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速預涂膜生產線上用的立式烘箱。
背景技術:
目前的預涂膜生產線的生產速度多為180-200m/min,由于國內市場對預涂膜的需求還有極大的發(fā)展空間,提高預涂膜設備生產速度勢在必行,國內設備速度提不上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BOPP或BOPET基材涂布后的干燥基本上都是采用三段或四段式臥式烘箱,這就使得材料在烘箱內的傳送過程中包角太小,容易造成橫向漂移打滑,而通常在進復合之前又沒有進行有效的糾偏,就使得切邊系統(tǒng)極不穩(wěn)定,一方面是邊料量增加,產量降低,另一方面是切邊不穩(wěn)斷料,無法連續(xù)生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速預涂膜設備用的立式烘箱,以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高速預涂膜設備用的立式烘箱,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裝有可以水平移動的第一面箱和第二面箱,所述支架在第一面箱和第二面箱之間還裝有第一底箱和第二底箱,所述第一面箱和第二面箱側面設置有進風口和排風口。
所述支架兩側裝有供所述第一面箱和第二面箱滑動的導軌。
所述第一面箱和第二面箱兩側分別裝有導滑機構,所述導滑機構置于所述導軌上以便所述第一面箱和第二面箱在支架上水平滑動。
所述第一面箱和第二面箱的進風口和排風口設置在同一側面,所述排風口位于所述進風口下方。
所述第一面箱和第二面箱內側設置有若干噴頭,熱風通過所述噴頭分別吹向所述第一底箱和第二底箱上經過的預涂膜。
所述第一底箱和第二底箱上分別裝有用于承載預涂膜滑動的輥筒,所述輥筒兩頭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第一底箱和第二底箱上的輥筒數量各為兩個,每一底箱上的兩個所述輥筒分別處于所述底箱的上下兩端。
所述第一底箱和第二底箱貼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底箱與第二底箱上端的輥筒上方設置有供預涂膜穿過的連通通道。
所述第一底箱和第二底箱上沿工作面設置有若干散熱孔。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將傳統(tǒng)的臥式烘箱改為立式烘箱結構,增大了材料在烘箱內傳送過程中的包角大小,使涂布干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防止了材料的橫向漂移打滑,使后續(xù)復合工序得以連續(xù)進行,減少了邊料量,提高了產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一種高速預涂膜設備用的立式烘箱,其包括支架1, 所述支架1為兩層橫梁結構,所述兩層橫梁中部裝有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所述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靠在一起,在頂層兩根橫梁上所述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的兩側裝有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所述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可在支架1上水平移動以便分別與所述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貼合或分離,貼合時分別在第一面箱2和第一底箱4、第二面箱3和第二底箱5之間形成兩個相對的工作腔,當需要穿膜時,將所述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往兩側打開,與所述所述所述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分離,以便于預涂膜材料的輸送,穿膜完成后往內合上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即可開始干燥。
參照圖3,所述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兩側的上層橫梁上共裝有四段導軌8,即所述第一面箱2兩側的橫梁上各一段,所述第二面箱3兩側的橫梁上各一段,所述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兩側分別裝有導滑機構9,所述導滑機構9置于所述導軌8上,使所述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可在所述導軌8上水平滑動,方便與所述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貼合或分離。
參照圖2,所述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內側設置有若干噴頭10,每一所述噴頭10為條形,其長度與預涂膜寬度相當,若干噴頭10形成與預涂膜工作面相對應的曲面,熱風通過所述噴頭10分別均勻的吹向所述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上經過的預涂膜,快速的對預涂膜進行干燥。
所述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上分別裝有兩個用于承載預涂膜滑動的輥筒11,每一底箱上的兩個所述輥筒11分別處于所述底箱的上下兩頭,所述輥筒11兩頭固定在所述支架1的兩層橫梁上,所述第一底箱4與第二底箱5上端的輥筒11上方設置有供預涂膜穿過的連通通道11。烘干時,預涂膜從所述第一底箱4的下部輥筒11上滑過,并經所述第一底箱4的上部輥筒11進入通道12,再經所述第二底箱5上部的輥筒11從所述第二底箱5下部的輥筒11滑出立式烘箱,完成烘干流程。兩段烘干面為相對的斜面,斜面間的夾角為銳角,這就使得預涂膜在烘箱內傳送過程中的包角大為增加,從而防止了預涂膜的橫向漂移打滑。
所述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側面設置有進風口6和排風口7,所述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上沿預涂膜工作面設置有若干散熱孔13。所述進風口6形狀為正方形,設于所述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的側面上部,所述排風口7為條形并位于所述進風口6下方,所述進風口6與加熱系統(tǒng)之間采用軟管連接,可以有效降低烘箱在生產過程中的震動。加熱系統(tǒng)加熱后的熱風通過軟管進入所述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分別通過噴頭10吹向所述第一底箱4和第二底箱5上經過的預涂膜,以達到干燥預涂膜的目的,并通過散熱孔13排出,加快了預涂膜表面熱風的流通速度,從而提高了烘干效率;而部分腔內的回風將分別返回所述第一面箱2和第二面箱3并通過排風口7排出。通過第一面箱2與第二面箱3兩段立式烘箱,增大了噴口的烘干面積,提高了烘干的效率,同時節(jié)省了烘箱的占地空間。
本發(fā)明通過將傳統(tǒng)的臥式烘箱改為立式烘箱結構,使預涂膜在烘箱內傳送過程中的包角大為增加,使涂布干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防止了材料的橫向漂移打滑,使后續(xù)復合工序得以連續(xù)生產,減少了邊料量,提高了產量;另外,立式烘箱的采用也有效地縮短了預涂膜整線的長度,減少了設備占地空間,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此外,本發(fā)明安裝方便、操作簡單、結實耐用,從而可以廣泛地應用在預涂膜生產線上。
以上所述,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都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