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以人力拖拉來運載小件物品的工具,是一種便于隨身攜帶又 能達到省力運物的載物車。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可拖拉行走的箱包及小型手拖車只能將拉桿的長度縮短,不能 將兩輪收合,即不能將車的寬度收小,在收縮的狀態(tài)也仍然是原箱包或原拖車主 體的大小,在未使用的情況下仍然體積大,占地方,不便于休閑出行購物或下班 后購物的攜帶。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小型載物車或拉桿式箱包的攜帶不便,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 便攜式可收縮的載物車,在不使用時可如折疊傘一樣將其收縮起來,掛在手上或 放在隨身挎包里。需要運載物品時即可張開成為小型載物車,尤其方便于短途的 臨時性購物和載物,如適用于城市中以公交車為交通工具的人,其公交站點往往 與購物商場、住所相距較遠,下班后已經(jīng)很累,再購物后還要負重徒步走相當長 一段路,更是辛苦,而有了這種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就可隨時將其打開用來運 載,則省力方便多了。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方案是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其物理機械構造主要
由拉桿、輪架、滾輪、裝物袋組成,其中,拉桿由1個手柄、2個掛鉤、3_4 節(jié)套管組成,輪架由1個安裝有定位開關的上滑座、1個下滑座、2根外側輪架、 2根內(nèi)側輪架、2根活動推拉桿、2根承物桿組成。其特征是拉桿主體伸縮部分 由套管套接,自下而上一節(jié)內(nèi)套一節(jié),套管拉伸后由拉桿銷釘銷接,手柄與拉桿 上部的第一節(jié)套管端口固定連接,掛鉤與第二節(jié)套管端口兩側固定連接,掛鉤與 手桿平行;上滑座與下滑座均為兩側帶有轉軸的筒狀構件,拉桿下部的最后一節(jié) 套管分別從上滑座與下滑座的筒中穿過與之套連,上滑座安裝有定位開關,兩根 外側輪架上端分別與上滑座的兩側通過轉軸III鉸連,兩根內(nèi)側輪架上端分別與 下滑座的兩側通過轉軸II鉸連,兩根外側輪架下端分別與兩根內(nèi)側輪架下端的 相鄰點通過轉軸I鉸連,滾輪固定在兩根外側輪架正下端;兩活動推拉桿一端點 與最后一節(jié)套管底端兩側通過轉軸VI鉸連,兩根活動推拉桿中部又分別與兩根 外側輪架中部相交并通過轉軸V鉸連,兩承物桿呈L型,其轉折點分別與兩活 動推拉桿在轉軸V處通過轉軸IV鉸連;裝物袋上部的掛環(huán)掛在掛鉤上,裝物袋 底部固定在活動推拉桿與承物桿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將此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在不使用時將其收縮 起來,掛在手上或放在隨身挎包里,攜帶非常方便,需要運載物品時即可張開成 為小型載物車,尤其方便于短途的臨時性購物和載物,方便省力。
圖1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
圖2是放大后輪架正視圖。
圖3是放大后活動推拉桿正視圖。圖4是放大后活動推拉桿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tài)正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輪架收縮中正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輪架完全收縮正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完全收縮正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完全收縮右視圖。 圖IO是放大后定位開關在開狀態(tài)剖視圖。 圖11是放大后定位開關在關狀態(tài)剖視圖。
圖中l(wèi).手柄,2.拉桿,3.掛鉤,4.拉桿銷釘,5.上滑座,6.外側輪架, 7.活動推拉桿,8.滾輪,9.內(nèi)側輪架,10.承物桿,11.下滑座,12.裝物 袋,13.掛環(huán),14.轉軸I, 15.轉軸II, 16.轉軸III, 17.定位開關,18. 轉軸IV, 19.轉軸V, 20.轉軸VI, 21.彈簧,22.定位開關銷釘。
注1、圖中所注拉桿銷釘同指銷接相鄰兩節(jié)套管的拉桿銷釘,所注內(nèi)外側 輪架、活動推拉桿、滾輪、轉軸則同指左右側構件。
2、 點狀虛線所表示非該頁圖示構件,僅表明與該頁圖示構件位置關系的其 它圖示構件,線狀虛線則表示構件的透視部分。
3、 圖5至圖9是該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從工作時展開狀態(tài)到折疊收縮后的 非工作時收合狀態(tài)演示過程,圖中不含裝物袋。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該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的拉桿(2)由3—4節(jié)套管套接,自下而上 一節(jié)內(nèi)套一節(jié),套管拉伸后由拉桿銷釘(4)銷接,相鄰套管不至于脫離,手柄 (1)與拉桿(2)上部的第一節(jié)套管端口固定連接,掛鉤(3)與第二節(jié)套管端 口兩側固定連接,掛鉤(3)與手桿(1)平行;上滑座(5)與下滑座(11)均 為兩側帶有轉軸的筒狀構件,且上滑座(5)上安裝有定位開關(17),拉桿(2) 下部的最后一節(jié)套管分別從上滑座(5)與下滑座(11)的筒孔中穿過與之套連; 同時參見圖2所示,兩根外側輪架(6)上端分別與上滑座(5)的兩側通過轉軸 III (16)鉸連,兩根內(nèi)側輪架(9)上端分別與下滑座(11)的兩側通過轉軸 II (15)鉸連,兩根外側輪架(6)下端分別與兩根內(nèi)側輪架(9)下端的相鄰點 通過轉軸I (14)鉸連,滾輪(8)固定在兩根外側輪架(6)正下端;同時參見 圖3所示,兩活動推拉桿(7) —端點與拉桿(2)下部的最后一節(jié)套管底端兩側 通過轉軸VI (20)鉸連,兩根活動推拉桿(7)中部又分別與兩根外側輪架(6) 中部相交并通過轉軸V (19)鉸連;參見圖4,兩承物桿(10)呈L型,其轉角 分別與兩活動推拉桿(7)在轉軸V (19)處通過轉軸IV (18)鉸連,裝物袋(12) 口的掛環(huán)(13)掛在掛鉤(3)上,裝物袋(12)底部固定在活動推拉桿(7)與 承物桿(10)上,該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收合時,承物桿(10)與活動推拉桿(7) 外端可并攏,該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展開時,承物桿(10)受裝物袋(12)的 張力作用張開與活動推拉桿(7)成九十度角,而裝物袋(12)底部隨之展開;拉 桿(2)的每節(jié)套管長度與外側輪架(6)長度大致相等,這樣有利于發(fā)揮該便攜 式可收縮載物車收合時體積盡量小和展開時體積盡量大的優(yōu)勢;轉軸IV (19) 到所對應外側輪架(6)底端的長度應與其到拉桿(2)底端的長度大致相等,這 樣也有利于發(fā)揮該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收縮時體積盡量小和展開時體積盡量大 的特點。
在圖5至圖9所示是該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從工作時展開狀態(tài)到折疊收縮后 的非工作時收合狀態(tài)演示過程,圖5是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在非工作的展開的正面狀態(tài),圖6中,保持上滑座(5)位置不變,按下定位開關(17)(參見圖10), 將拉桿(2)下推,拉桿(2)底部帶動兩活動推拉桿(7)的一端下伸,活動推拉 桿(7)同時帶動外側輪架(6)內(nèi)合,使兩滾輪(8)進行收合并攏,圖7是便攜 式可收縮載物車的輪架收合完畢正面狀態(tài),圖8、圖9中,將拉桿(2)收縮, 使該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整體縮小的狀態(tài),圖8為正面,圖9為右側面;相反地, 在工作狀態(tài)即使用時將拉桿(2)拉伸,拉桿(2)拉伸后用拉桿銷釘(4)或螺 旋紋固定,保持上滑座(5)位置不變,將拉桿(2)上拉,拉桿(2)底部帶動 兩活動推拉桿(7)的一端上伸,活動推拉桿(7)同時推動外側輪架(6)外張,定位 開關銷釘(21)在彈簧(20)的作用下銷入拉桿(2)的孔槽中(參見圖11), 從而使上滑座(5)與拉桿(2)銷接,同時兩輪張開則成為一輛小型載物車。
權利要求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其物理機械構造主要由拉桿、輪架、滾輪、裝物袋組成,其中,拉桿由1個手柄、2個掛鉤、3—4節(jié)套管組成,輪架由1個安裝有定位開關的上滑座、1個下滑座、2根外側輪架、2根內(nèi)側輪架、2根活動推拉桿、2根承物桿組成,其特征是拉桿主體伸縮部分由套管套接,自下而上一節(jié)內(nèi)套一節(jié),套管拉伸后由拉桿銷釘銷接,手柄與拉桿上部的第一節(jié)套管端口固定連接,掛鉤與第二節(jié)套管端口兩側固定連接,掛鉤與手桿平行;上滑座與下滑座均為兩側帶有轉軸的筒狀構件,拉桿下部的最后一節(jié)套管分別從上滑座與下滑座的筒中穿過與之套連,上滑座安裝有定位開關,兩根外側輪架上端分別與上滑座的兩側通過轉軸III鉸連,兩根內(nèi)側輪架上端分別與下滑座的兩側通過轉軸II鉸連,兩根外側輪架下端分別與兩根內(nèi)側輪架下端的相鄰點通過轉軸I鉸連,滾輪固定在兩根外側輪架正下端;兩活動推拉桿一端點與最后一節(jié)套管底端兩側通過轉軸VI鉸連,兩根活動推拉桿中部又分別與兩根外側輪架中部相交并通過轉軸V鉸連,兩承物桿呈L型,其轉折點分別與兩活動推拉桿在轉軸V處通過轉軸IV鉸連;裝物袋上部的掛環(huán)掛在掛鉤上,裝物袋底部固定在活動推拉桿與承物桿上。
專利摘要一種便攜式可收縮載物車,其主要由拉桿、輪架、滾輪、裝物袋組成,其中,拉桿由手柄、掛鉤、套管組成,輪架由上滑座、下滑座、外側輪架、內(nèi)側輪架、活動推拉桿、承物桿組成。拉桿主體伸縮部分由3-4節(jié)套管套接,拉伸后由拉桿銷釘銷接,上滑座與下滑座兩側通過轉軸分別連接外、內(nèi)側輪架,上滑座安裝有定位開關,拉桿分別從上滑座與下滑座的筒孔中穿過與之套連,兩根外、內(nèi)側輪架另一端的相鄰點通過轉軸鉸連,滾輪固定在兩根外側輪架正下端,兩活動推拉桿一端點與拉桿底端兩側通過轉軸鉸連,其中部又分別與兩根外側輪架中部相交并通過轉軸鉸連,兩承物桿分別與兩活動推拉桿通過轉軸鉸連,裝物袋上部的掛環(huán)掛在掛鉤上,裝物袋底部固定在活動推拉桿與承物桿上。
文檔編號B62B1/12GK201287742SQ20072018300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飛 余 申請人:飛 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