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散熱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模塊式散熱器,具體地說是一種模塊式散熱器及其集流管。
背景技術:
在工業(yè)應用領域中,有許多場合需要使用大尺寸的散熱器,比如礦車、大型裝載機、大型液壓挖掘機和化工設備冷卻系統(tǒng)等。傳統(tǒng)的大尺寸散熱器都是整體式的,尺寸增大后,可靠性大大降低;而且大尺寸散熱器的生產制造又受制于設備和工藝等原因,無法在制造過程中得到有效保證;此外,為了滿足不同規(guī)格的尺寸需求,帶來了品種繁多的零部件,既增加了零件的開模成本,又造成采購、制造和倉儲中的管理成本增加。
現(xiàn)有改進技術提出了模塊式(或稱為組合式、分體式)散熱器的解決方案,改善了以上技術缺陷,但仍存在一些缺陷:采用膠管或者法蘭盤連接,造成占用空間大;采用膠管連接造成承受壓力能力弱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是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強度高且便于制造的模塊式散熱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模塊式散熱器,包括進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位于進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之間由冷卻管和散熱帶層疊而成的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口集流管和/或出口集流管由兩到多個管體單元通過連接管串聯(lián)構成。
本發(fā)明的一種模塊式散熱器,其集流管由管體單元和連接管拼接后再整體釬焊成一體。上述拼焊工藝,其拼接的管體單元數(shù)量不受限制,可以根據(jù)需要由2段或者3段或者更多拼接而成,因而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結構極其簡單,無需復雜的工藝,裝夾后,整體釬焊即可實現(xiàn);
2、結構緊湊,占用空間極小,非常適用于排放要求提高后,造成空間有限的緊湊布局;
3、強度高:相比于膠管的連接方式,整體釬焊后,強度大大提高,非常適用于油冷器等工作壓力高的散熱器;
4、便于生產管理,縮短設計周期:由于各模塊相對獨立,可以對散熱器單元進行單獨設計和制造優(yōu)化,制作標準化的散熱單元,按需選取,拼接成大尺寸散熱器,能夠大大提高設備利用率、縮短設計周期、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品的可靠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連接管通過止口與所述的管體單元連接。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止口為臺階式結構。該臺階式止口具有一個圓周止口面和一個徑向的止口面。安裝時,徑向的止口面與管體單元的端面相抵,圓周止口面與管體單元的內壁帖合,裝夾后進行焊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管體單元上也設有與連接管上的止口相配合的止口。兩個止口陰陽相對進行配合,可增加焊接面,有利于提高集流管的整體強度。
另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止口為凹槽式結構。該凹槽式結構的止口與管體單元的接觸面為“C”形結構,包括兩個圓周止口面和一個徑向的止口面。安裝時,將管體單元插入凹槽內,并使管體單元的端面與徑向的止口面相抵,裝夾后進行焊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進口集流管兩端分別設有進口接頭和堵蓋;所述的出口集流管兩端分別設有出口接頭和堵蓋。這樣,整個散熱器形成一個封閉結構,第一介質流體從進口接頭經進口集流管進入冷卻管,在芯子內與流經散熱帶的第二介質流體進行充分的熱交換,最后經出口集流管從出口接頭流出。進口接頭和出口接頭可以設置在相同一側,也可以設置在不同側。所述的進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至少一個管體上設有安裝座,通過該安裝座將本發(fā)明的散熱器安裝于相應的使用載體上(如礦車、大型裝載機、大型液壓挖掘機和化工設備冷卻系統(tǒng)等)。
本發(fā)明還要提供一種模塊式散熱器用集流管,包括兩到多個管體單元,所述的管體單元通過連接管串聯(lián)構成一個完整的集流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模塊式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連接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連接管與管體單元的連接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一種模塊式散熱器另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又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再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口集流管,2-出口集流管,3-芯子,4冷卻管,5-散熱帶,6-進口接頭,7-出口接頭,8-堵蓋,9-安裝座,101-管體單元,102-管體單元,103-連接管,104-連接管止口,105-連接管外圓周面,106-連接管圓周止口面,107-連接管徑向止口面,108-管體單元的外圓周面,109-管體單元的內壁,110-連接管,111-管體單元,201-管體單元,202-管體單元,203-連接管,204-連接管,205-管體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發(fā)明的一種模塊式散熱器,包括進口集流管1、出口集流管2、位于進口集流管1和出口集流管2之間由冷卻管4和散熱帶5層疊而成的芯子3,所述的進口集流管1由兩個管體單元101和102通過連接管103串聯(lián)構成,所述的出口集流管2由兩個管體單元201和202通過連接管203串聯(lián)構成。
所述的進口集流管1的第一管體單元101的一端部設有進口接頭6,另一端連接到連接管103的一端;第二管體單元102的一端與連接管103的另一端相連,第二管體單元102的另一端設有堵蓋8。每個管體單元101、102上設有安裝座9。
所述的出口集流管2的第一管體單元201的一端部設有出口接頭7,另一端連接到連接管203的一端;第二管體單元202的一端與連接管203的另一端相連,第二管體單元202的另一端設有堵蓋8。每個管體單元201、202上設有安裝座9。
結合圖2和圖3,所述的連接管103通過止口104與所述的管體單元101,102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止口104為臺階式結構,具有一個圓周止口面106和一個徑向的止口面107。安裝時,徑向止口面107與管體單元的端面相抵,圓周止口面106與管體單元的內壁109帖合,連接管的外圓周面105與管體單元的的外圓周面齊平,裝夾后進行焊接。
所述的連接管203通過相同的方式與所述出口集流管2的第一管體單元201和第二管體單元202連接。
參照圖4,在此基礎上,所述的管體單元101和102上也設有與連接管103上的止口104相配合的止口112。兩個止口陰陽相對進行配合,可增加焊接面,有利于提高集流管的整體強度。
參照圖5,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所述的止口14為凹槽式結構。該凹槽式結構的止口與管體單元的接觸面為“C”形結構,包括兩個圓周止口面和一個徑向的止口面。安裝時,將管體單元插入凹槽內,并使管體單元的端面與徑向的止口面相抵,裝夾后進行焊接。
參照圖6,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方式。所述的進口集流管1由三個管體單元101、102和111通過兩個連接管103和110串聯(lián)構成。所述的出口集流管2由三個管體單元201、202和205通過兩個連接管203和205串聯(lián)構成。
應該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對本發(fā)明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發(fā)明實質精神范圍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