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中超聲增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水中超聲增氧裝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體增氧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水中超聲增氧裝置。
背景技術:
常壓大氣中的約含氧氣21.3%,大部分為氮氣和少量的碳酸氣等氣體。而一般河涌和魚塘的水域中,在常溫下含氧量只為8.7mg/l左右。中國南方水網(wǎng)的水塘飼養(yǎng)用于食用的魚,由于密集飼養(yǎng),尤其在夏天時節(jié),水中常處于缺氧狀況;且又由于水中富氮,令魚塘經(jīng)常生長著過于濃密的藻類水生物,這種情況十分不利于養(yǎng)魚繁殖,甚至將會導致魚群缺氧而死亡的現(xiàn)象。為解決魚塘中缺氧問題,增加水體中的溶氧量,現(xiàn)在一般采用1.5kw葉輪式塘泵翻動水體,使水域增氧;但是這樣存在耗能大,且增氧又只局限于水表面效果,增氧效果非常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以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耗低、可以有效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并且具有滅菌抑藻效果的水中超聲增氧裝置。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包括超聲波換能器組件、超聲振管和曝氣裝置,所述超聲振管與所述超聲波換能器組件連接,所述超聲振管為其管周壁設置有密細孔的全封金屬長管,所述超聲振管內(nèi)腔設置有曝氣裝置。所述曝氣裝置為設置在所述超聲振管內(nèi)腔的曝氣條,所述曝氣條通過輸氣管穿過所述超聲振管與供氣的供氣泵連接。所述密細孔的 孔徑在0.5-1.5mm之間,且所述密細孔之間的間距在1-2.5mm之間。所述超聲波換能器組件包括超聲波換能器、封載盒和前置金屬附塊,所述超聲波換能器設置在所述封載盒內(nèi),所述封載盒內(nèi)壁設置前端底板,所述前端底板上固定前置金屬附塊,所述超聲波換能器固定于所述前置金屬附塊上。所述前置金屬附塊通過兩個以上的螺釘穿過其圓周邊上開有的缺孔與封載盒的前底板連接。所述封載盒前底板對應的外壁中心處牢牢地焊接著用于與所述超聲振管連接的連接短管段。所述連接短管段外壁設造有外螺紋,所述超聲振管原非封閉一端管口處其內(nèi)側壁設置有與所述外螺紋相匹配的內(nèi)螺紋,所述超聲振管通過內(nèi)螺紋和所述連接短管外螺紋的配合旋緊連接。所述超聲波換能器通過導線與高頻發(fā)射器電箱連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通過超聲耦合曝氣功能效應可令水域內(nèi)氧氣增溶,從靜態(tài)水的原來溶氧量可遞增3倍多,其增加溶氧量可擴寬涉及到整個水域自下而上的整個立體空間水域;超聲耦合曝氣十分節(jié)能,由于超聲水中產(chǎn)生“空化”現(xiàn)象,可有效地抑制過于濃密的藻類等水生物,并抑制其他有害細菌、霉類的繁衍擴張,為養(yǎng)殖魚群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水中超聲增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水中超聲增氧裝置的實施例2中的結構示意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超聲波換能器組件、超聲振管和曝氣裝置,所述超聲振管5與所述超聲波換能器組件連接,所述超聲振管5為其管周壁設置有密細孔的全封金屬長管,所述超聲振管5內(nèi)腔設置曝氣裝置。所述密細孔的孔徑在0.5-1.5_之間,且所述密細孔之間的間距在1-2.5mm之間。所述曝氣裝置為設置在所述超聲振管5內(nèi)腔的曝氣條6,所述曝氣條6通過輸氣管8穿過所述超聲振管5的管壁與供氣的供氣泵10連接。所述超聲波換能器組件包括超聲波換能器、封載盒和前置金屬附塊,所述超聲波換能器設置在所述封載盒內(nèi),所述封載盒內(nèi)壁設置前端底板,所述前端底板上固定前置金屬附塊,所述超聲波換能器固定于所述前置金屬附塊上。其中,超聲波換能器組件是一個全封的系統(tǒng),其由超聲波換能器1、封載盒3和前置金屬附塊2等部件組成,所述前置金屬附塊2可以是通過焊接固定于封載盒3內(nèi)前端底板12的內(nèi)壁上,所述前端底板12固定在所述封載盒3內(nèi)壁上。所述超聲波換能器I與前置金屬附塊2內(nèi)壁之間通過有中心螺釘11固定。也就是說超聲波換能器I與前端底板12內(nèi)壁之間緊緊平夾著前置金屬附塊2。所述前置金屬附塊2通過兩個以上螺釘在其圓周邊上開有的缺孔緊緊地與封載盒3的前端底板12緊密地連接著。所述封載盒3的前端底板12對應的外壁中心處牢牢地焊接著用于與所述超聲振管連接的連接短管段4。所述連接短管段4外壁設置有外螺紋,所述超聲振管5原非封閉一端管口的內(nèi)側壁設置有與所述連接短管段4外壁螺紋相匹配的內(nèi)螺紋,所述超聲振管5通過內(nèi)螺紋和外螺紋的配合旋緊連接;這樣便已組裝構成了超聲水中增氧裝置的主體。將連接曝氣條6的輸氣管8與用于供氣的供氣泵10連接,且超聲換能器I通過導線7與高頻發(fā)射器電箱9連接。使用的時候,同時啟動供氣泵10和高頻發(fā)射電箱9,超聲耦合曝氣功能效應可令水域內(nèi)氧氣增溶,從靜態(tài)水的原來溶氧量可遞增3倍多,其增加溶氧量可擴寬涉及到整個水域自下而上的整個立體空間水域;耗能方面,超聲耦合曝氣十分節(jié)能,由于超聲水中產(chǎn)生“空化”現(xiàn)象,可有效地抑制過于濃密的藻類等水生物,并抑制其他有害細菌、霉類的繁衍擴張,為養(yǎng)殖魚群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如圖2所示,根據(jù)魚塘的大小和需要,可將上圖單一的所述直式增氧裝置,給予并排或者直線連接或者放射式布陣構成大規(guī)模的裝置體系,可以自如拆裝適應供氧量的需求。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構思在現(xiàn)有技術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根據(jù)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均應該在由本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聲波換能器組件、超聲振管和曝氣裝置,所述超聲振管與所述超聲波換能器組件連接,所述超聲振管為其管周壁設置有密細孔的全封金屬長管,所述超聲振管內(nèi)腔設置有曝氣裝置。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裝置為設置在所述超聲振管內(nèi)腔的曝氣條,所述曝氣條通過輸氣管穿過所述超聲振管與供氣的供氣泵連接。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細孔的孔徑在0.5-1.5mm之間,且所述密細孔之間的間距在1-2.5mm之間。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聲波換能器組件包括超聲波換能器、封載盒和前置金屬附塊,所述超聲波換能器設置在所述封載盒內(nèi),所述封載盒內(nèi)壁設置前端底板,所述前端底板上固定前置金屬附塊,所述超聲波換能器固定于所述前置金屬附塊上。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金屬附塊通過兩個以上的螺釘穿過其圓周邊上開有的缺孔與封載盒的前底板連接。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載盒前底板對應的外壁中心處牢牢地焊接著用于與所述超聲振管連接的連接短管段。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短管段外壁設造有外螺紋,所述超聲振管原非封閉一端管口處其內(nèi)側壁設置有與所述外螺紋相匹配的內(nèi)螺紋,所述超聲振管通過內(nèi)螺紋和所述連接短管外螺紋的配合旋緊連接。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聲波換能器通過導線與高頻發(fā)射器電箱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水中超聲增氧裝置,包括超聲波換能器組件、超聲振管和曝氣裝置,所述超聲振管與所述超聲波換能器組件連接,所述超聲振管為其管周壁設置有密細孔的全封金屬長管,所述超聲振管內(nèi)設置曝氣裝置;所述曝氣裝置為設置在所述超聲振管內(nèi)的曝氣條,所述曝氣條通過輸氣管穿過所述超聲振管壁與供氣的供氣泵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通過超聲耦合曝氣功能效應可令水域內(nèi)氧氣增溶,從靜態(tài)水的原來溶氧量,可遞增3倍多;超聲耦合曝氣十分節(jié)能,由于超聲水中產(chǎn)生“空化”現(xiàn)象,可有效地抑制過于濃密的藻類等水生物,并抑制其他有害細菌、霉類的繁衍擴張,為養(yǎng)殖魚群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文檔編號C02F7/00GK203065198SQ20132007084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6日
發(fā)明者嚴錦璇, 羅妙珠 申請人:廣州市新棟力超聲電子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