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與裝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相連接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裝置的總體技術領域,該連接裝置允許將一些設備可拆卸地 連接到裝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本身上。特別地,本發(fā)明涉及將一些設備(例如座椅、機載廚 用單元等)快速連接到被固定于例如直升飛機或者飛機的航空器中的導軌上的技術領域。本發(fā)明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將一設備連接到裝設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的裝置,所述 裝置一方面包括設計用于連接于該導軌的主體,另一方面包括連接于該主體并且設計用于 連接所述設備的連接元件。
背景技術:
公知的是為航空器裝備導軌,以允許可逆、快速連接機載設備(例如座椅、貨車、 吊艙、廚用單元或者廁所等等)。一般而言,所述航空器裝備有至少兩個平行導軌,使得能 夠?qū)⑼粰C載設備同時連接到每個導軌上,從而獲得了完美穩(wěn)定和剛性的固定。特別地,重 型和大型的機載設備需要沿固定多邊形固定,例如沿具有位于第一導軌上的兩個固定點和 位于與該第一導軌平行的第二導軌上的兩個其他固定點的固定四邊形固定,四個固定點在 所述導軌的縱向延伸平面中形成了矩形。每個固定點借助快速連接裝置實現(xiàn),所述快速連 接裝置保證了待安裝的機載設備和所述導軌之間的固定接口,并且可以按照例如以文件FR 2912993描述的方式實現(xiàn)。這樣的裝置(在所述領域中通常稱為“固定腳”)因此包括與機 載設備連接的板,該板與所述機載設備通過剛性連接(例如螺紋連接)連成一體,另一方面 這樣的裝置包括錨定裝置,允許快速可逆地固定所述連接到導軌上的連接裝置。以下將針對具有平行六面體整體形狀的廚用小車的情況對機載設備的一個安裝 實例進行說明。所述的廚用小車包括大致矩形的底部表面,其四個角分別螺紋連接4個前面描述 的連接裝置。負責安裝廚用小車的人員抬起小車并且將該小車放置在導軌上,從而使其兩 個固定腳依靠在第一導軌上,使其兩個其它的腳依靠在另一導軌上。所述人員隨后致動每 個腳的錨定裝置,從而將四個角中的任何一個與相應的導軌連成一體,因此獲得一種將廚 用小車剛性、穩(wěn)定地固定在飛機的艙室地板上。一旦該腳在所述導軌上進行了固定操作,則 該廚用小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處于因為固定作用導致的不利的機械應力作用之下,所述固定 作用施加在四個固定腳處。所述恒定的機械應力構(gòu)成了對該廚用小車的整體性的威脅,因 為該恒定機械應力可以在機械疲勞現(xiàn)象下導致毀壞所述小車。由該固定四邊形導致的應力 還可以引致廚用小車的結(jié)構(gòu)變形,所述變形可能毀壞該小車的功能和/或者完整性。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因此用于解決上述的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并且提出一種新型的將設備 連接到裝載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上的裝置,該裝置允許特別簡單、快速和可靠地大大降低 所述設備因為其與導軌的連接而受到的機械應力水平,同時允許使用者精確控制該設備相 對所述導軌的取向。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將設備連接到裝載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的 裝置,該裝置的結(jié)構(gòu)特別緊湊和便宜。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將設備連接到裝載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的 新型裝置,該新型裝置易于使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將設備連接到裝載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的 新型裝置,該裝置允許使用者無困難地并且精確地調(diào)節(jié)該設備相對所述導軌的定位。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新型的用于將設備連接到裝載在運載工具中的 導軌的裝置,該裝置采用了最少的部件并且其操作特別可靠和快速。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將設備連接到裝載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的 新型裝置,其原理特別簡單和經(jīng)濟。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針對將設備連接到裝載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的新型裝置,該 裝置使所述設備基本上能夠完全釋放其因與導軌的連接而導致受到的應力。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新型的裝置,用于將設備連接到裝載在運載工具 中的導軌,該裝置允許吸收運載工具移動時導軌的可能變形。本發(fā)明的上述這些目的是由下述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用于將一設備連接至裝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設計用于 與導軌接附的主體以及與所述主體相接附并設計用于連接所述設備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 至少包括第一板,該第一板在主體上安裝成可以相對所述主體自由移動,所述裝置還至少 包括第一鎖定/解鎖裝置,所述第一鎖定/解鎖裝置設計用于在鎖定模式和解鎖模式之間 變化,在所述鎖定模式中,所述鎖定/解鎖裝置使所述第一板止動于其在當所述第一鎖定 /解鎖裝置采取其鎖定模式時所處的即時位置處,而在所述解鎖模式中,該鎖定/解鎖裝置 允許所述第一板相對于所述主體自由移動,所述裝置還至少包括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該第一調(diào) 節(jié)裝置設計用于,在所述第一鎖定/解鎖裝置處于鎖定模式時,在使用者操縱第一調(diào)節(jié)裝 置的作用下,調(diào)節(jié)該第一板相對于所述主體的位置。
在閱讀了附圖中所描述并且是作為非限制性實例的幾種實施方式后,可看到本發(fā) 明的其他目的和優(yōu)勢,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根據(jù)立體簡示圖一種用于將設備連接到裝載在飛機中的導軌的裝 置,所述裝置設有連接件,該連接件包括3個彼此相對平移安裝的板,每一個沿垂直于另兩 個方向的一個方向平移,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三鎖定/解鎖裝置,該第三鎖定/解鎖裝置處在 鎖定模式中,在該鎖定模式中,該第三鎖定/解鎖裝置將第三板固定在預定位置中;-圖2根據(jù)俯視圖示出圖1的裝置;-圖3是圖1和2的裝置沿線A-A剖視圖;-圖4-6是對應于圖1-3,但是第三鎖定/解鎖裝置處在解鎖模式中,在解鎖模式 中該第三鎖定/解鎖裝置使所述第三板相對第二板自由移動;-圖7根據(jù)簡示立體圖示出圖1和4的裝置的實施細節(jié),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板被 去除,以便可看到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和第一鎖定/解鎖裝置的結(jié)構(gòu),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處 于解鎖模式中;
5
-圖8根據(jù)俯視圖示出圖7的實施細節(jié);-圖9和10分別對應圖7和8,唯一的區(qū)別在于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處于鎖定 模式中;-圖11根據(jù)簡示立體圖示出圖1和4的裝置的實施細節(jié),其中僅僅第三板被去除, 以便可看到該第二鎖定/解鎖裝置和第二調(diào)節(jié)裝置的結(jié)構(gòu),該第二鎖定/解鎖裝置位于解 鎖模式中,在所述解鎖模式中該第二鎖定/解鎖裝置使第二板相對第一板自由移動,該第 二調(diào)節(jié)裝置設計用于在使用者操作作用下當?shù)诙i定裝置處于鎖定模式中時調(diào)節(jié)該第二 板相對該第一板定位;-圖12根據(jù)俯視圖示出該圖11的裝置;-圖13和14分別對應圖11和12,唯一的區(qū)別在于該第二鎖定裝置處于鎖定模式 中,在所述鎖定模式中該第二鎖定裝置將該第二板固定到位。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涉及了用于將設備(未示出)連接到導軌(未示出)的裝置1,所述導軌裝 載在運載工具(未示出)中。優(yōu)選地,該裝置1構(gòu)成了用于將設備連接到裝載在航空器上 的導軌的裝置,所述航空器例如是飛機或者直升飛機。在后面,為了簡化和精確描述,僅僅 稱為裝置1,該裝置1特別設計用于連接到裝載在飛行器中的導軌,因為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 所述優(yōu)選地航空應用而是還可以用于地面或者空間運載工具上。最好,裝置1是一種快速連接裝置,允許使用者借助僅僅物理力手動根據(jù)需要連 接和脫開連接所述裝置1。最好,通過直接操作集成到腳上的控制件,使用者可以實現(xiàn)無工具的連接和脫開 連接。該裝置1因此在優(yōu)選情況下是一種自動連接裝置。最好,連接裝置1用于與之連接到導軌是一種航空類型的導軌,裝備有如文件 FR2912993所述的蜂巢中央孔隙。這樣的導軌結(jié)構(gòu)是已知的,從而不必如以前那樣詳細描 述。本發(fā)明的所述裝置1包括主體2,該主體2設計用于通過任何已知的錨定裝置連接 到所述導軌上,例如文件FR2893996或者FR 2912993所教導的那樣,其內(nèi)容結(jié)合在這里作 為參考。所述錨定裝置因此允許實施一種在所述主體2和導軌之間嵌入機械連接。該裝置1還包括與所述主體2相連并且設計用于與待安裝設備連接到連接件3。 所述連接件3因此構(gòu)成了待安裝在所述運載工具中的設備(可以例如是座椅單元,小車,機 載廚用單元等等)和其本身用于從屬于導軌的主體2之間的固定接頭。正如前面披露的那 樣,該連接件3安裝在所述主體2上并且用于通過任何已知的合適裝置與期望連接到導軌 上的設備連成一體。例如,該設備可以通過螺紋連接到所述連接件3上。該連接件3本身包 括至少一個第一板4,該第一板4最好直接安裝在該主體2上,使得可以相對所述主體2自 由移動。換句話說,該第一板4與所述主體2機械連接以便恒定地與該主體連成一體,同時 能夠相對該主體2沿預定幅度自由移動.該第一板4因此最好浮動地安裝在該主體2上。 這意味著該主體2和第一板4之間的機械連接賦予了該第一板4至少一個自由度。最好,該第一板4安裝在所述主體2上,使得可以沿第一方向X-X’按照一個平移 自由度自由移動。所述第一板4因此在這種情況中在所述主體2上安裝為沿第一方向X-X’自由滑動,從而所述第一板4因此可以沿該主體2并且在該主體2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X-X’滑動。最好,該第一板4因此可以在兩個止擋裝置(左止擋裝置5和右止擋裝置6)之 間自由平移,該止擋裝置與所述主體2連成一體并且最好由該主體2的材料構(gòu)成。所述第一 板4因此可以在兩個止擋位置(左止擋位置和右止擋位置)之間沿第一方向X-X’自由變 化。然而確實可以設計存在于該主體2和第一板4之間的機械連接準許大于1的自由度, 然而并不超出本發(fā)明的范圍。最好,該第一方向X-X’大致平行于該裝置1所連接的導軌的 縱向延伸方向。該第一板4因此在這種情況中在所述主體2上安裝為可縱向平移。所述連接裝置1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其設計用于在鎖定模式 (如圖1-6和9-13)和解鎖模式(如圖7和8)之間變化,在所述鎖定模式中該第一鎖定/ 解鎖裝置7直接或者間接使該第一板4止動于第一板4在第一鎖定裝置7采用鎖定模式時 其所占據(jù)的即時位置處,在該第二解鎖模式中,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讓該第一板4相對 所述主體2自由移動。換句話說,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與該第一板4配合,以便能夠相 對所述主體將該第一板4固定在該第一板4能夠相對該主體22占據(jù)的位置中的任何一個 中。因此本發(fā)明允許該第一板4在所述設備施加的機械作用下自由設置在最小機械應力的 位置中,并且允許該第一板4通過該鎖定/解鎖裝置7處于鎖定模式中而保持在所述位置 中。實施浮動安裝允許該第一板4在僅僅被設備施加的機械作用下自然采用優(yōu)選位置,在 該優(yōu)選位置中,該設備上施加的應力被減少。一旦所述位置被所述板4自然占據(jù),則所述板4相對在所述主體2的浮動安裝特 征被禁止,將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設置在其鎖定模式中。本發(fā)明因此在于下述方面在 所述主體2上實施板的浮動安裝,該板可以鎖定在浮動安裝所允許該板采用的位置中的任 何一個中。最好,所述鎖定/解鎖裝置7設計用于能夠被使用者手動致動,該使用者因此可 以控制鎖定/解鎖裝置7從其鎖定模式轉(zhuǎn)變到期解鎖模式。本發(fā)明的所述裝置1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設計用于 在使用者操作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的作用下,調(diào)整該第一板4相對所述主體2的定位,而該第一鎖 定裝置7處于鎖定模式中。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因此允許使用者精確和可控地改變該第一板 4相對所述主體的位置,此時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處于鎖定模式中。通過所述技術措施,結(jié)合上述的其他特征,使用者能夠?qū)嵤┫率龉ぷ鞒绦?將該裝置1固定在所述導軌上,設備連接到連接件3上,該鎖定/解鎖裝置7處 于鎖定模式中。_通過使該鎖定/解鎖裝置7處于解鎖模式中,釋放不期望施加在該設備上的機械 應力。所述處于解鎖模式的調(diào)整因此允許第一板在僅僅被設備施加的機械作用下自由地達 到其最小化應力的自然位置中。-調(diào)整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處于鎖定模式中,從而將該第一板4固定在所述應力 最小化位置中。-通過操作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精確和受控地調(diào)整該第一板4相對所述主體的位置。本發(fā)明因此在優(yōu)選實施變形中允許進行精確調(diào)節(jié)該板4的位置,允許相對該導軌 完美定位所述設備。有利的是,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設計用于在如下兩種模式之間變化
-—方面,接合模式(圖1-6和9-14),在該模式中,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機械連接 到該第一板4上,以便將所述第一板4固定到位并且允許對該第一板4的位置進行調(diào)整;-另一方面,脫開模式(圖7和8),在該模式中,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使第一板4相 對該主體2自由移動。換句話說,該調(diào)節(jié)裝置在處于接合模式中時保證了該板4相對主體2保持到位的 功能,可以調(diào)節(jié)所述位置,這種調(diào)節(jié)最好是由使用者控制的。有利地,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和鎖定/解鎖裝置7配合,以便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 7處于鎖定模式中驅(qū)動了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處于接合模式中。因此,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該第 一鎖定/解鎖裝置7從其解鎖模式進入到鎖定模式中的變換,通過所述第一鎖定/解鎖裝 置7機械致動該調(diào)節(jié)裝置8,而導致將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調(diào)整在接合模式中,在所述接合模 式中,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將該第一板4固定到位。換句話說,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通過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固定所述第一板4。所述 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和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之間的特別的配合允許獲得一種極端緊湊、簡單、 便宜和可靠的裝置。相反地,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和所述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最好配合 用來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處于解鎖模式中驅(qū)動了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處于脫開模式中。 換句話說,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轉(zhuǎn)換到其解鎖模式中,通過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機 械致動該第一調(diào)節(jié)件,而驅(qū)動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進入到脫開模式中,從而釋放該第一板4與 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的機械連接,該第一板4因此相對該主體2 (浮動模式)自由移動。根據(jù)附圖示出的實施變形,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最好包括-第一主動螺接件9,最好直接安裝成可在該主體2上旋轉(zhuǎn),-與該第一板4連成一體的第一被動螺接件10,設計用于在嚙合模式(圖9和10 所示)與釋放模式(圖7和8所示)之間變化,在所述嚙合模式中,該第一被動螺接件10 與該第一主動螺接件9嚙合,以便將該第一主動螺接件9的運動轉(zhuǎn)化為該第一板4的運動, 在所述釋放模式中,該第一被動螺接件10并不與該第一主動螺接件9嚙合,從而該第一主 動螺接件9不可以作用于該第一板4的定位。為了調(diào)節(jié)該第一板4相對所述主體的位置而需要的螺接件的配合特別有利,因為 允許逐漸地和精確地調(diào)節(jié),同時允許通過二者之間的螺紋摩擦而將該板4完美固定,此時 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并不被使用者作用。最好,該第一被動螺接件10的釋放模式是一種回復(rappel)模式,即該第一被動 螺接件10在缺少相反地正向作用力時并不與該第一主動螺接件9嚙合。所述技術特征允許容易地控制該第一被動螺接件10從其嚙合模式變換到其釋放 模式中,反之亦然,正如下面描述的那樣。有利地,該第一主動螺接件9包括第一螺釘11,該第一螺釘11安裝在該主體2上, 沿其縱向延伸軸A-A’(平行于附圖示出的變形中的軸X-X’)旋轉(zhuǎn)。在附圖示出的實施例 中,該第一螺釘11安裝為在該主體2上純旋轉(zhuǎn),即該第一螺釘11僅僅具有沿軸A-A’繞自 身旋轉(zhuǎn)的結(jié)構(gòu),并且阻止平移。因此,該螺釘穿過所述兩個止擋裝置5,6,所述兩個止擋裝 置5,6分別演縱向方向X-X’設置在所述主體2的每個端部上,該第一螺釘11能夠自由地 在該止擋裝置5,6中沿簡單的樞轉(zhuǎn)連接(該第一螺釘11并不擰在該止擋裝置5,6中)旋 轉(zhuǎn)。所述第一螺釘11具有頭部11A,從該頭部11A起沿軸A-A’延伸有螺紋桿11B。所述螺紋桿11B因此在連接到所述頭部11A上的第一端部和相對的第二自由端部之間縱向延伸, 所述第二自由端部上擰有螺母12,該螺母12通過與頭部11A和止擋裝置5,6配合而防止該 第一螺釘11沿軸X-X’平移移動。所述螺母12并不擰緊到底部,以便允許螺釘11A在其自 身上沿軸A-A’旋轉(zhuǎn),正如前面所述。當然,在所述止擋裝置5,6中旋轉(zhuǎn)的桿11B的部分最 好是光滑的,以便允許容易旋轉(zhuǎn)該第一螺釘。所述第一螺釘11的該頭部11A最好可從該裝 置1的外部進入并且最好設有多邊形模腔11C,用于與工具配合(六角扳手類型)從而允許 使用者在軸A-A’上旋轉(zhuǎn)該第一螺釘11。為了避免該第一螺釘11圍繞所述軸A-A’的角度定位在時間上不期望地被改變, 特別是在移動運載工具時產(chǎn)生的震動作用,該螺紋頭部11A最好在側(cè)面上設有用于與珠按 鈕(未示出)配合的凹腔11D,所述珠按鈕與該主體2連成一體。所述珠按鈕允許產(chǎn)生固定 力,該固定力一方面足夠大以防止螺釘11偶然旋轉(zhuǎn)(即超出使用者的正向作用之外),但是 另一方面足夠小以能夠容易地由期望手動(借助六角扳手)旋轉(zhuǎn)螺釘?shù)氖褂谜咴谥黧w上面 安裝該珠按鈕。有利地,該第一被動螺接件10本身包括第一多個螺母區(qū)10A,10B,所述第一多個 螺母區(qū)活動安裝在該第一板4上,能夠在圖9和10所示的第一位置(對應于接合模式)和 第二位置(對應脫開模式)之間活動,在該第一位置中該螺母區(qū)10A,10B構(gòu)成了擰在該第 一螺釘11上的完整螺母,在該第二位置中所述螺母區(qū)10A,10B不與該第一螺釘11接觸。更 精確地說,在附圖示出的實施例中,該第一被動螺接件10包括兩個螺母區(qū)10A,10B,該兩個 螺母區(qū)分別構(gòu)成了半個螺母。所述螺母區(qū)10A,10B設置在該螺紋桿11B兩側(cè)并且安裝為沿 垂直于該第一螺釘11的縱向延伸軸A-A’的方向平移。所述螺母區(qū)10A,10B還最好受到回 復彈簧的作用(附圖中未示出),該回復彈簧傾向于永久保持所述相互分開的螺母區(qū)10A, 10B在圖8示出的第二位置中。在第二位置中,每個半螺母不與該螺紋桿11A接觸。當該 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進入接合模式中時,所述兩個螺母區(qū)10A,10B沿圍繞周A-A’隊中的徑向方 向相互靠近,直到相互抵靠并且因此形成完整的螺母為止,所述完整螺母的螺紋與該桿11B 的螺紋配合。所述兩個螺母區(qū)10A,10B因此處于其第二位置中。通過螺母區(qū)10A,10B的接 合形成的螺母于該第一板4連接并且固定安裝在該第一板4上,即特別地該螺母被旋轉(zhuǎn)鎖 定并且因此不可以圍繞軸A-A’旋轉(zhuǎn)。因此,該第一螺釘1因為插入到模腔11C中的工具而實施的旋轉(zhuǎn),允許將該第一螺 釘11的旋轉(zhuǎn)運動轉(zhuǎn)換為沿軸X-X’ (在這種情況中與軸A-A’重合)所述螺母區(qū)10A,10B結(jié) 合形成的沿螺母的平移運動,因此該第一板4的平移運動。當然,本發(fā)明不僅局限于螺釘/螺母類型的運動變換裝置,而是優(yōu)選這樣的系統(tǒng), 因為它允許同時保證位置鎖定所述第一板和微調(diào)該第一板4的定位。最好,該螺母區(qū)10A,10B從其第二位置(圖8所示)轉(zhuǎn)換到第一位置(圖10所示) 是借助二分的控制部件13進行,所述二分的控制部件13包括V形表面,該V形表面的每個 分支用于嚙合對應的傾斜表面,該對應的傾斜表面表面地設置在所述螺母區(qū)10A,10B中的 每一個上。所述控制部件13安裝為沿軸A-A’在脫開位置(圖8所示)和束縛位置(圖10 所示)之間平移,在該脫開位置中該控制部件13允許螺母區(qū)10A,10B回到在回復彈簧作用 下彼此間隔位置中,在所述束縛位置中,該控制部件13通過斜面效應將沿軸X-X’向心的徑向機械應力施加在所述螺母區(qū)10A,10B上,從而迫使所述螺母區(qū)10A,10B彼此抵靠并且形 成擰緊在所述第一螺釘11上的完整螺母。屬于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 —部分的所述控制部件13的移動本身是受凸輪14 控制的,該凸輪14安裝為沿大致垂直于軸A-A’的軸旋轉(zhuǎn),所述凸輪在旋轉(zhuǎn)時-按壓所述控制部件13,從而允許該控制部件13束縛向心的螺母區(qū)10A,10B;-相反地釋放控制部件13的行程,該控制部件然后在回復彈簧的作用下被螺母區(qū) 10A, 10B 按壓。最好,該凸輪14的旋轉(zhuǎn)軸大致垂直于該導軌的延伸平面,此時該裝置1從屬于所 述導軌。該凸輪14的旋轉(zhuǎn)最好通過裝備有把手15的臂直接由使用者控制,該把手15用于 被使用者操控。所述把手15的臂還構(gòu)成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的一部分。有利地,所述連接件3還包括安裝在該第一板4上的第二板16,使得可以沿垂直于 所述第一方向X-X’的第二方向Y-Y’按照平移自由度自由移動。最好,該第一和第二方向 X-X’和Y-Y’在大致平行于該導軌的縱向延伸方向的平面中內(nèi)接,此時所述主體2連接到所 述導軌上。在附圖情況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板4,16因此允許釋放在水平平面中的應力,即 在定義了所述水平平面的兩個方向X-X’和Y-Y’。最好,該第二板16安裝在所述第一板4上,安裝方式同于第一板4在該主體2上 的安裝(但是角度間隔為90度)。因此,該裝置1最好包括第二鎖定/解鎖裝置17,該第 二鎖定/解鎖裝置17設計為在鎖定模式(圖13和14)和解鎖模式(見圖11和12)之間 變化,在所述鎖定模式中,該第二鎖定/解鎖裝置17將所述第二板16固定在即時位置處, 所述第二板16在該第二鎖定裝置17采用了其鎖定模式時占據(jù)該即時位置,在所述解鎖模 式中,該第二鎖定/解鎖裝置17使該第二板16相對該第一板自由移動。所述裝置1還最好包括第二調(diào)節(jié)裝置18,該第二調(diào)節(jié)裝置18設計用于在使用者對 該第二調(diào)節(jié)裝置18的操控作用下調(diào)整該第二板16相對該第一板4的定位,而所述第二鎖 定裝置18處于鎖定模式中。該第二鎖定/解鎖裝置17的工作原理嚴格符合該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和調(diào)節(jié) 裝置8的工作原理,唯一的區(qū)別在于出于占據(jù)空間的原因,有利地實施為代替了二分控制 部件,一種包含第一凸輪19和第二凸輪21的系統(tǒng),該第一凸輪19直接由使用者通過設有 把手20的臂旋轉(zhuǎn),該第二凸輪21的旋轉(zhuǎn)受與所述第一凸輪19相連的連桿22控制,所述凸 輪19,21中的每一個設計為相應地作用于所述半螺母之一。因此,通過使用者對該把手20 繞大致同時垂直于軸X-X’和Y-Y’的豎直軸的旋轉(zhuǎn)允許了同時旋轉(zhuǎn)該第一和第二凸輪19, 21,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輪19,21然后直接抵靠在每個半螺母上。有利地,本發(fā)明的裝置還包括安裝在該第二板16的第三板23,使得可以沿同時垂 直于第一方向X-X’和第二方向Y-Y’的第三方向Z-Z’按照平移自由度自由移動。最好,該 第三板23設計為直接固定在待安裝的設備上,即該第三板23用作該設備和連接裝置1之 間的固定接口。實施一種允許自動尋找沿豎直軸Z-Z’釋放應力然后將該板23固定在所述位置中 的系統(tǒng)事實上并不是必須的。事實上,不期望的應力問題大致來自于該設備在導軌上的固定點定位在水平位置(平行于導軌)。相反,特別有利的是對于某些運載工具(特別是用于航空器)設計一種能 夠沿豎直軸Z-Z’浮動安裝在該第二板16上的第三板23,從而允許該裝置1永久容納因為 導軌在移動時受到的彎曲變形。在這方面,本發(fā)明的裝置最好包括第三鎖定/解鎖裝置24,其設計用于在鎖定模 式(圖1-3)和解鎖模式(圖4-6)之間變化,在所述鎖定模式中該第三鎖定/解鎖裝置24 將該第三板23固定在預定位置中,在該解鎖模式中,該第三鎖定/解鎖裝置24允許該第三 板23相對該第二板16自由移動。例如,該板23沿軸Z-Z’軸向滑動地安裝在平行于軸Z-Z’ 的軸25上。所述軸25本身包括桿25A和直徑大于該桿25A的頭部25B。所述頭部25B設 置在實施于該第三板23的锪孔中。所述組裝賦予了該板23沿軸25在對應于所述锪孔的 深度的幅度上自由擺動.該擺動可能性可以有利地因為該第三鎖定/解鎖裝置24而被禁 止,所述第三鎖定/解鎖裝置24在這里由U型銷釘24A構(gòu)成,該銷釘24A安裝為在該第三 板23上演橫向方向Y-Y’在下述位置之間滑動-鎖定位置,其中該U型的分支240,241將該頭部25B固定在該锪孔中,因此禁止 該板23相對所述板16的任何擺動,-解鎖位置,其中該U型的臂240,241被拉到該锪孔之外以便釋放頭部25B,因此 允許該第三板23沿豎直軸Z-Z’自由擺動。有利地,該桿25被加工成具有螺紋,并且與螺母26配合,該螺母26通過螺釘/螺 母運動變換系統(tǒng)允許精細調(diào)整該第三板23相對該第二板16的定位,此時該第三鎖定/解 鎖裝置24處于鎖定模式中。因此,該第三板23允許下述的功能-當該第三鎖定/解鎖裝置24處于解鎖模式中時因為實施了該第三板23相對 該第二板16浮動安裝(圖4-6)而永久適合地板的可能的偏轉(zhuǎn)作用,在該地板上安裝了導 軌,-當該第三鎖定/解鎖裝置24處于鎖定模式(圖1-3)中該板23并不相對板16 浮動安裝,但是其位置相反根據(jù)螺釘/螺母系統(tǒng)可調(diào)整,該螺釘/螺母系統(tǒng)由使用者從外面 控制,該螺母26形成了控制滾輪。
權(quán)利要求
一種用于將設備與裝在運載工具中的導軌相連接的裝置(1),所述裝置(1)包括設計用于與導軌接附的主體(2)以及與所述主體(2)相接附并設計用于連接所述設備的連接件(3),所述連接件(3)至少包括第一板(4),該第一板(4)在主體(2)上安裝成可以相對所述主體(2)自由移動,所述裝置還至少包括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所述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設計用于在鎖定模式和解鎖模式之間變化,在所述鎖定模式中,所述裝置(7)使所述第一板(4)止動于其在當所述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采取其鎖定模式時所處的即時位置處,而在所述解鎖模式中,該所述裝置(7)允許所述第一板(4)相對于所述主體(2)自由移動,所述裝置(1)還至少包括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設計用于,在所述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處于鎖定模式時,在使用者操縱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的作用下,調(diào)節(jié)該第一板(4)相對于所述主體(2)的位置。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設計為在接合 模式和脫開模式之間變化,在所述接合模式中,該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與該第一板(4)機械連 接以便使所述第一板(4)止動就位并且允許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板(4)的位置,在所述脫開模式 中,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允許所述第一板(4)相對于所述主體(2)自由移動。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和所述鎖定/ 解鎖裝置(7)以這樣的方式相互配合,即,所述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處于鎖定模式將引 致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處于接合模式。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 (8)和所述鎖定/解鎖裝置(7)以這樣的方式相互配合,即,所述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 處于解鎖模式將引致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8)處于脫開模式。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裝置 ⑶包括-第一主動螺接件(9),其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所述主體(2)上;以及-第一被動螺接件(10),其與所述第一板(4)連成一體并且設計成能夠在嚙合模式和 釋放模式之間變化,在所述嚙合模式中,所述第一被動螺接件與所述第一主動螺接件(9) 嚙合,以便將所述第一主動螺接件(9)的運動轉(zhuǎn)換為所述第一板(4)的運動,在所述釋放模 式中,所述第一被動螺接件(10)不與所述第一主動螺接件(9)嚙合。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釋放模式為一種回復模式。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動螺接件(9)包括安 裝在所述主體(2)上能夠沿其縱向延伸軸(A-A’ )旋轉(zhuǎn)的第一螺釘(11),而所述第一被動 螺接件(10)包括安裝成能夠在所述第一板(4)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活動的第一 多個螺母區(qū)(10A,10B),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螺母區(qū)(10A,10B)形成了螺接在所述第一 螺釘(11)上的完整的螺母,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螺母區(qū)(10A,10B)脫離與所述第一螺 釘(11)的接觸。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安裝 在該主體⑵上,并且可以沿第一方向(X-X’ )的平移自由度自由移動。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3)包括第二板(16),其 安裝在所述第一板(4)上,并且可以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X’)的第二方向(Y-Y’)的 平移自由度自由移動。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和9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內(nèi)接于在 這樣的平面中,該平面基本上平行于當所述主體(2)與所述導軌相附接時所述導軌的縱向 延伸方向。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1)包括第二鎖定/ 解鎖裝置(17),其設計用于在鎖定模式和解鎖模式之間變化,在所述鎖定模式中,所述裝置 (17)使所述第二板(16)止動于其在當所述第二鎖定/解鎖裝置(17)采取其鎖定模式時所 處的即時位置處,而在所述解鎖模式中,該所述裝置(17)允許所述第二板(16)相對于所述 第一板(4)自由移動。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1)包括 第三板(23),所述第三板(23)安裝在所述第二板(16)上,并且可以沿同時垂直于所述第一 方向(X-X,)和第二方向(Y-Y,)的第三方向(Z-Z,)的平移自由度自由移動。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1)包括第三鎖定/解 鎖裝置(24),其設計用于在鎖定模式和解鎖模式之間變化,在所述鎖定模式中,該第三裝置 (24)使所述第三板(23)止動于預定位置處,在解鎖模式中,該第三裝置(24)允許所述第三 板(23)相對于所述第二板(16)自由移動。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構(gòu)成用于 將設備連接到航空器的機載導軌的連接裝置(1)。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將一設備連接到導軌的裝置(1),該裝置包括主體(2)和與該主體(2)相連的連接件,所述裝置(1)的特征在于,該連接件包括第一板(4),該第一板(4)在主體(2)上安裝成可以相對所述主體(2)自由移動,所述裝置包括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所述第一鎖定/解鎖裝置(7)設計成能夠在鎖定模式和解鎖模式之間變化,在所述鎖定模式中,所述第一裝置使所述第一板(4)固定,而在所述解鎖模式中,該第一裝置允許該第一板(4)自由移動。
文檔編號B64D11/04GK101856982SQ20101013954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4月6日
發(fā)明者昂塔·達烏 申請人:昂塔·達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