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械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了一種蓄熱體。
背景技術:
輻射管式燃燒器具有隔焰加熱的特點,因為對爐膛能的氣氛不會造成影響,輻射加熱,提高加熱的均勻性,若輻射管與蓄熱式燒嘴配合還可組成的蓄熱式輻射管燃燒器對控制CO2、NOx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和節(jié)能都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目前主要使用的輻射管有U型和W型輻射管,廣泛應用于化工、冶金、建材等領域。由于煙氣在輻射管中的流動過程中熱量不斷傳遞給輻射管,這就致使越靠近輻射管端部,輻射管溫度越低。造成輻射管的加熱能力不均勻。現(xiàn)有技術中,閻承沛的《蓄熱式(HTAC)燃氣輻射管燃燒器研制開發(fā)》論文,涉及一種常規(guī)的U型輻射管:該輻射管燃燒器包括輻射管、燒嘴、換向閥,其中U形彎管外部鑄有一個吊掛用短管;該輻射管的固定方法為,輻射管的進出口端通過法蘭固定在燒嘴上,由于輻射管具有一定的長度,在彎管端通過固定在爐頂?shù)牡跫艿鯍熳≡谂c彎管鑄為一體的短管上;從而,能夠達到盡量不占用輻射管的有效輻射表面積,并且能夠使輻射管在爐膛中穩(wěn)固的有益效果。但是,在實際的生產(chǎn)實踐中,輻射管在長度方向上可達兩米(算上彎管段,全長四米多),甚至更長;輻射管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燒嘴排出的高溫煙氣在輻射管內(nèi)部流動,以對流的方式將熱量從煙氣中傳遞給輻射管內(nèi)壁,這意味著煙氣流動過程中是一個不斷降低自身熱量的過程,即在輻射管長度方向上存在溫度梯度;輻射管的溫度分布趨勢為燒嘴附近最高,彎管處最低,因此存在一定的溫度不均勻性。因此,如何設計一種使輻射管內(nèi)熱量均勻的蓄熱體,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難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吊掛蓄熱體。本發(fā)明提供的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吊掛蓄熱體,通過在輻射管的溫度最低區(qū)域外裹一對對開式蓄熱體,以犧牲一小段輻射面積為代價,增加一個次級熱源,從而彌補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使輻射管在長度方向上溫度均勻。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蓄熱體、下部蓄熱體和吊架卡環(huán),其中,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中部沿輻射管的軸向分別開設有與輻射管形狀相對應槽,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構成容置所述輻射管的內(nèi)部空間,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以對開式的方式包裹所述輻射管;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外壁上,沿輻射管徑向開設有兩道用于吊掛的槽口,所述吊架卡環(huán)設置在所述槽口中,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通過所述吊架卡環(huán)鎖緊,將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夾在輻射管彎管的中部,使得所述吊掛蓄熱體作為次級熱源,補償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
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提供的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吊掛蓄熱體,通過在輻射管的溫度最低區(qū)域外裹一對對開式蓄熱體,以犧牲一小段輻射面積為代價,增加一個次級熱源,從而彌補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使輻射管在長度方向上溫度均勻。
進一步的,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包裹在所述輻射管的溫度最低區(qū)域。
進一步的,所述蓄熱體的長度不宜過長,從而使得以犧牲一小段輻射面積為代價,增加一個次級熱源。
進一步的,所述蓄熱體的厚度為45mm。
進一步的,所述輻射管外徑為245mm,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為相同的半圓形,且深度為125mm。
進一步的,當溫度為750℃-900℃時,上部蓄熱體、下部蓄熱體具有一定的強度。
同時,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如前面任一項所述的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所述輻射管的法蘭端與燒嘴通過法蘭連接;
2)將上部蓄熱體、下部蓄熱體以對開式的方式包裹在輻射管彎管中部;
3)通過吊架卡環(huán)順著蓄熱體的槽口,鎖住蓄熱體,將輻射管固定。
本發(fā)明產(chǎn)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吊掛蓄熱體。本發(fā)明提供的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吊掛蓄熱體,通過在輻射管的溫度最低區(qū)域外裹一對對開式蓄熱體,以犧牲一小段輻射面積為代價,增加一個次級熱源,從而彌補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使輻射管在長度方向上溫度均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部橫截面示意圖。
其中,1、輻射管,2、上部蓄熱體或下部蓄熱體,3、槽口,4、槽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下面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如圖1所示,包括:上部蓄熱體2、下部蓄熱體2和吊架卡環(huán),其中,所述上部蓄熱體2和下部蓄熱體2的中部沿輻射管1的軸向分別開設有與輻射管1形狀相對應槽4,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4構成容置所述輻射管的內(nèi)部空間,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以對開式的方式包裹所述輻射管1;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外壁上,沿輻射管徑向開設有兩道用于吊掛的槽口3,所述吊架卡環(huán)設置在所述槽口3中,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通過所述吊架卡環(huán)鎖緊,將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夾在輻射管彎管的中部,使得所述吊掛蓄熱體作為次級熱源,補償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
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提供的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吊掛蓄熱體,通過在輻射管的溫度最低區(qū)域外裹一對對開式蓄熱體,以犧牲一小段輻射面積為代價,增加一個次級熱源,從而彌補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使輻射管在長度方向上溫度均勻。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如圖1所示,包括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長度、厚度和材質不受具體限制。根據(jù)本發(fā)明具體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為上下相對連接的兩部分蓄熱體,因此,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長度和厚度分別保持一致;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長度不宜過長,從而使得以犧牲一小段輻射面積為代價,增加一個次級熱源,同時,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厚度應經(jīng)過蓄熱強度計算后選定;進一步的,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厚度為45mm。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均為當溫度為750℃-900℃時具有一定強度的材質。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如圖1所示,包括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形狀不受具體限制。根據(jù)本發(fā)明具體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為上下相對連接的兩部分蓄熱體,因此,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具體形狀沿兩者的結合面呈鏡面對稱設置;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中部沿輻射管的軸向分別開設有與輻射管形狀相對應槽,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構成容置所述輻射管的內(nèi)部空間,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以對開式的方式包裹所述輻射管;優(yōu)選的,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部橫截面示意圖,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4為相同的半圓形,即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4的深度相同。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外壁上,沿輻射管徑向開設有兩道用于吊掛的槽口,所述吊架卡環(huán)設置在所述槽口3中,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通過所述吊架卡環(huán)鎖緊,將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夾在輻射管彎管的中部,使得所述吊掛蓄熱體作為次級熱源,補償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如圖1所示,包括吊架卡環(huán),用于將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進行鎖緊連接。根據(jù)本發(fā)明具體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吊架卡環(huán)設置在所述槽口中,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通過所述吊架卡環(huán)鎖緊,將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夾在輻射管彎管的中部,使得所述吊掛蓄熱體作為次級熱源,補償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如圖1所示,所適用的輻射管的外徑不受具體限制。根據(jù)本發(fā)明具體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輻射管外徑為245mm,并且,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包裹在所述輻射管的溫度最低區(qū)域。同時,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按照鑄管形狀開槽,并且在兩者的中部兩側沿徑向有兩道槽口,以便吊掛;優(yōu)選的,如圖2所示,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為相同的半圓形,且深度為125mm。由此,本發(fā)明提供的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吊掛蓄熱體,通過在輻射管的溫度最低區(qū)域外裹一對對開式蓄熱體,以犧牲一小段輻射面積為代價,增加一個次級熱源,從而彌補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使輻射管在長度方向上溫度均勻。
本發(fā)明提供的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吊掛蓄熱體的工作原理是:在燃燒器運行初期,根據(jù)輻射管內(nèi)部存在溫差的特性,由輻射管內(nèi)煙氣向溫度更低的蓄熱體傳熱,當蓄熱體溫度升高時,蓄熱體作為次級熱源,對輻射管放熱,通過犧牲輻射管較小的輻射輻射面積為代價,以達到溫度的均勻分布目的。
同時,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如前面任一項所述的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的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將所述輻射管的法蘭端與燒嘴通過法蘭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如圖1所示,所適用的輻射管的外徑不受具體限制。根據(jù)本發(fā)明具體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輻射管外徑為245mm,并且,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包裹在所述輻射管的溫度最低區(qū)域。同時,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按照鑄管形狀開槽,并且在兩者的中部兩側沿徑向有兩道槽口,以便吊掛;優(yōu)選的,如圖2所示,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為相同的半圓形,且深度為125mm。由此,本發(fā)明提供的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吊掛蓄熱體,通過在輻射管的溫度最低區(qū)域外裹一對對開式蓄熱體,以犧牲一小段輻射面積為代價,增加一個次級熱源,從而彌補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使輻射管在長度方向上溫度均勻。
2)將上部蓄熱體、下部蓄熱體以對開式的方式包裹在輻射管彎管中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如圖1所示,包括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長度、厚度和材質不受具體限制。根據(jù)本發(fā)明具體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為上下相對連接的兩部分蓄熱體,因此,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長度和厚度分別保持一致;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長度不宜過長,從而使得以犧牲一小段輻射面積為代價,增加一個次級熱源,同時,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厚度應經(jīng)過蓄熱強度計算后選定;進一步的,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厚度為45mm。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均為當溫度為750℃-900℃時具有一定強度的材質。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如圖1所示,包括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形狀不受具體限制。根據(jù)本發(fā)明具體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為上下相對連接的兩部分蓄熱體,因此,所述上部蓄熱體和所述下部蓄熱體的具體形狀沿兩者的結合面呈鏡面對稱設置;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中部沿輻射管的軸向分別開設有與輻射管形狀相對應槽,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構成容置所述輻射管的內(nèi)部空間,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以對開式的方式包裹所述輻射管;優(yōu)選的,如圖1和2所示,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為相同的半圓形,即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槽的深度相同。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的外壁上,沿輻射管徑向開設有兩道用于吊掛的槽口,所述吊架卡環(huán)設置在所述槽口中,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通過所述吊架卡環(huán)鎖緊,將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夾在輻射管彎管的中部,使得所述吊掛蓄熱體作為次級熱源,補償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
3)通過吊架卡環(huán)順著蓄熱體的槽口,鎖住蓄熱體,將輻射管固定。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的吊掛蓄熱體,如圖1所示,包括吊架卡環(huán),用于將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進行鎖緊連接。根據(jù)本發(fā)明具體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吊架卡環(huán)設置在所述槽口中,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通過所述吊架卡環(huán)鎖緊,將所述上部蓄熱體和下部蓄熱體夾在輻射管彎管的中部,使得所述吊掛蓄熱體作為次級熱源,補償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
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提供的提高輻射管溫度均勻性吊掛蓄熱體,通過在輻射管的溫度最低區(qū)域外裹一對對開式蓄熱體,以犧牲一小段輻射面積為代價,增加一個次級熱源,從而彌補輻射管長度方向上溫度的不均勻性,使輻射管在長度方向上溫度均勻。
實施例1
本發(fā)明以140 KW外置式蓄熱式輻射管燃燒器所需的蓄熱體為例,所述蓄熱式輻射管的外徑D=245mm,由于考慮到蓄熱體制作誤差和熱膨脹,蓄熱體開槽深度R=125 ,如圖2所示。蓄熱體的形狀如圖1所示,蓄熱體厚度為45mm。
安裝時,先將輻射管法蘭端與燒嘴通過法蘭連接,將上下蓄熱體組對夾在輻射管彎管中部如圖1所示。然后通過吊架卡環(huán)順著蓄熱體的預留槽口,鎖住蓄熱體,將輻射管固定。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左”、“右”、“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點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盡管上面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jù)本申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