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體混合用反應釜,用于液體的反應,屬于反應釜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反應釜的廣義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學反應的不銹鋼容器,根據(jù)不同的工藝條件需求進行容器的結構設計與參數(shù)配置,設計條件、過程、檢驗及制造、驗收需依據(jù)相關技術標準,以實現(xiàn)工藝要求的加熱、蒸發(fā)、冷卻及低高速的混配反應功能。壓力容器必須遵循GB150{鋼制壓力容器}的標準,常壓容器必須遵循NB/T47003.1-2009{鋼制焊接常壓容器}的標準。隨之反應過程中的壓力要求對容器的設計要求也不盡相同。生產(chǎn)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加工、檢測并試運行。不銹鋼反應釜根據(jù)不同的生產(chǎn)工藝、操作條件等不盡相同,反應釜的設計結構及參數(shù)不同,即反應釜的結構樣式不同,屬于非標的容器設備。
反應釜是綜合反應容器,根據(jù)反應條件對反應釜結構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設計。從開始的進料-反應-出料均能夠以較高的自動化程度完成預先設定好的反應步驟,對反應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力學控制(攪拌、鼓風等)、反應物/產(chǎn)物濃度等重要參數(shù)進行嚴格的調控。其結構一般由釜體、傳動裝置、攪拌裝置、加熱裝置、冷卻裝置、密封裝置組成。相應配套的輔助設備:分餾柱、冷凝器、分水器、收集罐、過濾器等。
反應釜材質一般有碳錳鋼、不銹鋼、鋯、鎳基(哈氏、蒙乃爾)合金及其它復合材料。反應釜可采用SUS304、SUS316L等不銹鋼材料制造。攪拌器有錨式、框式、槳式、渦輪式,刮板式,組合式,轉動機構可采用擺線針輪減速機、無級變速減速機或變頻調速等,可滿足各種物料的特殊反應要求。密封裝置可采用機械密封、填料密封等密封結構。加熱、冷卻可采用夾套、半管、盤管、米勒板等結構,加熱方式有:蒸汽、電加熱、導熱油,以滿足耐酸、耐高溫、耐磨損、抗腐蝕等不同工作環(huán)境的工藝需要。而且可根據(jù)用戶工藝要求進行設計、制造。
但現(xiàn)有的反應釜設備存在以下不足之處,對液體進行攪拌時,存在攪拌不均勻、攪拌時間長、釜體內(nèi)壁處的位置無法進行攪拌等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液體混合用反應釜,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反應釜對液體進行攪拌時,存在攪拌不均勻、攪拌時間長、釜體內(nèi)壁處的位置無法進行攪拌等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液體混合用反應釜,包括釜體、釜體上設置耳座、觀察口、進料口、放料口和加熱管,釜體內(nèi)設置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釜體上設置有一抽液泵,抽液泵的進液口與釜體底部相連接,抽液泵的出液口與釜體的上部相連接;釜體內(nèi)壁上設置有一空心圓環(huán),空心圓環(huán)上設置有與釜體內(nèi)壁相貼合的管道,管道上設置有多個出液孔,所述空心圓環(huán)與抽液泵的出液口相連通。
進一步,所述管道與釜體的底部相垂直,釜體的內(nèi)壁上設置有多根管道。
進一步,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設置在攪拌軸上的攪拌葉片,攪拌葉片呈螺紋裝設置在攪拌軸上。
進一步,所述抽液泵的進液口和出液口通過抽液管和放液管與釜體相連通,抽液管與釜體的連接處低于抽液管與抽液泵的連接處,放液管與釜體的連接處低于放液管與抽液泵的連接處。
進一步,所述管道與管道之間相連通。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
一、通過抽液泵將液體從底部抽出,再由管道從釜體的內(nèi)壁上流出,在有攪拌裝置配合的情況下,可快速將液體攪拌均勻,攪拌時間短,便于釜體內(nèi)壁邊緣得到充分攪拌;
二、攪拌葉片呈螺紋裝設置在攪拌軸上,攪拌時可減少阻力;
三、抽液管與釜體的連接處低于抽液管與抽液泵的連接處,放液管與釜體的連接處低于放液管與抽液泵的連接處,便于不進行抽液混合時,抽液管和放液管內(nèi)的液體可回流到釜體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液體混合用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體1上設置耳座2、觀察口3、進料口4、放料口5和加熱管6,釜體1內(nèi)設置攪拌裝置7,釜體1上設置有一抽液泵8,抽液泵8的進液口9與釜體1底部相連接,抽液泵8的出液口10與釜體1的上部相連接;釜體1內(nèi)壁上設置有一空心圓環(huán)11,空心圓環(huán)11上設置有與釜體1內(nèi)壁相貼合的管道12,管道12上設置有多個出液孔13,所述空心圓環(huán)11與抽液泵8的出液口10相連通。通過抽液泵從釜體底部抽液,再從空心圓環(huán)進入管道,通過管道上的出液孔進入出液混合,空心圓環(huán)上都設置有小孔。通過抽液泵將液體從底部抽出,再由管道從釜體的內(nèi)壁上流出,在有攪拌裝置配合的情況下,可快速將液體攪拌均勻,攪拌時間短,便于釜體內(nèi)壁邊緣得到充分攪拌。
實施例2
一種液體混合用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體1上設置耳座2、觀察口3、進料口4、放料口5和加熱管6,釜體1內(nèi)設置攪拌裝置7,釜體1上設置有一抽液泵8,抽液泵8的進液口9與釜體1底部相連接,抽液泵8的出液口10與釜體1的上部相連接;釜體1內(nèi)壁上設置有一空心圓環(huán)11,空心圓環(huán)11上設置有與釜體1內(nèi)壁相貼合的管道12,管道12上設置有多個出液孔13,所述空心圓環(huán)11與抽液泵8的出液口10相連通。通過抽液泵從釜體底部抽液,再從空心圓環(huán)進入管道,通過管道上的出液孔進入出液混合,空心圓環(huán)上都設置有小孔。通過抽液泵將液體從底部抽出,再由管道從釜體的內(nèi)壁上流出,在有攪拌裝置配合的情況下,可快速將液體攪拌均勻,攪拌時間短,便于釜體內(nèi)壁邊緣得到充分攪拌。所述管道12與釜體1的底部相垂直,釜體1的內(nèi)壁上設置有多根管道12。
實施例3
一種液體混合用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體1上設置耳座2、觀察口3、進料口4、放料口5和加熱管6,釜體1內(nèi)設置攪拌裝置7,釜體1上設置有一抽液泵8,抽液泵8的進液口9與釜體1底部相連接,抽液泵8的出液口10與釜體1的上部相連接;釜體1內(nèi)壁上設置有一空心圓環(huán)11,空心圓環(huán)11上設置有與釜體1內(nèi)壁相貼合的管道12,管道12上設置有多個出液孔13,所述空心圓環(huán)11與抽液泵8的出液口10相連通。通過抽液泵從釜體底部抽液,再從空心圓環(huán)進入管道,通過管道上的出液孔進入出液混合,空心圓環(huán)上都設置有小孔。通過抽液泵將液體從底部抽出,再由管道從釜體的內(nèi)壁上流出,在有攪拌裝置配合的情況下,可快速將液體攪拌均勻,攪拌時間短,便于釜體內(nèi)壁邊緣得到充分攪拌。所述管道12與釜體1的底部相垂直,釜體1的內(nèi)壁上設置有多根管道12。所述攪拌裝置7包括攪拌軸14、設置在攪拌軸14上的攪拌葉片15,攪拌葉片15呈螺紋裝設置在攪拌軸14上。
實施例4
一種液體混合用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體1上設置耳座2、觀察口3、進料口4、放料口5和加熱管6,釜體1內(nèi)設置攪拌裝置7,釜體1上設置有一抽液泵8,抽液泵8的進液口9與釜體1底部相連接,抽液泵8的出液口10與釜體1的上部相連接;釜體1內(nèi)壁上設置有一空心圓環(huán)11,空心圓環(huán)11上設置有與釜體1內(nèi)壁相貼合的管道12,管道12上設置有多個出液孔13,所述空心圓環(huán)11與抽液泵8的出液口10相連通。通過抽液泵從釜體底部抽液,再從空心圓環(huán)進入管道,通過管道上的出液孔進入出液混合,空心圓環(huán)上都設置有小孔。通過抽液泵將液體從底部抽出,再由管道從釜體的內(nèi)壁上流出,在有攪拌裝置配合的情況下,可快速將液體攪拌均勻,攪拌時間短,便于釜體內(nèi)壁邊緣得到充分攪拌。所述管道12與釜體1的底部相垂直,釜體1的內(nèi)壁上設置有多根管道12。所述攪拌裝置7包括攪拌軸14、設置在攪拌軸14上的攪拌葉片15,攪拌葉片15呈螺紋裝設置在攪拌軸14上。所述抽液泵8的進液口9和出液口10通過抽液管16和放液管17與釜體1相連通,抽液管16與釜體1的連接處低于抽液管16與抽液泵8的連接處,放液管17與釜體1的連接處低于放液管17與抽液泵8的連接處。所述管道12與管道12之間相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