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秤量漏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爐供料裝置中的一個部件改進,具體地說是對高爐所配置的燒結礦槽下接受雙層振動篩卸料的秤量漏斗的改進。
自本世紀五十年代后期起,高爐采用自熔性燒結礦冶煉取得良好的增產(chǎn)節(jié)焦效果,但燒結礦在運輸途中產(chǎn)生約10%左右的粉末,這些粉末被裝入高爐后使料柱透氣性變差,從面限制了高爐產(chǎn)量的進一步提高。
1985年從國外引進的高爐帶有燒結礦槽下二次過篩的裝置,該裝置使燒結礦通過電磁振動給料器卸向雙層振動篩,燒結礦被分為三級,即粒度大于15毫米,5至15毫米和小于5毫米,小于5毫米部分被返回燒結廠,粒度大于15毫米和5至15毫米部分卸入秤量漏斗中,經(jīng)過秤量再被卸向輸送皮帶上送入爐內(nèi)。由于上層篩網(wǎng)高及篩出的大于15毫米大塊礦離開振動篩時的初速高,拋得較遠,而被下層篩網(wǎng)篩出的5至15毫米的小塊礦則拋得較近,因此在秤量漏斗中遠離振動篩的一側集結了大塊礦,靠近振動篩的一側集結了小塊礦。當打開秤量漏斗的閘門,燒結礦卸落于輸送皮帶上時,會形成粒度分布不均勻,即皮帶一側大塊礦多,另一側小塊礦多。在裝入高爐后,在爐喉截面的某些區(qū)域上大塊礦偏多,在另一些區(qū)域上小塊礦偏多,這將嚴重影響高爐中煤氣流的分布。所以使用上述槽下二次過篩裝置的高爐幾乎均存在一個問題,每隔20天左右,煤氣開始出現(xiàn)偏行,如果處理不當將導致軟熔層位置的變動,形成爐腰結厚,此時需要耗費大量焦炭進行洗爐并且導致減產(chǎn)。
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將大小塊礦分別入爐,這種燒結礦分級入爐的設想早已有之,但設備龐大,占地多,在篩分和倒運過程中又將產(chǎn)生粉末,得失相衡未必合算,因而分級入爐目前僅限于個別手工裝入的小高爐。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利用現(xiàn)有的秤量漏斗,稍加改進就可實現(xiàn)燒結礦分級入爐,使粒度大小均勻,以穩(wěn)定高爐內(nèi)煤氣分布,減少爐腰結厚。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是一種秤量漏斗,上部是一個中空箱體,下部接一個錐形斗,其特征在于箱體內(nèi)設有一隔板,該隔板上邊沿將箱體上口分隔成左右兩部分,隔板的下邊沿將箱體下口分隔成前后兩部分,隔板的上邊沿與下邊沿之間呈螺旋面,隔板從下邊沿起向下垂直延伸至錐形斗底端將錐形斗也分隔成前后兩部分,錐形斗的前后壁分別開設閘門。
上述秤量漏斗的左側或右側安裝于雙層振動篩的卸料端替代原來的秤量漏斗,從振動篩卸落的大小塊礦會分別墜落在隔板的左右兩側,然后受隔板螺旋面的作用,被分別裝在由隔板分隔開的錐形斗前后兩部分中,錐形斗的前后閘門可由程序控制器控制啟閉,從錐形斗落到輸送皮帶上大塊礦和小塊礦前后分別成堆,由后工位的溜槽移動實現(xiàn)分級入爐;也可將大小塊礦分層疊堆,由后工位倒運入爐后大小粒度均勻混合。在輸送帶上的上述兩種堆放形式均改變了原來的粒度分布不均的缺陷,穩(wěn)定爐內(nèi)料柱中煤氣的分布,防止爐腰結厚。
附圖
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秤量漏斗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上部是一個中空箱體1,下部接一個錐形斗2,箱體1內(nèi)設有一隔板5,隔板5的上邊沿6將箱體上口分隔成左右兩部分,隔板5的下邊沿4將箱體下口分隔成前后兩部分,隔板5的上邊沿6與下邊沿4之間是一個螺旋面,隔板5從下邊沿4起向下垂直延伸至錐形斗2底端將錐形斗2也分成前后兩部分,錐形斗2的前后壁分別開設閘門3。
權利要求一種秤量漏斗,上部是一個中空箱體,下部接一個錐形斗,其特征在于箱體內(nèi)設有一隔板,該隔板上邊沿將箱體上口分隔成左右兩部分,隔板的下邊沿將箱體下口分隔成前后兩部分,隔板的上邊沿與下邊沿之間呈螺旋面,隔板從下邊沿起向下垂直延伸至錐形斗底端將錐形斗也分隔成前后兩部分,錐形斗的前后壁分別開設閘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對高爐所配置的燒結礦槽下雙層振動篩卸料的秤量漏斗的改進,包括一個中空箱體,下接一個錐形斗,其特征是箱體內(nèi)設有一個螺旋面隔板。隔板上邊沿將箱體上口分隔成左右兩部分,下邊沿將箱體下口分隔成前后兩部分,隔板并向下延伸將錐形斗也分隔成前后兩部分,錐形斗的前后壁分別開設閘門。用于替代原有的秤量漏斗,可實現(xiàn)燒結礦分級入爐或使大小礦塊粒度混合均勻,穩(wěn)定煤氣流分布,減少爐腰結厚。
文檔編號C21B7/24GK2298258SQ9720679
公開日1998年11月25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3月24日
發(fā)明者奚兆元 申請人:奚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