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卻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氣體混合器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爐鼻子作為鍍鋅退火線機組的核心設備,對產(chǎn)品的質量起到關鍵的作用。為保證產(chǎn)品質量一般在爐鼻子上安裝有測量入鋅鍋板溫的板溫計以及觀察爐鼻子內鋅渣情況的攝像頭等設備,但由于鋅鍋上方溫度較高,這些設備都需要通冷卻介質(例如密封氮氣)進行冷卻,目前一般采用密封氮氣對爐區(qū)高溫設備進行冷卻,冷卻效果較好,但氮氣過多會影響爐鼻子內露點氣氛。
圖1顯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用于爐鼻子的冷卻裝置。如圖1所示,爐鼻子1設有板溫計2以及攝像頭3,P1、P2以及P3表示氣體進氣方向,氣體用以冷卻保護板溫計2以及攝像頭3。通入的氣體會對鋅鍋4內的爐內氣氛造成影響。
目前國內現(xiàn)有技術有使用密封氮氣進行冷卻,然而密封氮氣雖然能夠對爐內高溫設備進行冷卻,冷卻效果較好,但氮氣進入爐鼻子內會對爐內的氣氛造成負面影響,造成露點偏低,容易產(chǎn)生鋅灰等缺陷的產(chǎn)生。
現(xiàn)有技術中使用氫氮混合氣體進行冷卻,則氫氮混合氣體經(jīng)過減壓后冷卻效果不及密封氮氣好,且在鍍鋅退火線機組停機時,退火爐處于600°保溫狀態(tài),氫氮混合氣體停送時,長時間在鋅鍋的高溫下可能對爐鼻子內的精密設備(例如攝像頭)造成損壞。
鑒于此,企業(yè)期望獲得一種技術手段,其能夠使用氫氮混合氣體夾雜少量氮氣來進行冷卻,在確保冷卻效果的同時,不會對露點造成過多的影響,并且在氫氮混合氣體停止進氣的情況下,該裝置仍能通入少量氮氣對爐鼻子中的設備進行冷卻,確保爐鼻子中的設備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爐鼻子冷卻的氣體混合器。其能夠混合氫氮混合氣體與氮氣來進行冷卻,同時在氫氮混合氣體停止進氣的情況下仍能通入少量氮氣進行冷卻。此外,通過對氫氮混合氣腔體容積的調節(jié)可以改變混合后的混合氣體量,易于調整控制。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用于爐鼻子冷卻的氣體混合器,包括:
氮氣腔體,其與氮氣進氣管連通;
氫氮混合氣腔體,其與氫氮混合氣進氣管連通;
孔板,其設于所述氮氣腔體與氫氮混合氣腔體之間以將二者分隔開。
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體混合器可以混合氮氣與氫氮混合氣體。氮氣從氮氣進氣管進入氮氣腔體,氮氣進氣管在氮氣進氣方向的一端可以設有法蘭,起到固定連接件的作用,氮氣腔體與氮氣進氣管的另一端連通。氫氮混合氣體從氫氮混合氣進氣管進入氫氮混合氣腔體,氫氮混合氣進氣管在氫氮混合氣體進入方向的一端也可以設有法蘭,同樣起到固定連接件的作用,氫氮混合氣腔體與氫氮混合氣進氣管的另一端連通??装逶O于所述氮氣腔體與氫氮混合氣腔體之間以將二者分隔開。孔板上設有若干小孔,以便氮氣與氫氮混合氣體流通混合。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氣體混合器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氫氮混合氣進氣管與氮氣腔體可以是一體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冷卻的氣體混合器可以是氫氮混合氣體與氮氣同時進氣,也可以是氫氮混合氣體停止進氣的情況下仍能通入氮氣。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體混合器中,所述孔板與所述氫氮混合氣腔體通過螺紋可相對移動地連接,以調節(jié)氫氮混合氣腔體的軸向深度d。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述孔板與所述氫氮混合氣腔體通過螺紋連接,可以是孔板外部螺紋與氫氮混合氣腔體內部螺紋進行連接,以便于調節(jié)氫氮混合氣腔體的軸向深度d,從而對氫氮混合氣腔體的容積進行調節(jié)改變氫氮混合氣體量,從而限定氫氮混合氣體與氮氣混合后的氣體流量。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體混合器中,氫氮混合氣腔體的軸向深度d大于氮氣腔體的軸向深度e,以便于增加氫氮混合氣體與氮氣混合后的氣體量,方便調整氫氮混合氣體與氮氣混合后的氣體在混合氣體出氣管的氣體量。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體混合器中,所述氫氮混合氣進氣管的通徑面積大于所述孔板上各小孔的總通徑面積,以便氫氮混合氣體與氮氣混合時,較多的氫氮混合氣體量參與混合。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體混合器中,氮氣進氣管的內徑大于氫氮混合氣進氣管的內徑?;诒緦嵱眯滦偷募夹g方案,氮氣進氣管內徑大于氫氮混合氣進氣管的內徑,使得氮氣進氣時經(jīng)過孔板上小孔后帶有一定壓力將氫氮混合氣進氣管噴出的氫氮混合氣體推向氫氮混合氣腔體。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體混合器中,所述氫氮混合氣進氣管呈L型,且其穿過所述氮氣腔體和孔板而與所述氫氮混合氣腔體連通。呈L型的氫氮混合氣進氣管起到對氫氮混合氣體的導流作用。
更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體混合器中,所述氫氮混合氣進氣管的出口處距孔板的距離為15-20mm,以確保氫氮混合氣體能夠被氮氣推入進氫氮混合氣腔體內混合。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氣體混合器中,所述氮氣腔體與氫氮混合氣腔體之間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爐鼻子的冷卻裝置。其能夠使用氫氮混合氣體夾雜少量氮氣來進行冷卻,在確保冷卻效果的同時,不會對露點造成過多的影響,并且在氫氮混合氣體停送的情況下,裝置內通入少量氮氣對爐鼻子設備進行冷卻,確保爐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另外,還具有通過容積調節(jié)可以改變混合氣體量,方便小管徑上混合氣體的氣體流量調節(jié)的優(yōu)點。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用于爐鼻子的冷卻裝置,其包括上文所述的氣體混合器,還包括:
減壓閥,其分別設于氮氣進氣管和氫氮混合氣進氣管上;
壓力表,其分別設于氮氣進氣管和氫氮混合氣進氣管上;
混合氣體出氣管,其與所述氫氮混合氣腔體連接。
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的冷卻裝置中減壓閥與壓力表可以調整氮氣和氫氮混合氣體的進氣壓力。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的冷卻裝置中,所述混合氣體出氣管上設有流量調節(jié)閥和流量計,以便于觀察混合氣體出氣管內氣體流量,以確保冷卻裝置的冷卻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冷卻的氣體混合器,能夠氫氮混合氣體夾雜少量氮氣對爐鼻子進行冷卻,在不影響爐內氣氛參數(shù)的情況下提供有效冷卻,同時確保停機時氣體混合器能夠給爐鼻子繼續(xù)提供氮氣進行冷卻,防止爐鼻子內的精密設備損壞。通過對氫氮混合氣腔體容積的調節(jié)可以改變混合后的混合氣體量,易于調整控制。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的冷卻裝置采用了上述的氣體混合器使得其同樣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冷卻裝置能夠對混合氣體出氣管的氣體流量進行觀察并對氣體流量進行控制調整。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用于爐鼻子的冷卻裝置。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冷卻的氣體混合器在一種實施方式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冷卻的氣體混合器在一種實施方式下的孔板的結構。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的冷卻裝置在一種實施方式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冷卻的氣體混合器做出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但是該解釋說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不當限定。
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冷卻的氣體混合器在一種實施方式下的結構。如圖2所示,氣體混合器5包括法蘭51,氫氮混合氣進氣管52,氫氮混合氣腔體53,氮氣進氣管54,氮氣腔體55以及孔板56,其中孔板56設于所述氮氣腔體55與氫氮混合氣腔體53之間以將二者分隔開,并且孔板56與氫氮混合氣腔體53通過螺紋可相對移動地連接,以調節(jié)氫氮混合氣腔體53的軸向深度d,并且氫氮混合氣腔體53的軸向深度d大于氮氣腔體55的軸向深度e,以增加混合氣體出氣管6中的混合氣體量。氫氮混合氣進氣管52呈L型,且其穿過氮氣腔體55和孔板56,而與氫氮混合氣腔體53連通,并且氫氮混合氣進氣管52的出口處距孔板56的距離a為15-20mm。氮氣腔體55與氫氮混合氣腔體53螺紋連接。
繼續(xù)參考圖2,氫氮混合氣體從氫氮混合氣進氣管52的一端進入氫氮混合氣腔體53。而氮氣從氮氣進氣管54的一端進入與氮氣進氣管54連通的氮氣腔體55,其中氮氣進氣管54的內徑f大于氫氮混合氣進氣管52的內徑b,使得氮氣進氣時,經(jīng)過孔板56后帶有一定壓力將氫氮混合氣進氣管52的氫氮混合氣體推向氫氮混合氣腔體53內混合,隨后混合后的混合氣體從混合氣體出氣管6中噴出。當不通入氫氮混合氣體時,氮氣從氮氣進氣管54進入氮氣腔體55,經(jīng)孔板56進入氫氮混合氣腔體53,由混合氣體出氣管6噴出,從而提供冷卻作用。
圖3顯示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冷卻的氣體混合器在一種實施方式下的孔板的結構。如圖3所示,孔板56包括了若干個小孔561以及1個氫氮混合氣進氣管穿過的中心孔562,其中,小孔直徑為c,氫氮混合氣進氣管穿過的中心孔562的直徑與氫氮混合氣進氣管52的內徑b數(shù)值相同,并且滿足氫氮混合氣進氣管52的通徑面積π(b/2)2大于孔板上各小孔561的總通徑面積n*π(c/2)2,π為圓周率,n為小孔個數(shù)。
圖4顯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的冷卻裝置在一種實施方式下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冷卻裝置包括了氣體混合器5,混合氣體出氣管6,減壓閥7,壓力表8,流量調節(jié)閥9以及流量計10。減壓閥7分別設于氮氣進氣管54和氫氮混合氣進氣管52上。混合氣體出氣管6一端與氫氮混合氣腔體53連接,另一端與冷卻管路連接,其中冷卻管路可以分為三條支管從而分別對爐鼻子的三個冷卻點進行冷卻,每條支管上均設有流量調節(jié)閥9和流量計10,從而控制冷卻氣體的流量。
上述冷卻裝置的使用過程為:通過設于氫氮混合氣進氣管52上的壓力表8觀察氫氮混合氣體的壓力,從而了解氫氮混合氣體的進氣氣體量,繼而通過設于氫氮混合氣進氣管上的減壓閥7調整壓力從而調整氫氮混合氣體的進氣氣體量。對于氮氣的進氣氣體量也是同樣通過設于氮氣進氣管54上的壓力表8與減壓閥7進行調整。氫氮混合氣體與氮氣在氣體混合器5中混合,然后從混合氣體出氣管6中噴出,為保證對爐鼻子1中的板溫計2以及攝像頭3進行冷卻保護,混合氣體出氣管分為三條支管噴出。每條支管上設有流量計用以觀察支管上的混合氣體的氣體流量,從而通過流量調節(jié)閥9進行調整支管上的混合氣體的氣體流量。當氫氮混合氣進氣管與氮氣進氣管互不影響,因為,當氫氮混合氣體不通入時,氮氣進氣管仍可以通入氮氣,從而保護板溫計2以及攝像頭3。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冷卻的氣體混合器,能夠氫氮混合氣體夾雜少量氮氣對爐鼻子進行冷卻,在不影響爐內氣氛參數(shù)的情況下提供有效冷卻,同時確保停機時氣體混合器能夠給爐鼻子繼續(xù)提供氮氣進行冷卻,防止爐鼻子內的精密設備損壞。通過對氫氮混合氣腔體容積的調節(jié)可以改變混合后的混合氣體量,易于調整控制。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爐鼻子的冷卻裝置采用了上述的氣體混合器使得其同樣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冷卻裝置能夠對混合氣體出氣管的氣體流量進行觀察并對氣體流量進行控制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隨之有著許多的類似變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如果從本發(fā)明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lián)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