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門內(nèi)拉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門內(nèi)拉手。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拉手是安裝在汽車門內(nèi)側,作為關門的拉手和關門后汽車座位 的扶手使用。目前,安裝在汽車車門內(nèi)側的傳統(tǒng)的該種汽車門內(nèi)拉手采用氣體 輔助注塑成型工藝制造。即先在模具內(nèi)注入一定量的熔融塑料,然后在熔融
塑料中央注入高壓氮氣,高壓氮氣(0-350bar)沿著預先設定的路徑形成氣道, 推動融熔塑膠繼續(xù)充填滿型腔,此后進入保壓階段,同時冷卻,用氣體保壓來 代替塑膠保壓過程,最后排氣脫模。高壓氮氣進入塑料后自然會穿越粘度低(溫 度高)和低壓的部位,并可在冷卻過程中利用氣體高壓來保壓使塑料緊貼與模 具壁上。
由于該種拉手有一大面的厚度很大約10mm (常規(guī)厚度在4mm以下),且該 處有一凸起的棱,從而在氣體填充時造成較大的阻力,由于氣體總是沿著壓力 梯度變化大的方向流動,因此氣體根本沒有進入大面的壁厚較厚處,造成該處 由于壁厚太厚收縮嚴重不均勻而造成嚴重的翹曲變形。
進口的同種拉手的大面內(nèi)表面有類似加熱管的痕跡,根據(jù)資料上介紹,我 們判斷國外模具上可能在該處專門設置有強冷定型裝置,即在氣體保壓的同時 開啟強冷裝置,使大面的內(nèi)外表面急速冷卻定型,因此其變形量很小(約 2.5mm)。由于模具局部進行溫度控審樹模具設計和對注塑機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國內(nèi)的水平根本達不到預定的要求,因此我們模仿國外結構的想法很難實現(xiàn)。而該種拉手國產(chǎn)化后必須克服該缺陷(變形《2.0mm)。但是傳統(tǒng)拉手僅在 拉手中部的大面內(nèi)側有一個進氣口,從而在氣體填充時造成較大的阻力,由于 氣體總是沿著壓力梯度變化大的方向流動,因此氣體根本沒有進入大面的壁厚 較厚處,從而該處由于壁厚太厚收縮嚴重不均勻而造成嚴重的翹曲變形。
所以,傳統(tǒng)的該種汽車門內(nèi)拉手的大面的變形量不能《2mm,不能滿足外 觀和裝配要求。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的該種汽車門內(nèi)拉手大面由于壁厚太厚收 縮嚴重不均勻而造成嚴重的翹曲變形,不能滿足外觀和裝配要求的問題,提供 一種不易產(chǎn)生翹曲變形的汽車門內(nèi)拉手。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方案 一種汽車門內(nèi)拉手,包括拉 手、澆口和在拉手中部大面內(nèi)側的第一進氣口,所述澆口設置在拉手的小端頭 部,不改變拉手整體結構的情況下在拉手大端的尾部靠近大面處增設有第二進 氣口。在完成注塑后,第二進氣口先進氣,再啟動第一進氣口進氣,保證大面 能進氣保壓,將塑料壓實。從而塑料無法產(chǎn)生收縮變形,保證本實用新型拉手
的大面不產(chǎn)生翹曲變形(變形量《l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實用新型方案不需改變拉手整體結構,且
拉手大面變形《2.0mm,達到《lmm,完全滿足外觀和裝配要求。同時,拉手大 面變形量小于進口樣件變形(進口樣件變形約2.5mm)。
圖1是本實用新型拉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1中A部分局部放大圖,
圖中1、拉手,2、澆口, 3、第一進氣口, 4、第二進氣口, 5、大面。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 一種汽車門內(nèi)拉手,拉手1小端頭部有澆口 2,在拉手 中部大面內(nèi)側有第一進氣口 3,在拉手大端的尾部靠近大面處增設有第二進氣 口 4。制造時,在通過澆口 2注入適量熔融塑料后,先通過第二進氣口進氣后 再啟動第一進氣口進氣。保證大面5的壁厚較厚處能進氣保壓,將塑料壓實。 從而無法產(chǎn)生收縮變形,保證大面不產(chǎn)生翹曲變形(變形量《lmm)。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門內(nèi)拉手,包括拉手(1)、澆口(2)和第一進氣口(3),所述澆口(2)設置在拉手(1)的小端頭部,所述第一進氣口(3)設置在拉手(1)中部大面內(nèi)側,其特征在于在拉手大端的尾部靠近大面處增設有第二進氣口(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汽車門內(nèi)拉手,包括拉手、澆口和第一進氣口,在拉手大端的尾部靠近大面處增設有第二進氣口。制造時,先通過第二進氣口進氣后再啟動第一進氣口進氣,保證大面的壁厚較厚處能進氣保壓,將塑料壓實。從而無法產(chǎn)生收縮變形,保證大面不產(chǎn)生翹曲變形(變形量≤1mm)。在不改變傳統(tǒng)拉手整體結構的情況下,解決了傳統(tǒng)拉手只有在大端頭部有一個進氣口,大面容易產(chǎn)生翹曲變形,不能滿足外觀和裝配要求的問題。同時,相較進口的同種拉手變形約2.5mm,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拉手變形量≤1mm。
文檔編號B29C45/26GK201362990SQ20082022387
公開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軍 劉, 政 張, 蔡淑瓊 申請人: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