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臭氧發(fā)生管,特別涉及一 種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
背景技術:
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其在常溫常壓下,很快自行分解為氧氣和單個氧原子,氧原子具有很強的活性,易與不飽和化合物發(fā)生反應,對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較強的氧化作用,而且因為它的不穩(wěn)定性,剩余的臭氧還可被還原成氧氣,因而不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臭氧具有良好的殺菌抑菌功效并有利于環(huán)保。人工產生臭氧的方法按原理分為光化學、電化學、原子輻射和電暈放電等幾種方式。其中,工業(yè)上大多采用電暈放電方法所產生的臭氧源,電暈放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頻高壓電場使含氧氣體產生電暈放電,電暈中的自由高能電子離解氧分子,經氣體碰撞反應又聚合成臭氧分子。電暈放電型臭氧發(fā)生器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相對能耗最低、產量最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臭氧發(fā)生裝置,其是采用電暈放電方法生產臭氧的專用設備,而臭氧發(fā)生管是其中的關鍵組成部件,該放電器件包括外電極、內電極和介電體,其中介電體設置在外電極的外表面上,外電極位于介電體和內電極之間,放電電極與介電體之間具有放電氣隙。臭氧的產生和產量以及臭氧發(fā)生器的使用壽命與臭氧發(fā)生管的電極、介電體和工作時的溫度密切相關。臭氧發(fā)生管的放電過程是當外電極與內電極之間的施加電壓逐漸升高時,兩電極間的電場也隨之增強,尤其是外電極邊緣因集膚效應而更為顯著,當電場強度增至含氧氣體(空氣或氧氣)的擊穿強度時,由于介電體的絕緣作用,使外電極附近氣體發(fā)生電暈放電,上述工作狀況與電容相似,都是以充放電形式傳輸能量,充入的電子中一部分用于離解
氧原子。中國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200820203951.9)公開了一種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該臭氧發(fā)生管包括外電極、內電極及介電體,所述外電極及介電體套于所述內電極上,所述外電極上套裝有散熱片,所述散熱片為開有中心孔的片狀結構,該片狀結構在其外邊緣處繞所述的中心孔開設有至少一個穿孔,所述穿孔中插裝有散熱管;所述內、外電極的兩端分別套有封頭,所述封頭的內壁上開設有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設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與所述內電極的外表面之間具有間隙,所述介電體的兩端分別頂觸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所述第二凹槽中設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與所述介電體的外表面緊密接觸。以上臭氧發(fā)生管具有以下缺點⑴密封圈的密封性能較差,容易出現(xiàn)臭氧泄露現(xiàn)象散熱片逐一套裝在外電極上,裝配工序繁瑣,費時費力,裝配效率較低?,F(xiàn)有臭氧發(fā)生管的封頭上具有進氣嘴和出氣嘴,進氣嘴和出氣嘴均為寶塔型,由于用于出氣的過氣管一般采用材質較硬的四氟管(如果使用軟管,臭氧容易將其腐蝕),它與出氣嘴連接時需要將四氟管擠壓在出氣嘴內,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連接部位的外形也不美觀。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大大增強密封性能、裝配便捷、能夠提高散熱效果的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措施來實現(xiàn)一種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包括外電極、內電極及介電體,所述介電體設置在外電極的外表面上,所述外電極套于所述內電極上,二者之間形成用于臭氧流通的間隙,所述內電極及外電極的兩端分別套有封頭,所述封頭與外電極、內電極之間設有用于將間隙密閉的密封圈,所述封頭具有與所述密閉間隙相通的進氣嘴與出氣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頭的內壁上開有朝向內電極中部沉降的臺階,該臺階的沉降部位作為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安裝槽,所述密封圈的中央通孔是具有一級臺階的階梯孔,且該階梯孔是由兩個同心異徑孔組成,所述外電極和內電極上分別具有與密封圈內壁相適配的密封結構。作為本實用新型推薦的實施方式,所述安裝槽包括位于封頭內端的內安裝槽與位于封頭外端的外安裝槽,所述密封圈包括用于安裝在內安裝槽中的內密封圈和用于安裝在 外安裝槽中的外密封圈,其中,所述內安裝槽對應于外電極端部位置,即外電極的端部作為 所述外電極的密封結構,所述外電極的端部圓周及端面分別與內密封圈緊密接觸;所述外安裝槽對應內電極的位置上設有環(huán)形凸緣,即環(huán)形凸緣作為所述內電極的密封結構,所述外密封圈適配安裝在環(huán)形凸緣上并緊密壓合在所述環(huán)形凸緣與外安裝槽之間。本實用新型的內、外密封圈可實現(xiàn)雙重密封,密封性能好,臭氧不易泄露,與現(xiàn)有的密封圈相比,大大增強了密封性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內、外安裝槽自封頭的內端向外端呈漸縮狀??蓪让芊馊o密擠壓在外電極的端部圓周及端面上,同時將外密封圈緊密擠壓在內電極與封頭之間。為了便于外散熱器的裝配與固定,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以下改進,在所述外電極上套有外散熱器,所述外散熱器沿軸向對稱分為兩個半體,該兩個半體上下對接通過固定部件連接為一體,在所述固定部件上設有外電極接線端子。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外散熱器主要由外管體與數(shù)個散熱片組成,所述散熱片豎向設置在外管體的外壁上,且所述散熱片沿外管體的軸向延伸,數(shù)個散熱片按外管體圓周間隔排布,所述散熱片的頂面開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散熱片的軸向延伸。本實用新型所述外管體與散熱片為一體制成。本實用新型所述內電極具有管式的中空內腔,所述內腔中嵌裝有內散熱器,所述內散熱器包括內管體與數(shù)個肋片,所述內管體沿其管壁的軸向開有一缺口,所述肋片豎向設置在內管體的內壁上,且所述肋片沿內管體的軸向延伸,所述數(shù)個肋片按內管體圓周間隔排布,所述內管體的外壁與所述內腔緊貼。本實用新型內管體上的缺口可實現(xiàn)內散熱器與內電極的緊密貼合,在安裝時,通過減小缺口間隙實現(xiàn)內散熱器體積減小,將其裝入內電極后,缺口恢復原狀,使內散熱器的外壁與內電極的內腔緊密貼合。所述內、外散熱器均由鋁材料制成;所述內電極的材質為316L不銹鋼材料。316L不銹鋼具有耐酸堿、抗氧化的特點,因此可以有效地延長發(fā)生管的使用壽命。[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螺絲和螺母,所述外散熱器的兩個半體在其對接面上開有螺紋孔,所述螺絲穿過螺紋孔并由螺母固定,所述外電極接線端子位于其中一個螺絲上,所述內電極連接有內電極接線端子,所述內電極接線端子及外電極接線端子分別與工作電源電連接。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套裝在內電極兩端的鎖緊螺母與支架,所述內電極兩端頭具有與所述鎖緊螺母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支架在內電極 上位于所述封頭與鎖緊螺母之間,所述鎖緊螺母通過沉頭螺絲將彈片與內電極接線端子固定于其上;所述支架為一體注塑制成,它由水平向的底板和豎向的支撐板構成,所述支撐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撐板上開設有用于套裝所述內電極的安裝孔和用于氣體流動的流通孔,所述安裝孔位于所述流通孔的上方;在所述支撐板與底板的連接部位設有豎立的加強板。所述支架的材質采用尼龍材料,尼龍具有絕緣性、韌性好等特性,在裝機時,避免發(fā)生本實用新型所產生的高壓通過支架傳到機箱的現(xiàn)象,因此更加安全。在本實用新型的端面處設置有風扇,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內外風冷方式對臭氧發(fā)生管降溫,風扇吹出的風能夠快速帶走內、外散熱器的熱量,可使臭氧發(fā)生管迅速冷卻,從而減少臭氧受熱分解量。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封頭的進氣嘴包括進氣嘴座和進氣嘴帽,所述進氣嘴座為具有縱向進氣孔的管體,它主要由底部的座體、中部的外螺紋面與上部的短管組成,所述短管的上部具有自管口漸擴的凸緣,所述進氣嘴帽開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由兩個外小內大的同心異徑孔組成,其中,內孔下部的內壁上具有與外螺紋面相適配的內螺紋,所述兩個同心異徑孔的過渡部位為斜面,空氣或者氧氣過氣管套在短管的凸緣上,通過進氣嘴帽擰緊在進氣嘴上而使過氣管緊壓在短管上。由于進氣嘴用于輸送空氣或者氧氣,因此進氣用的過氣管可采用硬管或者軟管,在安裝過氣管時,只需將過氣管套在進氣嘴上并采用進氣嘴帽擰緊即可,方便快捷,省時省力,安裝效率較高。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以下改進,所述封頭的出氣嘴包括出氣嘴座、出氣嘴帽及緊固件,所述出氣嘴座為具有縱向出氣孔的管體,它主要由下部的座體與上部具有外螺紋的螺紋管組成,所述出氣孔由兩個外大內小的同心異徑孔組成,兩個同心異徑孔過渡部位形成限位臺階;所述出氣嘴帽開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由兩個外小內大的同心異徑孔組成,內孔下部內壁上具有與螺紋管相適配的內螺紋,所述兩個同心異徑孔的過渡部位為斜面,所述緊固件為筒體,它的軸向橫截面外沿輪廓呈扁圓形,臭氧過氣管穿過緊固件頂觸在限位臺階上,通過出氣嘴帽擰緊在出氣嘴上而使緊固件緊壓過氣管實現(xiàn)緊密連接。本實用新型的進氣嘴及出氣嘴可以互換使用,進氣嘴可作為出氣嘴使用,由于臭氧的腐蝕性,出氣嘴連接的過氣管往往采用硬管;而出氣嘴可作為進氣嘴使用,此時過氣管也適用于采用硬管。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顯著的效果⑴本實用新型的內、外密封圈可實現(xiàn)雙重密封,密封性能好,臭氧不易泄露,與現(xiàn)有的密封圈相比,大大增強了密封性能。⑵本實用新型的外散熱器采用兩個半體對接固定的結構,安裝便捷,提高了安裝效率,而且散熱片的具體結構增大了散熱面積,散熱速度快,增強了散熱效果。⑶本實用新型內散熱器增強了散熱效果,而且內管體上的缺口可實現(xiàn)內散熱器與內電極的緊密貼合,進一步增強散熱效果。⑷支架為一體注塑制成,與現(xiàn)有為折板結構的支架相比,增強了支架的穩(wěn)定性,且在水平板和豎板的連接部位設有加強板,增強了支架的承受力。(5)封頭的內、外安裝槽自封頭的內端向外端呈漸縮狀,可將密封圈緊密擠壓在相對應的密封結構上,增強了密封性能。(6)封頭上的進氣嘴與出氣嘴結構簡單,可分別將空氣或者氧氣過氣管和臭氧過氣管緊密連接在進氣嘴座上和出氣嘴座上,連接時方便快捷,省時省力,安裝效率較高,而且連接部位外形美觀、整齊。(7)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強,可廣泛適用于臭氧發(fā)生器上,或者其它具有類似功能的設備上。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軸向剖視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4是圖2的A向視圖;圖5是外散熱器(一個半體)的橫截面示意圖;圖6是內散熱器的橫截面示意圖;圖7是內、外密封圈的軸向剖視示意圖;圖8是內、外密封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2中B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0是圖2中C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 10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包括外電極3、內電極2及介電體1,外電極3采用陶瓷、玻璃等材料,介電體I是涂于外電極3外表面上的導電炭漿,內電極2的材質為316L不銹鋼材料。外電極3套于內電極2上,二者之間形成用于臭氧流通的間隙31,內電極2及外電極3的兩端分別套有封頭8,封頭8與外電極3、內電極2之間設有用于將間隙31密閉的密封圈,封頭8具有與密閉間隙相通的進氣嘴61與出氣嘴62,封頭8的內壁上開有朝向內電極2中部沉降的臺階,該臺階的沉降部位作為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安裝槽,密封圈的中央通孔是具有一級臺階的階梯孔,且該階梯孔是由兩個同心異徑孔71、72組成,外電極3和內電極2上分別具有與密封圈內壁相適配的密封結構。安裝槽包括位于封頭8內端的內安裝槽81與位于封頭8外端的外安裝槽82,密封圈包括用于安裝在內安裝槽81中的內密封圈11和用于安裝在外安裝槽82中的外密封圈12,其中,內安裝槽81對應于外電極3端部位置,即外電極3的端部作為外電極3的密封結構,外電極3的端部圓周及端面分別與內密封圈11緊密接觸;外安裝槽82對應內電極2的位置上設有環(huán)形凸緣83,環(huán)形凸緣83作為內電極2的密封結構,外密封圈12適配安裝在環(huán)形凸緣83上并緊密壓合在環(huán)形凸緣83與外安裝槽82之間。內安裝槽81、外安裝槽82自封頭8的內端向外端呈漸縮狀,以便內密封圈11緊密擠壓在外電極3的端部圓周及端面上,同時將外密封圈12緊密擠壓在內電極2與封頭8之間。在外電極3上套有外散熱器,為了便于安裝與固定,外散熱器沿軸向對稱分為兩個半體,該兩個半體上下對接通過固定部件連接為一體,在固定部件上設有外電極接線端子。外散熱器主要由外管體41與數(shù)個散熱片42 —體制成,散熱片42豎向設置在外管體41的外壁上,且散熱片42沿外管體41的軸向延伸,數(shù)個散熱片42按外管體41圓周間隔排布,散熱片42的頂面開有凹槽43,凹槽43沿散熱片42的軸向延伸(參見圖5)。在本實施例中,固定部件包括螺絲6和螺母7,兩個半體在其對接面上開有螺紋孔,螺絲6穿過螺紋孔并由螺母7固定,外電極接線端子23位于其中一個螺絲上,內電極2連接有內電極接線端子20,內電極接線端子20及外電極接線端子23分別與工作電源電連接。內電極2具有管式的中空內腔,內腔中嵌裝有內散熱器5,參見圖6,內散熱器5包 括內管體51與數(shù)個肋片52,內管體51沿其管壁的軸向開有一缺口 53,肋片52豎向設置在內管體51的內管壁上,且肋片52沿內管體51的軸向延伸,數(shù)個肋片52按內管體51圓周間隔排布,內管體51的外壁與內電極2內腔緊貼。內、外散熱器均由鋁材料制成。本實用新型內管體上的缺口可實現(xiàn)內散熱器與內電極的緊密貼合,在安裝時,通過減小缺口間隙實現(xiàn)內散熱器體積減小,將其裝入內電極后,缺口恢復原狀,使內散熱器的外壁與所述內電極內腔緊密貼合。參見圖9,封頭8的進氣嘴61包括進氣嘴座和進氣嘴帽63,進氣嘴座為具有縱向進氣孔的管體,它主要由底部的座體64、中部的外螺紋面65與上部的短管66組成,短管66的上部具有自管口漸擴的凸緣67,進氣嘴帽63開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由兩個外小內大的同心異徑孔組成,其中,內孔68下部的內壁上具有與外螺紋面65相適配的內螺紋,兩個同心異徑孔的過渡部位為斜面69,空氣或者氧氣過氣管套在短管66的凸緣67上,通過進氣嘴帽63抒緊在進氣嘴61上而使過氣管緊壓在短管66上。由于進氣嘴用于輸送空氣或者氧氣,因此進氣用的過氣管可采用硬管或者軟管,在安裝過氣管時,只需將過氣管套在進氣嘴上并采用進氣嘴帽擰緊即可,方便快捷,省時省力,安裝效率較高。參見
圖10,封頭8的出氣嘴62包括出氣嘴座、出氣嘴帽92及緊固件10,出氣嘴座為具有縱向出氣孔的管體,它主要由下部的座體94與上部具有外螺紋的螺紋管95組成,出氣孔由兩個外大內小的同心異徑孔組成,兩個同心異徑孔過渡部位形成限位臺階96;出氣嘴帽92開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由兩個外小內大的同心異徑孔組成,內孔97下部內壁上具有與螺紋管95相適配的內螺紋,兩個同心異徑孔的過渡部位為斜面98,緊固件93為筒體,它的軸向橫截面外沿輪廓呈扁圓形,臭氧過氣管穿過緊固件頂觸在限位臺階上,通過出氣嘴帽擰緊在出氣嘴上而使緊固件緊壓過氣管實現(xiàn)緊密連接。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套裝在內電極2兩端的鎖緊螺母24與支架13,支架13采用尼龍材料,尼龍具有絕緣性、韌性好等特性,在裝機時,避免發(fā)生本實用新型所產生的高壓通過支架傳到機箱的現(xiàn)象發(fā)生,因此更加安全。內電極2兩端頭具有與鎖緊螺母24相適配的外螺紋,支架13在內電極2上位于封頭8與鎖緊螺母24之間,鎖緊螺母24通過沉頭螺絲18將彈片19與內電極接線端子20固定于其上;支架13為一體注塑制成,它由水平向的底板14和豎向的支撐板15構成,支撐板15位于底板14上,支撐板15上開設有用于套裝內電極2的安裝孔和用于氣體流動的流通孔17,安裝孔位于流通孔17的上方;在支撐板15與底板14的連接部位設有豎立的加強板55。支架13通過底板14上的螺釘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在機箱內。在本實用新型的端面處設置有風扇,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內外風冷方式對臭氧發(fā)生管降溫,風扇吹出的風能夠快速帶走內、外散熱器的熱量,可使臭氧發(fā)生管迅速冷卻,從而減少臭氧受熱分解量。當風扇工作時,氣體從流通孔17中流過,方便氣體的流動。本實用新型的組裝步驟如下I、在外電極(已經設置有介電體)上安裝外散熱器,即通過螺絲與螺母配合將兩個半體橫向對接固定,在其中一個螺絲上安裝外電極接線端子;2、將內散熱器安裝在內電極中;3、將外電極連同外散熱器套裝在內電極上;4、內密封圈11安裝在外電極3的端部上(二者緊密配合);5、外密封圈12安裝在內電極2的環(huán)形凸緣上(二者緊密配合);6、將封頭安裝在外電極3與內電極的兩端上;7、支架通過安裝孔套裝在內電極的兩端;8、鎖緊螺母安裝在內電極的端部,使得支架位于封頭與鎖緊螺母之間,通過沉頭螺絲18將彈片19、內電極接線端子20安裝在鎖緊螺母上;9、檢查已安裝好工件的氣密性;10、最后將進氣嘴帽63、出氣嘴帽92、緊固件10分別安裝在封頭的進氣嘴與出氣嘴上;11、完成組裝。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修改、替換或變更,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包括外電極、內電極及介電體,所述介電體設置在外電極的外表面上,所述外電極套于所述內電極上,二者之間形成用于臭氧流通的間隙,所述內電極及外電極的兩端分別套有封頭,所述封頭與外電極、內電極之間設有用于將間隙密閉的密封圈,所述封頭具有與所述密閉間隙相通的進氣嘴與出氣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頭的內壁上開有朝向內電極中部沉降的臺階,該臺階的沉降部位作為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安裝槽,所述密封圈的中央通孔是具有一級臺階的階梯孔,且該階梯孔是由兩個同心異徑孔組成,所述外電極和內電極上分別具有與密封圈內壁相適配的密封結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包括位于封頭內端的內安裝槽與位于封頭外端的外安裝槽,所述密封圈包括用于安裝在內安裝槽中的內密封圈和用于安裝在外安裝槽中的外密封圈,其中,所述內安裝槽對應于外電極端部位置,即外電極的端部作為所述外電極的密封結構,所述外電極的端部圓周及端面分別與內密封圈緊密接觸;所述外安裝槽對應內電極的位置上設有環(huán)形凸緣,即環(huán)形凸緣作為所述內電極的密封結構,所述外密封圈適配安裝在環(huán)形凸緣上并緊密壓合在所述環(huán)形凸緣與外安裝槽之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外安裝槽自封頭的內端向外端呈漸縮狀。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電極上套有外散熱器,所述外散熱器沿軸向對稱分為兩個半體,該兩個半體上下對接通過固定部件連接為一體,在所述固定部件上設有外電極接線端子。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散熱器主要由外管體與數(shù)個散熱片組成,所述散熱片豎向設置在外管體的外壁上,且所述散熱片沿外管體的軸向延伸,數(shù)個散熱片按外管體圓周間隔排布,所述散熱片的頂面開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散熱片的軸向延伸。
6.根據(jù)權利要求I 5任一所述的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電極具有管式的中空內腔,所述內腔中嵌裝有內散熱器,所述內散熱器包括內管體與數(shù)個肋片,所述內管體沿其管壁的軸向開有一缺口,所述肋片豎向設置在內管體的內壁上,且所述肋片沿內管體的軸向延伸,所述數(shù)個肋片按內管體圓周間隔排布,所述內管體的外壁與所述內腔緊貼。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螺絲和螺母,所述外散熱器的兩個半體在其對接面上開有螺紋孔,所述螺絲穿過螺紋孔并由螺母固定,所述外電極接線端子位于其中一個螺絲上,所述內電極連接有內電極接線端子,所述內電極接線端子及外電極接線端子分別與工作電源電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還包括套裝在內電極兩端的鎖緊螺母與支架,所述內電極兩端頭具有與所述鎖緊螺母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支架在內電極上位于所述封頭與鎖緊螺母之間,所述鎖緊螺母通過沉頭螺絲將彈片與內電極接線端子固定于其上;所述支架為注塑一體制成,它由水平向的底板和豎向的支撐板構成,所述支撐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撐板上開設有用于套裝所述內電極的安裝孔和用于氣體流動的流通孔,所述安裝孔位于所述流通孔的上方;在所述支撐板與底板的連接部位設有豎立的加強板。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頭的出氣嘴包括出氣嘴座、出氣嘴帽及緊固件,所述進氣嘴座為具有縱向出氣孔的管體,它主要由下部的座體與上部具有外螺紋的螺紋管組成,所述出氣孔由兩個外大內小的同心異徑孔組成,兩個同心異徑孔過渡部位形成限位臺階;所述出氣嘴帽具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由兩個外小內大的同心異徑孔組成,內孔下部內壁上具有與外螺紋面相適配的內螺紋,所述兩個同心異徑孔的過渡部位為斜面,所述緊固件為筒體,它的軸向橫截面外沿輪廓呈扁圓形,過氣管穿過緊固件頂觸在限位臺階上,由出氣嘴帽擰緊在出氣嘴上而使緊固件緊壓在過氣管上實現(xiàn)緊密連接。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頭的進氣嘴包括進氣嘴座和進氣嘴帽,所述進氣嘴座為具有縱向進氣孔的管體,它主要由底部的座體、中部的外螺紋面與上部的短管組成,所述短管的上部具有自管口漸擴的凸緣,所述進氣嘴帽具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由兩個外小內大的同心異徑孔組成,其中,內孔下部的內壁上具有與外螺紋面相適配的內螺紋,所述兩個同心異徑孔的過渡部位為斜面,過氣管套在短管的凸緣上,并由進氣嘴帽通過過渡部位的斜面將過氣管壓緊在短管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內外風冷型臭氧發(fā)生管,包括外電極、內電極及介電體,介電體設置在外電極的外表面上,外電極套于內電極上,二者之間形成用于臭氧流通的間隙,內電極及外電極的兩端分別套有封頭,封頭與外電極、內電極之間設有用于將間隙密閉的密封圈,封頭具有與密閉間隙相通的進氣嘴與出氣嘴,封頭的內壁上開有朝向內電極中部沉降的臺階,該臺階的沉降部位作為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安裝槽,密封圈的中央通孔是具有一級臺階的階梯孔,且該階梯孔是由兩個同心異徑孔組成,外電極和內電極上分別具有與密封圈內壁相適配的密封結構。本實用新型內、外密封圈可實現(xiàn)雙重密封,密封性能好,臭氧不易泄露,與現(xiàn)有密封圈相比,大大增強了密封性能。
文檔編號C01B13/11GK202643323SQ201220273958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11日
發(fā)明者張旭 申請人: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