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合成樹脂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于制作垃圾袋或垃圾容器的合成樹脂組合物,該組合物可以在較長時間內(nèi)散發(fā)一種貓或狗、老鼠、烏鴉等獸鳥類,特別是貓和狗都厭惡而不愿接近的氣味。
作為獸鳥類的回避劑,曾提出過各種各樣的方案,但是這些都是昂貴的,并且又不具備充分的回避效果。另外,作為回避劑的使用方法,或是使之載于適當載體上的回避劑散發(fā)到四周,或是給對象物噴霧的方法居多。通過向合成樹脂中添加而形成產(chǎn)品,并使其對對象物具有回避效果的方案還沒有實施過。
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的生垃圾,通常按下述方法進行處理,即都要裝入自治團體指定的聚乙烯制的垃圾袋中,并在指定的日期放到指定地方,然后由清掃車回收,并進行處理。
如果采用以往的方法,當裝入袋中的垃圾放到指定場所之后到清掃車來回收這段時間里,狗或貓常會撕破袋子而尋食袋中的垃圾,尤其是生垃圾,結果使特意裝入袋中的垃圾又散出來了。
另外,頂棚和地板下裝配的電線的合成樹脂包覆層易被老鼠咬破而產(chǎn)生漏電或短路的危險。
因此,本發(fā)明考慮到上述情況,制得了一種合成樹脂組合物,該組合物適于垃圾袋、垃圾容器和電線等,而制得的這些產(chǎn)品對于獸鳥類具有有效的回避效果而對人則沒有不愉快的感覺。
本發(fā)明的合成樹脂組合物,含有水楊酸甲酯、水楊酸乙酯、水楊酸丙酯、水楊酸正-丁酯、水楊酸異丁酯、水楊酸異戊酯等水楊酸酯類、薄荷醇類和樟腦中至少一種,且其重量比為10-700ppm,作為臭味成分。
另外,對于適合于制造垃圾袋或垃圾容器等日用雜貨品的成型的合成樹脂,雖沒有特別的限制,但是以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酯類共聚物、聚丁烯-1等聚烯烴類樹脂為宜。
由本發(fā)明的組合物構成的瓶等各類成型體可以通過擠出成型、注射成型和中空成型等成型制得。
本發(fā)明者發(fā)現(xiàn),水楊酸低級酯類特有的香味或薄荷醇的香味被貓、狗、老鼠、烏鴉等獸鳥類所厭惡。因此,本發(fā)明中,利用這種性質(zhì),預先將這些香味成分包含在成形用的合成樹脂材料中,防止所成形的各種制品在使用中被獸鳥類啄破。
另外,為了能顯示這樣的效果,香味成分在所成形的制品中的濃度按重量比計應含有1ppm以上,而且在考慮成形中因揮發(fā)而損失時,在原料的合成樹脂組合物中按重量比計應含有10ppm以上。其上限約為7,000ppm,如果用量多于此值時,則發(fā)生析出問題。所以優(yōu)選范圍為10~5,000ppm。
在合成樹脂組合物中加入與臭味成分有親和性的彈性體或吸附性的填充劑的場合,臭味的散發(fā)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狗或貓都不去靠近。彈性體的添加量低于1重量%時使臭味散發(fā)長期化的效果不佳,但是用量大于50重量%時即使再增加用量也不會再增加效果了。吸附性填充劑的添加量低于0.1重量%時,使臭味的散發(fā)長期化的效果不佳,但是用量在60重量%以上時,無論怎樣增加用量也不會再增加其效果了。
作為合成樹脂,使用低結晶性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時,可以得到長期持續(xù)臭味的散發(fā)。
以本發(fā)明的合成樹脂組合物為原料,采用下面實施例1到實施例11所記載的制備方法形成垃圾袋,然后進行考查對于各實施例的袋子的野良貓、野狗、烏鴉的靠近情況的野外放量實驗。
實施例1將成為臭味成分的水楊酸甲酯(和光純藥(株)制,試劑)滴加到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ダイャポリマ-(株)制,三菱ボリエチLL UF331)的顆粒中之后放置,以便制得用水楊酸甲酯含浸處理過的顆粒。該處理的顆粒與未處理的顆粒均勻混合,調(diào)整薄膜原料,使得相對于聚乙烯的水楊酸甲酯的添加量(按重量比計)為10ppm。
然后,將混合的顆粒于180℃下成形為直徑為25cm、厚度為30微米的吹塑薄膜后,將其切斷成40cm長,并將其下端熱封制成袋子。
用凈空容積·氣體色譜測定出薄膜中的水楊酸甲酯的含量為7ppm。
實施例2重復實施例1的制法,但是要變更薄膜原料的調(diào)配,使得作為臭氣成分的水楊酸甲酯的添加量(按重量比計)成為1,000ppm,然后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所形成的薄膜中水楊酸甲酯的含量為960ppm。
實施例3
重復實施例1的制法,但是將臭味成分改為水楊酸乙酯(和光純藥(株),試劑),調(diào)節(jié)薄膜原料,使得成為臭味成分添加量(按重量比計)為10ppm,然后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所形成的薄膜中的水楊酸乙酯的含量為8ppm。
實施例4重復實施例3的制法,但要變更薄膜原料的調(diào)配,使得作為臭味成分的水楊酸乙酯的添加量(按重量比計)成為1,000ppm,然后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所形成的薄膜中的水楊酸乙酯的含量為950ppm。
實施例5將高壓法游離基聚合的低密度聚乙烯(HPLDPE)(ダイャポリマ-(株)制,三菱ボリエチLDLF540B)的顆粒于室溫下在液態(tài)薄荷醇(高砂香料(株)制,メント-ルRA)中浸漬24小時,使顆粒吸收作為臭味成分的薄荷醇。將吸收了該薄荷醇的顆粒與未處理的顆粒均勻混合,調(diào)配薄膜原料使其成為相對于聚乙烯的薄荷醇的添加量(按重量比計)為10ppm。然后采用與實施例1的相同制法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薄膜中的薄荷醇的含量,用氣體色譜法測定為6ppm。
實施例6重復實施例5的制法,但是改變薄膜原料的調(diào)配,使得作為臭味成分的薄荷醇的添加量(按重量比計)為1,000ppm,然后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所形成的薄膜中的薄荷醇的含量為770ppm。
實施例7
重復實施例5的制法,但是將臭味成分改為水楊酸丙酯(和光純藥(株)制,試劑),調(diào)節(jié)薄膜原料,使得臭味成分的添加量(按重量比計)為1,000ppm,然后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所形成的薄膜中的水楊酸丙酯的含量為950ppm。
實施例8重復實施例5的制法,但是將臭味成分改為水楊酸正-丁酯,變更薄膜原料的調(diào)配,使得臭味成分的添加量(按重量比計)為1,000ppm,然后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所形成的薄膜中的水楊酸正-丁酯的含量為980ppm。
實施例9重復實施例5的制法,但將臭味成分改為水楊酸異丁酯(和光純藥(株)制,試劑),調(diào)節(jié)薄膜原料,使得該臭味成分的添加量(按重量計)為1,000ppm,然后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所形成的薄膜中的水楊酸異丁酯的含量為980ppm。
實施例10重復實施例5的制法,但將臭味成分改為水楊酸異戊酯(和光純藥(株)制,試劑),變更薄膜原料的調(diào)配,使得該臭味成分的添加量(按重量比計)為1,000ppm,然后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所形成的薄膜中的水楊酸異戊酯的含量為990ppm。
實施例11將樟腦(和光純藥(株)制,試劑)的二乙醚溶液撒入實施例1中使用的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顆粒(未處理)中,然后進行風干,使二乙醚蒸發(fā),調(diào)節(jié)用樟腦涂覆了的顆粒,樟腦的添加量調(diào)節(jié)成相對于顆粒(按重量比計)為10ppm。使用該處理顆粒按照實施例1形成薄膜,然后加工成袋子。
所形成的薄膜中的樟腦的含量為5ppm。
實施例12重復實施例1的制法,但將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改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ダイャポリマ-(株)制,三菱ボリエチ),另外調(diào)整薄膜原料,使得作為臭味成分的水楊酸甲酯的添加量(按重量比計)為1,000ppm,然后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所形成的薄膜中的水楊酸甲酯的含量為950ppm。
另外,為了與用本發(fā)明的各實施的袋子的特性作比較,采用下面比較例中記載的制法來形成袋子。
比較例1重復實施例1的制法,但不加臭味成分,只用未處理顆粒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比較例2重復實施例5的制法,但是不加臭味成分,只用未處理顆粒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比較例3重復實施例12的制法,但是不加臭味成分,只用未處理顆粒形成薄膜,并加工成袋子。
按下列要領進行野外放置實驗。
在每次實驗中,準備1種或兩種本發(fā)明的袋子和比較例的袋子,然后在各個袋子中放入1條生魚和100克豬肉,將袋口扎緊,放到野良貓和烏鴉出沒的野外,這些袋子并排地放著,觀察由于野良貓或烏鴉使袋子破壞的情況。并且這樣的實驗連續(xù)地進行7次。
下面列出了各次實驗中所用的袋子。
第1次實驗分別為實施例1、實施例2和比較例1的袋子,第2次實驗分別為實施例3、實施例4和比較例1的袋子,第3次實驗分別為實施例5、實施例6和比較例2的袋子,第4次實驗分別用實施例7、實施例8和比較例2的袋子,第5次實施例分別為實施例9、實施例10和比較例2的袋子,第6次實驗分別用實施例11、比較例1的袋第7次實驗分別用實施例12、比較例3的袋子。
以上的野外放置實驗的結果記載于下面的表1中。
表1
在表1中,使用最左欄內(nèi)記載的各實施例的袋子的實驗結果示于「野外放置實驗」欄中?!敢巴夥胖脤嶒灐箼诘摹窸」表示袋子沒有破,「X」表示袋子已破。例如,實施例1的袋子在第1天和第2天沒有破,第3天破了。
由表1記載的情況可見,從實施例1到實施例12的袋子在第1天里都沒有破。另外,可以看到一種傾向,即,對于含有同種臭味成分的袋子而言,臭味成分的含量越多的袋子,到破壞時所需要的天數(shù)也越多。
另一方面,在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的各實驗中使用的比較例1的袋子,從第3次到第5次的各實驗中使用的比較例2的袋子,以及第7次的實驗中使用的比較例3的袋子,均在第1天就破了。
如這些結果表明的那樣,在合成樹脂薄膜中含有水楊酸低級酯作為臭味成分,然后用該薄膜形成垃圾袋的場合,可以獲得防止貓或烏鴉靠近的效果。
其次,使用在實施例1、實施例3、實施例5、實施例11和比較例1中形成的袋子做喂養(yǎng)狗的反應實驗。喂養(yǎng)狗反應實驗是按下列要領進行的在各個袋子中,裝入市售的狗食罐頭的內(nèi)容物,上端扎緊,然后將這些袋子在喂養(yǎng)狗的前面并排放著,觀察喂養(yǎng)狗的反應。
喂養(yǎng)狗的反應實驗結果示于下列表2中。
表2
即,對于用不含臭味成分聚乙烯·薄膜形成的比較例1的袋子,喂養(yǎng)的狗也會撕破袋子并覓食袋內(nèi)所裝之物,但是對于實施例1、實施例3、實施例5和實施例11的各個袋子,喂養(yǎng)狗卻不去靠近。
如這些實驗結果所示,在合成樹脂薄膜中含有水楊酸低級酯或薄荷醇或樟腦作為臭味成分,并用該薄膜形成垃圾袋時,具有防止狗靠近的效果。
實施例13~實施例16下面所進行的實驗是為了確認本發(fā)明的合成樹脂組合物對于老鼠的回避效果。
如表3所示,將水楊酸甲酯、水楊酸乙酯、水楊酸異丁酯、液態(tài)薄荷醇各20份滴入80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ダイャボリマ-(株)制,三菱ポリエチEVA V601S)的顆粒中,再于室溫下放置24小時,使之吸收這些藥劑,調(diào)節(jié)四種含有20重量%的這些藥劑的顆粒。
其次,將這些顆粒與聚丙烯(ダイャポリマ-(株)制,三菱ノ-ブレン)的顆粒按2.5∶97.5的配比混合之后,再于擠出機中獲得一種均勻的組合物。然后,將各組合物放在熱壓機內(nèi)形成厚1mm、寬20mm的長方形的薄片。
比較例4使用不含藥劑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并按照實施例12-15制得長方形的薄片。
回避效果的確認,按下面所述方法進行。在老鼠出沒的農(nóng)家天棚里的數(shù)處,設置上其中放有誘餌的捕鼠器,并調(diào)查捕鼠個數(shù)。但是,要將在實施例13~16和比較例4中形成的長形切割物固定在捕鼠器入口的四周。然后,任意改變捕鼠器的設置場所,并將一周內(nèi)捕獲的老鼠數(shù)示于下面的表3中。
表3
在由本發(fā)明的合成樹脂組合物形成的長方形片被放置在捕鼠器入口周圍時,捕獲不到老鼠,因此,本發(fā)明的合成樹脂組合物顯示出老鼠回避的效果。
從下面的實施例17到實施例25是為形成臭味持續(xù)時間長的制品的組成。如表4所示,在實施例17和實施例18中,使用結晶性較低的聚乙烯共聚物作為基質(zhì)聚合物,在實施例19~實施例25中,添加了與臭味物質(zhì)有親和性的彈性體或吸附性填充劑。
實施例17將作為臭味成分的水楊酸甲酯(和光純藥(株)制,試劑)滴加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ダイャポリマ-(株)制,三菱ポリエチ-EVA V103H,醋酸乙烯酯2重量%的共聚物)的顆粒中,并放置以便制造含浸處理的顆粒。將該處理顆粒和未處理顆粒均勻混合,調(diào)節(jié)薄膜原料,使得相對于共聚物的水楊酸甲酯的添加量(以重量比計)為1,000ppm。
然后在180℃下,將混合的顆粒形成為直徑25cm厚度為30微米的吹塑薄膜。
實施例18重復實施例17,但將共聚物改為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2重量%),并形成薄膜。
實施例19重復實施例17,但將顆粒改為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ダイャポリマ-(株)制,三菱ポリエチHD)中添加10重量%乙烯丙烯橡膠(EPR)混合物構成的顆粒,并形成薄膜。
實施例20重復實施例17,但將顆粒改為在高密度聚乙烯中加入10重量%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三菱油化(株)制,ュカロンャルメ142)的混合物構成的顆粒,并形成薄膜。
實施例21重復實施例17,但是將顆粒改為在聚丙烯中添加10重量%加氫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混合物構成的顆粒,并形成薄膜。
實施例22重復實施例17,但是將顆粒改為在高密度聚乙烯中添加10重量%聚丁二烯的混合物構成的顆粒,并形成薄膜。
實施例23將作為臭味成分的水楊酸甲酯(和光純藥(株)制,試劑)的二乙醚溶液(濃度10重量%)噴灑到硅藻土(セライト545)的粉末中,并進行風干和蒸發(fā)二乙醚,制造出涂覆了水楊酸甲酯的粉末。將10重量%的該粉末添加到高密度聚乙烯(ダイャポリマ-(株)制,三菱ポリエチHD)中,并進行均勻地混合,然后調(diào)節(jié)薄膜原料,使得相對于混合物的水楊酸甲酯的添加量(按重量比計)為1,000PPm。
然后,于180℃下,將混合的顆粒形成為直徑25cm,厚度30微米的吹塑薄膜。
實施例24將實施例23制法中的粉末改為硅膠,并形成薄膜。
實施例25將實施例23制法中的粉末改為合成沸石,并形成薄膜。
為要考查實施例17到實施例25的各薄膜中的臭味成分的散發(fā)情況,通過液面上部·氣體色譜測量各薄膜剛一成形之后的臭味成分的含量,和這些薄膜被放置在戶外7天之后的臭味成分的含量。該測量結果示于下面表4中。
另外,為了比較特性,又對按實施例2的制法中形成的含有水楊酸甲酯的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在表4表示為「比較例5」)和與實施例12的相同制法中形成的含水楊酸甲酯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在表4中表示為「比較例6」)進行同樣的考查測量,其結果一并示于表4中。
表4
如該考查結果表明那樣,以結晶性低的聚乙烯共聚物用作基質(zhì)聚合物的薄膜(實施例17,18),或者,在合成樹脂中添加與臭味成分有親和性的彈性體的薄膜(實施例19~22)中,臭味成分向聚合物中的溶解性越高,由于散發(fā)速度和抑制作用,而使臭味的持續(xù)時間就越長。
另外,在加入有吸附性的粉末的合成樹脂薄膜(實施例23~25)中,由于粉末的吸附性而使臭味成分的散發(fā)受到抑制,因而臭味可以持續(xù)很長的時間。
另外,作為上述的彈性體,其它可以使用的還有乙烯-醛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1共聚物、乙烯-辛烯-1共聚物、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加氫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
作為上述吸附性填充劑,其它可以使用的還有氧化鎂、水滑石、碳酸鈣、滑石、沸石(天然)、硅灰石、硫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鋁、二氧化鈦、炭黑等。
過去是以作為合成樹脂的聚乙烯和聚丙烯為中心進行說明的,但是在本發(fā)明中的回避劑,以不損壞合成樹脂的固有性能的低濃度進行添加就有效果,所以,不必特別地選擇合成樹脂的種類。
從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可以看到由本發(fā)明的合成樹脂組合物形成的制品具有讓狗或貓、老鼠、烏鴉等遠離的效果。例如,在垃圾袋中由于從合成樹脂薄膜散發(fā)的臭味,至少在一天以上的時間內(nèi)可以讓狗或貓遠離開。因此,在垃圾回收的當天,該垃圾袋中裝入垃圾被扔出時,在到達清掃車來回收的時間內(nèi),可以防止垃圾袋被狗或貓弄破。
另外,在合成樹脂中添加與臭味成分有親和性的彈性體或吸附性填充劑,或者使用結晶性低的聚乙烯共聚物作為基質(zhì)·聚合物的情況下,由于特別緩慢地發(fā)散臭味而使之可以經(jīng)過比較長的時間的持續(xù),因此,即使在野外或天棚等處長時間放置時,也可以讓狗或貓繼續(xù)遠離開。
權利要求
1.能使獸鳥類遠遠避開的合成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至少一種選自水楊酸酯,薄荷醇和樟腦中的化合物,且其重量比含量為10~7,000ppm。
2.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合成樹脂組合物,其中的合成樹脂是聚烯烴。
3.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合成樹脂組合物,其中的聚烯烴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1、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者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4.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合成樹脂組合物,其中的水楊酸酯是水楊酸甲酯、水楊酸乙酯、水楊酸丙酯、水楊酸正-丁酯、水楊酸異丁酯,或者水楊酸異戊酯。
5.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合成樹脂組合物,其中化合物按重量比計的含量為10~5,000ppm。
6.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合成樹脂組合物,還含有與化合物有親和性的彈性體作為其它的含有成分,且其含量為1~50重量%。
7.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合成樹脂組合物,還含有對于化合物有吸附性的填充劑作為其它含有成分,其含量為1~60重量%。
8.使獸鳥類遠遠避開的樹脂成形體,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含有選自水楊酸酯、薄荷醇和樟腦中的至少一種化合物,且其重量比含量為10~7,000ppm的合成樹脂組合物構成的。
9.權利要求8中記載的樹脂成形體,其中合成樹脂是聚烯烴。
10.權利要求8中記載的樹脂成形體,其中聚烯烴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1、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者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11.權利要求8中記載的樹脂成形體,其中水楊酸酯是水楊酸甲酯、水楊酸乙酯、水楊酸丙酯、水楊酸正-丁酯、水楊酸異丁酯、或者水楊酸異戊酯。
12.權利要求8中記載的樹脂成形體,其中化合物的重量比含量10~5,000ppm。
13.權利要求8中記載的樹脂成形體,還含有與化合物有親和性的彈性體作為其它含有成分,且其含量為1~50重量%。
14.權利要求8中記載的樹脂成形體,還含有對于化合物有吸附性的填充劑作為其它含有成分,且其含量為1~60重量%。
15.權利要求8中記載的樹脂成形體,該成形體是袋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得到一種適于如下合成樹脂制品成型的合成樹脂組合物,該制品可以散發(fā)出讓貓或狗、老鼠、烏鴉等獸鳥類厭惡而不去接近的香味。一種含有作為香氣成分的水楊酸甲酯、水楊酸乙酯、水楊酸丙酯、水楊酸正-丁酯、水楊酸異丁酯、水楊酸異戊酯、薄荷醇、樟腦中的至少一種并且其含量(按重量比計)為10ppm以上的合成樹脂組合物,用該合成樹脂組合物形成的制品,例如,垃圾袋、獸鳥類對其厭惡不去靠近它。
文檔編號B65F1/00GK1083496SQ9310953
公開日1994年3月9日 申請日期1993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7月8日
發(fā)明者加藤真彥 申請人:三菱油化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