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燒顆粒狀固體燃料的燃燒裝置,具體地講是一 種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質(zhì)顆粒狀固體燃料的民用炊事爐。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大量的民用爐具是以煤或者其它礦物質(zhì)燃料作為主要燃料而設 計的。在使用時,通常需要在爐膛內(nèi)先引燃木柴或稻草等容易點燃的燃料, 然后再壓上煤塊,使煤塊被逐步引燃。煤塊的下部首先被引燃進行燃燒, 然后逐漸燃燒到煤塊的上部。在煤塊即將燃燒殆盡時加入新的煤塊,使新 加入的煤塊繼續(xù)重復原來的自下而上的燃燒過程。
對于上述的現(xiàn)有民用爐具,公眾己經(jīng)使用多年并且已經(jīng)習以為常,這 種爐具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一直被漠視。首先,熱效率較低,經(jīng)濟性較差。 煤塊自下而上燃燒,在煤塊的下部燃燒時,火焰被煤塊上部阻擋,使得可 利用熱量降低,并且容易產(chǎn)生煙;而燃燒到煤塊上部時,火焰的可利用性 較好,但是煤塊即將燃燒殆盡,需要從上方補充新的煤塊,將火焰壓在新 煤塊下方,又降低了可利用熱量。其次, 一爐煤塊的燃燒時間在幾小時左 右,而作為民用炊事爐來說(例如,家庭做飯用),通常只需要半小時到 一小時左右,在用完之后難以將燃燒的煤塊熄滅,通常只能將一爐煤塊燒 完,因此,燃燒煤塊的民用爐具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還有,煤塊不易點 燃,通常需要20 — 30分鐘才能完全引燃,使用不便。
目前,作為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的一種,生物質(zhì)燃料越來越受到人們 的重視。生物質(zhì)燃料是將例如秸稈、稻草、木材、木屑以及樹葉等生物質(zhì)材料粉碎后進行成型,形成為顆粒狀的固體燃料。由于這種可再生的燃料 的可再生性以及原料來源的廣泛性,受到極大的推崇,而作為一種替代煤 的新的燃燒材料,同樣得到比較廣泛的使用。目前對這種新燃燒材料的使 用方式基本上是延用原來的礦物質(zhì)燃料的爐具,即延用原來的用于燃煤的 民用爐具。
但是由于這種由可再生的生物質(zhì)材料加工而成的固體燃料,其燃燒特 性與煤等到礦物質(zhì)燃料具有相當大的區(qū)別,因此,直接延用原來的燃煤爐
具不能達到很好的燃燒效果。而利用顆粒狀的生物質(zhì)燃料的燃燒爐局限于 有規(guī)模才有經(jīng)濟可行性,目前只能滿足大中型鍋爐使用,難以應用于普通 家庭使用。
鑒于以上燃煤民用爐具的問題以及生物質(zhì)燃料的應用,本發(fā)明人在認 真剖析了現(xiàn)有民用爐具的結構特征后并經(jīng)大量試驗,提出一種利用顆粒狀
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申請?zhí)枮?00920105458.8)的實用新型。大量 的使用實踐證明,該實用新型不僅有效地克服了原燃煤爐具的缺陷,其更 適用于由可再生的生物質(zhì)材料成型的固體燃燒材料的燃燒,使得可再生的 生物質(zhì)成型的固體燃燒材料的使用得到進一步推廣,從而替代煤而作為常 用民用燃料。
本發(fā)明人在推廣上述新爐具時發(fā)現(xiàn),申請?zhí)枮?00920105458. 8的實用 新型爐具在以可再生的生物質(zhì)成型材料作為燃燒材料時,其火焰的中心處 發(fā)暗,該發(fā)暗處的燃燒溫度較其周邊低,因此影響燃燒效果。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 爐,該民用炊事爐適于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作為燃料,使用方便且經(jīng)濟 性好,火焰層溫度均勻沒有中心發(fā)暗的現(xiàn)象發(fā)生,從而達到最佳的燃燒效 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該民用 炊事爐具有爐壁,該爐壁限定出上下開口的爐膛,在爐膛內(nèi)保持有上下開
口的用于容置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筒狀爐瓦,所述爐瓦的下端由爐箅封閉,
在所述爐瓦的筒形壁上設有多個透孔;所述爐壁上形成有進風口;所述爐 瓦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形成間隔空間,進風口與該間隔空間導通,所 述的進風口至少與爐瓦的筒形壁的下端透孔導通,由進風口進入的風通過 爐瓦的筒形壁下端的透孔導通入爐瓦內(nèi)。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在使用 時,將爐瓦的內(nèi)部空間中填滿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將例如由開閉板進行開 閉的進風口打開,形成由進風口通過下端透孔進入爐瓦內(nèi)部空間的導通風 路。點燃爐瓦內(nèi)的位于頂部的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相對于煤來說,生物質(zhì) 燃料非常容易點燃,例如用紙、稻草或秸稈等材料可以直接將生物質(zhì)燃料
點燃。由于可再生的生物質(zhì)成型燃燒材料主要的燃燒成分是由燃點較低的 揮發(fā)份構成,點燃后的生物質(zhì)燃料中的揮發(fā)份很快燃燒,并在爐膛內(nèi)上段 首先形成火焰層。隨著燃燒的進行,生物質(zhì)燃料中的碳成分開始燃燒,在 火焰下形成燃燒層。由于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燃燒過程,燃燒溫 度自上而下逐步降低;與爐瓦上的下端透孔導通的進風口進入的風,大部
分穿過所述下端透孔直接進入爐瓦內(nèi)下端的溫度較低的燃燒層中,使得下 層的燃燒材料中的揮發(fā)份進一步充分的析出,在風向的作用下迫使揮發(fā)份 向上進入上層的燃燒層中,與該燃燒層中的碳混合后燃燒,達到非常好的 助燃效果。只有很小部分的風沿狹長透孔向上,對爐瓦內(nèi)上端的火焰層提 供助燃氣體,從而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火焰層風量過大而導致中心發(fā)暗、 火焰層燃燒溫度降低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通過對進風通道結構的改進,使 得爐內(nèi)各燃燒層的進風量更為合理(形成上小下大的不均勻進風),從而 實現(xiàn)最佳的燃燒效率和燃燒效果。
大量試驗證明,與申請?zhí)枮?00920105458.8的實用新型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對進風的方向以及進入爐瓦各燃燒層的進風量的調(diào)整更為合理,使 火焰層溫度均勻,有效地克服了火焰中心發(fā)暗的缺陷,從而使得燃燒更為 穩(wěn)定,充分,大大地提高了燃燒效率,從而達到更佳的燃燒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具有如下優(yōu) 點1)點燃迅速對于普通規(guī)格的民用炊事爐,點火后大約2分鐘左右即 刻達到穩(wěn)定燃燒狀態(tài),達到與燃氣灶同等的火力。2)送風結構更為合理, 燃燒穩(wěn)定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進風的方向和進入爐瓦內(nèi)的不同位置的進 風量,使得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一直自上而下燃燒,因此,特別是與燃煤的 爐具相比,燃燒狀態(tài)非常穩(wěn)定,并且在火焰層燃燒溫度均勻,克服了現(xiàn)有 技術中火焰中心發(fā)暗的現(xiàn)象。3)經(jīng)濟性由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民用炊事 爐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因此能夠方便地獲得這種可再生的燃料,并且 這種燃料的成本非常低。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透孔為在爐瓦的筒形壁上下 延伸設置的狹長透孔,所述爐瓦的筒形壁的上段設有與間隔空間阻斷結構, 進風口僅與爐瓦狹長透孔的下端直接導通。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阻斷結構由固定套設于爐瓦 的筒形壁上段的外套構成。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阻斷結構由橫向設置于間隔 空間下端并位于爐壁進風口上方的一層阻斷環(huán)構成,設于爐壁上的進風口 通過阻斷環(huán)下方與爐瓦上的狹長透孔下端導通。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爐瓦外壁上端與爐壁進風口 上方段的間隔空間內(nèi)填充有阻燃材料。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進風口以上的爐壁緊密套設 于所述爐瓦外壁,該爐壁的進風口段與爐瓦之間形成有間隔空間,進風口 通過該間隔空間導通于爐瓦狹長透孔的下端。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透孔包括在爐瓦的筒形壁下
8部設置的一組呈周向排列的第一透孔,和在爐瓦的筒形壁上部設置的一組 呈周向排列的第二透孔,所述第二透孔開口面積小于第一透孔的開口面積, 所述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均直接與所述間隔空間導通。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透孔為在爐瓦的筒形壁呈周 向排列的縱向透孔,每個縱向透孔的開口面積自下而上逐漸縮小,所述縱 向透孔直接與所述間隔空間導通。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狹長透孔設置成上下排布的 兩組或更多組,每組中的透孔沿著筒形爐瓦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在爐瓦
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隔空間中設置隔板,將所述間隔空間分隔成 與透孔的組數(shù)相對應的多個子空間,每個子空間與一組透孔對應,并且在
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均設有所述進風口;所述每組狹長透孔的上段由
固定套設于爐瓦筒形壁上的外套阻擋,使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進風口 僅與該組狹長透孔的下端導通。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狹長透孔設置成上下排布的
兩組或更多組,每組中的透孔沿著筒形爐瓦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在爐瓦 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隔空間中設置隔板,將所述間隔空間分隔成 與透孔的組數(shù)相對應的多個子空間,每個子空間與一組透孔對應,并且在
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均設有所述進風口;所述各子空間下端并位于對
應的進風口上方橫向設置有一層阻斷環(huán),使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進風 口通過相應阻斷環(huán)下方與爐瓦上對應的狹長透孔下端導通。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狹長透孔設置成上下排布的
兩組或更多組,每組中的透孔沿著筒形爐瓦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在爐瓦
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隔空間中設置隔板,將所述間隔空間分隔成
與透孔的組數(shù)相對應的多個子空間,每個子空間與一組透孔對應,并且在 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均設有所述進風口;所述爐瓦外壁與爐壁上各進
風口上方段的間隔空間內(nèi)填充有阻燃材料,使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進風口僅與該組狹長透孔的下端導通。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狹長透孔設置成上下排布的
兩組或更多組,每組中的透孔沿著筒形爐瓦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在爐瓦
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隔空間中設置隔板,將所述間隔空間分隔成
與透孔的組數(shù)相對應的多個子空間,每個子空間與一組透孔對應,并且在 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均設有所述進風口;所述各進風口以上的爐壁緊
密套設于所述爐瓦外壁,該爐壁的各進風口段與爐瓦之間形成有間隔空間, 各進風口通過該間隔空間導通于爐瓦狹長透孔的下端。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爐壁上每個進風口上設有風 門,控制該進風口的開閉。
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實 用新型的范圍。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一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又一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再一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變形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一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
10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
如圖1所示, 一種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該民用炊事 爐100具有爐壁1,該爐壁1限定出上下開口的爐膛,在爐膛內(nèi)保持有上下
開口的用于容置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筒狀爐瓦2,所述爐瓦2的下端由爐箅 4封閉,所述爐瓦2的筒形壁上設有多個透孔21;所述爐壁1上形成有進 風口 11;所述爐瓦2的外壁與爐壁1的內(nèi)壁之間形成間隔空間3,進風口 11與該間隔空間3導通,所述的進風口 11與爐瓦2的筒形壁的下端透孔 21導通,由進風口 11進入的風通過爐瓦2的筒形壁下端的透孔21導通入 爐瓦2內(nèi)。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在使用 時,將爐瓦2的內(nèi)部空間中填滿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后,點燃爐瓦2內(nèi)的位 于頂部的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此時打開風門,從進風口 ll進入的大部分新 鮮空氣,首先穿過爐瓦2上的下端透孔21進入爐瓦2的下層。由于本實用 新型是從上層點燃,燃燒自上而下的進行,依據(jù)生物質(zhì)燃燒材料的特性, 下層的燃料在上層的溫度影響下,其中含量占70%以上的揮發(fā)份首先析出, 在風力的作用下進入上層,并與上層中正燃燒的燃料中的碳混合后參予燃 燒,達到了相當好的燃助效果。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通過本實用新型的進 風結構的改進,可以將進入爐內(nèi)的助燃空氣進行更為合理的分配(形成上 小下大的不均勻進風),減少爐內(nèi)上層的進風量,從而克服上層火焰中心 發(fā)暗的缺陷。
試驗證明,本實用新型不僅適用于生物質(zhì)燃燒的燃燒,同樣適用于其 它顆粒狀礦物質(zhì)燃燒的燃燒。 實施方式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 民用炊事爐100。本實施例是一種單層的爐具。
該民用炊事爐100具有爐壁1,該爐壁1限定出上下開口的爐膛,在爐膛內(nèi)保持有上下開口的用于容置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筒狀爐瓦2,該爐壁1 具有頂部開口 18和底部開口 19;在頂部開口 18附近形成頂部空間16,從
所述頂部空間16分支延伸有煙道14,在煙道14的端部設有煙筒接口 15, 以與煙筒連通。在爐壁1的底部開口 19設有用于清除灰輝的清灰口 13。在 爐壁1的內(nèi)側設有保溫層17。
如圖1所示,該爐瓦2上下端均設有開口,即上開口 22和下開口 23, 爐瓦2的上開口 22與爐壁1的頂部空間16連通;所述爐瓦2最佳為可拆 卸地保持在由所述爐壁1圍成的爐膛內(nèi);所述爐瓦2的下端由爐箅4封閉, 該爐箅4通常為欄柵狀;所述爐箅4設置在爐膛的底部上或者設置在爐瓦2 的底部上。若將爐箅4設置在爐膛的底部上,使得爐箅4既可以封閉爐瓦2 的下開口23,同時還能對爐瓦2起到支撐作用。若將爐箅4設置在爐瓦2 的底部上,可以在將爐瓦2放置到爐膛中之前將生物質(zhì)燃料填充到爐瓦2 中。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所述爐瓦2的筒形壁上設有多條上下延伸的狹長 透孔21,所述狹長透孔21沿著筒形爐瓦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所述爐壁l 上形成有進風口 11;所述爐瓦2的外壁與爐壁1的內(nèi)壁之間形成間隔空間 3,進風口 11與該間隔空間3導通,所述爐瓦2的筒形壁的上段設有與間 隔空間3阻斷的阻斷結構5,從而阻斷了由進風口 11進入的風沿間隔空間 3向上直接進入爐瓦2上層的火焰層,使進風口 11僅與爐瓦2狹長透孔21 的下端直接導通,風從爐瓦2的狹長透孔21的下端進入爐瓦2內(nèi)。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阻斷結構5由固定套設于爐瓦2的筒形壁上段的 外套51構成;該外套51固定于爐瓦2外壁的上段,從而將爐瓦2的狹長 透孔21的上端封堵,使得大部的風不能直接沿間隔空間3向上并從狹長透 孔21的上端直接進入爐瓦2內(nèi),而是先通過狹長透孔21的下端進入爐瓦2 的下端,少量的風會沿狹長透孔21向上,進入爐瓦2的上端。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進入爐瓦2內(nèi)的風并不是均勻的,其中大部的風是從下部進入,有利于對下層的燃燒中的揮發(fā)份的充分析出。 提供上層的風量比較小,并且提供到上層的風經(jīng)過爐瓦2側壁上狹長透孔
21向上的過程中被加熱,不會影響火焰層的燃燒狀態(tài)及溫度。試驗證明,
本實施例中火焰中沒有暗心,溫度均勻,燃燒效率更好。
進一步,如圖1所示,在所述頂部空間16還設有籠火圈6,該籠火圈 6呈大致筒狀,優(yōu)選為圓錐臺狀的大致筒狀,該籠火圈6具有側壁以及上開 口和下開口,在側壁上沿周向開設有多個開孔61,籠火圈6的上開口與爐 壁1的頂部開口 18對應,籠火圈6的下開口與爐瓦2的上開口 22對應, 籠火圈6的側壁上的所述開孔61使籠火圈內(nèi)部與煙道14連通。由于設置 了籠火圈6,在爐壁的頂部開口放置鍋或水壺時,火焰受到鍋底或壺底的阻 擋,通過籠火圈6側壁上的開孔61進入到從所述頂部空間16分支的煙道 14;由于所述開孔61在籠火圈6的側壁上周向設置,因此,能夠?qū)崃烤?勻地引導到整個鍋底或壺底。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另一實施例,如圖2所示,所述阻斷結構5由橫向 設置于間隔空間3下端并位于爐壁1進風口 11上方的一層阻斷環(huán)52構成, 設于爐壁1上的進風口 11通過阻斷環(huán)52下方與爐瓦2上的狹長透孔21下 端導通。使得大部的風不能直接沿間隔空間3向上并從狹長透孔21的上端 直接進入爐瓦2內(nèi),而是先通過狹長透孔21的下端進入爐瓦2的下端,少 量的風會沿狹長透孔21向上,進入爐瓦2的上端。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又一實施例,如圖3所示,所述爐瓦2外壁上端與 爐壁1進風口 11上方段的間隔空間3內(nèi)填充有阻燃材料53;使得由進風口 進入的風只能通過狹長透孔21的下端進入爐瓦2的下端,少量的風會沿狹 長透孔21向上,進入爐瓦2的上端。
本實施方式中,阻斷結構5的主要作用是將爐瓦2上段的狹長透孔21 與間隔空間3隔離,迫使從進風口 11進入的風大部分從狹長透孔21下端 進入爐瓦2內(nèi),只有少量的風沿狹長透孔21向上進入爐瓦2的上端。因此,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發(fā)下,阻斷結構5還可以采用公知的其它結構,在此本
申請人不再--列舉。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再一實施例,如圖4所示,所述進風口ll以上的爐
壁1緊密套設于所述爐瓦2外壁,該爐壁1的進風口段與爐瓦2之間形成 有間隔空間3,進風口 11通過該間隔空間3導通于爐瓦2狹長透孔21的下 端。使得由進風口 11進入的風只能通過狹長透孔21的下端進入爐瓦2的 下端,少量的風會沿狹長透孔21向上,進入爐瓦2的上端。本實施例也可 采用如圖5所示的結構來實現(xiàn)。
實施方式2
本實施方式的結構及基本原理與實施方式1相同,其區(qū)別在于如圖6 所示,所述透孔21包括在爐瓦2的筒形壁下部設置的一組呈周向排列的第 一透孔211,和在爐瓦2的筒形壁上部設置的一組呈周向排列的第二透孔 212,所述第二透孔212開口面積小于第一透孔211的開口面積,所述第一 透孔211和第二透孔212均直接與所述間隔空間3導通。
本實施方式中,盡管爐瓦2上部的第二透孔212和下部的第一透孔211 都與間隔空間3導通,但是由于第二透孔212的開口面積小于第一透孔211 的開口面積,因此,進入爐瓦2內(nèi)不同層的風量不是均勻的,而是爐瓦2下 段的進風量大于上段的進風量,從而達到控制爐內(nèi)不層燃燒層采用不同進 風量,從而實現(xiàn)最佳的燃燒效率和燃燒效果。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又一實施例,如圖7所示,所述透孔21為在爐瓦2 的筒形壁呈周向排列的縱向透孔213,每個縱向透孔213的開口面積自下而 上逐漸縮小,所述縱向透孔213直接與所述間隔空間3導通。由于縱向透 孔213的開口面積自下而上逐漸縮小,因此,進入爐瓦2內(nèi)不同層的風量是 不均勻的(形成上小下大的不均勻進風),從而達到控制爐內(nèi)不層燃燒層 采用不同進風量,從而實現(xiàn)最佳的燃燒效率和燃燒效果。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結構、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與實施方式1的相同, 在此不再贅述。
實施方式3
本實施方式的結構及基本原理與實施方式1相同,其區(qū)別在于如圖8 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爐具是一種雙燃燒層的結構。下面主要描述本實施方 式與實施方式1的區(qū)別之處,相同之處可以參見實施方式1的描述,在此 不再贅述。
所述狹長透孔21設置成上下排布的多組,本實施方式中設置為上下排 布的兩組,每組中的透孔21沿著筒形爐瓦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在爐瓦2 的外壁與爐壁1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隔空間3中設置隔板33,將所述間隔空間 3分隔成與透孔21的組數(shù)相對應的兩個子空間31和32,子空間31與上組 透孔21對應,子空間32與下組透孔21對應;子空間31對應的爐壁1設 有進風口 111,子空間32對應的爐壁1設有進風口 112;上組狹長透孔的 上段由固定套設于爐瓦2筒形壁上的外套511阻擋,使子空間31所對應的 爐壁進風口 111僅與上組狹長透孔21的下端導通;下組狹長透孔21的上 段由固定套設于爐瓦2筒形壁上的外套512阻擋,使子空間32所對應的爐 壁進風口 112僅與下組狹長透孔21的下端導通;所述爐壁1上進風口 111 和112上均設有風門(圖中未示出),由所述風門控制相應進風口的開閉。
通過上述結構,在點燃生物質(zhì)燃料時,可以關閉下進風口 112,打開上 進風口 111,從上進風口 111提供新鮮空氣,通過間隔空間3中的被分隔開 的位于上部的子空間31將空氣引導穿過位于爐瓦2的上組狹長透孔21的 下端,進入所述爐瓦2內(nèi),從而供給到燃燒部位。在燃燒一段時間后,將 上進風口 111關閉,打開下進風口 112,利用下進風口 112和所述間隔空間 3中的被分隔開的位于下部的子空間32以及位于爐瓦2下部的下組狹長透 孔21下端形成的導通風路來供給新鮮空氣。因此,本實施方式的結構能夠
15根據(jù)爐瓦中的生物質(zhì)燃料的燃燒位置來選擇不同的進風口,以選擇不同導 通風路,從而更加準確地將新鮮空氣供給到燃燒部位。
本實施方式的雙燃燒層結構的爐具,可以作為一種大型爐具應用在例 如飯店、賓館等較大場所使用(實施方式1中描述的單燃燒層結構的爐具, 可用于家庭廚房使用)。
進一步,如圖8所示,在爐瓦2上位于相鄰兩組狹長透孔21之間的位
置上,設有用于保持輔助爐'箅(圖中未示出)的輔助爐箅保持部22,從而 能夠?qū)⒁粻t生物質(zhì)燃料分隔成上下多個區(qū)段進行使用;也可以僅在爐瓦被 輔助爐箅分隔出的上部填充生物質(zhì)燃料進行使用,以在用火量較小時避免 浪費燃料。
在本實施方式中,除釆用上述的外套511和外套512作為阻斷結構之 外,還可以采用如實施方式1中描述的阻斷環(huán)、阻燃材料等作為相應的阻 斷結構;也可以釆用如實施方式1中的進風口以上的爐壁緊密套設于所述 爐瓦外壁,爐壁的進風口段與爐瓦之間形成有間隔空間,使進風口通過間 隔空間導通于爐瓦狹長透孔的下端的結構;由于這些結構在實施方式1中 均有詳細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結構、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與實施方式1的相同, 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實 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 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1權利要求1、一種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該民用炊事爐具有爐壁,該爐壁限定出上下開口的爐膛,在爐膛內(nèi)保持有上下開口的用于容置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筒狀爐瓦,所述爐瓦的下端由爐箅封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爐瓦的筒形壁上設有多個透孔;所述爐壁上形成有進風口;所述爐瓦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形成間隔空間,進風口與該間隔空間導通,所述的進風口至少與爐瓦的筒形壁的下端透孔導通,由進風口進入的風通過爐瓦的筒形壁下端的透孔導通入爐瓦內(nèi)。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 在于所述透孔為在爐瓦的筒形壁上下延伸設置的狹長透孔,所述爐瓦的 筒形壁的上段設有與間隔空間阻斷結構,進風口僅與爐瓦狹長透孔的下端 直接導通。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 在于所述阻斷結構由固定套設于爐瓦的筒形壁上段的外套構成。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斷結構由橫向設置于間隔空間下端并位于爐壁進風口上方的一層阻斷環(huán)構成,設于爐壁上的進風口通過阻斷環(huán)下方與爐瓦上的狹長透 孔下端導通。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爐瓦外壁上端與爐壁進風口上方段的間隔空間內(nèi)填充有阻燃材 料。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以上的爐壁緊密套設于所述爐瓦外壁,該爐壁的進風口 段與爐瓦之間形成有間隔空間,進風口通過該間隔空間導通于爐瓦狹長透 孔的下端。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 在于所述透孔包括在爐瓦的筒形壁下部設置的一組呈周向排列的第一透 孔,和在爐瓦的筒形壁上部設置的一組呈周向排列的第二透孔,所述第二 透孔開口面積小于第一透孔的開口面積,所述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均直接 與所述間隔空間導通。
8、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 在于所述透孔為在爐瓦的筒形壁呈周向排列的縱向透孔,每個縱向透孔 的開口面積自下而上逐漸縮小,所述縱向透孔直接與所述間隔空間導通。
9、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 在于所述狹長透孔設置成上下排布的兩組或更多組,每組中的透孔沿著 筒形爐瓦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在爐瓦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隔空 間中設置隔板,將所述間隔空間分隔成與透孔的組數(shù)相對應的多個子空間, 每個子空間與一組透孔對應,并且在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均設有所述 進風口;所述每組狹長透孔的上段由固定套設于爐瓦筒形壁上的外套阻擋, 使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進風口僅與該組狹長透孔的下端導通。
10、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狹長透孔設置成上下排布的兩組或更多組,每組中的透孔沿 著筒形爐瓦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在爐瓦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隔 空間中設置隔板,將所述間隔空間分隔成與透孔的組數(shù)相對應的多個子空 間,每個子空間與一組透孔對應,并且在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均設有 所述進風口;所述各子空間下端并位于對應的進風口上方橫向設置有一層 阻斷環(huán),使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進風口通過相應阻斷環(huán)下方與爐瓦上 對應的狹長透孔下端導通。
11、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狹長透孔設置成上下排布的兩組或更多組,每組中的透孔沿 著筒形爐瓦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在爐瓦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隔空間中設置隔板,將所述間隔空間分隔成與透孔的組數(shù)相對應的多個子空 間,每個子空間與一組透孔對應,并且在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均設有 所述進風口;所述爐瓦外壁與爐壁上各進風口上方段的間隔空間內(nèi)填充有 阻燃材料,使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進風口僅與該組狹長透孔的下端導 通。
12、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狹長透孔設置成上下排布的兩組或更多組,每組中的透孔沿 著筒形爐瓦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在爐瓦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的間隔 空間中設置隔板,將所述間隔空間分隔成與透孔的組數(shù)相對應的多個子空 間,每個子空間與一組透孔對應,并且在每個子空間所對應的爐壁均設有 所述進風口;所述各進風口以上的爐壁緊密套設于所述爐瓦外壁,該爐壁 的各進風口段與爐瓦之間形成有間隔空間,各進風口通過該間隔空間導通 于爐瓦狹長透孔的下端。
13、 如權利要求10、 11或12所述的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 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爐壁上每個進風口上設有風門,控制該進風口的 開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利用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民用炊事爐,該民用炊事爐具有爐壁,該爐壁限定出上下開口的爐膛,在爐膛內(nèi)保持有上下開口的用于容置顆粒狀生物質(zhì)燃料的筒狀爐瓦,所述爐瓦的下端由爐箅封閉,在所述爐瓦的筒形壁上設有多個透孔;所述爐壁上形成有進風口;所述爐瓦的外壁與爐壁的內(nèi)壁之間形成間隔空間,進風口與該間隔空間導通,所述的進風口至少與爐瓦的筒形壁的下端透孔導通,由進風口進入的風通過爐瓦的筒形壁下端的透孔導通入爐瓦內(nèi)。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民用炊事爐,送風結構合理,能夠大大提高燃燒效率和改善燃燒效果。
文檔編號F24B1/18GK201396792SQ20092010801
公開日2010年2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車戰(zhàn)斌 申請人:車戰(zhàn)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