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裝飾、園藝修飾的材料,尤其涉及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以及建筑裝飾材料、園藝修飾材料和工藝品的發(fā)展,人們回歸和親近大自然的愿望日益增強,鵝卵石正是自然界的一種造化。由于天然鵝卵石資源的匱乏和國家對自然資源保護的加強,天然鵝卵石已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目前已有許多制造商設法用塑料來仿造天然鵝卵石。但所有的人造鵝卵石均色彩固定的,無變色的功能。若有人造鵝卵石將其裝飾在建筑物,花臺、花盆上,當獲得不同的光照后人造鵝卵石的顏色會隨之發(fā)生變化,這將增加許多功能和提高觀賞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克服了天然鵝卵石和人造鵝卵石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價格低廉,生產方便,自然逼真,可進行大批量生產在不同的光照下能變色的人造鵝卵石及其制造方法。為了達到上述要求,本發(fā)明所述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其特征是制造人造鵝卵石的原料中含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的感光變色材料。所述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0. 1-15 %、純白油0. 1 % -2 %、阻燃劑0-26 %,其余為新塑料顆粒和/或再生塑料顆粒,制成變色前為無色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所述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0. 1-15%、純白油0. -2%、阻燃劑0-26%、淺色的顏料或/和熒光顏料 0. 0002-1 %,其余為新塑料顆粒和/或再生塑料顆粒,制成變色前為彩色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所述MC感光粉為MC#12紫色、MC#14藍色、MC#16黃色、MC#19紅色中的一種或它們中的任何幾種混合。在上述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原料中加入,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的感光變色材料總重量20%的抗氧化劑、20%的熱安定劑和20% UV吸收劑。所述的新塑料顆?;蛟偕芰项w粒所指的塑料為聚苯乙烯類或聚丙烯類或聚乙烯類或聚氯乙烯類或ABS料或AS料或ASA料或PA料或PC料或亞克力料。上述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生產工藝依次是(1)、配料、拌料根據上述需要制造不同顏色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配方進行配料,攪拌前先用純白油將新塑料顆?;蛟偕芰项w粒潤濕,然后再將通過攪拌將各種配料攪拌均勻,如分散不良可加入適量分散劑,分散劑的加入量以能攪拌分散性好為度。(2)、注塑成形采用類似天然鵝卵石的注塑模具,選擇合適的注塑機注塑;其中注塑機料筒溫度控制在140°C -280 °C ;噴嘴溫度在135°C -280 °C ;模具溫度控制在10°c -130°c ;注射壓強在40Pa-180Pa的條件下注塑,制成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坯料;(3)、脫模、冷卻在注塑模具中脫出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坯料,冷卻;(4)、拋光選用與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體積大致相同的多角拋光材料放入拋光機,并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拋光,至表面光滑;(5)、清洗用清水沖洗;(6)、檢驗、包裝入庫。所述的冷卻是在脫模后即用水冷卻;所述的多角拋光材料為多角瓷石。拋光時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量以溶液面與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和多角拋光材料高度持平為準;所述氫氧化鈉溶液的配比,按每噸水加含量為96%的固體氫氧化鈉1-3千克的比例。在清洗和檢驗、包裝入庫工序之間還經打蠟上光處理的工序。該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感光變色原理利用波長為320-380UVA的紫外線能量將感光分子鍵打開,使它從低能階跳到高能階。即從不可見光跳到可見光,從而產生顏色的變化。當失去紫外線照射或溫度升高超過45°C時,感光分子鍵關閉,即回復到原來的顏色。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底色的選擇不能太深,一般選擇透明或淺色最適宜,以免遮蓋變色后的顏色。因此所述淺色的染料是相對變色粉在顯色狀態(tài)時,染料的顏色不遮蓋變色粉有色時的顏色。依據上述配方和工藝生產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由于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中含有變色粉,在陽光照射下可以變色,可廣泛應用在園林、小路、階梯、花園、假山、泳池、魚缸、 水族館和室內外裝飾等,不僅有普通鵝卵石的裝飾用途,而且感光變色具有更美觀的效果。 該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無毒、無害、無放射性物質,并可無限次反復使用,如選用廢舊再生塑料顆粒,既美化環(huán)境又節(jié)約資源,而且成本低廉并符合環(huán)保要求。所制造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表面光滑、紋理自然逼真、真石感強,適合不同用途的需要,具有廣闊的市場和發(fā)展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是在制造人造鵝卵石的原材料中含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的感光變色材料。所述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0. 1-15 %、純白油0. 1 % -2 %、阻燃劑0-26 %,其余為新塑料顆粒和/或再生塑料顆粒,制成變色前為無色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所述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0. 1-15%、純白油0. -2%、阻燃劑0-26%、淺色的顏料或/和熒光顏料 0. 0002-1 %,其余為新塑料顆粒和/或再生塑料顆粒,制成變色前為彩色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所述MC感光粉為MC#12紫色、MC#14藍色、MC#16黃色、MC#19紅色中的一種或它們中的任何幾種混合。在上述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原料中加入,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的感光變色材料總重量20%的抗 氧化劑、20%的熱安定劑和20% UV吸收劑,以提高紫外光的吸收。所述的新塑料顆粒或再生塑料顆粒所指的塑料為聚苯乙烯類或聚丙烯類或聚乙烯類或聚氯乙烯類或ABS料或AS料或ASA料或PA料或PC料或亞克力料。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生產工藝依次是(1)、配料、拌料根據上述需要制造不同顏色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配方進行配料,攪拌前先用純白油將塑料潤濕,然后再將通過攪拌將各種配料攪拌均勻,如分散不良可加入適量分散劑,分散劑的加入量以能攪拌分散性好為度。制成無色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配料用量的各實施例(單位公斤)
權利要求
1.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其特征是制造人造鵝卵石的原料中含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的感光變色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其特征是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0. 1-15%、純白油0. 1% _2%、阻燃劑0-26%,其余為新塑料顆粒和/或再生塑料顆粒,制成變色前為無色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其特征是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0. 1-15%、純白油0. 1% _2%、阻燃劑0-26%、淺色的顏料或/和熒光顏料0. 0002-1 %,其余為新塑料顆粒和/或再生塑料顆粒,制成變色前為彩色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其特征是所述MC感光粉為MC#12紫色、MC#14藍色、MC#16黃色、MC#19紅色中的一種或它們中的任何幾種混合。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其特征是在上述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原料中加入,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的感光變色材料總重量 20%的抗氧化劑、20%的熱安定劑和20% UV吸收劑。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其特征是所述的新塑料顆?;蛟偕芰项w粒所指的塑料為聚苯乙烯類或聚丙烯類或聚乙烯類或聚氯乙烯類或ABS料或AS 料或ASA料或PA料或PC料或亞克力料。
7.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生產工藝,其特征依次是(1)、配料、拌料根據上述需要制造不同顏色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配方進行配料,攪拌前先用純白油將新塑料顆粒或再生塑料顆粒潤濕,然后再將通過攪拌將各種配料攪拌均勻,如分散不良可加入適量分散劑,分散劑的加入量以能攪拌分散性好為度。(2)、注塑成形采用類似天然鵝卵石的注塑模具,選擇合適的注塑機注塑;其中注塑機料筒溫度控制在140°C -280°C ;噴嘴溫度在135°C -280°C ;模具溫度控制在10°C _130°C ; 注射壓強在40Pa-180Pa的條件下注塑,制成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坯料;(3)、脫模、冷卻在注塑模具中脫出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坯料,冷卻;(4)、拋光選用與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體積大致相同的多角拋光材料放入拋光機,并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拋光,至表面光滑;(5)、清洗用清水沖洗;(6)、檢驗、包裝入庫。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卻是在脫模后即用水冷卻;所述的多角拋光材料為多角瓷石。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氫氧化鈉溶液的配比按每噸水加含量為96%的固體氫氧化鈉1-3千克的比例。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的生產工藝,其特征是在清洗和檢驗、 包裝入庫工序之間還經打蠟上光處理的工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及其制造方法,旨在提供一種價格低廉,生產方便,自然逼真,可進行大批量生產在不同的光照下能變色的人造鵝卵石及其制造方法。它是在人造鵝卵石的材料中含有MC感光變色粉或/和感光色母粒的感光變色材料。感光人造鵝卵石的生產工藝依次是配料、拌料、注塑成形、脫模、冷卻、拋光、清洗、檢驗、包裝入庫。依據上述配方和工藝生產的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由于感光變色人造鵝卵石中含有感光變色粉,在陽光照射下可以變色,可廣泛應用在園林、小路、階梯、花園、假山、泳池、魚缸、水族館和室內外裝飾等,不僅有普通鵝卵石的裝飾用途,而且感光變色具有更美觀的效果。
文檔編號C08L27/06GK102220028SQ201110113070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俞善鋒 申請人:俞善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