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模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熱流道模具。
背景技術:
熱流道模具為目前常用的一種塑料注塑成型模具,其相對于冷流道結構的模具,具有節(jié)約原料,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品質,簡化產品后續(xù)工序等諸多優(yōu)點。
目前,現有流道由主流道、次流道和分流道三個部分構成,以上流道設置在專用模具中,次流道和分流道在同一個平面內,主流道與次流道、分流道所處的平面相垂直,當物料從成型機機嘴射入模具內時,必須先經過主流道,然后通過成型機的射出壓力射入各個次流道,最后才能由分流道進入型腔。
在實現本發(fā)明的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流道多,流道越多則位于流道中的物料越多,產生的廢料就越多,提高了原材料的成本;
流道中的溫度不平衡,現有模具對于熔點溫度較高的物料,如ABS、TPE、PPO等,很難達到物料在流道內的溫度均衡,容易造成物料燒焦、無法射出、產品外觀不美觀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熱流道模具。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熱流道模具,所述熱流道模具包括設置在模具底部內的主機嘴、與所述主機嘴連接的分流板、與所述分流板連接的熱嘴、設置在模具一側的流量控制裝置和溫控裝置;
所述分流板內設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主流道、次流道和分流道;所述主流道與所述主機嘴相接,所述分流道與所述噴嘴相連,所述主流道與所述分流道通過所述次流道相連;所述主流道、所述次流道和所述分流道的流道拐角均為彎角;所述主流道、所述次流道和所述分流道的截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內。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設置于流道內的彎角,有效的解決了產品在模具里流動時料滯留的情況;又通過溫控裝置控制模具溫度,流道內的物料的熱平衡效果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熱流道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熱流道模具,參見圖1,所述熱流道模具包括設置在模具底部內的主機嘴l、與主機嘴1連接的分流板2、與分流板2連接的熱嘴3、設置在模具一側的流量控制裝置4和溫控裝置5。
具體地,分流板2內設有流道,流道包括主流道21、次流道22和分流道23,主流道21與主機嘴l相接,分流道23與熱嘴3相連,主流道21與分流道23通過次流道22相連。
進一步地,主流道21、次流道22和分流道23的流道拐角均為彎角,有效的解決了產品在模具里流動時物料滯留的情況。
優(yōu)選地,主流道21、次流道22和分流道23的截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內,這使得各流道間的距離最短,減少了流道內的物料。
具體地,流量控制裝置4設置于模具一側,能夠控制模具流量;溫控裝置5設置于模具一側,用以實時掌握模具溫度。
膠料從主機嘴l中噴到分流板2中的主流道21中,經次流道22分配到各分流道23中,最后由熱嘴3噴入型腔6。物料在分流板的流道中不會被浪費掉,可以按出料的先后繼續(xù)使用。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設置于流道內的彎角,有效的解決了產品在模具里流動時料滯留的情況;又通過溫控裝置控制模具溫度,流道內的物料的熱平衡效果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