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移動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器,尤其是一種移動空調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移動空調器包括設于殼體內的蒸發(fā)器、冷凝器、用來排出熱風的排風風葉、用來排出冷風的送風風葉以及電機。目前低成本移動空調器為了降低成本,排風風葉和送風風葉為離心風葉,并由同一臺電機驅動。為此,排風風葉需設計在冷凝器和壓縮機所在腔體的上部,送風風葉需放置在蒸發(fā)器腔體內。其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排風風葉和送風風葉為離心風葉,其進風方向與蒸發(fā)器和冷凝器的出風方向垂直,因此,從蒸發(fā)器和冷凝器吸入的風需轉換90度方向才能進入排風風葉和送風風葉,風道遠且不順暢,影響換熱效果;(2) 排風風葉設在冷凝器和壓縮機的上部,導致整機高度較高,占用空間大,增加了儲存和運輸成本;(3)由于壓縮機與冷凝器在同一個腔體內,排風風葉需同時為冷凝器和壓縮機散熱, 而對壓縮機的散熱是無用功,浪費資源,而且,冷凝器腔體大,不利于在腔體內形成足夠負壓,將冷凝器所帶熱量全部排出,導致冷凝器換熱效果差。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低成本移動空調器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換熱效果好、空間尺寸小的移動空調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移動空調器,其包括設于殼體內的蒸發(fā)器、冷凝器、壓縮機、送風風葉、排風風葉和電機,所述蒸發(fā)器與所述冷凝器上下設置,所述送風風葉和所述排風風葉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送風風葉和所述排風風葉均為貫流風葉,并分別立式設置在所述蒸發(fā)器和所述冷凝器的一側,而且,所述排風風葉的葉片旋轉方向與所述送風風葉的葉片旋轉方向相反。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排風風葉、所述電機及所述送風風葉三者同軸。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電機為雙軸電機,該電機的一個輸出軸與所述送風風葉連接,另一個輸出軸與所述排風風葉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蒸發(fā)器和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殼體內的同一側,所述送風風葉和所述排風風葉分別位于相對于所述蒸發(fā)器和所述冷凝器的另一側。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實施例,還包括側面具有進風口和出風口的蒸發(fā)器風道和側面具有進風口和出風口的冷凝器風道,所述蒸發(fā)器風道位于所述蒸發(fā)器的一側,且其進風口與所述蒸發(fā)器相對,所述送風風葉裝于該蒸發(fā)器風道內;所述冷凝器風道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一側,且其進風口與所述冷凝器相對,所述送風風葉裝于該冷凝器風道內,所述壓縮機位于該冷凝器風道的外側。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1)本實用新型的移動空調器,其送風風葉和排風風葉均為貫流風葉,并分別立式
3設置在蒸發(fā)器和冷凝器的一側,由于貫流風葉的進風方向與換熱器的出風方向平行的,因此從蒸發(fā)器或冷凝器吸入的冷風或熱風直接進入送風風葉或排風風葉,風道短而順暢,換熱效果好;同時,貫流風葉相對于離心風葉,在相同的轉速前提下,可以有效減低噪音;并且,送風風葉為貫流風葉,可以提高人們的使用舒適感;(2)本實用新型的移動空調器,將蒸發(fā)器和冷凝器布置在殼體內的同一側,將送風風葉和排風風葉布置在相對于蒸發(fā)器和冷凝器的另一側,提高了整機結構的利用率;進一步的,由于排風風葉設置在冷凝器的一側,因此可以減少整機高度,節(jié)省儲存和運輸空間, 降低了存儲和運輸成本;(3)本實用新型的移動空調器,在蒸發(fā)器和冷凝器的一側設置蒸發(fā)器風道和冷凝器風道,形成獨立的兩個換熱系統(tǒng),直接與換熱器進行熱交換,提高了換熱器換熱的效率, 降低了對資源的浪費。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去掉殼體);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去掉殼體)。附圖標記說明1-冷凝器、2-排風風葉、3-冷凝器風道、4-電機、5-蒸發(fā)器、6-送風風葉、7-蒸發(fā)器風道、8-壓縮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例見圖1、2,移動空調器包括設于殼體(圖上未示出) 內的蒸發(fā)器5、冷凝器1、壓縮機8、送風風葉6、排風風葉2和電機4,蒸發(fā)器5與冷凝器1上下設置,并位于殼體內的同一側。蒸發(fā)器風道7和冷凝器風道3也上下設置,并分別位于相對于蒸發(fā)器5和冷凝器1的另一側。蒸發(fā)器風道7的進風口與蒸發(fā)器5相對,冷凝器1的進風口與冷凝器1相對。送風風葉6和排風風葉2均為貫流風葉,送風風葉6立式設置在蒸發(fā)器風道7內,排風風葉2立式設置在冷凝器風道3內,而且排風風葉2的葉片旋轉方向與送風風葉6的葉片旋轉方向相反(即如果送風風葉6為右旋風葉,那么排風風葉2就為左旋風葉)。電機4為雙軸電機4,其設置在送風風葉6和排風風葉2之間,該電機4的一個輸出軸與送風風葉6連接,另一個輸出軸與排風風葉2連接。送風風葉6、電機4和排風風葉 2三者同軸。壓縮機8位于冷凝器風道3的外側。本實施例的移動空調器,由于送風風葉6和排風風葉2均為貫流風葉,并分別立式設置在蒸發(fā)器5和冷凝器1的一側,從蒸發(fā)器5或冷凝器1吸入的冷風或熱風直接進入送風風葉6或排風風葉2,風道短而順暢,換熱效果好;同時,貫流風葉相對于離心風葉,在相同的轉速前提下,可以有效減低噪音,并且送風風葉6為貫流風葉,提高了人們的使用舒適感。另外,將蒸發(fā)器5和冷凝器1布置在殼體內的同一側,將送風風葉6和排風風葉2 布置在相對于蒸發(fā)器5和冷凝器1的另一側,提高了整機結構的利用率;進一步的,由于排風風葉2設置在冷凝器1的一側,因此可以減少整機高度,節(jié)省儲存和運輸空間,降低了存儲和運輸成本。
4[0020]最后,在蒸發(fā)器5和冷凝器1的一側設置蒸發(fā)器風道7和冷凝器風道3,形成獨立的兩個換熱系統(tǒng),直接與換熱器進行熱交換,提高了換熱器換熱的效率,降低了對資源的浪費。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在不違反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基礎上所作的任何替換與改進,均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移動空調器,其包括設于殼體內的蒸發(fā)器、冷凝器、壓縮機、送風風葉、排風風葉和電機,所述蒸發(fā)器與所述冷凝器上下設置,所述送風風葉和所述排風風葉與所述電機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風葉和所述排風風葉均為貫流風葉,并分別立式設置在所述蒸發(fā)器和所述冷凝器的一側,而且,所述排風風葉的葉片旋轉方向與所述送風風葉的葉片旋轉方向相反。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風風葉、所述電機及所述送風風葉三者同軸。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為雙軸電機,該電機的一個輸出軸與所述送風風葉連接,另一個輸出軸與所述排風風葉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fā)器和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殼體內的同一側,所述送風風葉和所述排風風葉分別位于相對于所述蒸發(fā)器和所述冷凝器的另一側。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空調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側面具有進風口和出風口的蒸發(fā)器風道和側面具有進風口和出風口的冷凝器風道,所述蒸發(fā)器風道位于所述蒸發(fā)器的一側,且其進風口與所述蒸發(fā)器相對,所述送風風葉裝于該蒸發(fā)器風道內;所述冷凝器風道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一側,且其進風口與所述冷凝器相對,所述送風風葉裝于該冷凝器風道內,所述壓縮機位于該冷凝器風道的外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移動空調器,其包括設于殼體內的蒸發(fā)器、冷凝器、壓縮機、送風風葉、排風風葉和電機,蒸發(fā)器與冷凝器上下設置,送風風葉和排風風葉與電機連接,送風風葉和排風風葉均為貫流風葉,并分別立式設置在蒸發(fā)器和冷凝器的一側,而且,排風風葉的葉片旋轉方向與送風風葉的葉片旋轉方向相反。本實用新型的移動空調器,其送風風葉和排風風葉均為貫流風葉,并分別立式設置在蒸發(fā)器和冷凝器的一側,從蒸發(fā)器或冷凝器吸入的冷風或熱風直接進入送風風葉或排風風葉,風道短而順暢,換熱效果好;同時,貫流風葉相對于離心風葉,可以有效減低噪音;送風風葉為貫流風葉,可以提高人們的使用舒適感;另外,整機高度小,降低了存儲和運輸成本。
文檔編號F24F13/30GK202216341SQ20112030125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胡永明, 蔣焯炎, 郭同煜 申請人:Tcl德龍家用電器(中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