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流式免拆洗抽油煙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氣流式免拆洗抽油煙機。
背景技術:
八十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吸油煙機進入百姓家庭的廚房,一場廚房吸油煙設備的現(xiàn)代化革命便轟轟烈烈的展開。第一代的扁平型;第二代深罩型產品進入廚房后使廚房的環(huán)境大有改觀。但是,從兩代產品的使用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著機身封閉不嚴,油煙進入機身內部,由于油路管過細,風箱內的剩余油難以進入油盒排出。吸油煙機的各部零件被油垢糊住,清洗起來相當困難。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各種型號的吸油煙機,都是靠葉輪的轉動來吸油煙的,當葉輪的工作到一定的時間油垢會將葉輪糊住,吸油煙就難以正常工作。所以說現(xiàn)在市場銷售的靠葉輪的轉動來完成吸油煙工作吸油煙機在清洗的時候必須拆卸后才能進行,達到清洗的良好效果。所以真正的免拆洗吸油煙機是一些專家和有識之士研究的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氣流式免拆洗抽油煙機,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靠空氣流動而達到吸油煙目的。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氣流式免拆洗抽油煙機,包括排氣管、上部左吸油煙管、上部右吸油煙管、風筒、吸油煙腔、下部左吸油煙孔、下部右吸油煙孔、吹風機、電機、葉輪、左集油煙槽、右集油煙槽;左集油煙槽、右集油煙槽分別固定在風筒的兩邊,吹風機與方型風管連接通過吸油煙腔,方型風管在圓型吸油煙腔中與上部兩個吸油煙管、形成隔離;吸油煙腔與風筒相連接, 形成了一個排油煙過程;上部左吸油煙管、上部右吸油煙管、左集油煙槽、右集油煙槽的內壁經(jīng)過不沾油處理。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排油煙系統(tǒng)與動力吹風機相隔離,油煙進不到機器中去; 油煙通過的管路又經(jīng)過了不沾油的技術處理,所以說這種吸油煙機省去了拆洗的麻煩,方便用戶。
下面根據(jù)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的氣流式免拆洗抽油煙機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的氣流式免拆洗抽油煙機各部件分解示意圖。圖中1、排氣管;2、上部左吸油煙管;3、風筒;4、上部右吸油煙管;5、吸油煙槍;6、下部左吸油煙孔;7、上部左吸油煙孔;8、吹風機;9、電機;10、葉輪;11、左集油煙槽;12、右集油煙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2所示,本發(fā)明所述實施例的一種氣流式免拆洗抽油煙機,包括排氣管1、 上部左吸油煙管2、上部右吸油煙管4、風筒3、吸油煙腔5、下部左吸油煙孔6、下部右吸油煙孔7、吹風機8、電機9、葉輪10、左集油煙槽11、右集油煙槽12 ;左集油煙槽11、右集油煙槽 12分別固定在風筒3的兩邊,吹風機8與方型風管連接通過吸油煙腔5,方型風管在圓型吸油煙腔5中與上部兩個吸油煙管2、4形成隔離;吸油煙腔5與風筒3相連接,形成了一個排油煙過程;上部左吸油煙管2、上部右吸油煙管4、左集油煙槽11、右集油煙槽12的內壁經(jīng)過不沾油處理。工作原理當吹風機8工作時,由于葉輪的高速旋轉,產生較大的氣流,經(jīng)風筒3、吸油煙腔5進入排氣管1,當氣流由風筒3排氣管1經(jīng)過的同時對其兩側吸油煙管2、 4及吸油煙腔5內產生動力從而使左集油煙槽11、右集油煙槽12對下部油煙產生吸力,油煙在強氣流的作用下由左集油煙槽11、右集油煙槽12,經(jīng)過吸油煙腔5,在由排氣管1排到室外。
權利要求
1. 一種氣流式免拆洗抽油煙機,包括排氣管(1)、上部左吸油煙管O)、上部右吸油煙管、風筒(3)、吸油煙腔(5)、下部左吸油煙孔(6)、下部右吸油煙孔(7)、吹風機(8)、電機(9)、葉輪(10)、左集油煙槽(11)、右集油煙槽(12),其特征在于左集油煙槽(11)、右集油煙槽(1 分別固定在風筒(3)的兩邊,吹風機(8)與方型風管連接通過吸油煙腔(5), 方型風管在圓型吸油煙腔(5)中與上部兩個吸油煙管O)、(4)形成隔離;吸油煙腔(5)與風筒C3)相連接;上部左吸油煙管O)、上部右吸油煙管G)、左集油煙槽(11)、右集油煙槽 (12)的內壁經(jīng)過不沾油處理。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氣流式免拆洗抽油煙機,包括排氣管、上部左吸油煙管、上部右吸油煙管、風筒、吸油煙腔、下部左吸油煙孔、下部右吸油煙孔、吹風機、電機、葉輪、左集油煙槽、右集油煙槽;左集油煙槽、右集油煙槽分別固定在風筒的兩邊,吹風機與方型風管連接通過吸油煙腔,方型風管在圓型吸油煙腔中與上部兩個吸油煙管、形成隔離;吸油煙腔與風筒相連接,形成了一個排油煙過程;上部左吸油煙管、上部右吸油煙管、左集油煙槽、右集油煙槽的內壁經(jīng)過不沾油處理。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排油煙系統(tǒng)與動力吹風機相隔離,油煙進不到機器中去;油煙通過的管路又經(jīng)過了不沾油的技術處理,所以說這種吸油煙機省去了拆洗的麻煩,方便用戶。
文檔編號F24C15/20GK102269431SQ201010188099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1日
發(fā)明者包賽菊 申請人:包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