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六工位纏繞機生產線預彎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子午線輪胎制造工藝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六工位子午線輪胎鋼絲圈生產線預彎曲裝置。
背景技術:
在汽車產業(yè)中,子午線輪胎是汽車工業(yè)輪胎的發(fā)展趨勢。子午線輪胎胎體簾布層和帶束層作為主要的受力部件,承受著周期性的拉伸、彎曲、剪切等極為復雜的作用力,是輪胎的受力骨架層。胎體簾布和帶束層簾布的品質將直接影響輪胎的性能和品質,用以保證輪胎具有必要的強度及尺寸穩(wěn)定性,支撐輪胎各部件,具有耐負荷,耐沖擊,耐內壓的作用。其所具有的強度和彈性,使輪胎使用時可復雜承受應力和多次變形,并緩和外來路面的振動和沖擊,其性能決定了輪胎的品質和使用性能。鋼絲圈是汽車輪胎上起承載和安全作用的一個重要部件,通常根據(jù)其斷面形狀進行分類,其中六角形鋼絲圈主要用于載重輪胎及工程輪胎。已有技術的六角形鋼絲圈生產線主要包括相隔距離依次設置的鋼絲導開裝置、鋼絲除污裝置、鋼絲電加熱裝置、擠出機以及纏繞機。鋼絲進入纏繞機前,需要將鋼絲進行預彎曲以便于纏繞。現(xiàn)有技術中的預彎曲裝置,適用于二工位或者四工位子午線輪胎鋼絲圈生產線,不能滿足六工位子午線輪胎鋼絲圈生產線的預彎要求,且六工位纏繞生產線,鋼絲圈的纏繞半徑從13寸到25寸,半徑變化大,現(xiàn)有的預彎曲裝置不能適應半徑變化,調節(jié)不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將有效進行六工位預彎曲且能適應不同鋼絲圈直徑變化的預彎曲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六工位纏繞機生產線預彎曲裝置,包括架子、第一導絲輪組、第二導絲輪組、 第三導絲輪組、第一雙槽輪組、第二雙槽輪組以及六個塔輪;第一導絲輪組、第二導絲輪組和第三導絲輪組分別由六個單槽導絲輪同軸并列組成;第一雙槽輪組和第二雙槽輪組分別由三個雙槽導絲輪同軸并列組成;其中,第一導絲輪組安裝在架子頂部,第二導絲輪組和第三導絲輪組分別位于架子底端前側,第一雙槽輪組和第二雙槽輪組分別對應位于第二導絲輪組和第三導絲輪組上方前側;所述六個塔輪,其中三個均距間隔設置在第一雙槽輪組前下側,另外三個均距間隔設置在第二雙槽輪組前下側。所述六個塔輪中的第一塔輪、第三塔輪和第五塔輪位于第一雙槽輪組前下側,所述六個塔輪中第二塔輪、第四塔輪和第六塔輪位于第二雙槽輪組前下側;所述第一至第六塔輪按序依次沿軸向均距設置。所述預彎曲裝置前端進絲方向處設置有光信號發(fā)射裝置、光信號接收裝置以及遮光輪組;遮光輪組由通過連桿安裝在架子上的六個單槽導絲輪構成,六條鋼絲分別經(jīng)過該六個單槽導絲輪進入預彎曲裝置內;當鋼絲松弛時,該松弛的鋼絲所對應的單槽導絲輪能
3夠將光信號發(fā)射裝置的信號通道遮擋。本發(fā)明在儲料裝置后設置有預彎曲裝置,在鋼絲進入纏繞機之前進行預彎曲,減小鋼絲在進行纏繞時的應力,保障纏繞進程的順利進行。該預彎曲裝置采用塔輪結構,在針對不同直徑的鋼絲圈生產時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使用塔輪不同截面半徑的部位對鋼絲進行預彎曲。
圖1為本發(fā)明的六工位子午線輪胎鋼絲圈生產線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六工位子午線輪胎鋼絲圈生產線俯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中預彎曲裝置的主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中預彎曲裝置的俯視圖;圖5為本發(fā)明中預彎曲裝置的右視圖;圖6為本發(fā)明中塔輪安裝位置示意圖;圖7為圖6中D部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2所示,六工位子午線輪胎鋼絲圈生產線包括相隔距離依次設置的鋼絲導開裝置1、鋼絲除污裝置2、鋼絲電加熱裝置3、擠出機4、擴口導絲裝置5、儲料裝置6、與彎曲裝置7以及纏繞機8。鋼絲首先經(jīng)導開裝置1導開,導開后的六條鋼絲進入除污裝置2進行表面污物和銹跡的清除,然后進行電加熱并進入擠出機進行刮膠。在擠出機中導出的六條鋼絲,其間距小,擴口導絲裝置5能夠將其間距擴大至適當尺寸,然后經(jīng)儲料裝置后進入預彎曲裝置以為后續(xù)的纏繞做預彎曲。如圖3至7所示,所述預彎曲裝置7包括架子701、第一導絲輪組702、第二導絲輪組703、第三導絲輪組704、第一雙槽輪組705、第二雙槽輪組706以及六個塔輪707 ;第一導絲輪組702、第二導絲輪組703和第三導絲輪組704分別由六個單槽導絲輪同軸并列組成; 第一雙槽輪組705和第二雙槽輪組706分別由三個雙槽導絲輪同軸并列組成;其中,第一導絲輪組702安裝在架子701頂部,第二導絲輪組703和第三導絲輪組704分別位于架子701 底端前側,第一雙槽輪組705和第二雙槽輪組706分別對應位于第二導絲輪組703和第三導絲輪組704上方前側;所述六個塔輪707,其中三個均距間隔設置在第一雙槽輪組705前下側,另外三個均距間隔設置在第二雙槽輪組706前下側。在預彎曲過程中,第一導絲輪組702將六條鋼絲導向至位于其下方的第二導絲輪組703 ;其中,三條鋼絲通過第二導絲輪組703的導向,延伸到第二雙槽輪組706的導絲槽內,并分別對應繞過均距間隔設置在第二雙槽輪組706前下側的三個塔輪707后,延伸回到第二雙槽輪組706的導絲槽內,并進行導出;另外三條鋼絲繞過第二導絲輪組703至第三導絲輪組704內,并延伸到第一雙槽輪組705的導絲槽內,分別對應繞過均距間隔設置在第一雙槽輪組705前下側的三個塔輪707后,延伸回到第一雙槽輪組705的導絲槽內,并進行導出ο為了更能夠有效利用空間,所述六個塔輪中的第一塔輪7071、第三塔輪7073和第五塔輪7075位于第二雙槽輪組706前下側,所述六個塔輪中第二塔輪7072、第四塔輪7074 和第六塔輪7076位于第一雙槽輪組705前下側;所述第一至第六塔輪按序依次沿軸向均距設置。所述預彎曲裝置7前端進絲方向處設置有光信號發(fā)射裝置、光信號接收裝置(圖中未示出)以及遮光輪組708 ;遮光輪組708由通過連桿安裝在架子上的六個單槽導絲輪構成,六條鋼絲分別對應經(jīng)過該六個單槽導絲輪進入預彎曲裝置7內;當鋼絲松弛時,該松弛的鋼絲所對應的單槽導絲輪能夠將光信號發(fā)射裝置的信號通道遮擋。本發(fā)明在儲料裝置6后設置有預彎曲裝置7,在鋼絲進入纏繞機8之前進行預彎曲,減小鋼絲在進行纏繞時的應力,保障纏繞進程的順利進行。該預彎曲裝置7采用塔輪 707結構,如圖7所示,在針對不同直徑的鋼絲圈生產時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使用塔輪707上不同截面半徑的部位對鋼絲進行預彎曲,其中塔輪半徑與該纏繞生產線所能產的鋼絲圈半徑相對應,其半徑及其上設置的溝槽數(shù)目均與鋼絲圈的半徑相對應。同時,本發(fā)明中塔輪位置的設置采用交錯方式設置,在增加可預彎曲鋼絲數(shù)量的同時,盡量減少預彎曲裝置體積,采用多半徑溝槽組合的塔輪形式,也適應了生產線不同直徑鋼絲圈的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六工位纏繞機生產線預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子、第一導絲輪組、第二導絲輪組、第三導絲輪組、第一雙槽輪組、第二雙槽輪組以及六個塔輪;第一導絲輪組、第二導絲輪組和第三導絲輪組分別由六個單槽導絲輪同軸并列組成;第一雙槽輪組和第二雙槽輪組分別由三個雙槽導絲輪同軸并列組成;其中,第一導絲輪組安裝在架子頂部,第二導絲輪組和第三導絲輪組分別位于架子底端前側,第一雙槽輪組和第二雙槽輪組分別對應位于第二導絲輪組和第三導絲輪組上方前側;所述六個塔輪,其中三個均距間隔設置在第一雙槽輪組前下側,另外三個均距間隔設置在第二雙槽輪組前下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六工位纏繞機生產線預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個塔輪中的第一塔輪、第三塔輪和第五塔輪位于第一雙槽輪組前下側,所述六個塔輪中第二塔輪、 第四塔輪和第六塔輪位于第二雙槽輪組前下側;所述第一至第六塔輪按序依次沿軸向均距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六工位纏繞機生產線預彎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彎曲裝置前端進絲方向處設置有光信號發(fā)射裝置、光信號接收裝置以及遮光輪組;遮光輪組由通過連桿安裝在架子上的六個單槽導絲輪構成,六條鋼絲分別經(jīng)過該六個單槽導絲輪進入預彎曲裝置內;當鋼絲松弛時,該松弛的鋼絲所對應的單槽導絲輪能夠將光信號發(fā)射裝置的信號通道遮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六工位纏繞機生產線預彎曲裝置,包括架子、第一導絲輪組、第二導絲輪組、第三導絲輪組、第一雙槽輪組、第二雙槽輪組以及六個塔輪;第一導絲輪組、第二導絲輪組和第三導絲輪組分別由六個單槽導絲輪同軸并列組成;第一雙槽輪組和第二雙槽輪組分別由三個雙槽導絲輪同軸并列組成;其中,第一導絲輪組安裝在架子頂部,第二導絲輪組和第三導絲輪組分別位于架子底端前側,第一雙槽輪組和第二雙槽輪組分別對應位于第二導絲輪組和第三導絲輪組上方前側;所述六個塔輪,其中三個均距間隔設置在第一雙槽輪組前下側,另外三個均距間隔設置在第二雙槽輪組前下側。本發(fā)明中塔輪位置的設置采用交錯方式設置,適應了生產線不同直徑鋼絲圈的變化。
文檔編號B29D30/48GK102161068SQ201110077278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29日
發(fā)明者張建浩, 張芝泉 申請人: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