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機高溫耐磨涂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敘述了一種無機高溫耐磨涂料。具體地講,本發(fā)明敘述了一種適合于室溫~500℃溫度條件下熱加工模具、零件,具有優(yōu)異的防粘、抗磨、減摩及潤滑性能的涂料。
背景技術:
高溫耐磨涂料是一種特種涂料,它是利用膠粘劑將固體潤滑劑及其填料粘附在金屬底材上,從而起到防粘、潤滑的作用。目前,使用溫度在400℃以上的高溫耐磨涂料大都采用無機類膠粘劑如硅酸鹽、磷酸鹽。
在熱加工脫模過程如電視機玻殼生產中,在模具上需要現場擦涂高溫潤滑劑,以保證產品表面光潔、無裂紋,同時要求潤滑劑本身不會粘附在產品表面。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無機高溫耐磨涂料,解決高溫環(huán)境下熱加工脫模過程的防粘、潤滑問題,這種涂料可以現場擦涂在模具上使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一種無機高溫耐磨涂料,它由膠粘劑、固體潤滑劑、防粘劑、潤濕劑、助劑、溶劑組成。膠粘劑是酸性磷酸鋁,固體潤滑劑為石墨,防粘劑為氮化鈦、氮化硼、二硫化鎢,潤濕劑為吐溫80,助劑為氧化鉛,溶劑為水。其重量份數組成為酸性磷酸鋁100份,石墨30~80份,氧化鉛50~100份,吐溫801~20份,氮化鈦3~15份,氮化硼3~15份,二硫化鎢3~15份,水300~600份。
本發(fā)明所述酸性磷酸鋁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所得反應物中PO4-3與Al+3的摩爾比在1.4∶1~1.9∶1之間。
本發(fā)明所述石墨為高分散性絕不粘結的灰黑色微粉。比重2.27,粒度<5μm,分子式為C,分子量12.01。
本發(fā)明所述氧化鉛為黃色粉末,密度9.2~9.5,其純度應在98.0%,分子式為PbO,分子量223.2。
本發(fā)明所述吐溫80為聚氧化烯山梨糖醇酐油酸脂,溶于水,且易分散。
本發(fā)明所述氮化鈦為金黃色粉末,熔點2950℃,密度5.43,適用于耐高溫、耐磨損領域,分子式為TiN,分子量為61.88。
本發(fā)明所述氮化硼為白色松散粉末,密度2.25,熔點3000℃,粒度<5μm,分子式為BN,分子量24.82。
本發(fā)明所述二硫化鎢為棕色或黑色粉末,微溶于冷水,溶于熱水,粒度<5μm,分子式為WS2,分子量為247.85。
本發(fā)明所使用的溶劑是水,為保證擦涂的均勻性,涂料的固含量一般控制在30%~50%之間。
本發(fā)明無機高溫耐磨涂料的制備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
準確稱量所需磷酸和氫氧化鋁,并將氫氧化鋁等分為兩份。將其中一份氫氧化鋁和磷酸混合,放入球磨罐中研磨1小時,加入剩余的氫氧化鋁繼續(xù)研磨2小時,再加入水,研磨1小時。取出自然沉降至溶液澄清透明為止。取出上層清液,加入固體潤滑劑、防粘劑、潤濕劑及助劑,并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用膠體磨研磨兩遍,即成無機高溫耐磨涂料。
本發(fā)明涂料的使用方法是,第一次使用本涂料時,須在模具加熱前對模具進行清洗。可用汽油、煤油或丙酮進行清洗并晾干。待模具加熱到使用溫度時可以直接用耐高溫刷子將本發(fā)明的無機高溫耐磨涂料擦涂于模具表面。涂料會自行固化成無機高溫耐磨涂層。
本發(fā)明的無機高溫耐磨涂層既能潤滑,也能防粘??山鉀Q500℃溫度以下條件下熱加工模具、零件脫模問題。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稱取100g磷酸和30g氫氧化鋁混合,放入球磨罐中研磨1小時,再加入30g氫氧化鋁繼續(xù)研磨2小時,再加入200g水,研磨1小時。取出自然沉降至溶液澄清透明為止。取出上層清液,加入石墨40g、氧化鉛60g,吐溫80 10g,氮化硼5g,二硫化鎢5g,水200g,攪拌均勻,用膠體磨研磨兩遍,即成本發(fā)明的涂料。
實施例2制備方法和實施例1相同,配方如表1(重量為克)
權利要求
1.一種無機高溫耐磨涂料,其特征在于涂料重量份數組成為酸性磷酸鋁 100份石墨 30~80份氧化鉛 50~100份吐溫80 1~20份氮化鈦 3~15份氮化硼 3~15份二硫化鎢 3~15份水 300~60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說的涂料,其特征在于酸性磷酸鋁中PO4-3與Al+3的摩爾比在1.4∶1~1.9∶1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無機高溫耐磨涂料。它由膠粘劑、固體潤滑劑、防粘劑、潤濕劑、助劑、溶劑組成。膠粘劑是酸性磷酸鋁,固體潤滑劑為石墨,防粘劑為氮化鈦、氮化硼、二硫化鎢,潤濕劑為吐溫80,助劑為氧化鉛,溶劑為水。本發(fā)明的無機高溫耐磨涂料使用方便,直接擦涂于經清洗干凈的金屬表面,經過高溫固化即成干膜潤滑涂層。本發(fā)明的涂層適用于室溫至500℃以下溫度條件下的熱加工模具、零件的防粘、潤滑。
文檔編號C09D5/00GK1421495SQ0215822
公開日2003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2月19日
發(fā)明者何志明, 史月華, 陳曉伯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