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印染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混合均勻的染料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染料是能使纖維和其他材料著色的物質,分天然和合成兩大類。染料是能夠使一定顏色附著在纖維上的物質,且不易脫落、變色。染料通常溶于水中,一部份的染料需要媒染劑使染料能黏著于纖維上??脊刨Y料顯示,染色技術于印度和中東已有超過五千年歷史。當時的染料從動植物或礦物質而來,甚少經(jīng)過處理。
染料的原料均為固體狀態(tài),需要加水稀釋并攪拌均勻才能加入機器設備中使用,目前,市場上的染料混合方式普遍是將染料和水放入桶內,人工手工使用工具攪拌的,攪拌力度不夠,攪拌不夠均勻,且費時費力,從而導致產(chǎn)品出現(xiàn)色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合均勻的染料混合裝置,具備混合均勻的優(yōu)點,解決了混合不均勻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合均勻的染料混合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設置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混合桶,所述混合桶的底部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依次穿過第一軸承和混合桶并與設置在混合桶內的第一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軸承卡接在混合桶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連接件遠離第一電機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旋轉桿,所述第一旋轉桿上設置有第一三角塊,所述第一三角塊上設置有第一攪拌葉,所述混合桶內壁的兩側對應第一三角塊的位置設置有第二三角塊,所述混合桶的頂部設置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依次穿過第二軸承和混合桶并與設置在混合桶內的第二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軸承卡接在混合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連接件遠離第二電機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旋轉桿,所述第二旋轉桿上設置有第一攪拌桿,所述第一攪拌桿遠離第二旋轉桿的一端設置有第二攪拌桿,所述第二攪拌桿的上表面設置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通過第三攪拌桿與第一攪拌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旋轉桿遠離第二連接件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攪拌葉,所述混合桶的上表面開設有進料口,所述混合桶的側面開設有出料口。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的外側均設置有隔音罩。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均通過固定桿與混合桶的表面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桿的形狀為L型。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三角塊和第二三角塊的數(shù)量均為六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第一攪拌桿、第三攪拌桿、連接塊、第二攪拌桿、第二攪拌葉、第一電機、第二旋轉桿和連接板,達到了染料攪拌的效果,通過設置第二電機、第二旋轉桿和第一攪拌葉,達到了染料二次攪拌的效果,使染料的攪拌力度增大,攪拌得更加均勻,通過設置第一三角塊和第二三角塊,提高了染料的通過率,增加了染料的攪拌率,從而達到了染料攪拌更加均勻的效果,避免了因為染料攪拌不均勻而導致的產(chǎn)品出現(xiàn)色差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達到了染料自動攪拌的效果,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視圖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三角塊的正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支撐桿、3第一電機、4混合桶、5第一軸承、6出料口、7第二三角塊、8第一連接件、9第一旋轉桿、10第一三角塊、11第二電機、12第二軸承、13第二連接件、14進料口、15第一攪拌桿、16第三攪拌桿、17連接塊、18第二攪拌桿、19第二旋轉桿、20連接板、21第二攪拌葉、22隔音罩、23固定桿、24第一攪拌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一種混合均勻的染料混合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設置有支撐桿2,支撐桿2的數(shù)量為四個,支撐桿2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混合桶4,通過設置支撐桿2,使混合桶4的固定穩(wěn)固,混合桶4的底部設置有第一電機3,第一電機3的輸出軸依次穿過第一軸承5和混合桶4并與設置在混合桶4內的第一連接件8固定連接,通過設置第一電機3,使第一連接件8可以轉動,第一軸承5卡接在混合桶4的下表面,第一連接件8遠離第一電機3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旋轉桿9,第一旋轉桿9上設置有第一三角塊10,通過第一旋轉桿9的設置,使第一三角塊10可以設置在其上,第一三角塊10上設置有第一攪拌葉24,通過第一攪拌葉24的設置,使染料可以被攪拌,通過設置第二電機11、第二旋轉桿19和第一攪拌葉24,達到了染料二次攪拌的效果,使染料的攪拌力度增大,攪拌得更加均勻,混合桶4內壁的兩側對應第一三角塊10的位置設置有第二三角塊7,通過第一三角塊10和第二三角塊7的配合,達到了分流的效果,第一三角塊10和第二三角塊7的數(shù)量均為六個,使染料的分流效果更好,通過設置第一三角塊10和第二三角塊7,提高了染料的通過率,增加了染料的攪拌率,從而達到了染料攪拌更加均勻的效果,避免了因為染料攪拌不均勻而導致的產(chǎn)品出現(xiàn)色差的問題,解決了染料攪拌不均勻的問題,混合桶4的頂部設置有第二電機11,第一電機3和第二電機11的外側均設置有隔音罩22,通過設置隔音罩22,使第一電機3和第二電機11實現(xiàn)降噪,第一電機3和第二電機11均通過固定桿23與混合桶4的表面固定連接,通過設置固定桿23,使第一電機3和第二電機11可以固定,固定桿23的形狀為L型,使第一電機3和第二電機11的固定效果更好,第二電機11的輸出軸依次穿過第二軸承12和混合桶4并與設置在混合桶4內的第二連接件13固定連接,通過設置第二電機11,使第二連接件13可以運行,第二軸承12卡接在混合桶4的上表面,第二連接件13遠離第二電機1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旋轉桿19,第二旋轉桿19上設置有第一攪拌桿15,第一攪拌桿15遠離第二旋轉桿19的一端設置有第二攪拌桿18,第二攪拌桿18的上表面設置有連接塊17,連接塊17通過第三攪拌桿16與第一攪拌桿15固定連接,第一攪拌桿15、第三攪拌桿16、連接塊17和第二攪拌桿18之間存在間隙,間隙提高了染料的通過率,增加了染料的攪拌率,第二旋轉桿19遠離第二連接件1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20,連接板20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攪拌葉21,通過設置第二攪拌葉21,使染料實現(xiàn)攪拌,通過設置第一攪拌桿15、第三攪拌桿16、連接塊17、第二攪拌桿18、第二攪拌葉21、第一電機3、第二旋轉桿19和連接板20,達到了染料攪拌的效果,混合桶4的上表面開設有進料口14,通過設置進料口14,使染料可以進入混合桶4內,混合桶4的側面開設有出料口6,通過設置出料口6,使染料可以倒出混合桶4外。
使用時,將染料從進料口14倒入混合桶4內,啟動第二電機11,使第二旋轉桿19轉動,使第一攪拌桿15、第二攪拌桿18、第三攪拌桿16和第二攪拌葉21旋轉攪拌染料,實現(xiàn)染料的一次攪拌,同時啟動第一電機3,使第一旋轉桿9旋轉,使第一三角塊10旋轉,使第一攪拌葉24旋轉攪拌染料,實現(xiàn)染料的二次攪拌,攪拌均勻后,將染料從出料口6倒出。
綜上所述:該混合均勻的染料混合裝置,通過設置第一攪拌桿15、第三攪拌桿16、連接塊17、第二攪拌桿18、第二攪拌葉21、第一電機3、第二旋轉桿19和連接板20,達到了染料攪拌的效果,通過設置第二電機11、第二旋轉桿19和第一攪拌葉24,達到了染料二次攪拌的效果,使染料的攪拌力度增大,攪拌得更加均勻,通過設置第一三角塊10和第二三角塊7,提高了染料的通過率,增加了染料的攪拌率,從而達到了染料攪拌更加均勻的效果,避免了因為染料攪拌不均勻而導致的產(chǎn)品出現(xiàn)色差的問題,解決了染料攪拌不均勻的問題。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