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乘式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騎乘式車輛包括:車身框架、座椅、座椅連結裝置、座椅鎖定裝置和鎖定解除裝置。座椅鎖定裝置包括設于車身框架及座椅的一方的鎖定構件、和設于車身框架及座椅的另一方且將鎖定構件鎖定的鎖定機構。而且,座椅鎖定裝置包括能夠調(diào)整鎖定位置的高度的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座椅鎖定裝置在座椅的一部分借助座椅連結裝置連結于車身框架的狀態(tài)下,使鎖定構件鎖定于鎖定機構。鎖定解除裝置解除座椅鎖定裝置對座椅的鎖定。
【專利說明】騎乘式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騎乘式車輛。
【背景技術】
[0002]在日本專利第3574130號公報中公開了作為騎乘式車輛的一個例子的自動二輪車。該自動二輪車具有鎖定座椅的座椅鎖定裝置。座椅的前部通過鉸鏈與車身框架連結。座椅能夠以鉸鏈為中心而上下旋轉。座椅鎖定裝置包括安裝于座椅后部的座椅鉤和安裝于車身框架的爪部。座椅鉤與座椅的后部一起,從爪部之上下降。由此,座椅鉤安裝于爪部,座椅的后部被座椅鎖定裝直鎖定。
[0003]但是,座椅等構成騎乘式車輛的部件存在尺寸偏差。同樣,在焊接位置等各部件彼此的連結位置也存在偏差。因此,存在鉸鏈與座椅鎖定裝置的高低差的偏差較大的情況、座椅的前部與座椅的后部的高低差的偏差較大的情況。因此,存在座椅的后部無法充分下降,座椅未被座椅鎖定裝置鎖定的情況。此外,即使座椅被鎖定,在座椅鉤的周圍存在間隙時、座椅鉤的保持力弱時,會產(chǎn)生由于座椅的振動而引起的異常聲響。
[0004]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考慮采用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的方法,但是采用這種方法,騎乘式車輛的生產(chǎn)率降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種包括車身框架、座椅、座椅連結裝置、座椅鎖定裝置、和鎖定解除裝置的騎乘式車輛。所述座椅配置在所述車身框架的上方。所述座椅連結裝置將所述座椅的一部分與所述車身框架連結。所述座椅鎖定裝置包括設于所述車身框架及座椅的一方的鎖定構件、和設于所述車身框架及座椅的另一方、將所述鎖定構件鎖定的鎖定機構。而且,所述座椅鎖定裝置包括可調(diào)整所述鎖定機構對所述鎖定構件的鎖定位置的高度的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所述座椅鎖定裝置通過在所述座椅的一部分借助所述座椅連結裝置與所述車身框架連結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鎖定構件鎖定于所述鎖定機構,由此將所述座椅鎖定于所述車身框架。所述鎖定解除裝置解除所述座椅鎖定裝置對所述座椅的鎖定。
[0006]根據(jù)該構成,配置在車身框架的上方的座椅被座椅連結裝置及座椅鎖定裝置鎖定于車身框架,座椅的鎖定被鎖定解除裝置解除。具體而言,在座椅的一部分由座椅連結裝置連結于車身框架的狀態(tài)下,座椅的其他部分被座椅鎖定裝置的鎖定構件及鎖定機構鎖定于車身框架。由此,座椅整體被鎖定于車身框架。座椅鎖定裝置的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能調(diào)整鎖定機構對鎖定構件的鎖定位置的高度。因此,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能夠吸收包括各部件的尺寸誤差、各部件彼此的連結位置的誤差在內(nèi)的多個誤差的累計值。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鎖定裝置能可靠地將鎖定構件鎖定于鎖定機構。因此,既能夠抑制騎乘式車輛的生產(chǎn)率的降低,又能可靠地鎖定座椅。
[0007]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所述鎖定機構可以包括通過保持所述鎖定構件而將所述鎖定構件鎖定的保持構件。在該情況下,所述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可以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構件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構件的支承機構、和使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承機構移動的所述保持構件在多個位置停止的止擋機構。
[0008]根據(jù)該構成,鎖定鎖定構件的保持構件被支承機構可移動地支承。保持構件在相對于支承機構的移動被止擋機構限制的狀態(tài)和相對于支承機構可移動的狀態(tài)(用止擋機構進行的限制被解除的狀態(tài))之間被切換。止擋機構在多個位置使保持構件停止,由此能夠使保持構件相對于支承機構的位置變化。因此,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能夠調(diào)整由保持構件鎖定鎖定構件的位置(鎖定位置)的高度。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鎖定裝置就能可靠地將鎖定構件鎖定于鎖定機構。
[0009]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可以將所述止擋機構構成為:隨著所述車身框架與所述座椅的相對移動而所述鎖定構件被按壓于所述保持構件,由此在所述多個位置之間解除由所述止擋機構實現(xiàn)的所述保持構件移動停止。
[0010]根據(jù)該構成,在座椅安裝于車身框架時,座椅與車身框架相對移動,鎖定構件被按壓于保持構件。保持構件被支承機構可移動地支承,保持構件相對于支承機構的移動由止擋機構停止。由止擋機構進行的保持構件的移動停止,通過鎖定構件被按壓在保持構件,在多個位置之間被解除。即,若鎖定構件被按壓在保持構件,則保持構件相對于支承機構在多個位置之間移動,在該過程中鎖定位置被調(diào)整。換言之,鎖定位置在座椅安裝于車身框架的過程中被調(diào)整。因此,在將座椅安裝于車身框架的狀態(tài)下,鎖定位置的調(diào)整完成,用保持構件將鎖定構件可靠地鎖定于鎖定位置。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鎖定裝置就能可靠地將鎖定構件鎖定于鎖定機構。
[0011]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所述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可以僅能向上方或下方調(diào)整所述鎖定位置的高度。具體而言,所述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可以具有僅向所述一個方向調(diào)節(jié)所述鎖定位置的高度的棘輪機構或止擋片。上方及下方可以是鉛直方向,也可以是相對于鉛直方向傾斜的方向。即,上方是具有向上的成分(向上矢量)的方向,下方向是具有向下的成分(向下矢量)的方向。
[0012]例如,在所述鎖定機構設于所述車身框架的情況下,所述鎖定構件與所述座椅的一部分一同向所述鎖定機構下降。因此,在該情況下,所述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可以僅能向下方調(diào)整所述鎖定位置的高度。該情況下,通過使所述鎖定構件下降,能夠調(diào)整所述鎖定位置的高度。而且,該情況下,由于所述鎖定位置不能向上方調(diào)整,因此即使抬起所述鎖定構件,所述鎖定位置的高度也不發(fā)生變化。因此,可以使所述鎖定位置的高度穩(wěn)定。
[0013]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所述支承機構可以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構件能夠上下旋轉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構件的支承軸。該情況下,所述止擋機構可以包括使所述保持構件在多個旋轉位置停止的棘輪機構。所述棘輪機構可以包括具有多個齒的嚙合部、與所述嚙合部嚙合的爪部、和將所述嚙合部及爪部相互按壓的彈簧。此外,所述彈簧可以是拉伸彈簧,也可以是壓縮彈簧。
[0014]根據(jù)該構成,鎖定鎖定構件的保持構件被支承軸以可上下旋轉的方式支承。保持構件在相對于支承軸的旋轉被止擋機構限制的狀態(tài)、和相對于支承軸可旋轉的狀態(tài)(用止擋機構進行的限制被解除的狀態(tài))之間被切換。止擋機構在多個旋轉位置使保持構件停止,由此能夠使保持構件相對于支承軸的位置變化。因此,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能夠調(diào)整用保持構件鎖定鎖定構件的位置(鎖定位置)的高度。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鎖定裝置就能可靠地將鎖定構件鎖定于鎖定機構。
[0015]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爪部,連結于所述鎖定解除裝置,被所述鎖定解除裝置驅動以解除所述嚙合部與所述爪部的嚙合。
[0016]根據(jù)該構成,解除座椅的鎖定的鎖定解除裝置與棘輪機構的爪部連結。當駕駛者操作鎖定解除裝置時,爪部被鎖定解除裝置驅動,爪部脫離嚙合部。由此,嚙合部與爪部的嚙合被解除,座椅鎖定裝置對座椅的鎖定被解除。
[0017]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可以是,從沿著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的方向看時的從所述嚙合部與所述爪部的嚙合位置到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線的距離(最短距離),小于從沿著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的方向看時的從所述嚙合位置到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的距離(最短距離)。該情況下,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線與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可以是相互平行的軸線,也可以是相互傾斜的軸線。
[0018]根據(jù)該構成,從嚙合部與爪部的嚙合位置到爪部的旋轉軸線的距離(以下,稱為“距離D1”)短。具體而言,距離Dl小于從嚙合部與爪部的嚙合位置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的距離。爪部被鎖定解除裝置驅動。若距離Dl變長,則解除嚙合部與爪部的嚙合時,需要對爪部施加大的力。因此,通過縮短距離D1,能夠用小的力就解除嚙合部與爪部的嚙合。
[0019]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與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線,在與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及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線的至少一方正交的方向上,相對于所述鎖定機構對所述鎖定構件的鎖定位置配置在相互相反側。也可以與此相反,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與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線,在與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及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線的至少一方正交的方向上,相對于所述鎖定機構對所述鎖定構件的鎖定位置配置在同一側。與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及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線的至少一方正交的方向可以是車寬方向(左右方向),也可以是相對于車寬方向傾斜的方向。
[0020]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所述支承機構可以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構件能夠在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構件的滑動機構。該情況下,所述止擋機構可以被構成為,使相對于所述支承機構在上下方向能夠滑動的所述保持構件在多個高度停止。
[0021 ] 根據(jù)該構成,鎖定鎖定構件的保持構件被滑動機構以可在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支承。保持構件在相對于滑動機構的移動被止擋機構限制的狀態(tài)、和相對于滑動機構可在上下方向滑動的狀態(tài)(由止擋機構進行的限制被解除的狀態(tài))之間被切換。止擋機構在多個高度使保持構件停止,由此能夠使保持構件相對于滑動機構的位置變化。因此,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能夠調(diào)整用保持構件鎖定鎖定構件的位置(鎖定位置)的高度。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鎖定裝置就能可靠地將鎖定構件鎖定于鎖定機構。
[0022]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所述止擋機構可以被構成為,所述保持構件相對于所述支承機構在上下方向上的固定,通過能夠裝卸地安裝于所述止擋機構的解除構件而解除。
[0023]根據(jù)該構成,若解除構件安裝于止擋機構,則止擋機構對保持構件的固定被解除。此外,若從止擋機構卸下解除構件,則保持構件相對于支承機構的移動被止擋機構限制。因此,保持構件通過解除構件的安裝及拆卸,而在相對于滑動機構的移動被止擋機構限制的狀態(tài)和可相對于滑動機構在上下方向滑動的狀態(tài)之間被切換。因此,通過從止擋機構卸下解除構件,能夠使利用保持構件鎖定鎖定構件的位置(鎖定位置)穩(wěn)定。
[0024]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鎖定機構設于所述車身框架,并且所述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設于所述鎖定機構。
[0025]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所述騎乘式車輛可以還包括配置在所述座椅的下方的收納盒,所述該收納盒可以具有由所述座椅開閉的開口部。
[0026]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所述座椅連結裝置可以包括將所述座椅能夠旋轉地連結于所述車身框架的鉸鏈。
[0027]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所述騎乘式車輛可以還包括配置于所述座椅的下方的燃料箱。
[0028]在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所述座椅連結裝置可以將所述座椅的前部與所述車身框架連結。該情況下,所述座椅鎖定裝置可以將所述座椅的后部鎖定于所述車身框架。
[0029]根據(jù)該構成,座椅連結裝置將座椅的前部連結于車身框架,座椅鎖定裝置將座椅的后部鎖定于車身框架。因此,與自動二輪車具有多個座椅鎖定裝置的情況相比,座椅連結裝置與座椅鎖定裝置的間隔(水平方向的間隔)變大。座椅連結裝置與座椅鎖定裝置的間隔越大,則座椅連結裝置與座椅鎖定裝置的高低差的偏差越容易變大。因此,在座椅在前后兩個部位連結于車身框架的結構中,通過使用具有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的座椅鎖定裝置,能夠充分發(fā)揮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的效果。
[0030]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效果,將通過參照附圖如下陳述的實施方式的說明而得以明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1]圖1是透視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自動二輪車的內(nèi)部的示意性側視圖。
[0032]圖2是自動二輪車所具有的座椅的示意性縱剖視圖。
[0033]圖3是座椅連結裝置的示意性側視圖。
[0034]圖4是沿圖3所示的IV -1V線的座椅連結裝置的剖視圖。
[0035]圖5是鎖定機構的立體圖。
[0036]圖6是鎖定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0037]圖7是座椅鎖定裝置的主視圖。
[0038]圖8A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
[0039]圖SB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
[0040]圖SC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
[0041]圖8D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
[0042]圖SE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
[0043]圖8F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
[0044]圖9是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座椅鎖定裝置的主視圖。
[0045]圖10是沿圖9所示的箭頭X的方向觀察的座椅鎖定裝置的局部側視圖。
[0046]圖1lA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
[0047]圖1lB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
[0048]圖1lC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
[0049]圖12是表示鎖定機構在上位置被保持的狀態(tài)的、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座椅鎖定裝置的主視圖。[0050]圖13是基板的主視圖。
[0051]圖14是保持板、止擋板及拉伸彈簧的主視圖。
[0052]圖15是表示鎖定機構在下位置被保持的狀態(tài)的座椅鎖定裝置的主視圖。
[0053]圖16是沿圖15所示的XVI — XVI線的座椅鎖定裝置的剖視圖。
[0054]圖17是基板、保持板、止擋板及滑動板的俯視圖。
[0055]圖18是沿圖12所示的XVIII — XVIII線的座椅鎖定裝置的剖視圖。
[0056]圖19是滑動板的主視圖。
[0057]圖20是止擋片的立體圖。
[0058]圖21A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剖視圖。
[0059]圖21B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剖視圖。
[0060]圖21C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1 ] 以下說明中的前后、上下及左右的各個方向是以作為騎乘式車輛的一個例子的自動二輪車I位于與在水平面直進行駛的狀態(tài)相當?shù)幕鶞首藙?、且駕駛者朝向前方時的該駕駛者的視點為基準。左右方向相當于車寬方向。
[0062]圖1是透視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自動二輪車I的內(nèi)部的示意性側視圖。圖2是自動二輪車I所具有的座椅(seat) 4的示意性縱剖視圖。以下,說明騎乘式車輛為小型摩托車式(scooter type)的自動二輪車I的例子。
[0063]如圖1所示,自動二輪車I包括:前輪Wf及后輪W r、產(chǎn)生動力的發(fā)動機(內(nèi)燃機)、和為了起動發(fā)動機而被操作的作為起動開關的一例的鎖芯SS1。自動二輪車I還包括被罩2覆蓋的車身框架3和配置于車身框架3的上方的鞍型的座椅4。車身框架3包括:供與前輪Wf —起旋轉的轉向軸插入的頭管) 5、從頭管5向斜下后方延伸的主框架
6、和從主框架6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座椅框架7。座椅4配置在一對座椅框架7的上方。
[0064]如圖1所示,自動二輪車I還包括向上開口的收納盒8、和用于收納向發(fā)動機供給的燃料的燃料箱9。收納盒8及燃料箱9配置在座椅4的下方。收納盒8及燃料箱9與車身框架3連結,被車身框架3支承。一對座椅框架7配置在收納盒8的左右。收納盒8配置在燃料箱9的前方。燃料箱9不限于配置在收納盒8的后方,也可以配置在比收納盒8靠前方。例如,可以在供就坐于座椅4的駕駛者的腳放置的腳踏板的下方配置燃料箱9,擴大收納盒8的容量。
[0065]如圖2所示,座椅4包括構成座椅4底部的板狀的座椅底部10、配置在座椅底部10上方的海綿狀的緩沖墊11、和覆蓋緩沖墊11的蒙皮(表皮)12。座椅底部10由剛性比樹脂等緩沖墊11及蒙皮12高的材料形成,蒙皮12由乙烯樹脂等具有伸縮性的材料形成。緩沖墊11配置在座椅底部10上。緩沖墊11的表面被蒙皮12覆蓋。蒙皮12的邊緣卷入座椅底部10的下方。以不產(chǎn)生褶皺地將蒙皮12拉伸的狀態(tài),用多個針(卡釘:staple)將蒙皮12的邊緣在多個部位固定在座椅底部10。因此,蒙皮12的張力施加于座椅底部10,座椅底部10發(fā)生彈性變形。因此,座椅4以每個座椅4不同的變形量發(fā)生彈性變形。
[0066]如圖1所示,自動二輪車I包括:將座椅4的前部連結于車身框架3的座椅連結裝置13、將座椅4的后部鎖定于車身框架3的座椅鎖定裝置14、和解除鎖定機構17對座椅4的鎖定的鎖定解除裝置15。
[0067]如圖1所示,座椅連結裝置13以使座椅4的前部可旋轉的方式將其連結于車身框架3,座椅鎖定裝置14以使座椅4的后部可拆卸的方式將其連結于車身框架3。座椅4的前部以不能從車身框架3拆卸的狀態(tài)連結于車身框架3,座椅4的后部以能從車身框架3拆卸的狀態(tài)連結于車身框架3。座椅4的前部能夠繞相對于鉛直方向傾斜的開閉軸線Al (水平的軸線或相對于水平面以小于90度的角度傾斜的軸線)而相對于車身框架3上下旋轉。座椅4能夠在收納盒8的開口部8a關閉的關閉位置(圖1的實線位置)與收納盒8的開口部8a打開的打開位置(圖1的雙點劃線位置)之間繞開閉軸線Al上下移動。因此,收納盒8的開口部8a被座椅4開閉。
[0068]如圖1所示,座椅鎖定裝置14在座椅4位于關閉位置的狀態(tài)下,將座椅4的后部鎖定于車身框架3。在座椅4的后部被鎖定于車身框架3的狀態(tài)下,座椅4整體被座椅鎖定裝置14不能開閉地鎖定于車身框架3。座椅鎖定裝置14包括:鎖定構件16、和將鎖定構件16鎖定的鎖定機構17。鎖定構件16設于座椅4,鎖定機構17設于車身框架3。也可以是鎖定構件16設于車身框架3,鎖定機構17設于座椅4。座椅鎖定裝置14在座椅4的前部借助座椅連結裝置13連結于車身框架3的狀態(tài)下,使鎖定機構17鎖定鎖定構件16,由此將座椅4鎖定于車身框架3。
[0069]如圖1所示,鎖定構件16與座椅4的后部連結,鎖定機構17與車身框架3連結。鎖定構件16從座椅4向下方突出。鎖定構件16例如由朝上開口的U字狀的軸構成。鎖定構件16通過例如嵌件成形而固定于座椅底部10。因此,鎖定構件16與座椅4的后部一同繞開閉軸線Al地上下移動。鎖定構件16包括構成鎖定構件16底部的鎖定桿18。鎖定桿18鎖定于鎖定機構17。鎖定機構17在將鎖定構件16鎖定的鎖定狀態(tài)和解除了鎖定構件16的鎖定的非鎖定狀態(tài)之間切換。因此,鎖定構件16可拆卸地鎖定于鎖定機構17。
[0070]圖3是座椅連結裝置13的示意性側視圖。圖4是沿著圖3所示的IV — IV線的座椅連結裝置13的剖視圖。在圖3中,表示座椅4位于關閉位置的狀態(tài)。
[0071]如圖3所示,座椅連結裝置13經(jīng)由收納盒8等將座椅4的前部以一定的高度(相對于車身框架3的高度)連結于車身框架3。座椅連結裝置13包括將座椅4以一定的高度并可旋轉地連結于車身框架3的鉸鏈(t > y') 19。鉸鏈19配置在座椅4的前部的下方。鉸鏈19包括:相對于車身框架3固定的固定托架(I 9 > 〃卜)20、可相對于車身框架3移動的可動托架21、使固定托架20和可動托架21可繞開閉軸線Al相對旋轉地將二者連結的鉸鏈軸22。
[0072]如圖4所示,固定托架20包括朝上開口的U字狀的連結部,可動托架21包括向下開口的U字狀的連結部。固定托架20的連結部和可動托架21的連結部借助鉸鏈軸22在左右二個部位被相互連結。固定托架20及可動托架21以可繞鉸鏈軸22的中心軸線,即開閉軸線Al相對旋轉的方式被連結。
[0073]如圖3所示,固定托架20借助螺栓而連結于收納盒8,可動托架21借助螺栓而連結于座椅底部10。因此,座椅4的前部經(jīng)由多個中介(介在)構件,即固定托架20、可動托架21、鉸鏈軸22及收納盒8而連結于車身框架3。多個中介構件分別存在微小的尺寸誤差。若中介構件的數(shù)量多,則各中介構件的尺寸誤差累積,整體上產(chǎn)生大誤差(尺寸誤差的累計值)。因此,每輛車中座椅4的前部與車身框架3的位置關系不同。[0074]圖5是鎖定機構17的立體圖。圖6是鎖定機構17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座椅鎖定裝置14的主視圖。在圖5及圖6中,省略了拉伸彈簧46的圖示。圖7表示輔助板25被卸下,鎖定構件16配置在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
[0075]如圖5所示,車身框架3包括連結著鎖定機構17的車架橫梁23。一對座椅框架7在車寬方向(左右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車架橫梁23從一方的座椅框架7向另一方的座椅框架7延伸。車架橫梁23將一對座椅框架7相互連結。車架橫梁23例如通過焊接而固定于各座椅框架7。車架橫梁23與座椅框架7的固定方法不限于焊接,可以是利用螺栓進行固定等其他方法。
[0076]如圖5所示,鎖定機構17包括固定于車身框架3的基板24、和隔開間隔地與基板24平行地相對向的輔助板25。如圖6所示,鎖定機構17還包括可相對于基板24旋轉且在多個旋轉位置將鎖定構件16鎖定的作為保持構件的保持板26、和使保持板26的旋轉停止的止擋板27。保持板26及止擋板27沿著基板24配置,在車寬方向上彼此相對向。保持板26及止擋板27的一部分配置在基板24與輔助板25之間。
[0077]如圖7所示,基板24借助安裝于螺栓安裝孔28的螺栓而固定于車架橫梁23。將基板24固定于車架橫梁23的固定方法不限于螺栓固定,可以是焊接固定等的其他方法。如圖6所示,輔助板25經(jīng)由支承軸29及支承軸30連結于基板24。在圖6中,表示了支承軸29及支承軸30為螺栓的情況。支承軸29及支承軸30不限于螺栓,可以是鉚釘?shù)攘畠r構件。支承軸29及支承軸30沿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延伸,相互平行。一個支承軸29(左側的支承軸29)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基板24、輔助板25及保持板26,另一支承軸30 (右側的支承軸30)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基板24、輔助板25及止擋板27。
[0078]如圖6所示,基板24形成用于引導鎖定構件16的主引導槽31。同樣,輔助板25形成用于引導鎖定構件16的副引導槽35。主引導槽31及副引導槽35向上開口,沿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觀察彼此重合。副引導槽35的開口部配置在比主引導槽31的開口部34靠下方的位置。如圖7所示,主引導槽31具有關于主引導槽31的寬度方向中央Cl對稱的形狀。同樣,副引導槽35具有關于寬度方向中央Cl對稱的形狀。寬度方向中央Cl是與主引導槽31的寬度方向正交,在寬度方向上將主引導槽31等分割的平面。
[0079]如圖7所示,主引導槽31的寬度在任何位置都比鎖定桿18的直徑大。同樣,副弓丨導槽35的寬度在任何位置都比鎖定桿18的直徑大。主引導槽31的開口部34的寬度大于主引導槽31的其他位置的寬度,主引導槽31的底部32的寬度小于主引導槽31的其他位置的寬度。主引導槽31包括:朝上開口的圓弧狀的底部32、從底部32向上方延伸且寬度恒定的中間部33、和從中間部33向上方延伸且隨著遠離中間部33而寬度變大的開口部34。鎖定構件16以鎖定桿1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主引導槽31內(nèi)的狀態(tài),被保持板26鎖定。
[0080]如圖6所示,保持板26經(jīng)由支承軸29與基板24連結。保持板26可相對于基板24繞旋轉軸線Ah (支承軸29的中心軸線)旋轉。保持板26的旋轉角被止擋板27和從基板24向保持板26側突出的突起36限制。如圖7所示,保持板26包括將鎖定構件16鎖定的C字狀的鉤37 (hook)。鉤37形成供鎖定構件16的鎖定桿18配置的C字狀的保持槽38。保持板26能在保持板26 (鉤37)將鎖定構件16鎖定的多個鎖定位置與保持板26對鎖定構件16的鎖定被解除的非鎖定位置之間繞旋轉軸線Ah旋轉。各鎖定位置是鉤37的頂端部與主引導槽31的內(nèi)面的間隔Gl小于鎖定構件16的直徑的位置,非鎖定位置是鉤37的頂端部與主引導槽31的內(nèi)面的間隔Gl大于鎖定構件16的直徑的位置。多個鎖定位置是高度各不相同的位置。
[0081]如圖6所示,止擋板27經(jīng)由支承軸30與基板24連結。止擋板27可相對于基板24繞旋轉軸線As (支承軸30的中心軸線)旋轉。止擋板27的旋轉角被從基板24向止擋板27側突出的突起39和從基板24向下方突出的止擋塊體40限制。如圖7所示,止擋板27包括與止擋塊體40相對向的接觸部41。接觸部41配置在比旋轉軸線As靠下方的位置。止擋板27可在接觸部41與止擋塊體40接觸的接觸位置(圖8A所示的位置)與接觸部41從止擋塊體40離開的非接觸位置之間繞旋轉軸線As旋轉。
[0082]如圖7所示,旋轉軸線Ah及旋轉軸線As是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彼此平行的軸線。旋轉軸線Ah及旋轉軸線As配置在相對于寬度方向中央Cl而彼此相反的一方(相反的一側)。即,從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沿著旋轉軸線Ah及旋轉軸線As的方向)觀察,則寬度方向中央Cl配置在旋轉軸線Ah與旋轉軸線As之間。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的從旋轉軸線Ah到寬度方向中央Cl的距離,比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上觀察時的從旋轉軸線As到寬度方向中央Cl的距離短。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旋轉軸線As配置在比旋轉軸線Ah靠下方的位置。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旋轉軸線Ah配置在比主引導槽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旋轉軸線As配置在比主引導槽31的下端靠下方。因此,旋轉軸線As配置在比旋轉軸線Ah靠下方。
[0083]圖8A?圖8F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在圖8A?圖8F中省略拉伸彈簧46等的圖示。
[0084]如圖7所示,座椅鎖定裝置14中除了鎖定構件16及鎖定機構17之外,還包括可調(diào)整鎖定機構17對鎖定構件16的鎖定位置的高度的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42。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42包括:以可使保持板26上下旋轉的方式支承該保持板26的作為支承機構的支承軸29、和使保持板26相對于支承軸29的旋轉在多個旋轉位置停止的作為止擋機構的棘輪(ratchet)機構 43。
[0085]棘輪機構43僅允許保持板26向正轉方向(遠離非鎖定位置的方向)的旋轉,防止保持板26向倒轉方向(與正轉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轉。如圖7所示,棘輪機構43包括:由多個齒構成的嚙合部44、與嚙合部44嚙合的爪部45、和對嚙合部44給予朝向一定的旋轉方向的力的拉伸彈簧46。卩齒合部44設于保持板26,爪部45設于止擋板27。卩齒合部44及爪部45可以分別設于止擋板27及保持板26。拉伸彈簧46安裝于止擋板27及保持板26。拉伸彈簧46是螺旋彈簧。拉伸彈簧46可以是板簧。
[0086]嚙合部44與保持板26 —同繞旋轉軸線Ah旋轉。爪部45與止擋板27 —同繞旋轉軸線As旋轉。如圖7所示,嚙合部44形成多個收納槽47 (在圖7中為5個收納槽47)。在嚙合部44與爪部45嚙合的狀態(tài)下,爪部45被配置于某一收納槽47。多個收納槽47構成沿著中心位于旋轉軸線Ah上的圓弧而延伸的列。多個收納槽47分別與多個鎖定位置對應。最前列的收納槽47 (最下方的收納槽47)與多個鎖定位置中最高的鎖定位置對應,最末尾的收納槽47 (最上方的收納槽47)與多個鎖定位置中的最低鎖定位置對應。棘輪機構43能多階段地調(diào)節(jié)鎖定位置。
[0087]如圖7所示,嚙合部44和爪部45在比主引導槽31靠旋轉軸線As側相互嚙合。而且,嚙合部44和爪部45在比旋轉軸線Ah靠下方相互嚙合。保持板26借助嚙合部44與爪部45的嚙合而保持在任一鎖定位置。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的從旋轉軸線Ah到嚙合部44的距離大于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的從旋轉軸線As到爪部45的距離。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爪部45配置在比旋轉軸線As靠下方。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的從旋轉軸線Ah到鉤37的保持槽38的距離,小于在保持板26的厚度方向上觀察時的從旋轉軸線Ah到嚙合部44的距離。
[0088]如圖7所示,拉伸彈簧46在比鉤37靠下方安裝于保持板26及止擋板27。保持板26包括安裝有拉伸彈簧46的一端部的彈簧安裝部48,止擋板27包括安裝有拉伸彈簧46的另一端部的彈簧安裝部49。彈簧安裝部48設于保持板26的下端部,彈簧安裝部49設于止擋板27的下端部。在保持板26配置于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拉伸彈簧46被沿伸長方向拉伸而發(fā)生彈性變形。因此,在保持板26配置于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保持板26被拉伸彈簧46向非鎖定位置側拉伸。而且,在該狀態(tài)下,止擋板27被拉伸彈簧46向止擋板27的接觸部41與基板24的止擋塊體40接觸的接觸位置側拉伸。
[0089]如圖8A所示,在保持板26配置于非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鉤37的保持槽38朝上開口。在該狀態(tài)下,若座椅4的后部下降(座椅4被配置于關閉位置),則隨著座椅4與車身框架3的相對移動而鎖定構件16對保持板26向下按壓。由此,保持板26向正轉方向(在圖8A中右旋(右 >9,順時針))旋轉,如圖8B所示,爪部45與第一級收納槽47 (最下方的收納槽47)嚙合。因此,保持板26配置于鎖定位置,鎖定構件16被保持板26鎖定。
[0090]如圖8B~圖8D所示,若座椅4與車身框架3進一步相對移動,鎖定構件16對保持板26進一步向下按壓,則保持板26抵抗拉伸彈簧46而向正轉方向旋轉。具體而言,若在爪部45嵌入收納槽47的狀態(tài)下,來自鎖定構件16的正轉方向的轉矩施加于保持板26,則保持板26抵抗拉伸彈簧46而向正轉方向旋轉,爪部45嵌入后續(xù)的收納槽47。因此,嚙合部44與爪部45的嚙合位置發(fā)生變化,保持板26向正轉方向間歇地旋轉。因此,鎖定機構17對鎖定構件16的鎖定位置向下方移動。此外,如圖8D所示,在爪部45嵌入最末尾的收納槽47 (最上方的收納槽47)的狀態(tài)下,即使正轉方向的轉矩施加于保持板26,保持板26向正轉方向的旋轉也被設于基板24的突起36限制。因此,爪部45不會脫離最末尾的收納槽47。
[0091]另一方面,如圖8D所示,若在爪部45嵌入收納槽47的狀態(tài)下,反轉方向(在圖8D中左旋(左 ”,逆時針))的轉矩施加于保持板26,則將止擋板27的接觸部41按壓于止擋塊體40的方向的轉矩從嚙合部44傳遞到爪部45。在爪部45嵌入收納槽47的狀態(tài),即保持板26配置于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止擋板27向接觸部41側的旋轉被限制。因此,在該狀態(tài)下,防止保持板26向反轉方向的旋轉,保持板26被保持于鎖定位置。因此,即使反轉方向的轉矩施加于保持板26,也維持將鎖定構件16鎖定于保持板26的狀態(tài)。
[0092]座椅4的關閉位置被設定為對鎖定構件16施加向上的預壓。因此,如圖8B~圖8D所示,鎖定桿18的上部在任何鎖定位置都與鉤37接觸,被壓靠于鉤37。因此,在鎖定構件16鎖定于鎖定機構17的狀態(tài)下,鎖定構件16難以相對于鎖定機構17移動。因此,難以產(chǎn)生座椅4的振動。進而,由于鎖定構件16相對于鎖定機構17難以移動,因此能夠減少由于鎖定構件16與鉤37的沖突引起的異常聲響的發(fā)生,而且,能夠降低鎖定構件16及鉤37的磨損。
[0093]鎖定解除裝置15構成為使止擋板27向解除方向(從接觸位置側向非接觸位置側的繞旋轉軸線As的方向)旋轉。鎖定解除裝置15可以是利用線構件(wire)等傳遞構件來向止擋板27傳遞駕駛者的操作的機械式裝置。此外,鎖定解除裝置15可以是包括產(chǎn)生使止擋板27向解除方向旋轉的動力的電磁促動器、以及根據(jù)駕駛者的操作而控制電磁促動器的控制裝置的電氣式裝置。以下,以鎖定解除裝置15為機械式裝置為例進行說明。
[0094]鎖定解除裝置15包括使用鑰匙進行操作的鎖芯SSl (參照圖1)。如圖7所示,鎖定解除裝置15還包括將鎖芯SSl和止擋板27連結的線構件Wl。線構件Wl配置在沿著車身框架3延伸的引導管50內(nèi)。引導管50的端部由設于基板24的管保持部51保持。線構件Wl的端部從引導管50的端部向止擋板27側突出。線構件Wl的端部安裝在設于止擋板27的線構件安裝部52。而且,在線構件Wl的頂端部設有防止線構件Wl從線構件安裝部52脫落的防脫銷53。由此,爪部45與鎖定解除裝置15連結。
[0095]爪部45被鎖定解除裝置15驅動以解除嚙合部44與爪部45的嚙合。具體而言,當駕駛者使用鑰匙對鎖芯SSl進行解除操作時,線構件Wl的端部移動。從圖7可知,若線構件Wl的端部向解除方向(在圖7中為右方向)移動,則防脫銷53也向解除方向移動,與止擋板27 —同繞旋轉軸線As旋轉的線構件安裝部52被防脫銷53按壓。因此,如圖8E所示,止擋板27抵抗拉伸彈簧46的復原力而向解除方向旋轉。在卩齒合部44與爪部45相互卩齒合的狀態(tài)下,若止擋板27向解除方向旋轉,則爪部45從嚙合部44脫離。因此,如圖8F所示,保持板26借助拉伸彈簧46的復原力而向反轉方向旋轉,移動到非鎖定位置。因此,在鎖定構件16被鎖定于鎖定機構17的狀態(tài)下,若進行解除操作,則鎖定機構17對鎖定構件16的鎖定被解除,座椅4相對于車身框架3的鎖定被解除。
[0096]如上所述,在第I實施方式中,配置于車身框架3的上方的座椅4被座椅連結裝置13及座椅鎖定裝置14而鎖定于車身框架3,由鎖定解除裝置15解除座椅4的鎖定。具體而言,在座椅4的一部分借助座椅連結裝置13與車身框架3連結的狀態(tài)下,座椅4的其他部分借助座椅鎖定裝置14的鎖定構件16及鎖定機構17被鎖定于車身框架3。由此,座椅4整體被鎖定于車身框架3。座椅鎖定裝置14的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42可調(diào)整鎖定機構17對鎖定構件16的鎖定位置的高度。因此,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42能夠吸收包括各部件的尺寸誤差、各部件彼此的連結位置的誤差在內(nèi)的多個誤差的累計值。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鎖定裝置14就能將鎖定構件16可靠地鎖定于鎖定機構17。因此,既能夠抑制自動二輪車I的生產(chǎn)率的降低,又能可靠地鎖定座椅4。
[0097]此外在第I實施方式中,在座椅4安裝于車身框架3時,座椅4與車身框架3相對移動,鎖定構件16被按壓于保持板26。保持板26由作為支承機構的支承軸29可移動地支承,保持板26相對于支承軸29的移動借助作為止擋機構的棘輪機構43而在多個位置停止。由棘輪機構43進行的保持板26的移動停止,通過鎖定構件16被按壓于保持板26而得以解除。
[0098]具體而言,若鎖定構件16被按壓于保持板26,則保持板26相對于支承軸29在多個位置之間移動,在該過程中鎖定位置被調(diào)整。換言之,鎖定位置在座椅4關閉的過程中被調(diào)整。因此,在座椅4關閉了的狀態(tài)下,鎖定位置的調(diào)整完成,鎖定構件16被保持板26可靠地鎖定于鎖定位置。因此,不需提高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座椅鎖定裝置14就能將鎖定構件16可靠地鎖定于鎖定機構17。
[0099]此外在第I實施方式中,棘輪機構43使保持板26僅可向下方旋轉地保持該保持板26,限制保持板26向上方旋轉。即,棘輪機構43構成為僅能向下方調(diào)整鎖定位置的高度。鎖定構件16與座椅4的一部分一同向鎖定機構17下降。因此,通過將鎖定構件16與座椅4 一同下降,能夠調(diào)整鎖定位置的高度。而且,由于鎖定位置不能向上方調(diào)整,因此即使將鎖定構件16與座椅4 一同向上抬起,鎖定位置的高度也不發(fā)生變化。因此,能夠使鎖定位置的高度穩(wěn)定。
[0100]此外在第I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從嚙合部44與爪部45的嚙合位置到爪部45的旋轉軸線As的距離Dl短。具體而言,距離Dl比從嚙合部44與爪部45的嚙合位置到嚙合部44的旋轉軸線Ah的距離D2短。爪部45被鎖定解除裝置15驅動。若距離Dl長,則解除嚙合部44與爪部45的嚙合時,需要對爪部45施加大的力。因此,通過縮短距離Dl,能用小的力將嚙合部44與爪部45的嚙合解除。
[0101]此外在第I實施方式中,座椅連結裝置13將座椅4的前部與車身框架3連結,座椅鎖定裝置14將座椅4的后部與車身框架3鎖定。因此,與自動二輪車I具有多個座椅鎖定裝置14的情況相比,座椅連結裝置13與座椅鎖定裝置14的間隔(水平方向的間隔)大。座椅連結裝置13與座椅鎖定裝置14的間隔越大,座椅連結裝置13與座椅鎖定裝置14的高低差的偏差越容易變大。因此,在座椅4的前后兩個部位連結于車身框架3的結構中,通過使用具有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42的座椅鎖定裝置14,能夠充分發(fā)揮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42的效果。
[0102]第2實施方式
[0103]接著,說明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在以下的圖9?圖1lC中,對于與上述的圖1?圖8F中所示的各部分同等的構成部分,標注與圖1等相同的參照標記而省略其說明。
[0104]圖9是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座椅鎖定裝置214的主視圖。圖10是從圖9所示的箭頭X的方向觀察的座椅鎖定裝置214的一部分的側視圖。圖1lA?圖1lC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主視圖。圖9表示鎖定構件16配置于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在圖1lA?圖1lC中,省略壓縮彈簧246等的圖示。
[0105]第2實施方式的座椅鎖定裝置214中,除了保持板、止擋板、棘輪機構及拉伸彈簧之外,與第I實施方式的座椅鎖定裝置14結構相同。即,座椅鎖定裝置214中取代保持板26、止擋板27、棘輪機構43及拉伸彈簧46,而包括保持板226、止擋板227、棘輪機構243及壓縮彈簧246。
[0106]如圖9所示,保持板226經(jīng)由支承軸29與基板24連結。保持板226可相對于基板24繞旋轉軸線Ah旋轉。保持板226的旋轉角被從基板24向保持板226側突出的突起36和止擋板227限制。保持板226包括鉤37。保持板226能在保持板226鎖定鎖定構件16的多個鎖定位置與保持板226對鎖定構件16的鎖定被解除的非鎖定位置之間,繞旋轉軸線Ah旋轉。
[0107]如圖9所示,止擋板227經(jīng)由支承軸30與基板24連結。止擋板227可相對于基板24繞旋轉軸線As旋轉。止擋板227的旋轉角被從基板24向下方突出的止擋塊體40限制。止擋板227包括可與止擋塊體40接觸的接觸部41。止擋板227可在接觸部41接觸止擋塊體40的接觸位置與接觸部41離開止擋塊體40的非接觸位置之間,繞旋轉軸線As旋轉。
[0108]如圖9所示,旋轉軸線Ah及旋轉軸線As是沿著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相互平行的軸線。旋轉軸線Ah及旋轉軸線As相對于寬度方向中央Cl配置在同一側。S卩,從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沿著旋轉軸線Ah及旋轉軸線As的方向)觀察,旋轉軸線Ah配置在旋轉軸線As與寬度方向中央Cl之間。因此,沿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的從旋轉軸線Ah到寬度方向中央Cl的距離,比沿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的從旋轉軸線As到寬度方向中央Cl的距離短。沿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旋轉軸線As配置在比旋轉軸線Ah靠下方的位置。沿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旋轉軸線Ah配置在比主引導槽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旋轉軸線As配置在比主引導槽31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因此,沿保持板226的厚度方向觀察時,旋轉軸線As配置于比旋轉軸線Ah靠下方的位置。棘輪機構243的嚙合部44與爪部45,在主引導槽31的寬度方向(在圖9中為左右方向)上在旋轉軸線Ah與旋轉軸線As之間嚙合。
[0109]如圖9所示,壓縮彈簧246是朝上開口的U字狀的板簧。保持板226包括安裝有壓縮彈簧246的一端部的彈簧安裝部48,止擋板227包括安裝有壓縮彈簧246的另一端部的彈簧安裝部49。在保持板226配置于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壓縮彈簧246被壓縮而發(fā)生彈性變形。因此,在該狀態(tài)下,保持板226被壓縮彈簧246向非鎖定位置側按壓。由此,嚙合部44及爪部45被彼此壓靠。并且,在該狀態(tài)下,止擋板227被壓縮彈簧246向止擋板227的接觸部41與基板24的止擋塊體40接觸的接觸位置側按壓。如圖10所示,在沿主引導槽31的寬度方向觀察時,供線構件Wl安裝的線構件安裝部52與彈簧安裝部49不重疊地配置,在沿寬度方向觀察時,線構件Wl與壓縮彈簧246不重疊地配置。
[0110]如圖11A所示,在保持板226配置于非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鉤37的保持槽38朝上開口。在該狀態(tài)下,若座椅4的后部下降(座椅4被配置于關閉位置),則保持板226被鎖定構件16向下按壓。由此,保持板226向正轉方向(在圖1lA中右旋)旋轉,如圖1lB所示,爪部45與第一級收納槽47 (最上方的收納槽47)嚙合。因此,保持板226被配置于鎖定位置,鎖定構件16被保持板226鎖定。并且,若保持板226抵抗壓縮彈簧246而向正轉方向進一步旋轉,則如圖1lC所示,爪部45嵌入后續(xù)的收納槽47。
[0111]另一方面,當駕駛者使用鑰匙對鎖芯SSl (參照圖1)進行解除操作時,線構件Wl的端部移動。觀察圖9可知,若線構件Wl的端部向解除方向(在圖9中為右方向)移動,則防脫銷53也向解除方向移動,與止擋板227 —同繞旋轉軸線As旋轉的線構件安裝部52被防脫銷53按壓。因此,止擋板227抵抗壓縮彈簧246的復原力而向解除方向旋轉。在嚙合部44與爪部45相互嚙合的狀態(tài)下,若止擋板227向解除方向旋轉,則爪部45從嚙合部44脫離。因此,保持板226通過壓縮彈簧246的復原力而向反轉方向旋轉,移動到非鎖定位置。因此,在鎖定構件16被鎖定機構17鎖定的狀態(tài)下,若進行解除操作,則鎖定機構17對鎖定構件16的鎖定被解除,座椅4相對于車身框架3的鎖定被解除。
[0112]第3實施方式
[0113]接著,說明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在以下的圖12?圖21C中,對于與上述的圖1?圖1lC中所示的各部分同等的構成部分,標注與圖1等相同的參照標記而省略其說明。
[0114]圖12表示鎖定機構317在上位置被保持的狀態(tài),是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座椅鎖定裝置314的主視圖。圖13是基板324的主視圖。圖14是保持板326、止擋板327及拉伸彈簧46的主視圖。圖12表示鎖定構件16配置于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
[0115]第3實施方式的座椅鎖定裝置314中,除了鎖定機構及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之外,與第I實施方式的座椅鎖定裝置14同樣結構。即,第3實施方式的座椅鎖定裝置314中,取代第I實施方式的鎖定機構17及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42,而包括鎖定機構317及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342。
[0116]如圖12所示,鎖定機構317包括固定于車身框架3的基板324、可相對于基板324上下旋轉的保持板326、和使保持板326的旋轉停止的止擋板327。而且,鎖定機構317還包括使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相互壓靠的拉伸彈簧46。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沿著基板324配置,彼此相對向。
[0117]如圖12所示,基板324借助安裝于螺栓安裝孔28的螺栓而可拆卸地固定于車架橫梁23 (參照圖7)?;?24固定于車架橫梁23的固定方法不限于螺栓固定,可以是焊接固定等其他方法。如圖13所示,基板324形成用于引導鎖定構件16的主引導槽31。
[0118]如圖12所示,保持板326經(jīng)由支承軸329與基板324連結。保持板326可相對于基板324繞旋轉軸線Ah旋轉。保持板326的旋轉角被后述的滑動板325限制。保持板326包括將鎖定構件16鎖定的C字狀的鉤37。保持板326可在保持板326將鎖定構件16鎖定的鎖定位置與保持板326對鎖定構件16的鎖定被解除的非鎖定位置之間,繞旋轉軸線Ah旋轉。
[0119]如圖12所示,止擋板327經(jīng)由支承軸330與基板324連結。止擋板327可相對于基板324繞旋轉軸線As旋轉。止擋板327的旋轉角被滑動板325限制。止擋板327包括供鎖定解除裝置15的線構件Wl安裝的線構件安裝部52。止擋板327被鎖定解除裝置15向解除止擋板327對保持板326的固定的解除方向驅動。
[0120]如圖14所示,鎖定機構317包括形成收納槽47的嚙合部344、和與嚙合部344嚙合的爪部45。嚙合部344設于保持板326,爪部45設于止擋板327。嚙合部344及爪部45可以分別設于止擋板327及保持板326。嚙合部344與保持板326 —同繞旋轉軸線Ah旋轉,爪部45與止擋板327 —同繞旋轉軸線As旋轉。保持板326借助嚙合部344與爪部45的嚙合而被保持在鎖定位置。
[0121]如圖14所示,拉伸彈簧46的一端部安裝于在保持板326的下端部設置的彈簧安裝部48,拉伸彈簧46的另一端部安裝于在止擋板327的下端部設置的彈簧安裝部49。在保持板326配置于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拉伸彈簧46被向伸長方向拉伸而發(fā)生彈性變形。因此,在保持板326配置于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保持板326被拉伸彈簧46向非鎖定位置側拉伸。
[0122]圖15是表示鎖定機構317在下位置被保持的狀態(tài)的座椅鎖定裝置314的主視圖。圖16是沿著圖15所示的XV1- XVI線的座椅鎖定裝置314的剖視圖。圖17是基板324、保持板326、止擋板327及滑動板325的俯視圖。圖15表示鎖定機構317在比上位置靠下方的下位置被保持,鎖定構件16配置于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
[0123]如圖15所示,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342包括使保持板326可相對于基板324在上下方向滑動地支承該保持板326的作為支承機構的滑動機構364。而且,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342包括使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相對于基板324在上下方向的移動在多個高度停止的止擋機構343。
[0124]比較圖12和圖15可知,滑動機構364以使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可在上位置(圖12所示的位置)與下位置(圖15所示的位置)之間,上下滑動的方式支承該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如圖15所示,滑動機構364包括:設于基板324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對滑動孔354 ;和作為可沿著一對滑動孔354在上下方向移動的一對滑動軸的支承軸329及支承軸330。而且,滑動機構364還包括經(jīng)由支承軸329及支承軸330與基板324連結的滑動板325。
[0125]如圖16所示,滑動孔354在厚度方向貫穿基板324。如圖15所示,滑動孔354的上端配置在比主引導槽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滑動孔354的下端配置在比主引導槽31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沿保持板326的厚度方向觀察,主引導槽31的一部分配置在一對滑動孔354的中間。滑動孔354與主引導槽31的下端部平行地延伸。
[0126]如圖15所示,支承軸329及支承軸330插入滑動孔354。一方的支承軸329 (左側的支承軸329)沿厚度方向貫穿基板324、保持板326及滑動板325。另一方的支承軸330(右側的支承軸330)沿厚度方向貫穿基板324、止擋板327及滑動板325。支承軸329及支承軸330在滑動孔354的長度范圍內(nèi)可相對于基板324在上下方向移動。保持板326、止擋板327及滑動板325與支承軸329及支承軸330 —同在上下方向移動。因此,保持板326、止擋板327及滑動板325可在滑動孔354的長度范圍內(nèi)相對于基板324在上下方向移動。
[0127]如圖16所示,滑動板325經(jīng)由支承軸329及支承軸330支承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如圖17所示,滑動板325相對于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配置在與基板324相反一方(相反一側)。滑動板325形成收納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的一部分的凹部?;瑒影?25包括收納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的一部分的罩部355、和配置于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的兩側的一對側部356。側部356沿著基板324在上下方向延伸。
[0128]如圖15所示,滑動板325形成朝上開口的副引導槽335。副引導槽335的開口部的寬度比副引導槽335的底部的寬度寬。沿保持板326的厚度方向觀察,主引導槽31與副引導槽335彼此重合。副引導槽335的開口部配置在比主引導槽31的開口部靠下方的位置,副引導槽335的底部配置在比主引導槽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支承軸329及支承軸330配置在副引導槽335的底部的兩側。
[0129]圖18是沿著圖12所示的XVIII — XVIII線的座椅鎖定裝置314的剖視圖。圖19是滑動板325的主視圖。圖20是止擋片358 (stopper piece)的立體圖。圖21A?圖21C是用于說明鎖定位置的高度調(diào)整動作的剖視圖。
[0130]如圖18所示,止擋機構343包括:在上下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的多個止擋孔357、和通過與止擋孔357的內(nèi)面接觸而使止擋孔357的移動停止的多個止擋片358。而且,止擋機構343包括將多個止擋片358按壓于多個止擋孔357的多個板簧359。止擋孔357設于滑動板325,止擋片358及板簧359被保持在設于基板324的多個收納凹部360。止擋孔357及收納凹部360可以分別設于基板324及滑動板325。
[0131]如圖19所示,多個止擋孔357形成于滑動板325的一對側部356。多個止擋孔357構成沿著側部356在上下方向延伸的2列。各列由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地配置的多個止擋孔357構成。在圖19中,例示了各列由3個止擋孔357構成的例子。2列平行地配置。一列形成于一側部356,另一列形成于另一側部356。
[0132]如圖20所示,止擋片358包括板狀的平坦部361和相對于平坦部361傾斜的傾斜部362。如圖18所示,平坦部361以相對于基板324及滑動板325平行的姿勢被收納于收納凹部360。板簧359配置在平坦部361與收納凹部360的底面之間。平坦部361被板簧359向止擋孔357側按壓。傾斜部362從平坦部361向止擋孔357側突出。傾斜部362的頂端部配置在對應的止擋孔357內(nèi),在上下方向上與止擋孔357的內(nèi)面相對向。
[0133]如圖15所示,多個止擋片358包括與由多個止擋孔357構成的2列分別對應的二對止擋片358。各對止擋片358由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上止擋片358 U及下止擋片358L構成。如圖18所示,上止擋片358 U以傾斜部362的頂端部朝下的姿勢保持于收納凹部360,下止擋片358L以傾斜部362的頂端部朝上的姿勢保持于收納凹部360?;瑒影?25被上止擋片358 U及下止擋片358L向遠離基板324的方向按壓?;?24及滑動板325在厚度方向上隔開間隔地相對向。
[0134]觀察圖18可知,上止擋片358 U的傾斜部362雖然通過與止擋孔357內(nèi)面的接觸能限制滑動板325向上方的移動,但無法限制滑動板325向下方的移動。與此相反,下止擋片358L的傾斜部362雖然通過與止擋孔357內(nèi)面的接觸能限制滑動板325向下方向的移動,但無法限制滑動板325向上方的移動。因此,滑動板325相對于基板324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動被上止擋片358 U及下止擋片358L 二者限制。由此,保持板326及止擋板327相對于基板324的高度被止擋機構343固定。
[0135]如圖21A及圖21B所示,在自動二輪車I的開發(fā)階段、制造階段,作為解除構件的一例的夾子(clip)363可裝卸地安裝于止擋機構343。夾子363是例如朝上開口的U字狀。夾子363包括配置在基板324與滑動板325之間的中介部363a。在中介部363a插入基板324與滑動板325之間的狀態(tài)下,借助板簧359的彈性變形,下止擋片358L的傾斜部362配置在止擋孔357之外。因此,下止擋片358L對滑動板325的向下方的移動的限制被解除。另一方面,如圖21B及圖21C所示,在下止擋片358L的傾斜部362與止擋孔357相對向的狀態(tài)下,若取下夾子363,則下止擋片358L被板簧359按壓,下止擋片358L的傾斜部362進入止擋孔357。由此,滑動板325相對于基板324的向下方的移動被限制。
[0136]在圖21A中表示:上止擋片358 U的傾斜部362嵌入正中的止擋孔357,下止擋片358L的傾斜部362被夾子363按壓于收納凹部360內(nèi)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若座椅4向關閉位置側移動,座椅4與車身框架3相對移動,則鎖定構件16被向下向保持板326按壓。若保持板326被鎖定構件16向下按壓,則滑動板325向下方移動。由此,如圖21B所示,上止擋片358 U的傾斜部362嵌入最上方的止擋孔357,下止擋片358L的傾斜部362與正中的止擋孔357相對向。如圖21C所示,在該狀態(tài)下,若從座椅鎖定裝置314卸下夾子363,則下止擋片358L的傾斜部362嵌入正中的止擋孔357,滑動板325在上下方向的移動受限制。由此,鎖定機構317對鎖定構件16鎖定的鎖定位置的高度被向下方調(diào)整。
[0137]其他的實施方式
[0138]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第I?第3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不限于第I?第3實施方式的內(nèi)容,在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內(nèi)可進行各種變更。
[0139]例如,在第I?第3實施方式中,說明了自動二輪車所具有的座椅鎖定裝置的數(shù)量為I個的情況。但是,自動二輪車可以具有多個座椅鎖定裝置。例如可以是,自動二輪車具有座椅連結裝置和2個座椅鎖定裝置,座椅的前部借助座椅連結裝置與車身框架連結,座椅的右側部及左側部分別借助2個座椅鎖定裝置鎖定于車身框架。
[0140]此外,在第I?第3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座椅連結裝置將座椅的一部分以無法卸下的狀態(tài)連結于車身框架的情況。但是,也可以構成為座椅連結裝置將座椅的一部分可卸下地連結于車身框架。具體而言,座椅連結裝置可以包括設于車身框架及座椅的一方的U字狀的突起、和設于車身框架及座椅的另一方且以一定的高度可裝卸地安裝于突起的鉤。根據(jù)該構成,座椅連結裝置及座椅鎖定裝置雙方均是使座椅的一部分可裝卸地與車身框架連結,因此駕駛者能夠將整個座椅從車身框架卸下。
[0141 ] 此外,在第I?第3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鎖定構件由朝上開口的U字狀的軸構成的情況。但是,鎖定構件不限于U字狀,可以是C字狀、J字狀等的其他形狀。而且,鎖定構件不限于軸,可以由板、塊體等其他構件構成。
[0142]此外,在第I?第3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鎖定機構所具有的保持構件為板狀的情況。但是,保持構件不限于板狀,可以是塊體狀等其他形狀。對于基板、止擋板、輔助板及滑動板也同樣。
[0143]此外,在第I?第3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座椅連結裝置經(jīng)由支承于車身框架的中介構件而將座椅的一部分與車身框架連結的情況。但是,座椅連結裝置可以將座椅的一部分與車身框架直接連結。即,座椅連結裝置可以含有介于座椅連結裝置與座椅之間的中介構件,也可以不含有中介構件。
[0144]此外,在第I?第3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騎乘式車輛是小型摩托車式的自動二輪車的情況。但是,騎乘式車輛可以是運動式的自動二輪車、越野式自動二輪車、或機動助力車(輕型摩托車)。此外,騎乘式車輛不限于自動二輪車,可以是不平地行駛用車輛(ALL -TERRAIN VEHICLE),也可以是機動雪橇。
[0145]另外,可以在權利要求書記載的事項范圍內(nèi)進行各種設計變更。
[0146]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其不過是為了明確本發(fā)明的技術內(nèi)容而使用的具體例子,本發(fā)明不應限定于該具體例子來解釋,本發(fā)明的精神及范圍僅由權利要求書限定。
[0147]本申請與2012年5月31日在日本特許廳提出的特愿2012 — 125166號對應,該申請公開的全部內(nèi)容在此通過引用而編入本文。
【權利要求】
1.一種騎乘式車輛,包括: 車身框架; 座椅,其配置在所述車身框架的上方; 座椅連結裝置,其將所述座椅的一部分與所述車身框架連結; 座椅鎖定裝置,其包括設于所述車身框架及座椅的一方的鎖定構件、設于所述車身框架及座椅的另一方、將所述鎖定構件鎖定的鎖定機構、和能夠調(diào)整所述鎖定機構對所述鎖定構件的鎖定位置的高度的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通過在所述座椅的一部分由所述座椅連結裝置連結于所述車身框架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鎖定機構鎖定所述鎖定構件,從而將所述座椅鎖定于所述車身框架;和 鎖定解除裝置,其解除所述座椅鎖定裝置對所述座椅的鎖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鎖定機構包括通過保持所述鎖定構件而將所述鎖定構件鎖定的保持構件, 所述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構件能夠移動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構件的支承機構、和使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承機構移動的所述保持構件在多個位置停止的止擋機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止擋機構構成為:隨著所述車身框架與所述座椅的相對移動而所述鎖定構件被按壓于所述保持構件,由此在所述多個位置之間解除由所述止擋機構進行的所述保持構件的移動停止。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僅能向上方或下方調(diào)整所述鎖定位置的高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支承機構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構件能夠上下旋轉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構件的支承軸, 所述止擋機構包括使所述保持構件在多個旋轉位置停止的棘輪機構。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棘輪機構包括:具有多個齒的嚙合部、與所述嚙合部嚙合的爪部、和將所述嚙合部及爪部相互按壓的彈簧。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彈簧包括拉伸彈簧或壓縮彈簧。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爪部與所述鎖定解除裝置連結,被所述鎖定解除裝置驅動使得解除所述嚙合部與所述爪部的嚙合。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從所述嚙合部與所述爪部的嚙合位置到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線的距離小于從所述嚙合位置到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的距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和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線,相對于所述鎖定機構對所述鎖定構件的鎖定位置配置在相互相反側。
11.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嚙合部的旋轉軸線和所述爪部的旋轉軸線,相對于所述鎖定機構對所述鎖定構件的鎖定位置配置在同一側。
12.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支承機構包括以使所述保持構件能夠在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支承所述保持構件的滑動機構, 所述止擋機構被構成為:使能夠相對于所述支承機構在上下方向滑動的所述保持構件在多個高度停止。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止擋機構被構成為:所述保持構件相對于所述支承機構在上下方向上的固定,通過能夠裝卸地安裝于所述止擋機構的解除構件而解除。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鎖定機構設于所述車身框架, 所述鎖定位置調(diào)整機構設于所述鎖定機構。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13中任一 項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還包括收納盒,該收納盒具有由所述座椅開閉的開口部,配置在所述座椅的下方。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座椅連結裝置包括將所述座椅能夠旋轉地連結于所述車身框架的鉸鏈。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還包括配置于所述座椅的下方的燃料箱。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騎乘式車輛, 所述座椅連結裝置將所述座椅的前部連結于所述車身框架, 所述座椅鎖定裝置將所述座椅的后部鎖定于所述車身框架。
【文檔編號】B62J1/12GK103448840SQ201310048018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31日
【發(fā)明者】竹花大貴 申請人:雅馬哈發(fā)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