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探紗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所述類型的探紗器。
在紗線加工工藝中采用機械地作用在紗線上的探紗器,例如用于在喂紗器中探測基本上橫向于紗線軸線運動的紗線線圈。在成為標準設計的探紗器中,探紗器用線材段彎曲而成,它的觸腳形成一個大體U形的舌,舌的縱軸線基本上垂直于紗線軸定向,要探測的紗線沿觸腳的下表面掠過。
由IRO AB公司的使用維護手冊IWF 9007、9107、9207參考號07-8930-0812-01/9647第10、44、50和51頁已知一種探紗器,它設計為雙邊式的線材弓形架,并可回轉地通過一根支承在喂紗器外殼中的軸固定成,使它向下彎成曲柄狀的觸腳,靠放在一個在喂紗器儲紗筒上向前游動的儲紗的紗線線圈上,以及探紗器可由于紗線線圈而偏離基本位置,以便發(fā)出用于監(jiān)控設備的信號。此U形的雙邊式觸腳朝著紗線線圈的運動方向并向下傾斜。在喂紗器工作時觸腳的U形底部聚集污垢,尤其是棉絨,直至可能形成掛在觸腳上的棉絨拖尾。在U形底部的這種棉絨聚集和棉絨拖尾不僅會干擾紗線探測功能,而且當這種聚集物斷落并隨紗線繼續(xù)運動時會干擾探紗器下游并導致織物疵點。由這種聚集物帶來干擾的危險,尤其在無故障工作期間持續(xù)靠放在紗線卷繞上的探紗器中更加嚴重,例如在紗線斷裂探測器中,它監(jiān)測喂紗器內(nèi)的儲紗中前幾個紗線線圈是否存在。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一種前言所述類型的探紗器,其特點在于有高度的工作可靠性。
所提出的目的借助于權利要求1的特征達到。
至少在觸腳支承區(qū)內(nèi)無間斷的表面消除了污垢和棉絨在觸腳內(nèi)的聚集,并因而也排除了形成危險的棉絨拖尾的可能。此外,由于支承區(qū)內(nèi)無間斷的表面,使紗線非常柔和地受探紗器接觸壓力的作用,這對于敏感的紗線質量和/或高的紗線速度是有利的??傊源朔绞教岣吡颂綔y器的工作可靠性,因而避免了由于污垢聚集在觸腳內(nèi)引起的干擾,并降低作用在被探測紗線上的機械負荷(減小紗線斷裂的危險)。
按權利要求2,無間斷的表面延長到觸腳的柄的根部,以便使在紗線加工時必然產(chǎn)生的棉絨沒有任何懸垂的可能性。
按權利要求3使觸腳的接觸壓力均勻分布在紗線上?;旧现钡哪妇€可以是凹的,實際上是直的或凸的,必要時取決于在探測時所要探測的紗線處于何種幾何形狀。
按權利要求4,無間斷的表面應是彎成凸狀的,或由多個表面段組成,以便一方面在通過的紗線上作用一個小而均勻的阻力,另一方面能使觸腳在紗線作用下正確偏轉。
按權利要求5在觸腳峰部此表面應有一個基本上平行于儲紗筒的部分,它的尺寸應足以同時覆蓋尤其在紗線在儲紗筒上處于彼此分離的情況下的兩個相鄰的線圈。
按權利要求6,無間斷的表面在邊緣區(qū)應修圓或成斜面,以便在它若同時構成支承時排除可能對紗線造成危險的棱邊或切口。
按權利要求7觸腳是一個最好用金屬或塑料制的模制件,無間斷的表面組合在模制件中成一整體。這種實施形式在生產(chǎn)工藝上是有優(yōu)點的。因為觸腳只需通過其表面起作用,所以為了減輕重量它甚至可以是空心的。
按權利要求8,柄由兩個相隔一定距離的邊構成,它們以其外輪廓形狀互相平行地或甚至朝支承收斂地過渡到觸腳中。在喂紗器中使用觸腳時這樣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穿紗時或由于其他影響有時紗線會瞬時地抬高并因而靠在柄上移動。然后此柄應允許紗線僅僅在紗線張力的作用下自動導引直至在支承下面,從而排除紗線纏結在觸腳或柄上的可能。
按權利要求9,觸腳作為另一種方案用線材段構成,例如彎成,在這種情況下邊之間的空間用插入件(空心或實心的)填滿。插入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占據(jù)了此空間,所以在那里不再可能沉積污垢和棉絨。
按權利要求10,用線材彎成的觸腳加上鞋狀護套,它同樣防止邊之間的空間內(nèi)沉積污垢和棉絨并同時構成支承。
按權利要求11,用線材彎成的觸腳的邊之間的空間用一薄膜狀平面構件覆蓋,它或置于支承的后面或構成支承。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邊之間無間斷的表面同樣防止了污垢和棉絨的沉積。
按權利要求12,觸腳是一個滑撬狀扁平構件,它有支承和無間斷的表面并自由懸臂地裝在柄上。這是一種重量特別輕和結構簡單的實施形式,其中排除了污垢和棉絨沉積的可能。
若應相對于紗線通過覆蓋用線材彎成的觸腳的邊之間的空間在觸腳內(nèi)留下一個空腔,則此空腔可按權利要求13充填一種填充物,以防止污垢或棉絨侵入。這種填充物可例如是泡沫塑料或其他材料(例如澆注材料),它們除了占據(jù)此空腔外沒有其他功能。
下面借助于
傳統(tǒng)結構形式的探紗器和本發(fā)明對象的實施形式。其中圖1 按先有技術的探紗器側視圖和俯視圖;圖2-6 按本發(fā)明的探紗器各種實施形式;圖7-8 探紗器觸腳另一種實施形式的橫截面和俯視圖;圖9 觸腳另一種實施形式的底部透視圖;以及圖10 在喂紗器中具有多個探紗器的探測設備側向透視圖,局部剖切。
圖1用兩個視圖表示在紗線探測設備中傳統(tǒng)設計的探紗器F。此探紗器用線材1彎成有邊2和3的雙邊式弓形件,這兩個邊在底部4有它們的折返點,并構成通過柄6相對于探紗器臂F折彎的觸腳A。在觸腳A內(nèi)借助于邊2、3的下側確定了一個支承B,在探測時紗線Y沿著支承B滑動。通過此支承B使探紗器F沿雙箭頭的方向提升,以便例如發(fā)出一個信號,這一信號代表在觸腳A下方存在著紗線Y(可能有多個紗線線圈)。在圖1的下部視圖中可以看出,在邊2、3之間觸腳A的區(qū)域內(nèi)存在一個空間5,它楔形地朝底部4的方向縮小。在紗線加工過程中必然產(chǎn)生棉絨,它們有在任何一個對它們適合的地方聚集和形成棉絨叢的不良傾向。經(jīng)驗表明,空間5較快被污垢和棉絨充塞,它們形成棉絨叢L。若繼續(xù)加入棉絨,則甚至形成一個棉絨拖尾L’,它沿紗線Y的運動方向被帶走。此棉絨叢L或棉絨拖尾L’可能導致工作故障和顯著影響探紗器的工作。此外,觸腳A以支承B基本上只是線狀地靠放在紗線Y上,因此可能造成紗線上高的局部負載。
在圖2中用線材制的具有邊2、3的按本發(fā)明的探紗器,在觸腳A內(nèi)一個有不間斷表面P的扁平構件7裝在支承B的區(qū)域中。此構件7甚至可以如圖8所示從觸腳A一直延長到柄6。此觸腳A可能以表面P和構成支承B的兩個邊2、3作用在紗線上。在空間5內(nèi)不會再截留任何棉絨,或只能沉積到對探測工作沒有危險的程度。
圖3表示在觸腳A下側裝一扁平的構件7’,必要時它一直延長到柄6內(nèi)(在標號8處),并既構成支承8又構成無間斷表面P,觸腳A以此表面作用在紗線上。合宜的是構件7’的邊緣成圓角地向上延伸(用9表示)。在空間5內(nèi)不可能再聚集任何棉絨,或只聚集到不會帶來危險的程度。
在圖4中,觸腳A上套有一個鞋狀的護套7”,必要時它一直延伸到柄6,并從上方和下方均覆蓋住空間5。作用在紗線上的支承B和表面P由護套7”構成。在空間5區(qū)域內(nèi)和在護套7”內(nèi)部形成的空腔可含有一種填充物10,例如泡沫塑料或別的材料。也可設想在柄處封閉護套7”。
在圖5中,在觸腳A內(nèi)邊2、3之間插入一薄膜狀扁平構件7”’,它構成表面P并覆蓋空間5,但在這種情況下它處于比支承B高的位置。因此污垢和棉絨不可能聚集和導致故障。
圖6中設一類似于圖3中利用來覆蓋空間5的那種扁平的構件7’。在圖6中可具有滑撬形狀的扁平構件7’直接構成觸腳A。為此目的構件7’固定在構成柄6的邊2、3上。構件7’帶有表面P并構成支承B,觸腳A通過它的作用在紗線上。此構件7’可以有一個修圓的向上提升的邊緣9,并一直延長到柄6內(nèi)的8處。
在圖7中,在觸腳A的內(nèi)邊2、3之間嵌入一個插入件11,插入件填滿空間5,并在必要時一直延伸到支承B或構成支承B。插入件11確定了一個無間斷的表面P,它防止棉絨和污垢沉積在空間5中。插入件必要時向上延伸到柄6處(如圖所示),并例如以側邊的凹槽緊貼在邊2、3(在用圓形線材制造時)的圓弧上。當例如用塑料制造插入件時,它也可以粘結或用其他方法固定。
在圖2至8中,表面P大體平行于觸腳A的主平面而且是平的。但按另一種可選擇的方案也可以是向下凸出地彎曲的,而且可以在縱剖面內(nèi)和/或在橫剖面內(nèi)。構件7、7’、7”、7”’可以用塑料或金屬薄板制成。
圖9中,觸腳A及其邊2’、3’是塑料或金屬制的實心或空心模制件,它或與圖中沒有進一步表示的探紗器臂F連成一體,或裝在探紗器臂上。在觸腳A下側的無間斷表面P設計成沿紗線Y運動方向有凹的弧度,或由一個個互相對接的表面段12構成。在觸腳A峰處應有一個基本上與儲紗筒表面平行和大體上平的表面段,它的尺寸應保證覆蓋即使在紗線分離開的情況下的兩個相鄰的紗線線圈。此外,表面P也可以沿紗線縱軸線方向基本上呈平的,或是凹形或凸形地彎曲的。表面P的外邊緣區(qū)最好修圓或成斜面(在15或15’處)。表面P一直延長到柄16的根部,并在那里以橫邊14和橫壁13結束。觸腳的上側也有一個無間斷的表面P’,邊2’、3’或互相隔開間距平行延伸,或甚至朝觸腳8的方向收斂地延伸。這種結構形式同樣用于圖2至8的實施形式中,尤其是鑒于在喂紗器內(nèi)使用探紗器臂,在喂紗器內(nèi)(例如引紗時)紗線首先側向地接觸其中一個邊,然后必須在其內(nèi)部存在的張力作用下自動拉到支承B下面,不應纏結在探紗器臂或觸腳上。例如輕金屬可用來制造觸腳A。
圖9中表示了喂紗器D的一個與固定的儲紗筒T相鄰的卷繞件21,紗線Y在儲紗筒上卷繞成并列的線圈,在使用時紗線向圖10的右方儲紗筒的上方引出。喂紗器在此區(qū)域內(nèi)有三個探測設備S1、S2、S3,每一個有探紗器臂F和例如按圖9的觸腳A。觸腳A從外部的探測設備外殼20起朝儲紗筒T的方向延伸,儲紗筒在此區(qū)域內(nèi)制有一個沿縱向延伸的槽22,紗線Y跨過此槽。第一個探測設備S1例如是一個紗線斷裂傳感器,它監(jiān)測儲紗器的前幾圈是否按規(guī)定存在。如果存在這些線圈,則探紗器臂F停留在一個被提升的位置。若這前幾圈空缺,則它會下降,由此發(fā)出一個故障信號(紗線斷裂)。第二個探測設備S2是一個最小儲量傳感器,它監(jiān)測在儲紗筒T上儲紗量的最小允許尺寸,并在此區(qū)域內(nèi)沒有紗線時發(fā)出一個信號,根據(jù)這一信號卷繞件21的驅動裝置接通或加速,以便補充儲紗量。第三個探測設備S3是最大儲量傳感器,它監(jiān)測儲紗量的最大允許尺寸,并在此區(qū)域內(nèi)存在紗線Y時發(fā)出一個信號,以便停止或減慢卷繞件的驅動。紗線Y的線圈在圖10中例如以紗線彼此分離開的形式從左向右游動。
三個探紗器臂F可回轉地支承在一公共的軸18上,并通過彈簧裝置C朝規(guī)定的基本位置(下降)的方向加載。每個探紗器臂F有一個探紗器臂部分17,它帶有一個與彈簧裝置C配合工作的止擋19和一個插座16。插座16內(nèi)例如插入觸腳A的邊2’、3’。此外,設有用于每個探紗器臂F的檢測器T,它例如非接觸式和按光電方式產(chǎn)生信號,這些信號取決于有關的探紗器臂F是否處于基本位置或已離開此基本位置。在此基本位置,每個觸腳A以其在圖10中看不到的支承B或表面P處于與槽22的底部有一定距離的地方。此距離按這樣的方式確定,即,紗線Y在觸腳下面通過時將觸腳從基本位置向上排擠。在按圖10的探測設備中三個傳感器互相組合在一個小的結構空間內(nèi)。但也可以設多于三個傳感器或較少。觸腳A的結構相同(經(jīng)濟地生產(chǎn));為了適應具體的安裝條件,尚未插入插座16內(nèi)的邊2’、3’截短至必要的長度。
權利要求
1.尤其用于喂紗器中的紗線檢測設備的探紗器,它有一個觸腳(A),觸腳構成一個可與紗線(Y)接觸基本上平的支承(B),其特征為觸腳(A)至少在其支承(B)區(qū)有一不間斷的表面(P)。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觸腳(A)有一個相對于支承(B)主平面折彎的與支承(B)連接的柄(6);以及,表面(P)可從支承(B)一直延長至柄(6)內(nèi)。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表面(P)有一根基本上平行于紗線軸大體上直的母線。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表面(P)沿垂直于母線的方向相對于紗線彎曲成凸狀的,或由多個互相折彎成隆凸的表面段(12)組成。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支承(B)在觸腳峰處有一個與紗線(4)運動方向基本平行和大體上平的部分,這部分的尺寸能覆蓋至少兩根并列的紗線或兩個紗線線圈。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封閉的表面(P)沿其外邊緣修圓或成斜面(在標號15處)。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觸腳(A)是實心或空心的最好用金屬或塑料制成的模制件,表面(P)組合在模制件內(nèi)成一整體。
8.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在柄(6)和在觸腳(A)內(nèi)設兩個相隔一定距離的邊(2、3;2’、3’),它們的外輪廓形狀互相平行地或甚至沿著朝支承(B)的延伸方向收斂地從柄(6)過渡到觸卻(A)內(nèi)。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腳,其特征為觸腳(A)由一線材段(1)構成雙邊式的和在邊(2、3)之間有一空間(5);以及,至少在支承(B)區(qū)內(nèi)一個空心或實心的插入件(11)填滿此空間(5),在這種情況下,表面(P)和必要時支承(B)設在此插入件(11)上。
10.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觸腳(A)由一線材段(1)構成雙邊式的和在邊(2、3)之間有一空間(5);以及,在支承(B)區(qū)內(nèi)在觸腳(A)上裝有一鞋狀護套(7”),后者構成支承(B)和表面(P)。
11.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觸腳(A)設計為雙邊式的和在邊(2、3)之間有一空間(5);以及,空間(5)用至少一個薄膜狀平面的構件(7、7’、7”’)覆蓋,后者構成表面(P)并且或布置在邊(2、3)上或插入邊(2、3)之間。
1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觸腳(A)是一個滑撬形扁平構件(7’),它有表面(P)和支承(B),以及,它自由懸臂地裝在柄(6)上,最好裝在邊(2、3)上。
13.按照前列諸權利要求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探紗器,其特征為在觸腳(A)中的空腔含有填充物(1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尤其用于喂紗器中的紗線檢測設備的探紗器(F),它有一個觸腳(A),觸腳具有一個可與紗線(Y)接觸基本上平的支承(B)。觸腳(A)至少在其支承(B)區(qū)有一不間斷的表面(P),以便在紗線掠過時柔和地作用在紗線上并尤其是避免在觸腳(A)內(nèi)沉積污垢。
文檔編號B65H51/22GK1249727SQ98803150
公開日2000年4月5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帕特里克·約納斯·芒努松, 斯塔凡·哈格斯特倫 申請人:Iro專利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