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滑浪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一般涉及水上運動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輪廓的板式裝置,該裝置本名為“擺動沖浪(boogie boarding)”用于滑浪運動?;税宕笾聻閯傂缘桨雱傂?,并且重量較輕,在其下表面上具有耐久、光滑的外蒙皮,該滑浪板還具有現(xiàn)有技術的上表面。該滑浪板下表面被成型為,以使速度、機動性和性能增加到最大。
一般地說,滑浪板的下表面在前端優(yōu)選具有略微圓形或橢圓形的形狀,該表面幾乎為平坦的表面,該表面在滑浪板的后三分之二變?yōu)闇\的三體船船體的形狀,該表面接下來為被稱作內鰭的邊緣導流尾鰭所改變并在尾端之前突然地終止。淺的三體船外形逐漸變細,以使得它趨向于向尾端展平。
以技術的觀點來說,下表面可以描述為包括一個如三體帆船的中心船體和兩個比中心船體吃水稍淺的側船體,這樣,當滑浪者左右傾斜時,大約三分之一的滑浪板被抬出水面。這減少了摩擦而增加了速度。中心船體為滑浪板的主要作用點,部分地是因為它基本上在所有時間里都與水保持接觸。
從滑浪板的前端開始,中心船體將在其向尾端延伸時增加底部橫向斜度量(相對于側船體),而在滑浪板的前端、在其開始處具有稱之為橢圓形的幾乎平坦的底部。從中心船體移動左舷和右舷,滑浪板逐漸向上移動然后達到一個甚至更深的反向底部橫向斜度部分,類似一個反向脊,并隨著反向脊下降到一個略微向外的斜面上,該滑浪板然后達到被稱為側船體的平坦部分。在中心船體和側船體之間形成有一個槽,該槽從滑浪板的前端起逐漸向內延伸,而后朝向中心加深,然后向滑浪板的尾端逐漸變細,以產生類似于調整片的滑行作用和升力。
反向脊具有雙重作用,它與主槽一起象主槽那樣升降,使空氣、水進入并提供升力,并為側船體提供突然向內的邊緣,以抓握和跟蹤。側船體具有被稱為內鰭的突出部分,該內鰭在滑浪板的外緣上從前端到尾端三分之二處起延伸,并逐漸從側船體下表面向外伸出,然后在距尾端幾英寸處突然終止。在內鰭的內側,船體具有一個向下的階梯,該階梯將更多的水引到突出部分,該突出部分為滑浪板提供了難以置信的把持力,防止滑出,并保持尾端不受約束。
例如水和泡沫捕獲、升力表面、減少了的摩擦以及整體的內鰭結構等各種特性的組合有助于速度和機動性的改善,在例如空翻360度、后空翻、翻轉一周、兩周,空中側滾翻或者A.R.S等競賽動作中改善了性能。內鰭也具有比中心船體稍少的吃水,以保持已經插述的底部橫向斜度外形。在翻轉或當滑浪板在波浪上左右橫移時,內鰭是最為有效的,這時處于高端的大約三分之一的滑浪板露在水面外?;税宓暮缶壪蚯皬澢赃M一步將阻力減到最小,而滑浪板的前緣向前彎曲,以改善破浪效果。最后,當在前端和尾端之間來回移動滑浪板時,中心部分具有最大的吃水量,為滑浪板提供一種搖椅效果。
背景技術:
浮板用于在其滑行于水面上時支撐人體的歷史由來已久。這些浮板中包括滑浪板,該滑浪板大致為矩形的彈性板,具有彎曲的端部和光滑、連續(xù)的底表面。一些滑浪板具有縱向地凹入其底表面中部的圓形槽。據(jù)信,第一塊滑浪板于1971年首次商業(yè)地生產。這只是與今天所知的滑浪板的粗略的近似。由于對滑浪板的需求的增加,對制造進行了改進并且滑浪板獲得了今天所見的一般標準形式?,F(xiàn)有技術的滑浪板的例子有OCEAN & EARTH SPIDERTM、MANTATM系列、以及WAVE REBEL PRO D2TM。這些滑浪板通常由開放和封閉單元的泡沫塑料制成,并具有塑料的底部,一種這樣的泡沫塑料是ARCELTM。這些現(xiàn)有滑浪板的一個問題在于,它們平坦、光滑的下表面產生大范圍的浸水表面區(qū)域,這使得阻力增加到最大。圓形槽的引入就其本身并沒有解決此問題。而且,它們的彈性使它們插入水中,進一步地增加了阻力。
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滑浪板,該滑浪板相當大地減少浸水表面區(qū)域以減少摩擦,并從而提供增加的速度。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這樣一種滑浪板,該滑浪板包括產生增強的機動性和抓握的表面形狀。
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目的在于提供這樣一種滑浪板,該滑浪板產生增強的升力和浮動性。
本發(fā)明最后一個目的在于提供這樣一種滑浪板,該滑浪板以與現(xiàn)有滑浪板大致相同的制造成本實現(xiàn)這些目的。
對于現(xiàn)有技術人員,參考下面的說明和附圖,其它的目的和優(yōu)點將顯而易見。
發(fā)明內容
通過閱讀和解釋整個說明書可以確定,本發(fā)明實現(xiàn)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
滑浪板設置為包括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前端和尾端的滑浪板,滑浪板下表面在前端具有略微為圓形或橢圓形的形狀,該下表面幾乎是平坦的表面,它在該滑浪板的后三分之二變?yōu)闇\三體船船體的形狀,該表面接下來被稱為內鰭的邊緣導流尾鰭改變,該內鰭在尾端之前突然終止。淺三體船外形逐漸變細,以使得它趨向于向尾端展平,以獲得滑行作用和升力。
滑浪板基本上為剛性到半剛性,并具有較輕重量,在其下表面上具有耐久、光滑的外蒙皮,還具有常規(guī)的上表面。三體船外形包括中心船體和兩個側船體。側船體高于中心船體,這樣,當滑浪手左右傾斜時,大約三分之一的滑浪板抬出水面,這減少了摩擦并增加速度。側船體的內邊緣終止于被稱為反向脊的陡峭唇緣,該反向脊具有適應于機動性的抓握外形。反向脊具有其它外形,即,它如同主槽變深變淺,使空氣、水進入并提供升力。
圖1為該優(yōu)選的滑浪板的透視底視圖,示出了兩個槽和中間的龍骨突起。
圖2為圖1所示的滑浪板的側視圖,示出了接近滑浪板尾端的兩個內鰭中的一個。
圖3為滑浪板的透視頂視圖,示出了其常規(guī)的上表面。
圖4為滑浪板的前視圖,示出了滑浪板前端的扁平橢圓形狀。
圖5為滑浪板的后視圖,示出了逐漸減小、以接近固定調整片的淺三體船效應的徑跡以及靠近滑浪板尾端的內鰭。
圖6為沿圖1中的線6-6的截面視圖,并在其最厚點示出了該結構展平的橢圓形狀。
圖7為沿圖1中的線7-7的截面視圖,示出了在滑浪板的后部的淺三體船外形的起始處。
圖8為沿圖1中的線8-8的截面視圖,示出了靠近其最大底部橫向斜度量之處的淺三體船形狀。
圖9為沿圖1中線9-9的截面視圖,示出了逐漸變細以接近固定的調整片的淺三體船外形的徑跡,并示出了內鰭并沒有自始至終地延伸到滑浪板的尾端。
圖10為沿圖1中線10-10的縱向截面視圖,示出了淺三體船的槽狀部分的深度,示出了內鰭的附近,以及該槽的略微向外、用以實現(xiàn)固定調整片作用的斜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所要求的,本發(fā)明的詳細實施例公開于此;然而,應當理解,所公開的實施例僅僅是可以以多種方式實施的本發(fā)明的示例。因此,這里所公開的具體的結構和功能細節(jié)不應被解釋為限定性的,而僅僅作為權利要求的根據(jù),并作為公開的有代表性的根據(jù),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用任何合適的具體結構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實施本發(fā)明。現(xiàn)參考附圖,其中在不同的附圖中本發(fā)明相同的特征和特性以相同的附圖標號標出。
參考圖1到圖10,公開了用于滑浪運動中的滑浪板10。這種運動包括,至少在開始時,用戶將胸部放在滑浪板上,穿上泳蹼以推進到波峰上并操縱滑浪板10,對于本發(fā)明,將用手抓握滑浪板與從一側向另一側傾斜相結合而機動。任選地,用戶可以以一種“單膝跪”的姿勢乘在滑浪板上,一足和一膝處于滑浪板上。一些非常熟練的用戶也能夠站立地乘在該滑浪板上,就好像它是一個沖浪板那樣。
滑浪板10包括一個基本上剛性到半剛性、重量較輕的板或滑浪板10,該板大致為平坦的。由于滑浪板10基本上為剛性到半剛性,使用者通過側向傾斜而不是通過彎曲滑浪板10進行操縱,這與常規(guī)不同。滑浪板10在下表面16上具有耐久、光滑的外蒙皮12,并具有現(xiàn)有技術的上表面14。滑浪板優(yōu)選地由被雙向的環(huán)氧布料(bi-directional epoxy cloth)覆蓋的聚苯乙烯制成?;税?0具有前端22和尾端24?;税?0的下表面16的輪廓被構造成將速度、機動性、浮動性以及性能增到最大??偟膩碚f,滑浪板10的下表面16在前端22略微呈圓形或橢圓形,它幾乎是一個平坦的表面26,該表面在滑浪板的后三分之二處變?yōu)闇\的三體船的船體,該表面接下來被叫做內鰭38的邊緣導流尾鰭改變,內鰭在尾端24之前突然地終止。淺三體帆船外形與一個略微向外的斜面32一起逐漸變小,以使得其趨向于向尾端24逐漸變細(tapered out),該尾端的作用類似固定的調整片,以產生滑行作用和升力。
從技術的觀點來說,下表面16能夠被描述為包括一個類似三體帆船的中心船體18,以及高于中心船體18的兩個側船體20,這樣,當滑浪者左右傾斜時,與水相接觸的滑浪板的大約三分之一被抬出水面。這減少了摩擦并增加速度。這是根據(jù)完善建立的工程原理而發(fā)生的,該原理指出,一個在水中運動的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部分地為浸水表面的函數(shù)。因此,將滑浪板的一部分從水中移出減少了浸水表面區(qū)域,減少了摩擦并因而增加了速度。中心船體18為滑浪板10的主要作用點,部分地是因為該中心船體基本上在所有時間里都與水相接觸。
從滑浪板10幾乎平坦的表面26起,當滑浪板10從前端22橫穿到尾端24時,中心船體18將暫時增加底部橫向斜度量(深度),該底部橫向斜度量位于一個被稱為槽36(相對于側船體20)的凹處中。然而,在靠近尾端24處,該底部橫向斜度由斜面32以固定調整片的方式逐漸變細,以產生滑行作用和升力。從中心船體18的中心線移動左舷和右舷,滑浪板10的下表面16包括槽36,該槽通過一個被稱為反向脊30的突然反向的底部橫向斜度量部分與其外側邊緣28相鄰接。反向脊30包括一個略微向外的斜面,鄰近于具有基本上平坦的表面26的側船體20。
反向脊30具有雙重的作用。第一,與槽36結合在一起,反向脊30使空氣和水進入,并提供升力。第二,側船體20具有陡峭向內的邊緣,用于抓握和跟蹤,這極大地增加了機動性。側船體20具有被稱為內鰭38的突起部分,該內鰭在滑浪板的外緣上從前端22到尾端24的三分之二處開始延伸,并逐漸地從下表面16的側船體20伸出,然后突然地終止于距尾端24幾英寸之處。內鰭38使滑浪板10具有難以置信的把持力,能夠防止滑出,并保持尾端24不受約束。
盡管本發(fā)明通過在實踐中所使用的各種形式或特定的實施例或修改被描述、公開、圖示并說明,本發(fā)明的范圍并不意指,也不應被認為被限制于此,而可以通過這里的內容所指出的這些其它的修改或實施例被特別地保留,特別是當它們落入這里所附的權利要求的實質和范圍時。
權利要求
1.一種滑浪板,其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前端和尾端,下表面包括靠近尾端的一個淺的三體船的形狀和靠近前端的一個橢圓形的、幾乎平坦的形狀,后一形狀至少占滑浪板長度的三分之一。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滑浪板的側邊緣上的內鰭。
3.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淺的三體船形狀包括中心船體和由槽彼此分開的側船體,側船體具有比中心船體稍少的吃水量。
4.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槽和側船體之間的反向脊,以增強抓握、跟蹤和機動性。
5.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側向地傾斜將大致地使一個槽和相鄰的側船體抬出水面,以減少浸水表面區(qū)域和摩擦。
6.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每個槽的深度從其前端向槽的中部逐漸地增加,并包括一個向尾端逐漸變細的斜坡,以產生滑行作用和升力。
7.根據(jù)權利要求7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斜坡使空氣進入,以將浸水表面區(qū)域和阻力減到最小。
8.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滑浪板的后緣向前彎曲,以將阻力減到最小。
9.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浪板的前緣向前彎曲,以改善破浪效果。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浪板大致為剛性的,以使得滑浪板的撓性和合成阻力減到最小。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下表面還包括光滑的外蒙皮。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滑浪板由被雙向環(huán)氧布料覆蓋的泡沫塑料制成。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其成型為使得在橫貫滑浪板的前端到尾端的整個區(qū)域中,其中心部分具有最大的吃水量,為滑浪板提供一種搖椅效果。
14.一種滑浪板,其包括前端;尾端;上表面;下表面,其包括靠近前端、橢圓形的幾乎為平坦的形狀,該橢圓的幾乎平坦的形狀至少構成滑浪板長度的三分之一,還包括靠近尾端的淺的三體船形狀,該三體船形狀具有中心船體和由槽彼此分開的側船體,側船體具有較中心船體稍少的吃水量;內鰭,其位于滑浪板的側緣;以及反向脊,其設置在槽和側船體之間。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5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其中側向地傾斜將大致使一個槽和相鄰的側船體抬出水面以減少浸水表面區(qū)域和摩擦。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內鰭提供了把持力,防止滑出,并保持尾端不受約束。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5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反向脊增強了抓握、跟蹤和機動性。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5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每個槽的深度從其前端向槽的中部逐漸地增加,并包括向尾端逐漸變細的斜面,以產生滑行作用和升力。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5的滑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浪板基本為剛性,這樣,滑浪板的撓性和合成的阻力被減到最小。
20.一種滑浪板,其包括前端;尾端;上表面;下表面,其具有靠近尾端的淺的三體船形狀,和靠近前端、橢圓形的幾乎平坦的形狀,該橢圓的幾乎平坦的形狀至少構成滑浪板長度的三分之一;以及內鰭,其位于滑浪板的側緣,在尾端之前突然地終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大致剛性或半剛性、重量較輕的滑浪板(10),該滑浪板在下表面(16)上具有耐用、光滑的外蒙皮(12),常規(guī)的上表面(14)和特別成型以使速度、機動性和性能達到最大的下表面?;税宓南卤砻嬖谇岸司哂新晕閳A形或橢圓形的形狀,該下表面幾乎為平坦的表面(26),該表面在滑浪板的后三分之二部分變?yōu)闇\的三體船船體的形狀。淺的三體船包括中心船體(18)和兩個側船體(20),它們彼此間被槽(36)分開,并且其特征在于側船體內邊緣上的反向陡峭邊緣的脊(30),該脊用于提供抓握、跟蹤和機動性。淺的三體船也為被稱為內鰭(38)的邊緣尾鰭所改變,該內鰭在尾端(24)之前突然終止,以為滑浪板提供難以置信的把持力并防止滑出。淺的三體船外形隨斜面(32)逐漸變細,以使其趨向于向尾端展平,并導致產生升力的滑行作用,也使空氣進入以將浸水表面區(qū)域減到最小而減小摩擦。淺的三體船的側船體具有比中心船體淺的吃水,這樣,側向傾斜導致一個槽和相鄰的側船體被抬出水面,以減少浸水表面,從而減少摩擦并增加速度。
文檔編號B63B35/79GK1531495SQ01823025
公開日2004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埃里克·托德·皮爾遜, 埃里克 托德 皮爾遜 申請人:埃里克·托德·皮爾遜, 埃里克 托德 皮爾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