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從卷材尤其金屬帶卷材中取出試樣的裝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術:在軋機中在制造軋制金屬帶時通常的是在軋制過程結束之后將金屬帶卷成卷材-也被稱成卷帶(Bund)或卷狀物(Spule)。在卷材上相應存在已軋制的金屬帶的未切割的長的截段。金屬帶卷材在此典型地具有高達40噸的重量,從而為了安全地操縱卷材迫切需要相應的堅實的裝置。為了可檢查和確保相應的軋制帶材的制造質(zhì)量,需要從相應的卷材中獲得試樣。在此典型地從處在卷材的側(cè)面上的帶材頭部(Bandanfang)取出試樣。尤其分離出一塊帶材頭部和/或帶材端部(Bandende),以便獲得已卷成卷材的材料的試樣。然后將試樣供給單獨的檢驗系統(tǒng)。除了實際的取樣之外,以該方式還可有利地實現(xiàn)帶材頭部和/或帶材端部的清潔。相應的卷材借助于束帶被束緊在一起使得其在運輸時(在卷材已經(jīng)離開相應的卷繞裝置或卷軸之后)不彈開,而是保持其原有卷繞的形狀。這樣的束帶通常構造成呈鋼帶或彎曲的扁鋼的形式,以便可克服在運輸時作用的力。為了現(xiàn)在可在這樣的被捆扎的卷材處進行取樣,必須拆開卷帶捆扎材料、從卷材中展開帶材頭部、分離出一塊已展開的帶材頭部作為試樣、將帶材頭部重新卷回到卷材上且然后圍繞卷材安裝新的束帶,以防止在進一步重新運輸時卷材彈開。為了可完成卷材的重新捆扎,或者成本過高地手動捆扎卷材,或者在取樣之后將卷材運輸至單獨的捆扎工位。在展開卷材時,在相應的材料和材料厚度的情況下至少使帶材頭部塑性地變形,以便獲得帶材頭部的有利的分離位置。在隨后重新卷繞帶材頭部時使帶材重新塑性彎曲成卷狀。關于取樣,文獻EP1888284B1提出一種用于從卷成捆的軋帶中切割端部或分離出試件的方法和裝置,該裝置具有剪切器、第一底部輥子和第二底部輥子以及位置可調(diào)節(jié)的至少一個壓輥。從文獻DE102007017383A1中已知一種用于捆扎卷材的設備,在其中,卷材處在受旋轉(zhuǎn)驅(qū)動的芯軸上,且設置有彎曲工位,該彎曲工位將經(jīng)預彎曲的扁鋼帶以與卷材圓周相應的預制的長度供應給卷材。該扁鋼帶可借助于至少一個壓輥圍繞卷材來引導且扁鋼帶的端部可彼此相連接。此外從現(xiàn)有技術已知的是:為了取樣,使帶材頭部彎曲離開卷材,且使該帶材頭部如此偏移使得將其引導至相應的切割裝置。例如從文獻WO2009/047395A1中已知這樣的裝置。文獻EP1888284B1中已知用于從卷繞成卷帶的軋制帶中取出試樣的裝置和方法。從文獻JP08267134A中已知一種用于展開和卷繞鋼板的卷帶的裝置。隨后必須使以這種方式塑性變形的帶材頭部重新成形到卷材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相應地,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在卷材中(尤其在金屬帶卷材中)高效地取樣的裝置以及方法。本發(fā)明通過帶有這樣的用于從卷材中取出試樣的裝置來解決,即該裝置包括用于在取樣期間支承卷材的至少一個底部輥子單元、可壓按到卷材的側(cè)面處的至少一個壓輥單元以及用于捆扎支承在至少一個底部輥子單元上的卷材的至少一個卷帶捆扎裝置。相應地,用于從卷材中取出試樣的裝置包括用于在取樣期間支承卷材的至少一個底部輥子單元、可壓按到卷材的側(cè)面處的至少一個壓輥單元以及用于捆扎支承在至少一個底部輥子單元上的卷材的至少一個卷帶捆扎裝置。借助于壓輥單元可實現(xiàn)在取樣時且在隨后捆扎時卷材不彈開。以這種方式提高所涉及的人員的安全性并且改善卷材的銷售質(zhì)量。于是在取樣之后可借助于卷帶捆扎單元為由壓輥單元保持的且相應即使在取樣之后未彈開的卷材直接再次設有束帶。相應地可取消成本過高的手動的重新捆扎或移位到單獨的捆扎工位中,并且卷材在取樣和捆扎之后易于立即銷售。換句話說,通過所說明的裝置可實現(xiàn)高效的取樣和在這方面地很好的產(chǎn)品質(zhì)量,因為卷材的打開(即移除束帶)、取樣以及卷材的緊接著的重新閉鎖可在唯一的裝置內(nèi)執(zhí)行。卷材在取樣時的彈開可通過壓輥單元來防止,使得還沒有由于取樣而損害卷材的卷繞質(zhì)量。為了可在取樣之后實現(xiàn)高效地捆扎卷材,底部輥子單元的輥子和/或壓輥單元的輥子具有用于穿引卷帶捆扎材料和/或構造卷帶捆扎通道的凹口。在一備選方案中或者補充于所提及的凹口,底部輥子單元的輥子和/或壓輥單元的輥子優(yōu)選地相應具有至少兩個輥子元件,使得可在單個的輥子元件之間穿引卷帶捆扎材料和/或構造卷帶捆扎通道。卷材的還更安全的操作通過設置至少一個第二壓輥單元來實現(xiàn),該第二壓輥單元可壓按到卷材的側(cè)面處。優(yōu)選地還設置有至少一個靜止的底部輥子單元和至少一個可移動的底部輥子單元,以便該裝置匹配于不同的卷材直徑。優(yōu)選地,相應的底部輥子單元和相應的壓輥單元布置成彼此錯位大約90°,以便從所有的方向可靠地包圍卷材。為了取樣,有利地還設置有用于從卷材的帶材頭部取出試樣的取樣裝置。優(yōu)選地,至少一個偏移裝置(Ablenkvorrichtung)設置成用于使卷材的帶材頭部從處在其下部的層偏移,其中,偏移裝置如此構造使得卷材的帶材頭部僅可彈性地從處在其下部的層偏移。以這種方式可實現(xiàn)避免在取樣時的塑性變形,該塑性變形還使得在將帶材頭部重新卷繞到卷材上時必然再次發(fā)生的塑性變形。相應地,用于從卷材中取出試樣的裝置包括偏移裝置,其用于使卷材的材料頭部從處在其下部的層偏移,其中,該偏移裝置如此構造使得卷材的帶材頭部僅可彈性地從處在其下部的層偏移。在此尤其還理解成應不發(fā)生從卷材展開的金屬帶的塑性變形。由此實現(xiàn)帶材頭部在取樣之后重新完全貼靠到卷材的處在其下部的層處,而不必需要在此處進一步的變形步驟。由此一方面不損害帶材質(zhì)量,且另一方面可明顯簡化取樣過程且特別簡化隨后的捆扎過程。優(yōu)選地,偏移裝置包括偏移元件,其如此具有幾何結構、取向和/或定位,即可利用力使卷材的帶材頭部從處在其下部的層如此偏移使得僅發(fā)生帶材頭部的彈性變形。在此偏移元件有利地構造成呈楔形的形狀,優(yōu)選地帶有銳角。為了實現(xiàn)相應的彈性的偏移,可將偏移裝置優(yōu)選基本上切向地引向至卷材的側(cè)面。為了取樣可設置有用于從卷材中分離出試樣的分離裝置(Trennvorrichtung),且分離裝置優(yōu)選基本上垂直于卷材的處在其下部的層作用到帶材頭部上。以這種方式可避免用于取樣的帶材的塑性變形。優(yōu)選地,偏移裝置尤其包括剪切器、砧部(Amboss)或切割軌道,在該切割軌道上可執(zhí)行實際地分離出試樣,而不損害卷材的處在其下部的層。為了實現(xiàn)高效地加工卷材,優(yōu)選地設置有用于捆扎卷材的卷帶捆扎裝置,從而在重新卷繞帶材頭部之后不必為了隨后的捆扎而轉(zhuǎn)移卷材。優(yōu)選地設置有直接或間接起測量作用的傳感器,例如呈用于跟蹤前部的帶材邊緣的傳感器的形式或用于追蹤相對于偏移裝置的位置的卷材旋轉(zhuǎn)的傳感器的形式,以便控制和監(jiān)測所限定的取樣和帶材頭部從卷材的處在其下部的層的所期望的很小的偏移。此外,上面所提出的目的通過這樣用于從卷材中取出試樣的方法來解決,即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所述卷材支承在至少一個底部輥子單元上,-將至少一個壓輥單元壓按到卷材的側(cè)面處,-取出試樣,-借助于卷帶捆扎裝置捆扎支承在至少一個底部輥子單元上的卷材。相應地,用于從卷材中取出試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卷材支承在至少一個底部輥子單元上、將至少一個壓輥單元壓按到卷材的側(cè)面處、取出試樣、借助于卷帶捆扎裝置捆扎支承在至少一個底部輥子單元上的卷材。備選地或補充地,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如下步驟:使卷材的帶材頭部從處在其下部的層如此偏移使得僅發(fā)生帶材頭部的彈性變形、從卷材的彈性偏移的帶材頭部取出試樣、以及使帶材頭部貼靠到處在其下部的層處。僅用于施加彈性變形的可使用的最大的力被計算出:基于試驗來確定和/或基于經(jīng)驗值來確定。附圖說明本公開的優(yōu)選的其它的實施形式和方面通過附圖的下面的說明來進一步闡述。其中:圖1顯示了用于在卷材中取樣的根據(jù)本公開的裝置的示意性的側(cè)視圖;圖2顯示了根據(jù)圖1的在第二運行狀態(tài)中的裝置;圖3示意性地顯示了在帶有殘留的塑性變形的情況下帶材頭部從卷材的偏移;圖4示意性地顯示了在將新的帶材頭部貼靠到卷材上之后殘余的塑性變形;圖5顯示了在僅僅彈性變形的情況下帶材頭部移位;圖6示意性地顯示了在僅僅彈性變形之后新的帶材頭部的靠回(Zurücklegen);以及圖7示意性地顯示了用于取樣的另一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借助附圖對優(yōu)選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在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來表示且部分地省略這些元件的重復性的說明,以避免冗余。圖1顯示了用于取出卷材2尤其金屬帶卷材的試樣的裝置1。為了從卷材中取出試樣必需松開卷材的原始的捆扎,使得可從卷材中抽出卷材的帶材頭部以便然后分離出一部分帶材頭部作為試樣。在從帶材頭部分離出試樣之后必須使那時新的帶材頭部重新貼靠到卷材處(即重新被卷起),并且必須重新捆扎卷材。圖1顯示了支承在兩個底部輥子單元30、32上卷材2。該底部輥子單元相應地包括輥子34,輥子與卷材2的相應最外部的盤卷(Windung)(即卷材2的側(cè)面)處于直接接觸中,并且卷材2可圍繞其卷繞軸線轉(zhuǎn)動地支承在輥子上。一個底部輥子單元30構造成靜止,而另一可移動的底部輥子單元32可借助于移動裝置36來調(diào)節(jié),以便可無問題地容納帶有不同直徑的卷材。因此通過可移動的底部輥子單元32可根據(jù)卷材2的相應的直徑很大程度地一致地設計在裝置1內(nèi)的幾何結構。設置有第一壓輥單元40和第二壓輥單元42,其相對于底部輥子單元30、32布置成關于卷材2移位大約90°。壓輥單元同樣各具有兩個輥子44,其相應與卷材2的最外部的盤卷處于直接接觸中。相應地取決于卷材2的直徑,壓輥單元40、42可借助于相應的移動裝置46(其例如可由液壓缸來構造)貼靠到卷材2的相應的外部的盤卷處且還可完全從卷材提起,以便使得能夠簡單地引入和向上取出卷材。壓輥單元40、42用于當松開卷材2的捆扎時保持或固定卷材的盤卷以便可取出試樣。以這種方式可防止卷材2彈開,而盤卷可松開。底部輥子單元30、32以及壓輥單元40、42優(yōu)選以均勻的間隔或者均勻的轉(zhuǎn)角圍繞卷材2來布置,以便在為了取樣而抽出帶材頭部時實現(xiàn)均勻地壓按單個的卷材盤卷且尤其均勻地壓按卷材的最外部的盤卷。為了實際的取樣而在朝取樣工位5的方向上從卷材2中抽出帶材頭部,此處借助于在圖1中未顯示的分離裝置來分離,其中,已分離出的試樣然后經(jīng)由試樣移離裝置50輸送給相應的分析工位。在取出試樣之后將帶材端部例如由此重新引回到卷材2上,即使卷材2逆著展開方向轉(zhuǎn)動且然后再次借助于卷帶捆扎裝置60捆扎卷材。卷帶捆扎裝置60包括梭狀件(Schützen)62,從該梭狀件中引出卷帶捆扎材料64尤其扁鋼帶,且然后圍繞卷材2來引導扁鋼帶。在2中顯示了這種情況。在此將壓輥單元42中的一個從卷材2提起且擺開一段路徑。卷帶捆扎裝置60在梭狀件62處提供卷帶捆扎材料尤其扁鋼帶。經(jīng)由設置在第一壓輥單元40處的引導裝置402、404來圍繞卷材引導該扁鋼帶。其它的引導裝置在底部輥子單元30、32處設置成呈引導裝置302或者322的形式。換句話說可以梭狀件62為出發(fā)點以以下方式來引導卷帶捆扎材料64使之包圍卷材一圈,即將卷帶捆扎材料引入相應的引導裝置402、404、302、322中且如此重新引回至卷帶捆扎裝置60。然后在束帶連接裝置66處使卷帶捆扎材料64的兩個端部彼此牢固地相連接,從而當壓輥單元40同樣從卷材2提起時卷材2那時還保持其閉合的形狀。在所顯示的實施形式中,引導裝置402可相對于引導裝置404(該兩者設置在壓輥單元40處)的第二部分擺動。換句話說,在實際上應捆扎束帶時,直到那時才使引導裝置402擺動到卷帶捆扎材料64的引導路徑中。底部輥子單元30、32的所選取的輥子34以及壓輥單元40、42的所選取的輥子(即輥子44)優(yōu)選構造成受驅(qū)動。也可使所有的輥子34、44受驅(qū)動。通過驅(qū)動輥子34、44使得一方面可使卷材2在底部輥子單元30、32上轉(zhuǎn)動,以便能夠?qū)崿F(xiàn)實際的取樣。驅(qū)動另一方面用于在取樣之后將卷材2再次帶到可閉鎖的形狀中。輥子在此在卷材的側(cè)面處驅(qū)動卷材。此外,可行的是通過驅(qū)動相應的輥子34、44如此施加一定的拉力到卷材2的最外部的盤卷上,使得最外部的盤卷也拉緊地貼靠在卷材的相應處在其下部的層處。如果相應的輥子34、44或者設有用于穿引卷帶捆扎材料64的凹口,或者輥子34、44通過并排而置的輥子元件來分開地實施,則可特別簡單地圍繞卷材2來引導卷帶捆扎材料64。在圖2中顯示的附圖中如此顯示了示意性的截面視圖,即引導裝置402、404、302、322布置在輥子34、44的相應的輥子元件之間。相應地,可直接在取樣之后且直接在重新卷起帶材頭部之后在裝置1中執(zhí)行束帶的捆扎,而未在重新捆扎卷材時防礙相應的輥子34、44。在第二壓輥單元42從卷材提起且擺動到停置位置中之后,可使卷帶捆扎裝置60擺動到卷材上或擺動成靠近卷材2。然而在一備選的實施形式中還可考慮集成卷帶捆扎裝置60與第二壓輥單元42,從而還可取消擺動步驟,由此還可更進一步提升取樣的效率。此外可從圖2中明顯看出在捆扎時卷材2至少通過底部輥子單元30、32以及壓輥單元40保持,且尤其最外部的盤卷以及帶材頭部(在該處進行取樣)借助于壓輥單元40來可靠且牢固地保持。以這種方式確保卷材的最外部的盤卷和尤其外部的盤卷緊密地貼靠在處在其下部的層處,于是新捆扎的卷材的銷售質(zhì)量相應更好,并且卷材的捆扎可在取樣之后在相同的工位中直接進行,而使得不需要移位卷材2,其中,帶有與之相關的事故危險。在擺出第二壓輥單元42之后且在擺入卷帶捆扎裝置60之后通過引導裝置402、404、302、322來構造完整的捆扎帶通道或者用于引導卷帶捆扎材料64的通道,從而可完全圍繞卷材引導卷帶捆扎材料64且相應地可捆扎卷材??梢苿拥牡撞枯佔訂卧?2通過移動裝置36的定位的可能性使得能夠?qū)崿F(xiàn)帶有不同直徑的卷材的卷材2關于相應的帶材頭部的更好的定位,應在該帶材頭部處取出卷材的試樣。此外,壓輥單元40可借助于調(diào)節(jié)裝置48擺動,以便可相應地引導帶材頭部以用于取樣,且可在取樣之后將帶材頭部重新壓回到卷材2上。在此壓輥單元40可如此圍繞支承點擺動,即兩個輥子44或者可如此布置使得其緊隨卷材2的實際的側(cè)面,因此這兩個輥子與兩個底部輥子單元30、32以及第二壓輥單元42的其它輥子44、34基本上處在圓形軌道上;或者又可使壓輥單元40的所顯示的兩個輥子44中的一個從該假想的圓形軌道偏離且相應地偏移,使得將應從中獲得試樣的帶材端部引導通過那時已轉(zhuǎn)向的輥子44。在取樣之后重新卷繞卷材時,那時已轉(zhuǎn)向的輥子44用于將帶材端部重新引向卷材2處或者引向處在其下部的那時最外部的盤卷處。這可通過將輥子44重新擺向到假想的圓周線上來實現(xiàn)。帶材端部的位置可在進行取樣期間的整個時間上直接或間接借助于傳感器來監(jiān)測。直接的傳感器理解為這樣的傳感器,其例如通過成像的方法(例如攝影機)、通過借助于光柵的采樣或類似的合適的傳感器方法來實際測量帶材端部本身。帶材頭部的間接觀察可通過測量卷材2的相應的旋轉(zhuǎn)或者通過測量直接接觸卷材2的側(cè)面的相應的輥子34、44的旋轉(zhuǎn)來實現(xiàn)。此處說明的用于取樣的方法以及裝置尤其適用于在帶有很高的抗拉強度的厚帶狀卷材中進行取樣。就在由高強度的帶材構成的卷材中其傾向于在打開時彈開,這帶有很高的受傷風險以及使得卷材在沒有間隙的情況下的隨后的重新卷繞變得困難。然而如果將卷材2引導到兩個底部輥子單元30、32上且使兩個壓輥單元40、42圍繞卷材2來壓按,則卷材在打開捆扎件之后或卷材防護裝置不可彈開,從而可無危險地展開卷材2。在圖3和圖4中示意性地顯示了卷材2的帶材頭部20的特性,為了取出試樣而利用力F使帶材端部移位,該力在卷材的材料中引起殘留的塑性變形。在此在圖3中示意性地顯示了這種情況,即在其中利用力F使帶材頭部20移位,以便能夠?qū)崿F(xiàn)取樣。圖4顯示了這種狀態(tài),即在其中將帶材頭部20重新卷繞到卷材2上。由于帶材頭部20的殘余的塑性變形,帶材頭部20未直接且完全貼靠在處于其下部的層22上。然而該方法為迄今為止所應用的方法,即在施加相應的力的情況下使帶材頭部20如此換向使得將其引導到取樣部位中以便分離出試樣。本公開的對象還以此為出發(fā)點,即執(zhí)行在圖5和6中顯示的用于從卷材2中分離出試樣的操作方法。如在圖5中顯示的那樣,為此僅施加力f,以便將帶材頭部20從卷材2的處在其下部的層22中如此偏移使得僅存在材料的彈性變形而無殘留的塑性變形。相應地在圖6中顯示的圖象得出在取樣之后那時新的帶材頭部20回轉(zhuǎn)到卷材2的處在其下部的層22中的情況,即材料且尤其帶材頭部20重新如此回彈使得帶材頭部20直接完全貼靠在卷材2的下方的層22處。相應地未將塑性變形帶入到帶材頭部20中,從而還可在圖5和6中顯示的方法中維持材料質(zhì)量。僅引起帶材頭部20的彈性變形而未引起殘留的塑性變形的力f可或者基于經(jīng)驗值來計算,或者針對相應的材料以及帶材強度根據(jù)試驗來確定。除了取樣之外,從卷材2中分離出材料還可導致在制成卷材之后給予帶材頭部20其它的輪廓,例如鋒利的分開邊緣。為了執(zhí)行在圖3和4中顯示的方法,目前已知各種不同的分開方法以用于從卷繞的卷材分離出材料,例如機械切割或熱切割。在此為了實際使用分離裝置而必須在卷材的塑性變形的情況下偏移帶材頭部20,以便在卷材與已偏移的帶材頭部之間提供在機械式切割方法中必需的附加空間或在燃燒的切割方法中提供必需的間隔(需要該間隔來保護卷材的外部的盤卷免受損傷)。在切削地分離出材料時,原則上完全不需要將材料提起,然而得出如下問題,即在切削的方法中材料或者未完全分離出而然后緊接著相應地必須撕開該材料,由此產(chǎn)生起干擾作用的毛刺,或者在完全分離時形成如下主要的危險,即損傷處在其下部的卷材盤卷或至少卷材盤卷的表面。因此帶材頭部20從處在其下部的層22的突出(如其在圖4中所顯示的那樣)是不期望的,因為該帶材頭部20僅可以附加的花費被重新貼靠到卷材2更確切地說處在其下部的層22處。此外,突出的帶材頭部20在隨后本身進行加工時以及例如卷材在底座上轉(zhuǎn)動時、在隨后利用捆扎材料捆扎卷材時以及在進一步運輸卷材時帶來缺點。此外,突出的帶材頭部20涉及潛在危險,因為由于突出的部分對于人員而言存在受傷風險。相應地,在圖5和6中顯示的方法-即僅以如此小的力f偏移帶材頭部20使得僅發(fā)生彈性變形而不是塑性變形-有助于以下方面,即改善卷材的材料質(zhì)量且降低在操作時的困難。在圖7中示意性地顯示了一種用于從卷材2中取出試樣的裝置。為此又示意性地說明了壓輥單元的輥子44,其用于在松開束帶捆扎部之后防止卷材彈開。卷材2典型地處在底部輥子單元(其在圖7中然而未顯示出)上。將帶材頭部20從卷材2中由此抽出,即使卷材相應線性地和/或旋轉(zhuǎn)地運動,使得帶材頭部20從卷材中移開。該移開由包括楔形的偏移元件72的偏移裝置70來支持。楔形的偏移元件72在此如此定位、取向和進行幾何設計使得偏移元件72施加到帶材頭部20上的力如此小,即未在帶材頭部20處得到殘留的塑性變形,而僅發(fā)生彈性的偏移。在圖7中顯示的實施形式中,偏移裝置70基本上楔形地構造成帶有銳角。然而同樣可考慮其它的幾何結構的設計方案,只要其僅能實現(xiàn)彈性變形。在此基本上相切于卷材2的側(cè)面來引導偏移元件72,從而實現(xiàn)將帶材頭部20從卷材2的處在其下部的層22中簡單地提起。偏移元件72的相應的導引面720如此成形使得將帶材頭部20從處在其下部的層22中提起,然而所產(chǎn)生的角度以及所施加的力未導致殘留的塑性變形。為了現(xiàn)在可從帶材頭部20中分離出試樣或僅清理帶材頭部,設置有以切刀(其朝著偏移裝置70的砧面76工作)的形式示出的分離裝置74。該分離裝置在朝帶材頭部20的方向上起作用,其基本上指向垂直于卷材的處在其下部的層22。然而偏移裝置70的砧面76還可簡單地構造為防護面、引導部或其它的裝置,其使得能夠?qū)⒃嚇?4從帶材頭部20通過熱切割或機械切割或通過切削的方法分離出。設置有止擋78,在分離裝置74分離出試樣24之前帶材頭部20擋在該止擋處。同樣設置有材料導引系統(tǒng)780以及材料收集系統(tǒng)782,以便可相應地導引和收集已分離的試樣24,以便然后可將試樣輸送給隨后的分析系統(tǒng)。已經(jīng)可事先確定允許的最大彈性材料變形和偏移裝置70的由此產(chǎn)生的幾何機構,例如通過預先計算、實際的試驗或基于經(jīng)驗值。卷材2相對于偏移裝置70的相對運動可由此產(chǎn)生,即或者使卷材2在支座(例如底部輥子)上轉(zhuǎn)動,或者使偏移裝置70相對于固定的卷材2運動。偏移元件72的幾何結構更確切地說該偏移元件相對于卷材的取向或定位確保所施加的偏移力僅是彈性力。材料頭部的展開可直接或間接借助于起測量作用的傳感器跟蹤帶材頭部20且相應地如此計算帶材頭部20的變形使得僅發(fā)生彈性變形。止擋78可設置成相對于分離裝置74可調(diào)節(jié),以便能夠?qū)崿F(xiàn)所分離出的試樣或者帶材頭部的不同的尺寸。通過結合合適的計算方法跟蹤帶材頭部20可識別出與之前計算出的或者之前確定的變形值的偏差,且該偏差可用來影響在卷材2與偏移裝置70以及止擋78之間的相對運動。分離裝置74可如此構造使得其可匹配于相應的卷材2的不同的材料參數(shù),例如匹配于帶材的厚度、帶材的寬度、帶材的材料成分以及帶材的平整度。除了砧面76之外,在偏移裝置70中可設置有其它的保護裝置(例如屏蔽板等等),以便在分離出試樣時保護卷材的下方的層22。參考標號列表1,1'用于取樣的裝置2卷材20帶材頭部30靜止的底部輥子單元32可移動的底部輥子單元34底部輥子單元的輥子36移動裝置302用于卷帶捆扎材料的引導裝置322用于卷帶捆扎材料的引導裝置40第一壓輥單元42第二壓輥單元44壓輥單元的輥子46移動裝置48調(diào)節(jié)裝置402用于卷帶捆扎材料的可折疊的引導裝置404用于卷帶捆扎材料的引導裝置5取樣工位50試樣移離裝置60卷帶捆扎裝置62梭狀件64卷帶捆扎材料66束帶連接裝置70偏移裝置72偏移元件74分離裝置76砧面78止擋720導引面780材料導引系統(tǒng)782材料收集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