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擠出機的入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擠出機【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能適應多種材料進料的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包括驅動調(diào)速電機(1)、減速器(2)、攪拌筒(6)、卸料筒(7)和傳送螺桿(8),所述減速器(2)連接于所述驅動調(diào)速電機(1)的輸入端,所述傳送螺桿(8)連接于所述減速器(2)的輸入端,且所述傳送螺桿(8)安裝于所述卸料筒(7)內(nèi),所述攪拌筒(3)和所述卸料筒(7)連通,所述卸料筒(7)設置有卸料口(72),所述傳送螺桿(8)的螺距沿所述卸料口(72)的方向逐漸增大。本實用新型得益于:不存在堵塞現(xiàn)象,添加物料均勻,料倉內(nèi)壁沒有結塊現(xiàn)象發(fā)生,效率高,運行可靠,特別適用于粉料含量比重大的擠出機入料機構。
【專利說明】一種擠出機的入料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擠出機【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能適應多種材料進料的入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擠出機的入料機構,作為在塑料擠出機生產(chǎn)塑料顆粒過程中之一的機構,使物料的擠出機加入有很多種方法,如:振動喂料、圓盤喂料、重力定量喂料、螺旋喂料等,在塑料改性過程中,需要多種原材料,有比重很小的微粉、有沙粒大小的細粉、有大的顆粒、有比重大的金屬粉等,由于以上各種方法喂料有局限性,會造成擠塑機入料不均勻、速度快慢不等、物料分散不均、甚至原材料結塊搭拱不進料,造成性能不穩(wěn)定質量波動。解決均勻入料時,混合材料大小不一、比重不同,在加上設備空間和裝置成本的局限性,以上喂料方法只能處理單個問題,未能在生產(chǎn)時一并處理好。
[0003]如圖1所示,傳統(tǒng)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包括驅動調(diào)速電機102、減速器104、攪拌筒101、卸料筒108和傳送螺桿107,所述減速器104連接于所述驅動調(diào)速電機102的輸入端,所述傳送螺桿107連接于所述減速器104的輸入端,且所述傳送螺桿108安裝于所述卸料筒107內(nèi),所述攪拌筒103和所述卸料筒107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筒108設置有卸料口 1082,所述傳送螺桿107的螺距為常量P。矩形攪拌桶109下料區(qū)域只位于傳送螺桿107后方,而有一部分區(qū)域為粉料流動死區(qū),這樣會導致粉料在料斗處流動能力變差,部分粉料也會長時間積聚于此,因而造成擠壓粘接和搭拱現(xiàn)象,使物料無法均勻混合輸送,難以保障物料入料的質量和造成浪費。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擠出機的入料機構,該入料機構不存在堵塞現(xiàn)象,添加物料均勻,且料倉內(nèi)壁沒有結塊現(xiàn)象發(fā)生、效率高、運行可靠,重要的是適用于粉料含量比重大的物料喂料使用。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包括驅動調(diào)速電機、減速器、攪拌筒、卸料筒和傳送螺桿,所述減速器連接于所述驅動調(diào)速電機的輸入端,所述傳送螺桿連接于所述減速器的輸入端,且所述傳送螺桿安裝于所述卸料筒內(nèi),所述攪拌筒和所述卸料筒連通,所述卸料筒設置有卸料口,所述傳送螺桿的螺距沿所述卸料口的方向逐漸增大。
[0006]所述傳送螺桿的螺距沿所述卸料口的方向以等差數(shù)列的排列方式逐漸增大。
[0007]所述攪拌筒包括錐形攪拌筒和方形攪拌筒,所述錐形攪拌筒與所述方形攪拌筒連通,且所述錐形攪拌筒位于所述方形攪拌筒的上方。
[0008]所述錐形攪拌筒包括驅動電機、攪拌槳和攪拌筒本體,所述驅動電機設置于所述攪拌筒本體的頂部,所述攪拌槳的一端連接于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所述攪拌槳的另一端設置有葉片。
[0009]所述葉片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30度。
[0010]所述葉片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0度。
[0011]本實用新型還包括Z型攪拌器,所述Z型攪拌器包括傳動器和Z型攪拌槳,所述Z型攪拌槳的輸入端連接于所述傳動器的輸出端,且所述Z型攪拌槳的輸出端位于所述方形攪拌筒內(nèi)。
[0012]所述Z型攪拌槳包括漿軸和設置于所述漿軸上的若干個漿片,若干個所述漿片呈“Z”型結構分布于所述漿軸。
[0013]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包括驅動調(diào)速電機、減速器、攪拌筒、卸料筒和傳送螺桿,減速器連接于驅動調(diào)速電機的輸入端,傳送螺桿連接于減速器的輸入端,且傳送螺桿安裝于卸料筒內(nèi),攪拌筒和卸料筒連通,卸料筒設置有卸料口,傳送螺桿的螺距沿卸料口的方向逐漸增大。本實用新型的機構新穎,堅固耐用,不存在堵塞現(xiàn)象,添加物料均勻,料倉內(nèi)壁沒有結塊現(xiàn)象發(fā)生,投入運行效果顯著,效率高,運行可靠,特別適用于粉料含量比重大的物料喂料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5]其中,101-攪拌筒、102-驅動調(diào)速電機、104-減速器、107-傳送螺桿、108-卸料筒、1082-卸料口、109-矩形攪拌桶。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其中,1-驅動調(diào)速電機、2-減速器、3-Z型攪拌器、4-方形攪拌筒、5-錐形攪拌筒、6-攪拌筒、7-卸料筒、8-傳送螺桿、31-傳動器、32-Z型攪拌槳、51-驅動電機、52-攪拌槳、53-葉片、54-攪拌筒本體、72-卸料口、321-漿軸、322-漿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見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驅動調(diào)速電機1、減速器2、攪拌筒6、卸料筒7和傳送螺桿8,減速器2連接于驅動調(diào)速電機I的輸入端,傳送螺桿8連接于減速器2的輸入端,且傳送螺桿8安裝于卸料筒7內(nèi),所述攪拌筒3和卸料筒7連通,卸料筒7設置有卸料口 72,傳送螺桿8的螺距沿卸料口 72的方向逐漸增大。
[0019]優(yōu)選的,傳送螺桿8的螺距沿卸料口 72的方向以等差數(shù)列的排列方式逐漸增大。這樣可將料倉漏斗流改為整體流,混合均勻后的物料通過螺旋輸送卸料,進入擠塑機,主要處理均勻輸送,同時物料在上面方形攪拌筒4內(nèi)不造成擠壓粘接和搭拱現(xiàn)象,防止供料停頓。
[0020]優(yōu)選的,攪拌筒6包括錐形攪拌筒5和方形攪拌筒4,錐形攪拌筒5與方形攪拌筒4連通,且錐形攪拌筒5位于方形攪拌筒4的上方。多級工位攪拌輸送,防止物料搭拱結塊,甚至停止供料。
[0021]優(yōu)選的,錐形攪拌筒5包括驅動電機51、攪拌槳52和攪拌筒本體54,驅動電機51設置于攪拌筒本體54的頂部,攪拌槳52的一端連接于驅動電機51的輸出端,攪拌槳52的另一端設置有葉片53。
[0022]優(yōu)選的,葉片53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30度,本實用新型所設計葉片53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0度。推動角度的設定范圍,決定物料混合質量均勻的技術參數(shù)。
[0023]優(yōu)選的,還包括Z型攪拌器3,Z型攪拌器3傳動器31和Z型攪拌槳32,Z型攪拌槳32的輸入端連接于傳動器31的輸出端,Z型攪拌槳32的輸出端位于方形攪拌筒4內(nèi)。
[0024]優(yōu)選的,Z型攪拌槳32包括漿軸321和設置于漿軸321上的若干個漿片322,若干個漿片322呈“Z”型結構分布于漿軸321。在物料流向中起引導物料豎直流向下的作用。
[002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1、開機,通過控制柜上的啟動鍵,啟動驅動調(diào)速電機I及攪拌器驅動電機51 ;2、放料,待兩電機空載2min~3 min后(在啟動時,起空載保護作用)向錐型攪拌筒5中加入物料,此時,物料在錐形攪拌筒5的葉片53攪拌作用下向下移動,流入方型攪拌筒4中,方型攪拌筒4中的Z型攪拌器3輸出端在傳動器的驅動下旋轉,使從錐型攪拌筒5中流下的物料在Z型攪拌器3的豎直力作用下,向下流動至卸料筒7內(nèi),在傳動螺桿8的推動下,物料由卸料口 72處輸出。在此過程中物料能均勻的實現(xiàn)輸送,不會有物料搭拱結塊,甚至停止供料等現(xiàn)象。
[0026]當然,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包括驅動調(diào)速電機(I)、減速器(2 )、攪拌筒(6 )、卸料筒(7 )和傳送螺桿(8 ),所述減速器(2 )連接于所述驅動調(diào)速電機(I)的輸入端,所述傳送螺桿(8 )連接于所述減速器(2)的輸入端,且所述傳送螺桿(8)安裝于所述卸料筒(7)內(nèi),所述攪拌筒(3)和所述卸料筒(7)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筒(7)設置有卸料口(72),所述傳送螺桿(8)的螺距沿所述卸料口(72)的方向逐漸增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螺桿(8)的螺距沿所述卸料口(72)的方向以等差數(shù)列的排列方式逐漸增大。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筒(6)包括錐形攪拌筒(5)和方形攪拌筒(4),所述錐形攪拌筒(5)與所述方形攪拌筒(4)連通,且所述錐形攪拌筒(5)位于所述方形攪拌筒(4)的上方。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攪拌筒(5)包括驅動電機(51)、攪拌槳(52)和攪拌筒本體(54),所述驅動電機(51)設置于所述攪拌筒本體(54)的頂部,所述攪拌槳(52)的一端連接于所述驅動電機(51)的輸出端,所述攪拌槳(52)的另一端設置有葉片(53)。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53)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30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53)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0度。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Z型攪拌器(3),所述Z型攪拌器(3)包括傳動器(31)和Z型攪拌槳(32),所述Z型攪拌槳(32)的輸入端連接于所述傳動器(31)的輸出端,且所述Z型攪拌槳(32)的輸出端位于所述方形攪拌筒(4)內(nèi)。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擠出機的入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攪拌槳(32)包括漿軸(321)和設置于所述漿軸(321)上的若干個漿片(322),若干個所述漿片(322)呈“Z”型結構分布于所述漿軸(321)。
【文檔編號】B29B7/60GK204222123SQ201420661035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吳斌 申請人:東莞市鼎杰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