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在(卷煙)盒上設置編碼的方法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借助印刷裝置在盒的自由外表面上設置標記或印刷的方法,特別借助激光編碼器在(長方體)卷煙盒上提供編碼,印刷裝置/激光編碼器以靜止方式與盒的環(huán)形輸送器并排設置。本發(fā)明也涉及實施上述方法的設備。
設置印刷信息和/或編碼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特別是對于卷煙盒來說。將印刷過程和包裝機的加工過程結合起來是很重要的。與此相關,至今為止激光打印機或激光編碼器已取得最佳效果。在卷煙盒外側的印刷或編碼承載表面設有被激光編碼器部分除去的涂層。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在(卷煙)盒上提供標記或編碼,使這種過程和設備在包裝機的操作過程中結合起來而無需任何單獨的措施。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按照本發(fā)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盒經由盒的一個至少部分自由的外表面被移過,所述外表面朝向印刷裝置/激光編碼器,并且不被環(huán)形輸送器覆蓋,在輸送運動期間或在盒的暫時靜止期間,所述印刷或編碼設置在自由外表面上或設置在外表面的自由部分上。
按照本發(fā)明,盒被輸送,使盒的不被輸送構件夾持或覆蓋的一側面對打印機或激光編碼器。特別有利的是,卷煙盒以盒組的方式輸送,使盒表面在面對激光編碼器的工位的區(qū)域中,與此同時在有關表面的區(qū)域中向多個盒提供印刷或編碼。這里提供用于使盒和待印刷的表面精確定位的措施。卷煙盒的輸送器可以是一個干燥轉盤,其帶有分別容納一組盒的凹槽,該組盒的端面徑向朝外并露出以便印刷。
作為一種替代方案,盒可以由帶式輸送器輸送,向與被帶式輸送器夾持的盒表面成橫向的盒表面提供印刷。
現(xiàn)在對照以下附圖,結合實施例詳述本發(fā)明。
圖1是翻蓋盒式卷煙盒的立體圖。
圖2是包裝機的一個分區(qū)域的示意側視圖。
圖3以放大的橫向視圖表示按照本發(fā)明的設備。
圖4是包裝機另一實施例的另一區(qū)域的示意側視圖。
圖5是用于輸送盒的轉盤,即,干燥轉盤的軸向側視圖。
圖6是圖5轉盤的軸側立體圖。
圖7以相應于圖5的側視圖放大地表示折疊轉盤。
圖8以平面圖表示類似于圖5的折疊轉盤的凹槽的細部結構。
圖9表示構件處于不同位置的圖8所示細部結構。
圖10以示意平面圖表示帶有用于印刷盒的裝置的包裝機。
圖1表示為了對盒10進行編碼的一個最重要的應用實例,盒10是翻蓋式卷煙盒。該卷煙盒包括一個盒部11和一個蓋子12。盒10是長方體形狀的,帶有一個大表面積的前側面13、窄的直立側表面14和更小端面,即,頂面15和底面16。
盒10準備設置外部印刷,更確切來說設置一個編碼,例如包括數(shù)字、字母和/或筆劃。編碼是借助激光設置的。為此目的,盒10的選擇的外表面設有編碼表面17,18。這些編碼表面是盒10的條狀在印刷或編碼過程中被激光部分地除去的外涂層,在該過程中形成字母、數(shù)字或筆劃。圖1表示一系列用于提供編碼表面17,18的替代方案。推薦的是相對的窄的直立側面14,確切來說是相鄰于底面16的區(qū)域和/或蓋子12的相鄰于頂面15的區(qū)域作為替代或補充,相應的編碼表面17,18可以設置在頂面15和底面16的區(qū)域中,確切來說分別相鄰于一個鄰近的表面,即,鄰近且平行于盒的邊緣。
現(xiàn)在描述在編碼表面17或18的區(qū)域中提供編碼的幾個有利的方案。在所有情形中,盒10是已經完成了的,如果適當?shù)脑挘詼蕚湓O置片材外包裝。
在按照圖2的實施例中,一個印刷分組件或一個激光編碼器19設置在盒的輸送部分的區(qū)域中。盒10在這里被輸送,使頂面15和底面16朝向側面,并且一個側面14朝上。盒10被相互隔開一個距離地被輸送,確切來說,由環(huán)形輸送器輸送,該環(huán)形輸送器作用在側向表面的區(qū)域中。所述環(huán)形輸送器是兩條(平的)上、下彼此間隔開來的皮帶20,21朝上的盒表面,即,側面14充分暴露。因此,在盒10的運送過程中或在盒暫時靜止時,激光編碼器19可在側面14的區(qū)域中設置的編碼表面上設置編碼。
按照圖2的設備是包裝機的一部分,主要專門用于檢查盒10的正確形狀。皮帶20,21構成一個檢查部分,在檢查部分的區(qū)域中布置檢查構件,即,攝像機22,23。所述攝像機掃描盒10的外觀,并檢查盒的正確形狀,在本例中,也關系到編碼。因此,在盒10的輸送方向上看去,激光編碼器布置在檢查工位上游和/或攝像機上游,因此,所述攝像機也可檢查編碼的正確性。在其它方面,檢查設備按照EP 854 090設計。為了在編碼區(qū)域中消除任何可能的材料顆粒,在本實施例中設有抽吸構件24,在盒10編碼期間,所述抽吸構件連接于負壓源。
如圖3所示,在按照圖2的設備中,在皮帶20,21的區(qū)域中也可以設置一個打印分組件或一個激光編碼器19,因而盒10的側向表面,即,頂面15或底面16可設置編碼。激光編碼器19如點劃線所示沿盒10的運動路徑橫向設置。在這種情形中,激光束射向頂面15或底面16的一個自由區(qū)域,在本例中是在頂部皮帶20的上方。
按照圖4的設備同樣設置在包裝機的端部區(qū)域中。這是一個大致相應于EP 596 387的盒10的收集和輸送設備。
盒10被一水平的盒輸送器25彼此相隔一個距離地輸送。輸送器25包括一頂部輸送皮帶26和一條底部輸送皮帶27。在每種情形中,盒10在朝上和朝下的盒表面的區(qū)域中,確切來說,在相應定位的側面14的區(qū)域中被頂部帶段和底部帶段夾緊。
其目的是將盒送至一個豎直輸送器28。該輸送器設置得在一個豎直的環(huán)形輸送器29上,使橫向伸出的平臺30彼此間隔開來。每個平臺夾緊多個,即,兩個盒10,并將其向上輸送。
在這種設備的情形中,盒輸送器25在與豎直輸送器28相隔一個距離處終止。這里盒10形成一個緊密的盒排31,通過一個擠板32被隨后的盒10送至豎直的輸送器28。在這個最后輸送部分即橋板32的區(qū)域中,盒10的頂側是自由的,因而朝上的盒表面-側面14-可被設置在盒10上方的激光編碼器19設置編碼,使其跟隨盒輸送器25。作為補充或替代,如果準備在側向自由盒面,即,頂面或底面16上設置編碼,那么,在該設備中激光編碼器也可以側向與盒輸送器25并排設置。
一個重要的實施例表示在圖5和圖6中。盒10作為一個盒組在轉盤34的凹槽33中被輸送。這是一種設計成類似于US 4 636 186的實施例的干燥轉盤。轉盤34的任務是在一定時間內輸送盒10或盒組54,以便使盒的膠合位置可以固化,同時保持正確的形狀。
凹槽33的設計使得盒組54的盒10,即,在本例中盒組54的6個盒10在軸向上彼此并置。凹槽33在兩個軸向上是敞開的,因而在裝載工位35的區(qū)域中,盒10可在平行于軸線的方向上被一個喂送輸送器36送入自由的凹部33中。一個推出工位37形成在沿同向偏置的位置上,在所述推出工位中,與裝載操作同時,沿平行于軸線的方向,盒組54被推出凹槽33。為此目的,采用一個滑座38,該滑座可在相應方向上前、后移動,并且通過承載臂39連接于一個致動機構,即,連接于一曲柄40。
凹槽33是特殊結構的,即,它們基本包括兩個橫向的槽壁41,42,所述槽壁在側面14的區(qū)域中夾緊盒10。頂面15或底面16是徑向朝內或朝外的。槽壁之一,即,槽壁41以固定方式設置,以一個徑向內部的腿部43為盒10形成凹槽33的內部邊界。另一相對的槽壁42可繞一個內部軸承44擺動。因此,借助槽壁42擺動,凹槽33可容易地打開,以便使盒10能夠以無破壞的方式推入或推出。
在印刷裝置或激光的區(qū)域中,(干燥)轉盤34作為盒的輸送器是特別有利的。朝外的盒面,即,頂面15可以直接面對激光編碼器19(圖5中的點劃線),使激光編碼器19方便地在轉盤34上方設置在轉盤的垂直中心平面內。面對激光編碼器19的盒組54以單一的工作行程設置印刷或編碼,使激光束借助可位移的鏡子受到適當?shù)囊龑??;蛘?,在軸向上也可以并排設置多個,特別是兩個激光編碼器,使每個激光編碼器處理盒組54的幾個盒10。
圖5和圖6中也表示出另一種方案。一個槽壁,在本例中是沿轉向看去的后槽壁42形成比盒10小的徑向尺寸。有關的側面14的徑向外部區(qū)域伸出槽壁42。因此,在相應的頂部工位中,激光編碼器可使用水平的激光束在側面14的自由區(qū)域中設置編碼。
一個特征在于,盒組54的盒10至少在待印刷表面的區(qū)域中,在編碼期間被精確對準。圖5和圖6表示這種主要在朝外的頂面15的基礎上的對準。一個可位移的施壓構件橫過盒組54的所有盒10延伸。因此,在(激光)打印期間,端面被精確定位在一個共同的平面內。
該施壓構件是一個靜止的、可轉動的壓輥55。它在與軸線平行的方向上橫過盒組54的全長或超越其延伸(圖6)。在對準位置上,壓輥55與表面或頂面15的中心平面偏置,因而激光編碼可在相鄰的暴露區(qū)域上進行。
壓輥55的布置和移動使施加壓力和對準作用只在編碼階段中發(fā)生。為此,這里壓輥55制成偏心的,或裝在偏心的軸頸56上。該軸頸可轉動地專門由傳動帶或齒帶57驅動,齒帶則由齒輪58驅動。齒輪58由轉盤34通過中央齒輪和一個小齒輪驅動,因而壓輥55精確與轉盤34的旋轉運動協(xié)調地進行其運動。當帶有盒組54的凹槽33移入編碼位置時,壓輥55的圓周面占據縮回的位置。偏心軸頸56的位置可保證在圖5所示的編碼位置上,施壓和對準力可傳至盒組54。
作為替代或補充,為在其它暴露的區(qū)域中,即,在前側面13的區(qū)域中對準盒組54的盒10,靜止的導軌59設置在凹槽33的作用在盒組54的面對的前側面13上的側面上,以便使整個盒組54嚴格地對準。
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一個(干燥)轉盤34也用于輸送盒10或盒組54。為了借助激光編碼器19進行編碼,盒10或盒組54部分地及暫時地從凹槽33中的位置移出,移入編碼位置。在該位置上,盒10待印刷的表面或表面區(qū)域暴露出來。在圖7的實施例中,盒10的定位或移動使朝上或側向的側面14部分地露出,并能夠由激光編碼器沖擊。如圖7所示,激光編碼器可在待編碼的盒的上方豎直地定位。但是,按照圖7的布置可以按照相同的方式用在水平的布置上或激光編碼器19作用的方向上。
最好為了每個凹槽33,一個叉狀滑座45用于盒10或盒組54的運動?;?5具有兩個腿部46,47,它們彼此連接且彼此分開一個基本相應于盒10的長度或其它尺寸的距離?;?5借助在徑向和與軸線平行的方向上的運動前進至凹槽33,使凹槽33內的成組的盒10在內、外表面,即,頂面15和底面16的區(qū)域內被腿部46,47夾緊。然后,盒10通過徑向運動移出凹槽33,移入圖7所示位置。當已進行印刷時,由于滑座45在相反方向上的運動,盒10被引回凹槽33中。
上述原理是以圖8和圖9所示特殊方式實現(xiàn)的。待編碼的盒10被整個或部分地移出凹槽33,因而在上述運動期間,它們一個接一個地移經激光編碼器,激光器的(活動的)激光束48在圖9中示意地畫出。
作為盒10的輸送構件,具有叉狀頭部50的一個滑座49配置于有關的凹槽33。兩個分開的腿部51,52在盒面的區(qū)域中夾緊盒10或盒組,所述盒面區(qū)域在轉盤34的徑向兩側面,即,在前側面13和相對側面上暴露。盒10被滑座49沿與軸線平行的方向側向移出凹槽33。在這種情形中,滑座49相應的相對運動特別使朝上的側面14一個接一個地承受激光編碼器或激光束48的作用,因而激光束可在盒10的需要部位形成編碼53。借助滑座49的相應運動,所有的盒10編碼后,滑座及盒10返回初始位置(圖8)。然后,轉盤34繼續(xù)移動一個位置。
圖10表示在生產翻蓋式盒10的包裝機中對盒10進行綜合的印刷和編碼的特殊方案。包裝機調整至雙帶操作方式。來自折疊轉盤60的盒沿一條大致在包裝機中央延伸的盒路徑61被輸送,并被送至公知結構的第一干燥轉盤62。從這里盒被一個盒輸送器63轉送至第二干燥轉盤,即,送至轉盤34。盒10沿與軸線平行的方向在轉盤34的側部區(qū)域中被輸送,并在相同的方向上被一個卸載輸送器64卸載。
轉盤34在包裝機的前側在一個縱向平面內的定位是特別重要的。這種布置為設置激光編碼器19在后部提供了空間。激光編碼器通常包括一個長形殼體,該殼體設置在轉盤34的后側。鄰近激光編碼器19設有一個控制裝置65,其用于輸入待印刷的編碼,并通過控制線66連接于激光編碼器19??刂蒲b置65也在包裝機的端部或在其邊緣設置在一個有利于發(fā)揮功能的位置上。
附圖標記表10盒39載臂11盒部 40曲柄12蓋子 41槽壁13前側面42槽壁14側面 43腿部15頂面 44軸承16底面 45滑座17編碼表面 46腿部18編碼表面 47腿部19激光編碼器48激光束20皮帶 49滑座21皮帶 50頭部22攝像機51腿部23攝像機52腿部24抽吸構件 53編碼25盒輸送器 54盒組26輸送皮帶 55壓輥27輸送皮帶 56軸頸28豎直輸送器57齒帶29環(huán)形輸送器58齒輪30平臺 59導軌31緊密盒排 60折疊轉盤32橋板 61盒路徑33凹槽 62干燥轉盤34轉盤 63盒輸送器35裝載工位 64卸載輸送器36喂送輸送器65控制裝置37推出工位 66控制線38滑座
權利要求
1.借助印刷裝置在盒(10)的自由外表面上設置標記或印刷,特別是借助激光編碼器(19)在(矩形體)卷煙盒上設置編碼的方法,所述印刷裝置或激光編碼器(19)以靜止方式在盒(10)的環(huán)形輸送器旁設置,其特征在于盒(10)取道其一個至少部分自由的外表面被移過,所述外表面朝向印刷裝置/激光編碼器(19),并且不被環(huán)形輸送器覆蓋,在盒(10)的輸送運動期間或在其暫時靜止期間,印刷或編碼形成在所述自由外表面上或在該外表面的自由部分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盒(10)的環(huán)形輸送器,特別是輸送皮帶或一個轉盤(34)的保持構件專門抵靠盒(10)的那些不朝向印刷裝置或激光編碼器的外表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盒(10)以下述方式作為盒組(54)被輸送,即,盒組(54)的所有盒(10)的至少一個盒面,特別是頂面(15)被露出,b)在編碼工位上,盒組(54)同時被一個或多個激光編碼器(19)設置印刷或編碼,c)在施加編碼或印刷的過程中,盒組(54)的盒(10)被精確地相關于待印刷的表面對準。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了印刷或編碼的目的,在印刷裝置或激光編碼器(19)的區(qū)域中,盒(10)或盒組(54)被移出輸送構件的區(qū)域,使準備設置編碼或印刷的盒(10)外表面露出,當已進行了印刷或編碼時,盒(10)被移回輸送構件的區(qū)域中。
5.通過印刷裝置在盒(10)的自由外表面上設置標記或印刷的,特別是借助激光編碼器(19)在(矩形體的)卷煙盒上設置編碼的設備,盒(10)可以被一個輸送器,特別是一個盒輸送器移過印刷裝置或激光編碼器(19),其特征在于盒(10)被盒輸送器保持,使準備設置編碼或印刷的盒面至少被部分地露出,以便在輸送過程中或在靜止階段中使有關印刷或編碼盒面或其部分朝向印刷裝置或激光編碼器(19)。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在一個檢查設備和/或檢查部分的區(qū)域中,盒(10)可被輸送構件-皮帶(20,21)-在側向的盒面上,特別是在朝向側面的頂面(15)和底面(16)上被夾緊,準備設置編碼的側面(14)朝向上方,激光編碼器(19)最好在沿輸送方向看去的檢查構件-攝像機(22,23)的上游設置在盒(10)的運動路徑的上方。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盒(10)可特別被兩個彼此分開一個距離引導的窄皮帶輸送,激光編碼器在皮帶(20,21)旁側設置,使在皮帶(20,21)旁側或之間露出的盒(10)的表面-頂面(15)、底面(16)可被沖擊,以便編碼。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在緊密盒排(31)的區(qū)域中的盒(10),最好在朝上的側面(14)的區(qū)域中可被激光編碼器(19)沖擊,所述緊密盒排(31)是由一個上游的盒輸送器(28)形成的,所述盒輸送器在激光編碼器(19)的作用區(qū)域上游終止。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盒(10)可通過一個帶有為盒(10)設置的凹槽(33)的轉盤(34)送至一個印刷裝置或激光編碼器(19),所述印刷裝置或激光編碼器(19)占據相鄰于旋轉的轉盤(34)的外側面的一個靜止位置,并且最好在轉盤(34)的靜止階段中印刷暴露出的盒面。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34)是帶有容納盒組(54)的凹槽(33)的干燥轉盤,盒組具有多個沿與軸線平行方向上彼此相鄰的盒(10),這些盒可在轉盤(34)靜止階段中在徑向朝外表面一頂面(15)的區(qū)域中被至少一個激光編碼器(19)印刷。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在轉盤(34)上的盒(10)或盒組(54)的保持構件,特別是徑向的槽壁(41,42)的尺寸使面對槽壁(41,42)的盒面面積,特別是至少一個側面(14)沿徑向伸出凹槽(33),并可以受到在橫向上作用的激光編碼器的沖擊。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盒(10),特別是盒組(54)在編碼工位的區(qū)域中相關于待設置編碼的盒面,特別是相關于徑向朝外的頂面(15),借助施壓構件,特別是一個抵靠盒面或頂面(15)的與軸線平行的壓輥(55)被對準。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為了對盒組(54)的盒(10)進行印刷或激光編碼,多個激光編碼器(19),特別是兩個激光編碼器(19)彼此相鄰設置,使每個激光編碼器(19)在轉盤(34)的靜止階段中沖擊盒組(54)的多個,特別是三個盒(10)。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為了印刷或編碼,盒(10)可移出其輸送位置,移入一個相對于印刷裝置或激光編碼器(19)的適于印刷或編碼的位置,在完成印刷或編碼后,盒可被移回到其輸送位置上。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盒(10),特別是一組盒(10)可被一個滑座(45,49)特別在徑向或在與軸線平行的方向上全部地或部分地移出轉盤(34)的凹槽(33),從而使盒面,特別是側面(14)移入相對于激光編碼器(19)的有效位置。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45,49)是叉狀結構的和/或具有兩個間隔開來的腿部(46,47;51,52),它們在兩個相對側面上特別主要在頂面(15)和底面(16)的區(qū)域中,或在前側面(13)的區(qū)域中夾緊盒(10)或所述一組盒(10),因而盒(10)可借助滑座(45,49)的徑向上或與軸線平行方向上的運動,在一個方向或另一方向上移出凹槽(33)。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盒(10)可借助相對于輸送器,特別是相對于轉盤(34)的運動被移經激光編碼器(19),所述激光編碼器(19)在相對運動期間一個接一個地在盒上設置編碼。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在(卷煙)盒上設置編碼的方法和設備。為了在輸送器的區(qū)域中,特別是在(干燥)轉盤(34)的區(qū)域中給(卷煙)盒編碼,可保證在編碼過程中使盒的外表面的一個區(qū)域,特別是側面(14)露出。為此目的,可相應地布置或設計輸送構件和/或使槽壁具有相應的尺寸?;蛘?盒(10)被從輸送器取出,或移出凹槽(33),移入激光編碼器(19)的作用區(qū)域。
文檔編號B65B61/00GK1319538SQ0110166
公開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月31日
發(fā)明者海因茨·??? 馬丁·斯蒂勒, 詹斯·施密特 申請人:??擞邢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