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對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主要采用常規(guī)給水處理工藝,即a.混凝一沉淀一過濾一消毒,b.混凝一沉淀一活性炭濾池一消毒,c.預氯化等,用于城市自來水廠的凈化處理,運行簡單,較經濟,其不足之處是對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能力極其有限當水源水濁度很高或者由于暴雨使得水源水水質突變時,出水的濁度會超標;對游離性細菌病毒 的控制完全依靠在出水中加氯消毒;當進水有機物含量高時,必須增加氯的投加量來保證出水細菌學指標達到飲用水要求,不但難以有效地去除水中微污染物,而且會產生較高濃度的副產物,對人體存在潛在危害,可能造成處理后水的毒理學安全性降低,使出水水質無法滿足飲用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方法。本發(fā)明是一種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方法,其步驟為(I)廢水通過生物蠕動床,經混合、接觸、反應、沉淀過程,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大分子的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的中間產物,使C0Dra、濁度、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別達67. 5%,79%,81% ;(2)流經生物蠕動床后依靠重力作用出水,進入混合加藥反應池,投加高錳酸鉀復合藥劑,其組分為高錳酸鉀活性白土分子篩=3 I 1,充分攪拌;(3)將廢水與復合氧化藥劑充分混合、反應后出水,經過紫外光照反應器,通過紫外光催化氧化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去除水中的無機物、微污染有機物;(4)將步驟(3)中的反應出水,輸入到活性炭纖維吸附柱中,活性炭纖維填充高度達到柱高的2/3,利用活性炭纖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剩余金屬離子、細菌以及其他超微污染物;(5)經吸附、沉淀、分離,上清液匯入清水池。本發(fā)明的強化處理凈水水源水污染的方法,與現有處理微污染水源水的技術相t匕,利用了生物蠕動床將大分子污染物氧化分解為小分子,這將大大提高后續(xù)的高錳酸鉀復合藥劑/紫外光催化氧化的效率。另外,采用的高錳酸鉀復合藥劑/紫外光催化氧化產生的協同強化氧化新技術明顯優(yōu)于現有技術常規(guī)工藝加藥氧化的效果。通過前段的處理工序污染物已經是微乎甚微,而活性炭纖維對低濃度吸附質的吸附能力特別優(yōu)良,使得使用安全性大大提高。另外,本發(fā)明的活性炭纖維的脫附操作簡單易行,在多次吸附過程中,仍保持原有的吸附性能。因此它相對于現有微污染水處理工藝具有流程短、占地少、投資少成本低、處理量大、效率高的特點。本發(fā)明普遍適用于各類微污染水處理,特別用于飲用水水源深度除微污染領域。
圖I是采用本發(fā)明深度處理凈水水源污染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是一種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方法,其步驟為(I)廢水通過生物蠕動床,經混合、接觸、反應、沉淀過程,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大分子的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的中間產物,使C0Dra、濁度、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別達67. 5%,79%,81% ; (2)流經生物蠕動床后依靠重力作用出水,進入混合加藥反應池,投加高錳酸鉀復合藥劑,其組分為高錳酸鉀活性白土分子篩=3 I 1,充分攪拌;(3)將廢水與復合氧化藥劑充分混合、反應后出水,經過紫外光照反應器,通過紫外光催化氧化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去除水中的無機物、微污染有機物;(4)將步驟(3)中的反應出水,輸入到活性炭纖維吸附柱中,活性炭纖維填充高度達到柱高的2/3,利用活性炭纖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剩余金屬離子、細菌以及其他超微污染物;(5)經吸附、沉淀、分離,上清液匯入清水池。以下是本發(fā)明更為具體的實施例。實施例1,2,3,4 :均以劉家峽某水庫水作為飲用水源的水廠配水池的微污染水源水處理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I :配水池內微污染水源水的溫度為18 20°C,嗅味2級,濁度平均在11 45NTU,色度達到60度,PH值在6. 8 7. 2, CODcr含量62mg/L,進入生物蠕動床反應器,在水力停留時間為30min時,C0Dra、濁度、色度去除率分別達60%、78%、80% ;出水隨后進入高錳酸鉀復合藥劑反應池,向池內加入I. 5mg/L復合藥劑(高猛酸鉀活性白土 分子篩=2 I I)氧化水中部分無機物、小分子有機污染物,進一步降低水體的濁度,充分反應3min后,上清液出水進入紫外光照反應器,通過反應器內30W紫外燈在波長253. 7nm內的光照強化氧化水中某些難降解的有機物,去除水中的色度,約90min后完成預氧化過程;光照反應器出水隨后以O. 2L/min的流速流入活性炭纖維反應柱,一次過柱后出水濁度小于1NTU,色度小于15度,CODra的去除率達88. 9%以上,細菌總數小于lOOcfu/mL,總大腸菌群未檢出。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飲用水標準。實施例2 配水池內微污染水源水的溫度為18 20°C,嗅味2級,濁度平均在11 45NTU,色度達到60度,PH值在6. 8 7. 4,COD含量62mg/L,進入生物蠕動床反應器,在水力停留時間為50min時,C0D。,、濁度、色度去除率分別達75%、80%、82% ;出水隨后進入高錳酸鉀復合藥劑反應池,向池內加入I. 5mg/L復合藥劑(高猛酸鉀活性白土 分子篩=2:1:1)氧化水中部分無機物、小分子有機污染物,進一步降低水體的濁度,充分反應3min后,上清液出水進入紫外光照反應器,通過反應器內IOW紫外燈在波長254nm內的光照強化氧化水中某些難降解的有機物,去除水中的色度,約120min后完成預氧化過程;光照反應器出水隨后以O. 25L/min的流速流入活性炭纖維反應柱,一次過柱后出水濁度小于O. 7NTU,色度小于15度,CODra的去除率達91. 2%以上,細菌總數小于lOOcfu/mL,總大腸菌群未檢出。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飲用水標準。實施例3 配水池內微污染水源水的溫度為18 20°C,嗅味2級,濁度平均在11 45NTU,色度達到60度,PH值在6. 8 7. O, COD含量62mg/L,進入生物蠕動床反應器,在水力停留時間為50min時,C0D。,、濁度、色度去除率分別達75%、80%、82% ;出水隨后進入高錳酸鉀復合 藥劑反應池,向池內加入2. 6mg/L復合藥劑(高猛酸鉀活性白土 分子篩=3:1:1)氧化水中部分無機物、小分子有機污染物,進一步降低水體的濁度,充分反應Smin后,上清液出水進入紫外光照反應器,通過反應器內30W紫外燈在波長253. 7nm內的光照強化氧化水中某些難降解的有機物,去除水中的色度,約90min后完成預氧化過程;光照反應器出水隨后以O. 25L/min的流速流入活性炭纖維反應柱,一次過柱后出水濁度小于O. 5NTU,色度小于10度,CODra的去除率達95. 4%以上,細菌總數小于lOOcfu/mL,總大腸菌群未檢出。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飲用水標準。實施例4 配水池內微污染水源水的溫度為18 20°C,嗅味2級,濁度平均在11 45NTU,色度達到60度,PH值在6. 8 7. 2,COD含量62mg/L,進入生物蠕動床反應器,在水力停留時間為30min時,C0Dra、濁度、色度去除率分別達60%、78%、80% ;出水隨后進入高錳酸鉀復合藥劑反應池,向池內加入2. 6mg/L復合藥劑(高猛酸鉀活性白土 分子篩=3:1:1)氧化水中部分無機物、小分子有機污染物,進一步降低水體的濁度,充分反應Smin后,上清液出水進入紫外光照反應器,通過反應器內10W紫外燈在波長254nm內的光照強化氧化水中某些難降解的有機物,去除水中的色度,約120min后完成預氧化過程;光照反應器出水隨后以0. 2L/min的流速流入活性炭纖維反應柱,一次過柱后出水濁度小于0. 7NTU,色度小于10度,C0D。,的去除率達92. 7%以上,細菌總數小于lOOcfu/mL,總大腸菌群未檢出。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飲用水標準。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對于劉家峽某水庫水作為飲用水源的水廠配水池的微污染水源水在不同的操作條件下處理,均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飲用水標準。然而在生物反應階段水力停留時間為50min,高錳酸鉀復合藥劑的配比以3 I I投加,通過30W的紫外光強照射,再以0. 25L/min的流速流入活性炭纖維反應柱過柱處理后效果較為優(yōu)良。
權利要求
1.一種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方法,其步驟為 (1)廢水通過生物蠕動床,經混合、接觸、反應、沉淀過程,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大分子的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的中間產物,使CODra、濁度、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別達67. 5%,79%,81% ; (2)流經生物蠕動床后依靠重力作用出水,進入混合加藥反應池,投加高錳酸鉀復合藥齊U,其組分為高錳酸鉀活性白土 分子篩=3:1: I,充分攪拌; (3)將廢水與復合氧化藥劑充分混合、反應后出水,經過紫外光照反應器,通過紫外光催化氧化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去除水中的無機物、微污染有機物; (4)將步驟(3)中的反應出水,輸入到活性炭纖維吸附柱中,活性炭纖維填充高度達到柱高的2/3,利用活性炭纖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剩余金屬離子、細菌以及其他超微污染物; (5)經吸附、沉淀、分離,上清液匯入清水池。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蠕動床內投加懸浮載體并通過載體結合法固定微生物,填料的填充率為50%,同時表曝能使載體在反應器內處于蠕動狀態(tài)。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懸浮載體是將聚氨酯泡沫的外形設計為圓形,填裝在由材質極輕的聚乙烯制成的網狀小球內。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凈水水源污染的強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廢水通過直徑Im的圓形生物蠕動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紫外光反應器為環(huán)型內管式,紫外光源位于反應器的中央,燈管外由有機玻璃套管使燈管與水隔離。
全文摘要
一種凈水水源污染的處理方法,其步驟為(1)廢水通過生物蠕動床,經混合、接觸、反應、沉淀過程,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大分子的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的中間產物,使CODcr、濁度、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別達67.5%、79%、81%;(2)流經生物蠕動床后依靠重力作用出水,進入混合加藥反應池,投加高錳酸鉀復合藥劑,充分攪拌;(3)將廢水與復合氧化藥劑充分混合、反應后出水,經過紫外光照反應器,通過紫外光催化氧化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去除水中的無機物、微污染有機物;(4)將步驟(3)中的反應出水,輸入到活性炭纖維吸附柱中,利用活性炭纖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剩余金屬離子、細菌以及其他超微污染物;(5)經吸附、沉淀、分離,上清液匯入清水池。
文檔編號C02F1/72GK102627373SQ20111018405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馮輝霞, 姜峰, 張建強, 謝剛, 趙陽麗, 趙霞, 雒和明 申請人:蘭州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