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取暖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取暖器。
背景技術:
取暖器用于在天氣寒冷區(qū)域的取暖,利用出風口吹出熱空氣直接暖和正對這出風口的人或其他物體,家用取暖器,主要用于家庭使用,以節(jié)能,小功率為主,具有結構簡單、成本較,體積小、重量輕等優(yōu)點,具有良好的市場反響,因其送出暖風,該類取暖器也被稱為暖風機,現有技術中,取暖器的出風口都是向著一個方向的,只適用于單人或兩人使用,當有多人圍著取暖器取暖時,無法獲得較好的使用效果,雖然有些取暖器也用類似電風扇上的那種轉向機構,但是暖風機轉動時,只能使朝向的區(qū)域能接受到暖風,而未朝向的區(qū)域仍然不能獲得取暖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能快速傳熱,且能用于多人取暖的取暖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取暖器,包括殼體以及殼體內的出風裝置和加熱裝置,所述殼體上部設置有出風口,所述殼體中部設置有控制面板和物品固定座,所述殼體下部及所述殼體底部設置有進風口,所述殼體內的加熱裝置環(huán)向設置于出風裝置外側。
上述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殼體為圓柱形,圓柱形設置,有利于出風口無死角出風,達到多人同時取暖的效果。
上述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殼體頂部設置有提手,方便攜帶和移動。
上述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殼體中部設置有電源開關,方便快捷的操作。
上述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出風裝置包括導風管以及設置于導風管底部的風扇,實現進風后沿導風管到達加熱裝置,而不會影響熱風熱量散失。
上述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導風管包括底座以及插設在底座內的漏斗形導風柱,導風管通過采用不銹鐵材質,采用結構不僅提高熱風的傳播距離,而且通過不銹鐵的反向輻射,使得熱量更好發(fā)散。
上述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底座外側環(huán)向設置有支撐柱,用于安裝加熱裝置。
上述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加熱裝置包括發(fā)熱管及發(fā)熱管座,發(fā)熱管座固定設置在支撐柱上。
上述方案中,優(yōu)選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設置有USB插口,可對能通過USB識別的設備進行充電,且設備可放置在殼體中部的物品固定座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取暖器采用圓柱形設置,并且下部設置進風口,上部設置出風口,內部設置出風裝置,導風管可實現進風后沿導風管到達加熱裝置,而不影響熱風熱量散失,導風管通過采用不銹鐵材質,采用結構不僅提高熱風的傳播距離,而且通過不銹鐵的反向輻射,使得熱量的更好發(fā)散,控制面板上設置有USB插口,可對能通過USB識別的設備進行充電,并通過中部設置的控制面板實現對風量、溫度等的調節(jié),獲得出風口無死角出風,達到多人同時取暖,不同出風量和不同熱度的使用效果,提高了取暖器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1。
圖2、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2。
圖3、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出風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見圖1至圖4所示,一種取暖器,包括殼體1以及殼體1內的出風裝置和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上部設置有出風口11,所述殼體1中部設置有控制面板12和物品固定座13,所述殼體1下部及所述殼體1底部設置有進風口14,所述殼體1內的加熱裝置環(huán)向設置于出風裝置外側。
所述殼體1為圓柱形,所述殼體1頂部設置有提手15,所述殼體1中部設置有電源開關16,所述出風裝置包括導風管以及設置于導風管底部的風扇2,所述導風管包括底座31以及插設在底座內的漏斗形導風柱32,所述底座31外側環(huán)向設置有支撐柱311,所述加熱裝置包括發(fā)熱管41及發(fā)熱管座42,所述控制面板上設置有USB插口121。
取暖器使用時,打開電源開關16,電路接通,此時風扇2旋轉工作,發(fā)熱管41溫度升高,風扇2旋轉帶動空氣從殼體1下部及殼體1底部設置的進風口14進入,并通過導風管底座31上行,經過底座31與漏斗形導風柱32形成的腔體后,從頂部開口向四周溢出,并由頂部具有弧形連接部的外緣阻擋后通過發(fā)熱管41,形成熱風由殼體1上部設置的出風口11吹出,發(fā)熱管41采用遠紅外石英發(fā)熱管,不僅可以使暖風機升溫快,有利于延遲使用壽命;并且通過控制面板12上的按鈕可實現進風量、溫度高低等多功能調節(jié),在控制面板上設置USB插口121,不僅支持手機充電,還支持各種能與USB接頭匹配的設備充電,被配合物品固定座13,將充電的手機或其他設備放置于固定座13上,而不需要離開取暖器去查看手機或其他設備的充電狀況,更加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任何對本技術做出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替換、變形、改進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