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太陽能熱管集熱器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太陽能熱水器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太陽能熱管集熱器的高效集 熱傳熱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太陽能集熱裝置多為超導熱管與導流銅管組成的單回路結構,由于受導流 銅管直徑和銅套管、超導管冷凝頭長度等限制,換熱面積較小,導致傳熱效率比較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出一種傳熱效率較高且保溫效果更好的太陽 能熱管集熱器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一種太陽能熱管集熱器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包括 進水管、回水管和多根套管支管,所述每根套管支管的一端封閉,另一端為微喇叭口,所述 每根套管支管的封閉端插入所述回水管并與所述回水管固定相連,所述每根套管支管的微 喇叭口端插入所述進水管并與所述進水管固定相連。上述一種太陽能熱管集熱器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所述每根套管支管為銅管。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安裝時,將太陽能熱管集熱器的超導熱管冷凝 端插入套管支管,將進水管的出水端與回水管進水端連接。超導熱管冷凝端將熱量傳遞給 套管支管,套管支管將進水管里的傳熱介質進行一次加熱,傳熱介質然后進入回水管由套 管支管進行第二次加熱。這樣,傳熱介質在同一個集熱單元經過了兩次熱量吸收,傳熱速度 更快,效率更高。而且,此結構使得進水管與回水管可以同時在集熱器聯箱內,避免回水管 暴露在集熱器外面,解決了難保溫的問題,保溫效果更好。
圖1為本發(fā)明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所示,一種太陽能熱管集熱器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包括進水管1、回水管2和 多根套管支管3,每根套管支管3為銅管,其一端封閉,另一端為微喇叭口。每根套管支管3 的封閉端插入回水管2并與回水管2固定相連,每根套管支管3的微喇叭口端插入進水管 1并與進水管1固定相連,每根套管支管3與進水管1、回水管2之間分別采用焊接方式連 接。本發(fā)明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與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管配套使用,集熱管由真空管 和真空管內的超導熱管、鋁翼組成,真空管的內壁上涂有光譜選擇性吸收涂層,鋁翼和真空 管內壁接觸,真空管內的超導熱冷凝頭伸出真空管外、本發(fā)明套管支管3內,通過傳導換熱。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真空管吸收太陽光的輻射,太陽能轉化為熱能,鋁翼吸收 熱能將熱量通過超導管冷凝頭與套管支管3進行傳導換熱,從而加熱進水管1內的傳熱介 質。在泵的動力作用下,傳熱介質在一次受熱后又進入回水管2,并由套管支管3進行二次 受熱,被迅速加熱的傳熱介質隨后從回水管2流出。
權利要求
一種太陽能熱管集熱器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進水管、回水管和多根套管支管,所述每根套管支管的一端封閉,另一端為微喇叭口,所述每根套管支管的封閉端插入所述回水管并與所述回水管固定相連,所述每根套管支管的微喇叭口端插入所述進水管并與所述進水管固定相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熱管集熱器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每根套管支管為銅管。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太陽能熱管集熱器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包括進水管、回水管和多根套管支管,每根套管支管的一端封閉,另一端為微喇叭口,每根套管支管的封閉端插入回水管并與回水管固定相連,每根套管支管的微喇叭口端插入進水管并與進水管固定相連。本發(fā)明雙回路集熱傳熱裝置具有傳熱效率較高、保溫效果更好等優(yōu)點,適用于太陽能熱管集熱器。
文檔編號F24J2/46GK101943494SQ20101026512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24日
發(fā)明者孟海萍, 徐壽江, 王桂忠 申請人:浙江斯帝特新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