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有色冶金、化工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
【背景技術(shù)】
[0002]傳統(tǒng)的黃金提取技術(shù)一般采取氰化法。但隨著礦產(chǎn)資源的貧化和回收處理渣的要求,對提高浸出強度提高了進一步的要求。富氧氰化法在強化浸出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現(xiàn)富氧氰化有多種方式,如加壓充空氣、常壓通富氧等,前者的設備成本大,而后者簡單易行,成本低,且可顯著提高水中溶解氧。
[0003]目前對于富氧氰化沒有專門的浸出設備。專利200610113597提供了這樣一種技術(shù)方案:即采用在浸出槽中插入空氣噴嘴至槽底部通空氣的方式,實現(xiàn)充氣攪拌浸出的要求,但缺點是氧氣分布不均勻,擴散速度慢,氧氣僅從礦漿的一個點處開始擴散,不能和礦漿充分混合;專利201310692302提供了如下的技術(shù)方案:采用以中空攪拌軸為核心部件的充氣攪拌設備,從中空的攪拌軸內(nèi)部通入空氣,通過大傘形齒輪和小傘形齒輪之間的嚙合實現(xiàn)邊攪拌邊通氣的目的,空氣隨著攪拌從礦漿下部開始向上擴散,但攪拌裝置需要復雜的設計和加工,成本大。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充氣效果好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0006]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包括槽體,所述槽體的下端設有底板,所述底板置于底座上,所述槽體內(nèi)設有攪拌槳,所述槽體的側(cè)壁開口并在開口處設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斜向下插入所述槽體內(nèi),所述通氣管的內(nèi)端開有小孔,所述小孔朝向所述底板。
[0007]由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shù)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由于槽體的側(cè)壁開口并在開口處設有通氣管,通氣管斜向下插入槽體內(nèi),通氣管的內(nèi)端開有小孔,小孔朝向底板,這樣使得高速氣體打到槽體后反彈,一方面加強對底部沉積物的攪動,另一方面使氣泡打碎后氣液充分混合,結(jié)構(gòu)簡單、充氣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的主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的俯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通氣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2]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是:
[0013]包括槽體,所述槽體的下端設有底板,所述底板置于底座上,所述槽體內(nèi)設有攪拌槳,所述槽體的側(cè)壁開口并在開口處設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斜向下插入所述槽體內(nèi),所述通氣管的內(nèi)端開有小孔,所述小孔朝向所述底板。
[0014]所述槽體的側(cè)壁在距底板30mm高度處開口,所述的通氣管與垂直方向成45度斜插進入所述槽體內(nèi)。
[0015]所述槽體的平面投影為圓形,所述的通氣管有兩根,兩根通氣管在平面投影上分別在所述槽體的兩側(cè)沿圓周切線方向插入到所述槽體內(nèi),且插入方向與所述攪拌漿的旋轉(zhuǎn)方向一致。
[0016]所述通氣管的內(nèi)端開有三個0.5mm的小孔。
[0017]所述的通氣管外設有套管,所述套管與所述通氣管之間設有楔性橡膠密封墊并以鎖緊螺母鎖緊。
[0018]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充氣不均勻、設備復雜的缺點,具有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充氣均勻且速度快、充氣效果好等優(yōu)點。且對于其它需要充氣和攪拌同時進行的反應,本實用新型也具有較好的適用性,適應性強、可工業(yè)化應用。
[0019]本實用新型中,通氣管角度與垂直方向成45度斜插進入槽體,這樣使得高速氣體打到槽體后反彈,一方面加強對底部沉積物的攪動,另一方面使氣泡打碎后氣液充分混合;所述的通氣管角度在圓周切線方向,與機械攪拌一致,使整個槽體底部沉積物沿圓周方向高速旋轉(zhuǎn),然后在機械攪拌的提升作用下,進入氣固對流層。通氣管內(nèi)端密閉開小孔,形成高速射流與槽底或槽壁碰撞后進一步被打碎成微小氣泡,氣液得以充分混合;通氣管外有套管密封,套管采用楔性橡膠密封外以鎖緊螺母鎖緊,保證礦漿不外溢。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I)充氣均勻,氣液固三相得到充分快速的混合,高速氣流撞擊槽壁后,迅速破裂與液體充分混合,且氣流可沿圓周旋轉(zhuǎn),使沉積物攪動提升;
[0022](2)設備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方便,不需要復雜的電機設備,通過機械加工即可制成;
[0023]⑶成本低;
[0024](4)氰化浸出率高。
[0025]具體實施例:
[0026]如圖1、圖2所示,攪拌槽主要由槽體1、底板2、放料口 3、套管4、通氣管5、底座6、擋流板7組成。圖3中的8處即為通氣管頂端開小孔處,9處為密封膠墊,10處為鎖緊螺母。本實例中的攪拌槽體積為2.5L,各部件的尺寸及材質(zhì)如下:
[0027]槽體1:直徑110mm,高350mm,厚5mm,有機玻璃制成;
[0028]底板2:長120mm,寬120臟,厚10mm,有機玻璃制成;
[0029]放料口 3:1”,長40mm,有機玻璃制成,出口處有螺紋球閥;
[0030]套管4:1/2”,長50mm,有機玻璃制成,計2個;
[0031]通氣管5:1/4”,長250mm,不銹鋼制成,中部有螺紋球閥,計2個;
[0032]底座6:長330mm,寬280mm,高300mm,不銹鋼制成;
[0033]擋流板7:長330mm,寬15mm,厚5mm,有機玻璃制成,計2個;
[0034]小孔8:位于通氣管頂端,直徑0.5mm,計3個;
[0035]密封膠墊9:與套管4匹配;
[0036]鎖緊螺母10:在密封膠墊外,與套管4匹配。
[0037]在距離槽體底板2向上30mm處的槽體I兩側(cè)有開口,連接通氣管5,該通氣管5外側(cè)由套管4密封。放料口 3位于槽體底部,槽體I的內(nèi)部有2塊擋流板7。
[0038]當攪拌槽工作時,氣體通過通氣管5內(nèi)端的小孔8進入槽體1,所述的通氣管5的角度與垂直方向成45度,這樣使得高速氣體打到槽體I后反彈,一方面加強對底部沉積物的攪動,另一方面使氣泡打碎后氣液充分混合;所述的兩個通氣管5的角度在圓周切線方向,與機械攪拌一致,使整個槽體底部沉積物沿圓周方向高速旋轉(zhuǎn),然后在機械攪拌的提升作用下,進入氣固對流層。所述的通氣管5內(nèi)端密閉開小孔,形成高速射流與槽底或槽壁碰撞后進一步被打碎成微小氣泡,氣液得以充分混合;所述的通氣管5外有套管4密封,套管4采用楔性橡膠墊9密封外以鎖緊螺母10鎖緊,保證礦漿不外溢。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披露的技術(shù)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quán)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quán)項】
1.一種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體,所述槽體的下端設有底板,所述底板置于底座上,所述槽體內(nèi)設有攪拌槳,所述槽體的側(cè)壁開口并在開口處設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斜向下插入所述槽體內(nèi),所述通氣管的內(nèi)端開有小孔,所述小孔朝向所述底板。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的側(cè)壁在距底板30mm高度處開口,所述的通氣管與垂直方向成45度斜插進入所述槽體內(nèi)。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的平面投影為圓形,所述的通氣管有兩根,兩根通氣管在平面投影上分別在所述槽體的兩側(cè)沿圓周切線方向插入到所述槽體內(nèi),且插入方向與所述攪拌漿的旋轉(zhuǎn)方向一致。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氣管的內(nèi)端開有三個0.5mm的小孔。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氣管外設有套管,所述套管與所述通氣管之間設有楔性橡膠密封墊并以鎖緊螺母鎖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富氧氰化的充氣攪拌浸出槽,包括槽體,槽體的下端設有底板,底板置于底座上,槽體內(nèi)設有攪拌槳,槽體的側(cè)壁開口并在開口處設有兩根通氣管,通氣管斜向下插入槽體內(nèi),通氣管的內(nèi)端開有小孔,小孔朝向所述底板。兩根通氣管分別在槽體的兩側(cè)沿圓周切線方向插入到槽體內(nèi),且插入方向與攪拌漿的旋轉(zhuǎn)方向一致。通氣管外有套管密封,套管采用楔性橡膠密封外以鎖緊螺母鎖緊。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充氣均勻且速度快、充氣效果好,具有較好的適用性,可工業(yè)化應用。
【IPC分類】C22B3/02, C22B11/08
【公開號】CN20475282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358169
【發(fā)明人】王云, 李云, 徐曉輝, 韋其晉, 張淼
【申請人】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