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玻璃纖維生產(chǎn),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扒料組件及扒除裝置。
背景技術:
1、玻璃纖維生產(chǎn)過程需將拉絲生產(chǎn)原絲纏繞在繞絲筒上,經(jīng)過捻線加工制成高品質(zhì)的玻璃纖維,在捻線完成后,繞絲筒上仍然殘留一部分筒腳廢絲,該部分筒腳廢絲可以通過自動扒筒機進行扒除。
2、自動扒筒機包括扒除裝置,扒除裝置包括扒筒夾具,當需要扒除筒腳廢絲時,將繞絲筒放置在左右兩個扒筒夾具之間,左右兩個扒筒夾具相向移動至共同擠壓繞絲筒,使其發(fā)生形變,進而減小筒腳廢絲與繞絲筒之間的纏繞固定力,然后左右兩個扒筒夾具帶動繞絲筒上的筒腳廢絲線沿繞絲筒的軸向方向移動,進而使得筒腳廢絲與繞絲筒分離,完成扒絲。
3、然而,當繞絲筒上的筒腳廢絲過多時,筒腳廢絲會沿遠離繞絲筒的方向向外擠壓扒筒夾具,使得扒筒夾具與筒腳廢絲分離,導致繞絲筒上殘留部分筒腳廢絲,需要人工進行二次扒除,影響下一工序的進行,進而導致自動扒筒機的扒除效率和玻璃纖維的生產(chǎn)效率降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扒料組件及扒除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自動扒筒機的扒除效率和玻璃纖維的生產(chǎn)效率降低的問題。
2、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扒料組件,包括用于設置在卷筒的相對兩側(cè)的兩個扒料夾具,卷筒用于繞設線圈,兩個扒料夾具可相互靠近地設置,以沿卷筒的徑向方向擠壓卷筒,以使卷筒發(fā)生形變以與線圈之間形成避讓間隙,各個扒料夾具包括相互連接的主體部和鉤設部,鉤設部相對于主體部凸起,以在扒料夾具擠壓卷筒時,鉤設部的至少部分伸入到避讓間隙內(nèi)以鉤設在線圈的內(nèi)壁面上,以在扒料組件沿卷筒的軸向移動時,通過鉤設部和主體部帶動線圈沿卷筒的軸向移動以使線圈脫離卷筒。
3、進一步地,主體部包括相互連接的主體擠壓部和主體連接部,主體擠壓部具有用于與卷筒的外壁面接觸的壓緊棱邊,鉤設部設置在主體連接部與主體擠壓部的連接處。
4、進一步地,主體連接部包括與扒料組件的移動方向垂直設置的第一平面,鉤設部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四端面與第一平面連接,第一端面與卷筒的外壁面接觸,第三端面與線圈的內(nèi)壁面卡接。
5、進一步地,壓緊棱邊和第一端面共同組成扒料夾具的擠壓端部,擠壓端部用于與卷筒的外壁面接觸。
6、進一步地,第二端面的靠近第一平面的棱邊的自由端和固定端之間的連線為張角線,張角線與第一平面之間的夾角θ的取值范圍為40°≤θ≤90°。
7、進一步地,張角線與第一平面之間的夾角θ為45°。
8、進一步地,第二端面的靠近第一平面的棱邊的自由端與第一平面的距離d為1cm。
9、進一步地,鉤設部的第四端面與主體連接部的第一平面焊接連接。
10、進一步地,鉤設部與主體部一體注塑成型。
11、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扒除裝置,包括多個上述的扒料組件,多個扒料組件沿與卷筒的軸向方向垂直的方向間隔設置;扒料組件還包括兩個傳動桿和驅(qū)動件,兩個傳動桿與兩個扒料夾具一一對應地設置,扒料夾具的主體部設置有穿設孔,通過將傳動桿穿設到穿設孔內(nèi),以使主體部與傳動桿傳動連接;驅(qū)動件與傳動桿驅(qū)動連接,以在驅(qū)動件沿卷筒的軸向方向朝向靠近扒料夾具的方向移動時,驅(qū)動兩個傳動桿帶動兩個扒料夾具相向運動。
12、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扒料組件包括兩個扒料夾具,各個扒料夾具包括相互連接的主體部和鉤設部,鉤設部相對于主體部凸起,在扒料夾具擠壓卷筒時,鉤設部的至少部分伸入到避讓間隙內(nèi)以鉤設在線圈的內(nèi)壁面上,通過鉤設部鉤住線圈來避免扒料夾具與線圈分離,進而保證在扒料組件沿卷筒的軸向移動時,鉤設部和主體部可以帶動線圈沿卷筒的軸向移動以使線圈脫離卷筒,避免卷筒上殘留部分線圈,不再需要人工進行二次扒除,從而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自動扒筒機的扒除效率和玻璃纖維的生產(chǎn)效率降低的問題,提高了自動扒筒機的扒除效率和玻璃纖維的生產(chǎn)效率。
1.一種扒料組件(10),包括用于設置在卷筒(1)的相對兩側(cè)的兩個扒料夾具(11),所述卷筒用于繞設線圈(2),兩個所述扒料夾具(11)可相互靠近地設置,以沿所述卷筒(1)的徑向方向擠壓所述卷筒(1),以使所述卷筒(1)發(fā)生形變以與所述線圈(2)之間形成避讓間隙,其特征在于,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扒料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扒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連接部(114)包括與所述扒料組件(10)的移動方向垂直設置的第一平面(115),所述鉤設部(112)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116)、第三端面(117)和第四端面,所述第四端面與所述第一平面(115)連接,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卷筒(1)的外壁面接觸,所述第三端面(117)與所述線圈(2)的內(nèi)壁面卡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扒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棱邊(118)和所述第一端面共同組成所述扒料夾具(11)的擠壓端部,所述擠壓端部用于與所述卷筒(1)的外壁面接觸。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扒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116)的靠近所述第一平面(115)的棱邊的自由端(1151)和固定端(1152)之間的連線為張角線(1153),所述張角線(1153)與所述第一平面(115)之間的夾角θ的取值范圍為40°≤θ≤90°。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扒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張角線(1153)與所述第一平面(115)之間的夾角θ為45°。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扒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116)的靠近所述第一平面(115)的棱邊的自由端與所述第一平面(115)的距離d為1cm。
8.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扒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鉤設部(112)的第四端面與所述主體連接部(114)的第一平面(115)焊接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扒料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鉤設部(112)與所述主體部(111)一體注塑成型。
10.一種扒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扒料組件(10),多個所述扒料組件(10)沿與所述卷筒(1)的軸向方向垂直的方向間隔設置;所述扒料組件(10)還包括兩個傳動桿(18)和驅(qū)動件(19),兩個所述傳動桿(18)與兩個所述扒料夾具(11)一一對應地設置,所述扒料夾具(11)的主體部(111)設置有穿設孔(1111),通過將所述傳動桿(18)穿設到所述穿設孔(1111)內(nèi),以使所述主體部(111)與所述傳動桿(18)傳動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