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軸加工用輔助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鉆床及機用夾緊鉗。
背景技術:
機加工的過程中,對待加工件的找正、穩(wěn)定夾固至關重要。為此,通常需要對待加工件實施夾固。目前,鉆床在對批量的軸進行端部鉆油孔的過程中,通常采用機用平口鉗對軸實施找正后的夾緊,找正較為費時費力,而且存在無法定位的問題。同時,夾緊時容易導致待加工的軸因受力不均而產(chǎn)生歪斜,最終影響軸的加工質(zhì)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機用夾緊鉗,以解決目前的機用平口鉗對待加工的軸夾固存在的穩(wěn)定性較差和不能自動定位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如下技術方案:
機用夾緊鉗,包括鉗座和成對分布的鉗口板;其中,成對分布的所述鉗口板中,一者固定在所述鉗座的固定鉗身上,另一者固定在所述鉗座的活動鉗身上;
成對分布的所述鉗口板相對的部位設置有V型槽;且成對分布的所述鉗口板的所述V型槽在所述活動鉗身與所述固定鉗身貼合狀態(tài)下形成垂直于所述活動鉗身移動方向的夾固孔。
優(yōu)選的,上述機用夾緊鉗中,所述固定鉗身和所述活動鉗身與兩者各自對應的所述鉗口板均通過臺階狀定位面定位貼合。
優(yōu)選的,上述機用夾緊鉗中,所述固定鉗身與所述活動鉗身與兩者各自相對應的所述鉗口板均通過螺紋連接件相連。
優(yōu)選的,上述機用夾緊鉗中,兩個所述鉗口板的兩端均設置有用于與所述螺紋連接件相連的連接孔。
優(yōu)選的,上述機用夾緊鉗中:
所述鉗座設置有絲杠驅動機構;
所述絲杠驅動機構與所述活動鉗身相連,以驅動所述活動鉗身相對于所述固定鉗身移動。
優(yōu)選的,上述機用夾緊鉗中,所述V型槽的數(shù)量為多個,離散分布于所述鉗口板。
優(yōu)選的,上述機用夾緊鉗中,所述V型槽的兩個內(nèi)壁之間的夾角為90°至120°。
優(yōu)選的,上述機用夾緊鉗中,成對分布的所述鉗口板的所述V型槽的內(nèi)壁表面均為加強面。
優(yōu)選的,上述機用夾緊鉗中,所述鉗座包括安裝部和固定部;其中:
所述固定鉗身與所述活動鉗身安裝于所述安裝部;
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安裝部相連,所述固定部用于與鉆床的工作平臺固定相連。
鉆床,包括:
上述任一所述的機用夾緊鉗。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機用夾緊鉗能通過調(diào)整活動鉗身與固定鉗身之間的距離來使得成對分布的鉗口板的V型槽對接形成夾固孔,從而實現(xiàn)對待加工軸的加工,由于夾固孔的由相對的V型槽對接形成,因此能對待加工軸實施更加穩(wěn)固的夾緊。相比于背景技術中采用平口鉗實施夾固的方式而言,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機用夾緊鉗能解決目前的機用平口鉗對待加工的軸夾固存在的穩(wěn)定性較差和不能自動定位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背景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背景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機用夾緊鉗的局部剖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機用夾緊鉗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成對分布的鉗口板的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機用夾緊鉗成對分布的鉗口板的另一種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鉗座、110-固定鉗身、120-活動鉗身、130-安裝部、131-絲杠驅動機構、140-固定部、141-連接孔、200-鉗口板、210-V型槽、220-臺階狀定位面、230-連接孔、300-鉗口板、310-V型槽、320-臺階狀定位面、330-連接孔、400-螺紋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考圖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一種機用夾緊鉗。所公開的機用夾緊鉗包括鉗座100和成對分布的鉗口板(即鉗口板200和鉗口板300)。本申請中,鉗座100可以是拆掉鉗口板的機用平口鉗,鉗座100包括固定鉗身110和活動鉗身120。固定鉗身110和活動鉗身120均用于安裝鉗口板,其中,活動鉗身120帶動鉗口板移動來改變鉗口板之間的夾口大小。
本實施例中,成對分布的鉗口板中,一者固定在固定鉗身110上,另一者固定在活動鉗身120上。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或2所示,鉗口板200固定在固定鉗身110上,鉗口板300固定在活動鉗身120上。
成對分布的鉗口板中相對的部位均設置有V型槽,鉗口板200上設置有V型槽210,鉗口板300上設置有V型槽310。上述V型槽210和V型槽310在活動鉗身120與固定鉗身110處于貼合狀態(tài)下形成夾固孔,夾固孔能夠定位待加工的軸。本申請不限制上述V型槽的張開角度。請再次參考圖4,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V型槽210的兩個內(nèi)壁之間的夾角為90°。請參考圖5,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V型槽310的兩個內(nèi)壁之間的夾角可以為120°。上述V型槽210和V型槽310的兩個內(nèi)壁之間的夾角可以是90°-120°。當然,本申請不限制V型槽兩個內(nèi)壁之間夾角。如圖4或5所示,鉗口板200的V型槽210的數(shù)量為兩個,鉗口板300的V型槽310也對應為兩個。上述設置能實現(xiàn)對兩根軸的同時夾固。當然,上述鉗口板的V型槽可以對應設置更多,具體的,多個V型槽可以離散分布。
活動鉗身120能相對于固定鉗身110移動,進而調(diào)節(jié)鉗口板200的V型槽210與鉗口板300的V型槽310之間的距離。鉗口板200的V型槽210與鉗口板300的V型槽310之間的距離增大,能定位支撐更大徑向尺寸的軸。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機用機用夾緊鉗的使用過程如下:
操作工人在將本申請公開的機用夾緊鉗固定在鉆床上,通過操作活動鉗身120移動,進而實現(xiàn)鉗口板200與鉗口板300之間距離的調(diào)節(jié),最終能調(diào)節(jié)兩個鉗口板上的V型槽所形成的夾固孔,將待加工的軸放置于夾固孔中實現(xiàn)對其夾固,鉆床可以對待加工的軸的軸端實施鉆油孔操作。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機用夾緊鉗能通過調(diào)整活動鉗身120與固定鉗身110之間的距離來使得成對分布的鉗口板(鉗口板200和鉗口板300)的V型槽(V型槽210和V型槽310)對接形成夾固孔,從而實現(xiàn)對待加工軸的加工,由于夾固孔的由相對的V型槽對接形成,因此能對待加工軸實施更加穩(wěn)固的夾緊,同時對接后能實現(xiàn)對待加工軸的自動定位。相比于背景技術中采用平口鉗實施夾固的方式而言,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機用夾緊鉗能解決目前的機用平口鉗對待加工的軸夾固存在的穩(wěn)定性較差和不能自動定位的問題。
本申請中,鉗口板200與固定鉗身110之間和鉗口板300與活動鉗身120之間均可以通過可拆卸的方式固定相連。具體的,固定鉗身110與鉗口板200可以通過與連接孔230配合的螺紋連接件400實現(xiàn)連接,活動鉗身120與鉗口板300可以通過與連接孔330配合的螺紋連接件400實現(xiàn)。
為了便于鉗口板200與固定鉗身110之間及鉗口板300與活動鉗身120之間的組裝,優(yōu)選的,固定鉗身110與鉗口板200之間可以通過臺階狀定位面220定位貼合,活動鉗身120與鉗口板300之間可以通過臺階狀定位面320定位貼合。上述結構使得操作工人在組裝的過程中,可以先通過臺階狀定位面定位,然后再通過連接件連接。與此同時,臺階狀定位面能起到較好的支撐鉗口板的作用,進而能提高支撐的穩(wěn)定性,同時能減少局部連接應力。
本實施例中,鉗座100可以設置絲杠驅動機構131,如圖1或2所示。絲杠驅動機構131可以與活動鉗身120相連,用于驅動活動鉗身120相對于固定鉗身110移動,操作工人可以操作絲杠驅動機構131來調(diào)節(jié)活動鉗身120與固定鉗身110之間的距離。本申請中,鉗口板200的V型槽210的內(nèi)壁表面與鉗口板300的V型槽310的內(nèi)壁表面均可以為加強面,加強面可以經(jīng)過冷處理或熱處理來達到耐磨、抗變形的目的。
請再次參考圖1和2,本實施例公開的機用夾緊鉗中,鉗座100可以包括安裝部130和固定部140,固定鉗身110和活動鉗身120安裝于安裝部130。固定部140與安裝部130相連,用于將整個機用夾緊鉗固定在鉆床的工作平臺上。通常,固定部140設置有連接孔141,連接孔141可以與螺紋連接件配合實現(xiàn)在鉆床的工作平臺的固定。
優(yōu)選的,固定部140與安裝部130之間形成轉動副,進而實現(xiàn)轉動相連。此種情況下,操作工人可以操作安裝部130與固定部140之間的轉動角度來調(diào)整夾固孔的位置,并用螺紋連接件鎖緊,有利于后續(xù)鉆削工作進行。
基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機用夾緊鉗,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公開一種鉆床。所公開的鉆床包括上文中任意一項實施例所公開的機用夾緊鉗。
本文中,各個優(yōu)選方案僅僅重點描述的是與其它方案的不同,各個優(yōu)選方案只要不沖突,都可以任意組合,組合后所形成的實施例也在本說明書所公開的范疇之內(nèi),考慮到文本簡潔,本文就不再對組合所形成的實施例進行單獨描述。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或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