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屬于流體混合反應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是一種沒有運動部件的高效混合反應設備,其基本工作機理是利用固定在管內的混合單元體改變流體在管內的流動狀態(tài),以達到不同流體之間良好分散和充分混合以及強化化工生產的化學反應的目的。申請人在長期研究強化化工生產化學反應時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靜態(tài)混合器,只能單一混合流體,不適用于流體混合時產生吸熱或放熱的化學反應的化工廠生產過程。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能夠為流體混合提供加熱或冷卻,適用于濕法冶金或化工生產的過程,使用效果良好。本實用新型是這樣構成的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構造包括管體,在管體外設有套筒, 在管體上設有正反網狀螺紋槽,正反網狀螺紋槽形成流體混合的通道,在管體內設有通孔。上述的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所述通孔內設有換熱片。上述的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所述正反網狀螺紋槽的深度為3-50毫米,寬度為3-50毫米。上述的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所述管體的直徑為300-800毫米,所述通孔的直徑為 250-700 毫米。本實用新型的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管體上的正反網狀螺紋槽形成流體混合的通道, 在管體內的通孔和散熱片可通入不同溫度的介質,能夠根據(jù)流體混合時產生吸熱或放熱的不同化學反應,利用換熱片將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的溫度保持在化學反應所需的溫度范圍,強化反應流體的混合效果和反應速度,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產量及質量的目的。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如圖1所示,制作管體1,在管體1外安裝套筒2,套筒2和管體1緊密連接,在管體1上制作出正反網狀螺紋槽3,正反網狀螺紋槽3 形成流體混合的通道,在管體1內制作出通孔4,用于換熱使用。在通孔4內安裝換熱片5,能夠進一步的提高換熱效果。換熱片5采用現(xiàn)有技術制作的成品。根據(jù)申請人試驗,正反網狀螺紋槽3的深度為3-50毫米,寬度可為3-50毫米,管體1的直徑為300-800毫米,管體內通孔4的直徑為250-700毫米。效果較好。[0013]工作過程如下流體一和流體二從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的正反網狀螺紋槽3的端口中流入,兩流體在高效混合的同時發(fā)生化學反應,反應產生的熱量或所需的熱量由管體1內通孔4中換熱片5通過的介質導出或補充,從而實現(xiàn)了強化反應流體的混合的同時提高了反應的速度,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產量及質量的目的。工作實例1 以磷酸二氫鉀的生產為例流體一磷酸、流體二氫氧化鉀按比例從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的正反網狀螺紋槽3的左端口中流入,在正反網狀螺紋槽3中高效混合的同時發(fā)生強烈中和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在通孔4內流入低溫介質水或油。反應放出的熱由管體1內通孔4中換熱片5通過的低溫介質導出。從而強化了產品磷酸二氫鉀的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產量。工作實例2 以碘的生產為例流體一氧化劑、流體二含碘液按比例從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的正反網狀螺紋槽3的左端口中流入,在正反網狀螺紋槽3中高效混合的同時發(fā)生強烈氧化還原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反應放出的熱由管體1內通孔4中換熱片5通過的低溫介質水導出。從而強化了化工
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產量。
權利要求1.一種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構造包括管體(1),在管體(1)外設有套筒O),其特征在于 在管體(1)上設有正反網狀螺紋槽(3),正反網狀螺紋槽(3)形成流體混合的通道,在管體 (1)內設有通孔⑷。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內設有換熱片⑶。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網狀螺紋槽(3)的深度為3-50毫米,寬度為3-50毫米。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直徑為 300-800毫米,所述通孔的直徑為250-700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構造包括管體(1),在管體(1)外設有套筒(2),其特征在于在管體(1)上設有正反網狀螺紋槽(3),正反網狀螺紋槽(3)形成流體混合的通道,在管體(1)內設有通孔(4)。本實用新型的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管體上的正反網狀螺紋槽形成流體混合的通道,在管體內的通孔和散熱片可通入不同溫度的介質,能夠根據(jù)流體混合時產生吸熱或放熱的不同化學反應,利用換熱片將靜態(tài)混合反應器的溫度保持在化學反應所需的溫度范圍,強化反應流體的混合效果和反應速度,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產量及質量的目的。
文檔編號B01F5/06GK202315899SQ20112047581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fā)明者唐曉寧, 曾英, 朱瑞, 李武斌, 陳慶, 陳明慧, 陳肖虎, 高珊珊 申請人: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