撐固定加,對第一加壓風機、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起支撐固定作用。
隔板收容于箱體內,隔板設有中孔。第一凸沿、第二凸沿上固定設有密封墊,隔板側壁與箱體內側壁滑動連接,中孔的大小剛好容納干燥框穿過,隔板套設于干燥框外側壁并緊緊擠壓在密封墊上,隔板通過螺栓與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固定連接。隔板將下箱體和上箱體隔開,并且氣密性良好。
排氣裝置進一步包括第五管道,設置于第四管道與第五管道之間的第二加壓風機,第四管道的另一端與第二加壓風機的進氣端連接,第五管道的一端與第二加壓風機的出氣端連接。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側壁上進一步開設有第六通孔,第五管道的另一端對準第六通孔并與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的側壁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第五管道上設有第二電磁閥。
進一步的,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內設有壓力感應器。
更進一步的,第三管道內壁上設有濕度檢測器。
箱體底壁進一步設置有第八通孔,第八通孔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滑軌。
排廢裝置進一步包括收集框,第七管道的一端對準第三通孔并通過螺栓與干燥框底壁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第七管道穿過橫板上的過孔,第七管道的另一端穿過第八通孔,伸出箱體底部,第七管道上設有第四電磁閥,第四電磁閥與電源電性連接;收集框的上邊沿固定設置凸邊,收集框的內部對準第八通孔,收集框的凸邊與設置在箱體底部的滑軌實現(xiàn)滑動連接。
控制器包括微處理器、數(shù)據(jù)顯示屏、電源開關以及控制單元,微處理器、數(shù)據(jù)顯示屏、電源開關、控制單元均與電源電性連接,第一加壓風機、第二加壓風機、濕度檢測器、壓力感應器、加熱棒、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四電磁閥均與電源電性連接,并且均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更進一步的,箱體的頂壁與箱體側壁之間通過鉸鏈活動連接,封閉時具有較好的氣密性。
更進一步的,箱體底壁上設有支撐桿,支撐桿上轉軸連接有滾輪。
本發(fā)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取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在干燥階段對部分干燥空氣加壓儲存,在再生階段,能夠提供大于干燥階段的干燥空氣壓力,再生效果更好,再生更徹底。
采用濕度檢測器,壓力感應器與控制器連接,實現(xiàn)了自動化控制。
采用螺旋空氣流道,增加空氣流經行程,增大了空氣與干燥劑的接觸機會,使得干燥效果更好。
螺旋導流板采用中空結構,內部設置加熱裝置,在空氣濕度較大,干燥空氣反吹再生難以達到要求時,可打開加熱器輔助加熱再生,保證再生的徹底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整體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布氣管截面圖。
圖3為本發(fā)明螺旋導流板的截面圖。
圖4為本發(fā)明收集框與箱體底部連接方式的局部放大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各電氣部件連接關系圖。
圖中:1-箱體、11-下箱體、111-進氣孔、112-第八通孔、12-上箱體、121-出氣孔、13-支撐桿、14-滾輪、15-第一凸沿、2-干燥裝置、21-干燥框、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第三通孔、22-布氣管、221-布氣孔、23-過濾紙、24-螺旋導流板、241-發(fā)熱棒、25-干燥劑、26-第二凸沿、3-支撐裝置、31-豎桿、32-橫桿、33-固定座、4-進氣裝置、41-第一加壓風機、42-第一管道、43-第二管道、44-單向閥、5-隔板、51-密封墊、52-提手、6-排氣裝置、61-第三管道、611-排氣孔、612-第四通孔、613-第一電磁閥、614-濕度檢測器、62-第四管道、621-第五通孔、63-第二加壓風機、64-第五管道、641-第二電磁閥、65-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651-第六通孔、652-壓力感應器、653-第七通孔、66-第六管道、661-第三電磁閥、7-排廢裝置、71-第七管道、711-第四電磁閥、72-收集框、721-凸邊、8-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
如附圖1至附圖5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空氣凈化除濕裝置包括箱體1、收容于箱體1內的干燥裝置2、隔板5、位于干燥裝置2下方的支撐裝置3、位于支撐裝置3左側的進氣裝置4、位于干燥裝置2上方的排氣裝置6、位于干燥裝置2下方的排廢裝置7、位于箱體頂壁的控制器8。
箱體1呈立方體狀,箱體1包括下箱體11和上箱體12。下箱體11的側壁和底壁上設有進氣孔111、下箱體11的底壁上還設有第八通孔112,下箱體11底壁上固定連接有支撐桿13,支撐桿13上轉軸連接有滾輪14;上箱體12側壁設有出氣孔121;箱體1的內側壁上設有第一凸沿15。箱體1頂壁與側壁鉸鏈活動鏈接,關閉時具有較好的氣密性。
干燥裝置2包括干燥框21、收容于干燥框21內的布氣管22、螺旋導流板24、包覆于布氣管22外壁上的過濾紙23、填充于干燥框21內部的干燥劑25、設置于干燥框21外壁上的第二凸沿26。
干燥框21的側壁上設有第一通孔211、頂壁上設有第二通孔212、底壁上設有第三通孔213,布氣管22設置于干燥框21內,布氣管22管壁上設有若干布氣孔221、布氣管22的一端對準第一通孔211且與干燥框21的內壁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氣密性良好。布氣管22的另一端呈封閉狀,或者布氣管22的另一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干燥框21的內壁上,氣密性良好。布氣孔221優(yōu)選設置在布氣管22管壁的水平向和傾斜向。過濾紙23包覆于布氣管22的外壁,防止干燥劑進入布氣孔221內。螺旋導流板24呈螺旋狀,螺旋導流板24外側壁與干燥框21的內壁固定連接,螺旋導流板24的內側壁與設置于干燥框中部的空心柱體固定連接,螺旋導流板24在干燥框21內形成螺旋形氣流通道,螺旋導流板24為中空型的立方體,其中空的腔體內部設有若干發(fā)熱棒241,發(fā)熱棒241與電源電性連接,發(fā)熱棒241通過若干耐高溫不導熱的支架固定在腔體中部,且不與螺旋導流板24的內壁接觸,螺旋導流板24由導熱材料制成。固定設置在干燥框中心位置的空心柱體的中空腔體中設置有發(fā)熱棒241,圖中未示出,發(fā)熱棒241與空心柱體內壁不接觸,空心柱體由導熱材料制成。干燥劑25緊密地填充在螺旋形氣流通道內,干燥劑25為分子篩干燥劑。第二凸沿26與干燥框21外壁固定連接,當干燥框21被固定好后,第二凸沿26與第一凸沿15處于同一水平面。第二通孔212、第三通孔213處設置有過濾網,防止干燥劑25被吹出。
支撐裝置3包括豎桿31、橫桿32、固定座33,豎桿31與固定座33固定連接,橫桿32與豎桿31固定連接,豎桿31為高矮可調節(jié)的支撐豎桿,橫桿32上設有過孔,固定座33通過螺栓與箱體1底壁和干燥框21底壁固定連接。
進氣裝置4包括第一加壓風機41、第一管道42、第二管道43、設置于第二管道43內部的單向閥44。第一加壓風機41與電源電性連接。第一管道42的一端與第一加壓風機41的進氣端固定連接,第二管道43的一端與第一加壓風機41的出氣端連接,第二管道43的另一端對準第一通孔211并通過螺栓與框體21的外壁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單向閥44設置于第二管道43內,單向閥44僅能允許氣流從第一加壓風機41出氣端進入到干燥框21,而不允許氣流從干燥框21倒流回第一加壓風機41。
隔板5收容于箱體1內,隔板5設有中孔,隔板5的上表面固定設置提手52。第一凸沿15、第二凸沿26上固定設有密封墊51,隔板5外表面與箱體1內部滑動連接,中孔的大小剛好容納干燥框21穿過,隔板5套設于干燥框21外側壁并緊緊擠壓在密封墊51上,隔板5通過螺栓與第一凸沿15和第二凸沿26固定連接。隔板5將下箱體11和上箱體12隔開,并且氣密性良好。在拆裝時,卸下螺栓,提動提手52,能夠方便的將隔板5拆下。
排氣裝置6包括第三管道61、第四管道62、第二加壓風機63、第五管道64、高壓干燥空氣存儲罐65、第六管道66。第三管道61的一端對準第二通孔212并與干燥框21頂壁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排氣孔611,排氣孔611距離箱體1頂壁的距離為5-15mm,第三管道61上設有第一電磁閥613,第一電池閥613與電源電性連接;第三管道61的管壁上設有第四通孔612,第四通孔612位于第一電磁閥613的下方,第三管道61內壁上設有濕度檢測器614,濕度檢測器614與電源電性連接。第四管道62的一端對準第四通孔612并通過螺栓與第三管道61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第四管道62上設有第五通孔621;第二加壓風機63與電源電性連接,第四管道62的另一端與第二加壓風機63的進氣端固定連接;第五管道64的一端與第二加壓風機的出氣端固定連接,第五管道64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641,第二電磁閥641與電源電性連接;高壓干燥空氣存儲罐65固定于干燥框21的頂部,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65的側壁上開有第六通孔651、第七通孔653,第五管道64的另一端對準第六通孔651與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65的側壁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65內設有壓力感應器652,壓力感應器652與電源電性連接;第六管道66的一端對準第七通孔653并與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65側壁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第六管道66的另一端對準第五通孔621并與第四管道62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第六管道66上設有第三電磁閥661,第三電磁閥661與電源電性連接。
排廢裝置7包括第七管道71、收集框72,第七管道71的一端對準第三通孔213并通過螺栓與干燥框21底壁固定連接,且氣密性良好;第七管道71穿過橫板32上的過孔,第七管道71的另一端穿過第八通孔112,伸出箱體1底部,第七管道上設有第四電磁閥711,第四電磁閥711與電源電性連接;收集框72的上邊沿固定設置凸邊721,收集框72的內部對準第八通孔112,收集框72的凸邊721與設置在箱體1底部的滑軌實現(xiàn)滑動連接。
控制器8包括微處理器、數(shù)據(jù)顯示屏、電源開關以及操作控制單元,微處理器、數(shù)據(jù)顯示屏、電源開關、操作控制單元均與電源電性連接,第一加壓風機41、第二加壓風機63、濕度檢測器614、壓力感應器652、加熱棒241、第一電磁閥613、第二電磁閥641、第三電磁閥661、第四電磁閥711均與電源電性連接,并且均與控制器8電性連接。
本發(fā)明空氣凈化除濕裝置在使用時,將其置于紅外實驗室內,接上電源啟動電源開關,此時各電器部件均得電,等待控制器8的啟動信號。通過操作控制單元啟動第一加壓風機41,第一加壓風機41將啟動信號反饋給控制器8的微處理器,微處理器發(fā)出信號啟動濕度檢測器614;第一加壓風機41進氣端形成負壓,實驗室內的空氣通過下箱體11側壁和底壁上的進氣孔111進入下箱體11內,被第一加壓風機41加壓后的空氣通過單向閥44,進入布氣管22,通過布氣管22上的布氣孔進入干燥框21內,在干燥框21內的螺旋形空氣流道內被干燥劑25干燥后,干燥后的空氣從干燥框21頂部第二通孔212流出,濕度檢測器614檢測空氣的濕度,并將檢測到的濕度信號反饋給控制器8的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內預設有所需濕度標準,空氣濕度達到實驗室所述濕度標準后,微處理器給第一電磁閥613、第三電磁閥661發(fā)出開啟信號,并給壓力感應器652發(fā)送啟動信號,壓力感應器652開始工作,經干燥的符合實驗室要求的空氣分成兩股,一股經排氣孔611,出氣孔121排入實驗室中,另一股經第四通孔612,第四管道62,第六管道66流入高壓干燥空氣儲氣罐65儲存?zhèn)溆?。本發(fā)明將高壓干燥空氣存氣罐內空氣壓力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設定,但在高壓干燥空氣儲氣罐65承壓范圍內應當設定大于干燥階段干燥框內的壓力,當壓力感應器652檢測到壓力不再增加,且其壓力值低于設定壓力值時,微處理器發(fā)出信號關閉第三電磁閥661,并啟動第二加壓風機63,打開第二電磁閥641,此時第二加壓風機對干燥空氣儲氣罐65內干燥空氣加壓,當干燥空氣儲氣罐65內干燥空氣壓力達到設定值時,微處理器發(fā)出信號關閉第二電磁閥641并停止第二加壓風機63,此時干燥空氣僅從第三管道61的排氣孔611排出。
當濕度檢測器檢測到干燥后的空氣濕度達不到實驗室要求時,微處理器發(fā)出信號關閉第一電磁閥613,并停止第一加壓風機41的工作,第一電磁閥613徹底關閉后反饋信號給控制器8的微處理器,微處理器發(fā)出信號,打開第四電磁閥711和第三電磁閥661,高壓干燥空氣儲存罐65內的高壓干燥空氣對干燥框21內的分子篩干燥劑25反沖再生。收集框72收集反沖過程中排出的水分,集中處理。
當連續(xù)多次使用之后,反沖再生效果會變差,使得再生后的干燥器使用時間不夠長,再生頻率變高,這時將本發(fā)明空氣凈化除濕裝置整個推出實驗室,在實驗室外接電源,此時手動操作控制器8,打開第三電磁閥661、第四電磁閥711、啟動加熱棒241輔助再生,此時可以將收集框72取下,增大氣體的通過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