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氰基二噻二烯作為殺真菌劑的用途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2,3,5,6-四氰基-[1,4]二噻二烯及其N-氧化物和鹽在栽培植物上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的用途以及用2,3,5,6-四氰基-[1,4]二噻二烯涂敷的種子。本發(fā)明還涉及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包括處理待防止真菌侵襲的植物或種子。
【專利說(shuō)明】四氰基二噻二烯作為殺真菌劑的用途
[0001]本發(fā)明涉及2,3,5,6-四氰基-[1,4] 二噻二烯(dithiine)及其N-氧化物和鹽在栽培植物上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的用途以及用2,3,5,6-四氰基-[1,4] 二噻二烯涂敷的種子。本發(fā)明還涉及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包括處理待防止真菌侵襲的植物或種子。
[0002]2,3,5,6-四氰基-[1,4] 二噻二烯的制備及其防治細(xì)菌和藻類的用途公開于US3, 753,677 中。該化合物對(duì)抗果生核盤菌(Sclerotinia fructigena)和 Stempophyllumsarcinaeforme的用途已經(jīng)公開于US3, 265, 565中。沒(méi)有提及將該化合物施用于植物或種子上或者將其用于在本文所述的栽培植物上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
[0003]某些下式的取代二噻二烯四甲酰亞胺用于在栽培植物上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的用途由 W02010/043319 和 2011/029551 已知:
[0004]
【權(quán)利要求】
1.式I化合物及其N-氧化物和可農(nóng)用鹽在栽培植物上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的用途: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式I化合物具有式1.A: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用途,其中所述栽培植物選自禾谷類、甜菜、水果、豆科植物、油料植物、大豆、葫蘆科植物、纖維植物、柑桔類水果、蔬菜、月桂類植物、原料植物、玉米、煙草、堅(jiān)果、咖啡、茶、香蕉、 葡萄藤(食用葡萄和釀酒用葡萄)、啤酒花、草坪、甜葉菊(也稱甜菊(Stevia))、天然橡膠植物或觀賞和森林植物,包括這些植物的植物繁殖材料和作物材料。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的用途,其中所述栽培植物選自土豆、糖用甜菜、煙草、小麥、黑麥、大麥、燕麥、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豆科植物、向日葵、咖啡、甘蔗、水果、葡萄藤、觀賞植物、黃瓜、西紅柿、菜豆和南瓜。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中任一項(xiàng)的用途,用于在大麥植物上防治選自如下的植物病原性真菌:小麥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白粉病),麥角菌(Claviceps purpurea)(麥角病),大麥網(wǎng)斑內(nèi)胳螺抱(Drechslera(同義詞Helminthosporium,有性型:Pyrenophora)teres)(網(wǎng)斑病),禾本科鍵抱(Fusarium graminearum)和大刀鍵抱(Fusarium cuImorum)(根腐病,黑星病或銀尖病),禾頂囊殼(Gaeumannomyces graminis)(全蝕病),大麥柄銹病(Puccinia hordei)(大麥黃矮葉銹病或葉銹病),禾柄銹菌(P.graminis)(莖銹病),條形柄銹病(P.striiformis)(條紋病或黃銹病),Ramularia collo-cygni (柱隔孢葉斑病,生理葉斑病)和黑麥_孢(Rhynchosporium secalis)(褐變病)。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中任一項(xiàng)的用途,用于在玉米植物上防治選自如下的植物病原性真菌: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禾生炭疽病菌(Colleotrichumgraminicola),玉米生離螺孢(Bipolaris zeicola),玉蜀黍平臍螺孢(Drechsleramaydis),輪枝鍵抱(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頂囊殼(Gaeumannomyces graminis)(全蝕病),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玉米黑穗病)。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中任一項(xiàng)的用途,用于在大豆植物上防治選自如下的植物病原性真菌: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和大豆紫斑病菌(Cercospora kikuchii),毛豆炭疽病菌(Colle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黃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葉斑病),白紋羽菌(Dematophora (有性型:Rosellinia) necatrix)(根腐病和莖腐病),北莖潰瘍菌屬(Diaporthe),例如大豆北莖潰瘍病菌(D.phaseolorum)(立枯瘍),爺鐮孢(Fusarium solani),擴(kuò)散叉絲殼(Microsphaera diffusa)(白粉病),大豆霜霉病菌(Peronospora manshurica)(霜霉病),豆薯層鎊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山馬蟥層銹菌(P.meibomiae)(大豆銹病),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megasperma)(同義詞P.sojae),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根腐病和莖腐病),大豆殼針孢(Septoriaglycines)(褐斑病)和根串珠霉屬(黑色根腐病)。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用途,用于在大豆植物上防治豆薯層銹菌(Phakopsorapachyrhizi)和山馬蟥層銹菌(P.meibomiae)(大豆銹病)。
9.一種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包括用有效量的至少一種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定義的式I化合物或包含該化合物的組合物處理待防止真菌侵襲的植物或種子。
10.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定義的式I化合物在改善植物健康中的用途。
11.以0.lg-10kg/100kg種子的量用至少一種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定義的式I化合物涂敷的種子。
【文檔編號(hào)】C07D339/08GK103607889SQ201280029770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qǐng)日期:2012年6月1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6月17日
【發(fā)明者】N·布戴, W·格拉梅諾斯, J·迪茨, E·哈登, R·里格斯, B·穆勒, J·K·洛曼, J·孟泰戈, I·R·克雷格 申請(qǐng)人:巴斯夫歐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