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儲運容器,特別涉及一種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及儲運容器。
背景技術:
1、加熱過程中使用的媒介蒸汽或熱水,依據地區(qū)和客戶差異,水質差別較大,部分加熱媒介中除鈣、鎂、鋁等陽離子超標外,還存在大量游離的氯離子。而罐體加熱系統(tǒng)管路材質多為奧氏體金屬,長時間與氯離子等接觸,會加速加熱管路的腐蝕。另外,加熱管路中殘留的液體(冷凝水)如不能及時排出,影響加熱效率的同時,可能帶來其它的次生問題,如長時間聚集滋生細菌,產生異味等。
2、因此現有罐式儲運設備的加熱管路,通常在加熱管路的最低點設置殘液排放口,殘液排放口末端設置手動閥。當加熱結束,操作人員手動打開閥件,以排出加熱管路內部殘液,排空結束,手動關閉閥件。
3、但是,這種加熱管路的排空方式存在一定弊端,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加熱結束后,操作人員經常忘記或因其它原因沒有打開閥件,則加熱殘留液體聚集在加熱管路底部,造成加熱管路腐蝕及其它次生問題。其二,殘液排放結束后,操作人員可能忘記關閉閥件。因此在下次使用加熱管路而向加熱管路通入加熱媒介時,由于閥件未關閉,則會造成加熱媒介的極大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2、一種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包括加熱管路、控制管路和設置在控制管路上的自動排水閥;
3、加熱管路設有介質進口、介質出口和排放口,控制管路連接在介質進口和排放口之間;
4、自動排水閥設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排出口,第一入口與排放口連通,第二入口與介質進口連通,排出口連通至外界;
5、當加熱管路工作時,介質進口向第二入口輸送介質,自動排水閥在介質壓力作用下使第一入口、第二入口與排出口彼此隔絕;
6、當加熱管路不工作時,自動排水閥能夠復位使第一入口和排出口彼此連通,加熱管路的殘液通過排放口進入第一入口并經排出口排出外界。
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加熱管路包括介質進口管、介質出口管和流通管,介質進口管的入口為供加熱介質流入的介質進口,介質出口管的出口為供加熱介質流出的介質出口,流通管與介質進口管和介質出口管連通;
8、介質出口管在重力方向上低于介質進口管和流通管,排放口開設于介質出口管的低點位置處。
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控制管路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的一端與排放口連通,第一支管的另一端與第一入口連通,第二支管的一端與介質進口管連通,第二支管的另一端與第二入口連通。
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自動排水閥包括閥體、閥芯和彈性部件,閥體內部具有閥腔,閥芯和彈性部件均安置于閥腔內;
11、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排出口分別開設于閥體上并與閥腔連通,排出口位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之間;
12、閥芯沿閥體的軸向可滑移地設置在閥腔中,閥芯的兩端分別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入口通向第一端,第二入口通向第二端;
13、彈性部件通過彈性力使閥芯保持在使第一入口和排出口彼此連通的位置;
14、介質壓力能夠作用于第二端以克服彈性力使閥芯朝向第一端移動,使第一入口、第二入口與排出口彼此隔絕。
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閥芯包括相連接的閥桿和閥塞,閥桿的徑向尺寸小于閥塞的徑向尺寸,閥桿遠離閥塞的端部形成第一端,閥塞遠離閥桿的端部形成第二端;
16、閥腔包括沿閥體軸向布置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第一腔體的徑向尺寸小于第二腔體的徑向尺寸,閥桿與第一腔體的腔壁密封接觸,閥塞與第二腔體的腔壁密封接觸。
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自動排水閥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設置在閥桿的外周側壁上,并與第一腔體的腔壁密封接觸,第二密封圈設置在閥塞的外周側壁上,并與第二腔體的腔壁密封接觸。
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彈性部件包括第一彈性件,第一彈性件設置在第一腔體的腔壁與閥桿之間,第一彈性件被壓縮時能夠向閥桿提供彈性力;和/或
19、彈性部件還包括第二彈性件,第二彈性件設置在第二腔體的腔壁與閥塞之間,第二彈性件被壓縮時能夠向閥塞提供彈性力。
2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閥塞遠離閥桿的端部凸設有凸起,凸起能夠與第二腔體的腔壁相抵接,使第二端與第二腔體的腔壁之間具有間隔。
2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入口貫穿設置于第一腔體與第一端相對的腔壁上;
22、第二入口貫穿設置于第二腔體與第二端相對的腔壁上。
23、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儲運容器,包括容器本體和以上任一項所述的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加熱管路設置在容器本體外部。
24、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fā)明至少具有如下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
25、本發(fā)明中,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包括加熱管路、控制管路和自動排水閥。加熱系統(tǒng)在加熱過程中,可利用介質壓力作用于自動排水閥,使加熱管路的排放口與外界隔絕,保證了加熱過程穩(wěn)定高效的運作。并且加熱系統(tǒng)在加熱過程結束后,其自動排水閥能夠自動復位,使加熱管路的排放口能夠與外界連通而自動排出加熱管路中殘留的液體,從而有利于減少系統(tǒng)管路腐蝕及其他次生問題,延長了系統(tǒng)管路的使用壽命。
26、加熱系統(tǒng)在加熱過程中或者加熱結束后均無需手動操作即可實現正常加熱或者殘液的自動排空,極大地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避免了加熱介質的浪費。
1.一種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熱管路、控制管路和設置在所述控制管路上的自動排水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管路包括介質進口管、介質出口管和流通管,所述介質進口管的入口為供加熱介質流入的所述介質進口,所述介質出口管的出口為供加熱介質流出的所述介質出口,所述流通管與所述介質進口管和所述介質出口管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路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與所述排放口連通,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入口連通,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與所述介質進口管連通,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入口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排水閥包括閥體、閥芯和彈性部件,所述閥體內部具有閥腔,所述閥芯和所述彈性部件均安置于所述閥腔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包括相連接的閥桿和閥塞,所述閥桿的徑向尺寸小于所述閥塞的徑向尺寸,所述閥桿遠離所述閥塞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一端,所述閥塞遠離所述閥桿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二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排水閥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設置在所述閥桿的外周側壁上,并與所述第一腔體的腔壁密封接觸,所述第二密封圈設置在所述閥塞的外周側壁上,并與所述第二腔體的腔壁密封接觸。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包括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設置在所述第一腔體的腔壁與所述閥桿之間,所述第一彈性件被壓縮時能夠向所述閥桿提供所述彈性力;和/或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閥塞遠離所述閥桿的端部凸設有凸起,所述凸起能夠與所述第二腔體的腔壁相抵接,使所述第二端與所述第二腔體的腔壁之間具有間隔。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貫穿設置于所述第一腔體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腔壁上;
10.一種儲運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體和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儲運容器的加熱系統(tǒng),所述加熱管路設置在所述容器本體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