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的齒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齒盤,尤指一種可提升工作效率的自行車齒盤。
背景技術:
已有自行車的齒盤多為圓形的齒盤,如中國臺灣專利TWM 353889號所述,將齒盤固設于曲柄,供使用者踩踏帶動曲柄轉動,進一步帶動齒盤與自行車的傳動機構作動,但人體于踩踏動作中是以腿部施力,較適于上下往復推動,而非于曲柄轉動過程中均勻施力,使腿部于曲柄轉動至各個角度時產生不同的施力,將使較大或較小的力量形成浪費,令使用者的踩踏效率不易提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提升自行車傳動機構的工作效率自行車的齒盤。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自行車的齒盤,它包含一盤體,于該盤體的形心定義一中心軸,該中心軸垂直于該盤體,于該盤體周緣定義二第一基點、二第二基點與二第三基點,該二第一基點對稱于該中心軸,以該二第一基點的連線定義一第一軸線,該二第二基點對稱于該中心軸,以該二第二基點的連線定義一第二軸線,該二第三基點對稱于該中心軸,以該二第三基點的連線定義一第三軸線,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之間的夾角為50度,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三軸線間的夾角小于85度且大于 50度,于該盤體周緣與該中心軸距離最遠處定義二第四基點,該二第四基點對稱于該中心軸,該二第四基點分別位于其中一第二基點與其中一第三基點之間,以其中一第四基點至該中心軸的距離減去其中一第一基點至該中心軸的距離定義為一全域差值,以該盤體周緣其中一點至該中心軸的距離減去其中一第一基點至該中心軸的距離定義為一上升值,以其中一上升值與該全域差值的比值定義為一上升率,該盤體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一基點分別向各該第二基點遞增,各該第二基點的上升率介于0. 8至1之間,該盤體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二基點分別向各該第四基點遞增,該盤體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四基點分別向各該第三基點遞減,各該第三基點的上升率介于0. 8至1之間,該盤體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三基點分別向各該第一基點遞減;若干個齒,環(huán)設于所述盤體,各該齒自該盤體周緣徑向凸出。所述自行車的齒盤更包含一曲柄,該曲柄固設于所述盤體,該曲柄與所述第一軸線平行。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組裝于自行車傳動機構中時,可對應使用者不同的踩踏位置產生不同的力臂,獲得大齒比或小齒比的踩踏效果,提升自行車傳動機構利用使用者踩踏力量的效率。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組裝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圖4與圖5是本發(fā)明的使用動作狀態(tài)示意圖。主要標號說明α 第一軸線與第二軸線之間的夾角β 第一軸線與第三軸線之間的夾角γ 二第四基點連線與第一軸線之間的夾角1 盤體
11 中心軸
12,12'第一基點
13,13'第二基點
14,14'第三基點
15,15'第四基點
16 第—4由線
17 第二軸線
18 第三軸線
2 齒
3 曲柄4 鏈條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僅以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可能的實施狀態(tài),但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所欲保護的范疇,事先敘明。請參考圖1至圖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行車的齒盤,供固設于自行車中,可于使用者騎乘自行車時轉動,帶動鏈條與其他齒盤轉動,作為自行車傳動機構的一部份。該齒盤包括有一盤體1與若干個齒2,并可于該盤體固設一曲柄3。該盤體1中央可呈鏤空狀,以減輕該齒盤的整體重量。該盤體1具有一形心,亦即該盤體1的幾何中心,于該盤體1的形心定義一中心軸11,該中心軸11垂直于該盤體1。于該盤體1周緣定義二第一基點12、12,、二第二基點13、13,與二第三基點14、14,,并另定義有二第四基點15、15’,其中該二第一基點12、12’對稱于該中心軸11,以該二第一基點12、 12’的連線定義一第一軸線16,該二第二基點13、13’對稱于該中心軸,以該二第二基點13、 13’的連線定義一第二軸線17,該二第三基點14、14’對稱于該中心軸,以該二第三基點14、 14’的連線定義一第三軸線18,該第一軸線16與該第二軸線17之間的夾角α約為50度, 該第一軸線16與該第三軸線18間的夾角β小于85度且大于50度,較佳者,該第一軸線 16與該第三軸線18間的夾角β僅略小于85度。以該盤體1周緣與該中心軸11距離最遠處定義該二第四基點15、15’,該二第四基點15、15’對稱于該中心軸11,該二第四基點15、15’可分別位于其中一第二基點13、13’與其中一第三基點14、14’之間任意一處,較佳者,該二第四基點15、15’的連線與該第一軸線16之間的夾角Y為60度。
其中,該盤體1周緣各點至該中心軸11的距離自各該第一基點12、12’向各該第二基點13、13’與各該第四基點15、15’遞增,另該盤體1周緣各點至該中心軸11的距離自各該第四基點15,15'向各該第三基點14,14'與各該第一基點12’、12遞減,亦即,越接近各該第四基點15、15’該盤體1周緣各點至該中心軸11的距離越長。更明確地說,定義一全域差值,為其中一第四基點15至該中心軸的距離減去其中一第一基點12至該中心軸11的距離;定義一上升值,為該盤體1周緣其中一點至該中心軸11的距離減去其中一第一基點 12至該中心軸11的距離;另定義一上升率,為其中一上升值與該全域差值的比值;其中該盤體周緣相鄰各點各具有不同的上升值與上升率,各該第一基點12、12’的上升率為0,該盤體1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一基點12、12’分別向各該第二基點13、13’遞增至0.8 至1之間,該盤體1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二基點13、13’分別向各該第四基點15、15’ 遞增至1,該盤體1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四基點15、15’分別向各該第三基點14、14’ 遞減至0. 8至1之間,該盤體1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三基點14、14’分別向其中一第一基點12’、12遞減至0。該些齒2環(huán)設于該盤體1,各該齒2自該盤體1周緣徑向凸出。該曲柄3固設于該盤體1,較佳者,該曲柄3可與該第一軸線16平行。請參考圖4,藉此,本發(fā)明可供裝設于自行車中使用,可受使用者踩踏曲柄,繞該中心軸轉動,并帶動鏈條4移動,可將該曲柄3裝設平行于該第一軸線16,當曲柄3受使用者踩踏帶動而轉動至與水平面呈約30度角時,曲柄3位置恰適于供使用者出力踩踏,而鏈條 4恰嚙合于鄰近第四基點15的齒,使盤體1與齒2對鏈條4形成較大的力臂,可帶動鏈條4 快速移動。請參考圖5,當使用者持續(xù)帶動曲柄3轉動,該曲柄3逐漸轉動接近于與水平面垂直而不適使用者出力踩踏,齒盤1與鏈條4則逐漸嚙合于接近第一基點12、12’的齒,使鏈條4的力臂逐漸減小,可供本發(fā)明較省力地帶動鏈條4移動。然而,本發(fā)明供使用者將曲柄裝設平行于第二軸線,或令曲柄傾斜于第一軸線與第二軸線者,亦無不可。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中的齒盤可于使用者適于出力踩踏時提供較大力臂,快速帶動鏈條移動,并于使用者不適出力踩踏時減小力臂,省力地帶動鏈條轉動,兼具大齒比與小齒比的使用特點,可使自行車產生極佳的使用者騎乘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的齒盤,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盤體,于該盤體的形心定義一中心軸,該中心軸垂直于該盤體,于該盤體周緣定義二第一基點、二第二基點與二第三基點,該二第一基點對稱于該中心軸,以該二第一基點的連線定義一第一軸線,該二第二基點對稱于該中心軸,以該二第二基點的連線定義一第二軸線,該二第三基點對稱于該中心軸,以該二第三基點的連線定義一第三軸線,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之間的夾角為50度,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三軸線間的夾角小于85度且大于50 度,于該盤體周緣與該中心軸距離最遠處定義二第四基點,該二第四基點對稱于該中心軸, 該二第四基點分別位于其中一第二基點與其中一第三基點之間,以其中一第四基點至該中心軸的距離減去其中一第一基點至該中心軸的距離定義為一全域差值,以該盤體周緣其中一點至該中心軸的距離減去其中一第一基點至該中心軸的距離定義為一上升值,以其中一上升值與該全域差值的比值定義為一上升率,該盤體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一基點分別向各該第二基點遞增,各該第二基點的上升率介于0. 8至1之間,該盤體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二基點分別向各該第四基點遞增,該盤體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四基點分別向各該第三基點遞減,各該第三基點的上升率介于0.8至1之間,該盤體周緣各點的上升率自各該第三基點分別向各該第一基點遞減;若干個齒,環(huán)設于所述盤體,各該齒自該盤體周緣徑向凸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行車的齒盤,其特征在于,它更包含一曲柄,該曲柄固設于所述盤體,該曲柄與所述第一軸線平行。
全文摘要
一種自行車的齒盤,包括有一盤體與若干個齒,該些齒環(huán)設于該盤體,自該盤體周緣徑向凸出,在該盤體周緣定義若干個基點,相鄰的各基點至該盤體中心距離不同。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組裝于自行車傳動機構中時,可對應使用者不同的踩踏位置產生不同的力臂,獲得大齒比或小齒比的踩踏效果,提升自行車傳動機構利用使用者踩踏力量的效率。
文檔編號B62M9/00GK102285426SQ20101020432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1日
發(fā)明者許家瑋 申請人:許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