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前置光源和包括該前置光源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反射式顯示裝置能夠利用周圍的環(huán)境光作為照明源以顯示畫面,與傳統(tǒng)的透射式顯示裝置相比,反射式顯示裝置具有光線柔和、省電、在戶外具有更好的顯示效果等優(yōu)點,因此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反射式顯示裝置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在環(huán)境光較弱或暗室環(huán)境下,反射式顯示裝置的亮度低,顯示效果不佳。
為了在環(huán)境光較弱或暗室環(huán)境下也獲得較好的顯示效果,一般在反射式顯示裝置中增加前置光源輔助反射式顯示裝置進行顯示。然而,現(xiàn)有的反射式顯示裝置的前置光源通常采用前置導光板配合反射式顯示裝置的散射膜實現(xiàn)。在這種結(jié)構的前置光源中,導光板雙側(cè)均有出光,導致暗態(tài)顯示時(即在環(huán)境光較弱或暗室環(huán)境下)對比度急劇下降,從而導致色域降低,顯示效果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至少一個方面,本公開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前置光源和包括該前置光源的顯示裝置。
根據(jù)本公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前置光源,包括:
透明基底;
設置在透明基底上的多個光源元件;和
多個吸光元件,所述多個吸光元件均設置在所述多個光源元件的前側(cè),
其中,所述多個吸光元件與所述多個光源元件分別一一對應設置,每一個光源元件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均位于與所述光源元件對應的所述吸光元件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內(nèi),并且每一個光源元件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的面積均小于與所述光源元件對應的所述吸光元件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的面積。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所述前置光源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透明基底中的多個量子點元件,
其中,所述多個量子點元件與所述多個光源元件分別一一對應設置,每一個光源元件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均位于與所述光源元件對應的所述量子點元件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內(nèi)。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每一個所述光源元件包括發(fā)藍光的光源元件,并且每一個所述量子點元件均包括按照預定比例混合的藍光激發(fā)發(fā)紅光的量子點和藍光激發(fā)發(fā)綠光的量子點。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所述多個光源元件成陣列布置在所述透明基底上,并且每兩個相鄰的光源元件之間的間距被設計為使得前置光源發(fā)出的光分布均勻。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任意兩個相鄰的光源元件之間的間距均相同,并且所述間距位于1毫米~2.5毫米的范圍內(nèi)。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所述前置光源還包括:設置在每一個所述光源元件與對應的所述吸光元件之間的反射元件,以將每一個光源元件發(fā)出的光朝向遠離所述吸光元件的方向反射。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每一個所述吸光元件在平行于所述透明基底的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70μm。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每一個所述量子點元件在平行于所述透明基底的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一一對應的所述光源元件在平行于所述透明基底的方向上的尺寸,并且每一個所述量子點元件在平行于所述透明基底的方向上的尺寸與一一對應的所述光源元件在平行于所述透明基底的方向上的尺寸的差值是基于所述量子點元件與一一對應的所述光源元件在垂直于所述透明基底的方向上的距離確定的。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每一個所述量子點元件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均位于與所述量子點元件對應的所述吸光元件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內(nèi),并且每一個所述量子點元件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的面積均小于與所述量子點元件對應的所述吸光元件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投影的面積。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所述前置光源還包括:用于電連接所述多個光源元件的連接線,其中,所述連接線設置在所述透明基底上。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所述連接線的材料包括ITO或者IZO,并且所述連接線的線寬為30微米以上;或者,
所述連接線的材料包括金屬,所述連接線的線寬為3微米以下,并且所述連接線經(jīng)過表面氧化處理。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所述透明基底包括第一層透明膜和第二層透明膜,所述量子點元件形成在第一層透明膜上,所述第二透明膜形成在所述量子點元件上以保護所述量子點元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上述實施例中任一個所述的前置光源;和
設置在所述前置光源后側(cè)的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在遠離所述前置光源的一側(cè)設置有反射部件。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所述多個光源元件成陣列布置在所述透明基底上,并且每一個光源元件與所述顯示面板的反射部件在垂直于所述顯示面板的方向上的距離與任意兩個相鄰的光源元件之間的間距的比值位于1∶1~1∶1.5的范圍內(nèi)。
根據(jù)一些實施例,所述顯示裝置的尺寸小于等于8英寸,并且所述連接線的材料包括ITO或者IZO;或者
所述顯示裝置的尺寸大于8英寸,并且所述連接線的材料包括金屬。
在根據(jù)本公開實施例的前置光源和顯示裝置中,能夠?qū)崿F(xiàn)單側(cè)出光,提高了前置光源的對比度,從而能夠?qū)崿F(xiàn)更好的顯示效果。
附圖說明
通過下文中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所作的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和優(yōu)點將顯而易見,并可幫助對本發(fā)明有全面的理解。
圖1是根據(jù)本公開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實施例的前置光源的截面圖;
圖3是圖2中的前置光源的俯視圖;
圖4是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和
圖5是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的光學分布仿真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在說明書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圖標號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說明旨在對本發(fā)明的總體發(fā)明構思進行解釋,而不應當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一種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為便于解釋,闡述了許多具體的細節(jié)以提供對本披露實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顯地,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jié)的情況下也可以被實施。在其他情況下,公知的結(jié)構和裝置以圖示的方式體現(xiàn)以簡化附圖。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在……上”、“在……上形成”和“設置在……上”可以表示一層直接形成或設置在另一層上,也可以表示一層間接形成或設置在另一層上,即兩層之間還存在其它的層。
本文中采用的表述“前置光源”中的“前置”表示的意思是在顯示裝置的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所述光源比顯示裝置的顯示元件更靠近用戶,即,所述光源位于顯示裝置的顯示元件靠近用戶的一側(cè)。相應地,本文中使用“前”、“后”、“前側(cè)”、“后側(cè)”等方向性術語表示各個部件或各個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例如,“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前側(cè)”表示在顯示裝置的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元件比所述第二元件更靠近用戶。
圖1是根據(jù)本公開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結(jié)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顯示裝置可以包括顯示面板100、前置光源200以及光學膠層300。光學膠層300用于將顯示面板100和前置光源200結(jié)合在一起,光學膠層300可以由透明的光學膠材料形成。
圖2是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實施例的前置光源的截面圖,圖3是圖2中的前置光源的俯視圖。參見圖2和圖3,前置光源200可以包括:透明基底202、設置在透明基底202上的多個光源元件204、和多個吸光元件206。如圖2所示,多個吸光元件206與多個光源元件204分別一一對應設置,并且均設置在多個光源元件204的前側(cè),即設置在多個光源元件204靠近用戶的一側(cè)。每一個光源元件204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均位于與所述光源元件204對應的吸光元件206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內(nèi),并且每一個光源元件204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的面積均小于與所述光源元件204對應的吸光元件206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的面積。這樣,當光源元件204發(fā)光時,由于吸光元件206設置得比光源元件204大,所以光源元件204發(fā)出的光不會從前置光源的前側(cè)(即圖2中的上側(cè))射出,以使得光源元件204發(fā)出的光僅能從前置光源的后側(cè)(即圖2中的下側(cè))射出,然后經(jīng)顯示面板的反射元件(參見圖4)反射后,再從顯示裝置的前側(cè)射出。通過采用上述結(jié)構,根據(jù)本公開實施例的前置光源實現(xiàn)了單側(cè)出光,提高了前置光源的對比度,從而能夠?qū)崿F(xiàn)更好的顯示效果。
可選地,前置光源200還可以包括透明蓋板208,透明蓋板208設置在多個吸光元件206上,以保護吸光元件206和光源元件204。
在一個示例中,吸光元件206可以為黑色吸光元件,例如,吸光元件206可以由與彩膜基板的黑矩陣相同的材料構成。在一個示例中,每一個吸光元件206在平行于透明基底202的方向上的尺寸(例如圖2中的尺寸LBA)不大于70微米(μm),以使得在人眼觀察前置光源200時所述吸光元件206是視覺不可見的。
在一個示例中,透明基底202可以由透明的聚酰亞胺(即PI)材料形成,例如,透明基底202可以包括透明的PI膜。透明基底202的厚度可以為30~50微米。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前置光源200可以采用“單色光源+量子點”的發(fā)光方案。“量子點”(Quantum dots,QDs)一般指直徑在1~10nm范圍內(nèi)的半導體納米晶體常。量子點通常是由II-VI或III-V族元素組成的半導體納米顆粒。由于存在量子限域效應,量子點通常表現(xiàn)出異于相應體相材料和其他分子材料的獨特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量子點在受到一定能量的光激發(fā)后可發(fā)出熒光,波長可通過改變量子點的尺寸來進行調(diào)節(jié),并且具有寬且連續(xù)的吸收光譜、窄而對稱的發(fā)射光譜、優(yōu)良的光穩(wěn)定性、高發(fā)光效率等優(yōu)良的光學性質(zhì)。
如圖2所示,前置光源200還可以包括設置在透明基底202中的多個量子點元件210。多個量子點元件210與多個光源元件204分別一一對應設置,每一個光源元件204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均位于與所述光源元件204對應的量子點元件210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內(nèi)??蛇x地,每一個光源元件204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的面積均小于與所述光源元件204對應的量子點元件210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的面積。
在一個示例中,每一個量子點元件210在平行于透明基底202的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一一對應的光源元件204在平行于透明基底202的方向上的尺寸,并且每一個量子點元件210在平行于透明基底202的方向上的尺寸與一一對應的光源元件204在平行于透明基底202的方向上的尺寸的差值是基于量子點元件210與一一對應的光源元件204在垂直于透明基底202的方向上的距離確定的。如圖2所示,一個平行于透明基底202的方向可以為X方向,一個垂直于透明基底202的方向可以為Z方向,一個量子點元件210在X方向上的尺寸LQD大于與該量子點元件210對應的光源元件204在X方向上的尺寸LS,并且LQD與LS的差值是基于量子點元件210與光源元件204在Z方向上的距離D1確定的?!癓QD與LS的差值是基于量子點元件210與光源元件204在Z方向上的距離D1確定的”表示的意思是:當距離D1較小時,即量子點元件210距離光源元件204較近時,LQD與LS的差值可以設置得較??;當當距離D1較大時,即量子點元件210距離光源元件204較遠時,LQD與LS的差值可以設置得較大。通過設置的設計,可以保證每一個光源元件發(fā)出的光可以全部照射到與所述光源元件對應的量子點元件上,從而提高光源元件發(fā)出的光的利用率。
在一個示例中,一個量子點元件210在X方向上的尺寸LQD比與該量子點元件210對應的光源元件204在X方向上的尺寸LS大2~5微米。
在一個示例中,每一個量子點元件210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均位于與所述量子點元件210對應的吸光元件206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內(nèi),并且每一個所述量子點元件210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的面積均小于與所述量子點元件210對應的所述吸光元件206在透明基底202上的投影的面積。這樣,吸光部件206可以完全遮住量子點元件210,從而避免外部環(huán)境光照射到量子點元件上而對量子點的正常發(fā)光造成干擾。
在一個示例中,每一個吸光元件206在X方向上的尺寸LBA比與該吸光元件206對應的量子點元件210在X方向上的尺寸LQD大2~5微米。
在一個示例中,透明基底202可以包括第一層透明膜2021和第二層透明膜2022,第一層透明膜和第二層透明膜均可以為透明PI膜。量子點元件210均形成在第一層透明膜2021上,第二透明膜2022形成在量子點元件210上。通過這樣的雙層結(jié)構設計,可以保護量子點元件免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在一個示例中,量子點元件210可以通過絲網(wǎng)印刷或打印的方式封裝在透明基底202中。
具體地,每一個光源元件204可以為發(fā)藍光的光源元件,例如發(fā)藍光的發(fā)光二極管(LED),并且每一個量子點元件210均包括按照預定比例混合的藍光激發(fā)發(fā)綠光的量子點2101和藍光激發(fā)發(fā)紅光的量子點2102。
在上述示例性的實施例中,發(fā)藍光的LED發(fā)出的藍光分別激發(fā)量子點2101和量子點2102發(fā)出綠光和紅光,這樣,將量子點2101和量子點2102按照預定比例混合,就會使得受激發(fā)發(fā)出的綠光和紅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從而使得激發(fā)后的混光為白光。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上述預定比例可以為從1∶2至2∶1的范圍內(nèi)選擇的一個比例。也就是說,當藍光激發(fā)發(fā)綠光的量子點2101和藍光激發(fā)發(fā)紅光的量子點2102按照從1∶2至2∶1的范圍內(nèi)選擇的一個比例混合時,由藍色LED以及綠光和紅光QDs組成的發(fā)光元件可以產(chǎn)生標準白光??蛇x地,還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量子點2101和量子點2102,以使得藍色LED以及綠光和紅光QDs組成的發(fā)光元件發(fā)出的紅、綠、藍三種基色的光的強度的比例約為3∶6∶1,通過這樣比例的混合,也可以產(chǎn)生標準白光。
在上述示例性的實施例中,通過采用“單色LED+量子點”,尤其是“藍色LED+綠光和紅光QDs”,不僅可以產(chǎn)生標準的白光,還可以提供色域。
根據(jù)本公開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前置光源200可以采用“單色LED+熒光粉”的發(fā)光方案。在一個示例中,每一個光源元件204可以包括發(fā)藍光的LED和黃色熒光粉。在另一個示例中,每一個光源元件204可以包括發(fā)(近)紫外光的LED和RGB熒光粉。單色LED和熒光粉的原理和結(jié)構與現(xiàn)有的光源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在一個示例中,參見圖3,多個光源元件204成陣列布置在透明基底202上,并且每兩個相鄰的光源元件204之間的間距P被設計為使得前置光源發(fā)出的光分布均勻。在一個示例中,任意兩個相鄰的光源元件204之間的間距P均相同,并且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當所述間距P小于例如1毫米時,光源元件204的燈影明顯可見;當所述間距P大于例如2.5毫米時,會明顯增加前置光源200的生產(chǎn)成本,所以,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所述間距P位于1毫米~2.5毫米的范圍內(nèi)。關于該間距P與光分布之間的關系,下文將進一步詳細描述。
在一個示例中,藍色LED在X方向上的尺寸LS可以為6微米~30微米。在一個示例中,可以通過轉(zhuǎn)印等工藝將藍色LED轉(zhuǎn)印至形成有量子點元件的透明基板上。
在一個示例中,吸光元件206與LED 204分別一一對應,并且每一個吸光元件206與一一對應的LED 204形成一個單一的組件,該單一的組件可以向LED生產(chǎn)廠商定制并直接由LED生產(chǎn)廠商提供。在另一個示例中,每一個吸光元件206與一一對應的LED 204可以分別獨立地形成。例如,在形成有LED 204的透明基板202上,通過構圖工藝或噴墨打印工藝形成多個吸光元件206。
進一步參見圖3,前置光源200還可以包括用于電連接所述多個光源元件204的連接線212。連接線212設置在透明基底202上,連接線212電連接成陣列布置的多個光源元件204。在一個示例中,連接線212的材料可以包括ITO或者IZO等透明材料。在該示例中,由于連接線是透明的,所以連接線212的線寬可以設置得較大,例如30微米以上。在另一個示例中,連接線212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屬。在該示例中,由于連接線是不透明的,所以連接線212的線寬一般設置得較小,例如3微米以下,并且連接線212可以經(jīng)過表面氧化處理,以減小反射率。這樣,光源204發(fā)出的光不會被連接線212朝向前側(cè)反射,從而保證了單側(cè)出光,能夠進一步提高對比度。
返回參見圖2,前置光源200還可以包括多個反射元件214。多個反射元件214與多個光源元件204分別一一對應,每一個反射元件214均設置在與該反射元件214對應的光源元件204與吸光元件206之間,以將每一個光源元件204發(fā)出的光朝向遠離所述吸光元件206的方向反射,從而進一步增強單側(cè)出光的效果。在一個示例中,反射元件214在X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近似等于與其對應的吸光元件206在X方向上的尺寸。
根據(jù)本公開另一方面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如圖4所示,該顯示裝置400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前置光源200;和設置在所述前置光源200后側(cè)的顯示面板410,所述顯示面板410在遠離所述前置光源200的一側(cè)設置有反射部件4102。
在一個示例中,反射部件4102可以包括反射表面或反射片。該反射部件可以與顯示面板410一體形成,或者,該反射部件可以獨立于顯示面板410形成,然后通過粘合等方式結(jié)合至顯示面板410上。
結(jié)合圖3和圖4,多個光源元件204成陣列布置在透明基底202上,并且每兩個相鄰的光源元件204之間的間距P被設計為使得前置光源發(fā)出的光分布均勻。在一個示例中,任意兩個相鄰的光源元件204之間的間距P均相同,并且所述間距P位于1毫米~2.5毫米的范圍內(nèi)。
在一個示例中,每一個光源元件204與顯示面板410的反射表面或反射片4102在垂直于所述顯示面板的方向(即圖4中的Z方向)上的距離D2與任意兩個相鄰的光源元件之間的間距P的比值位于1∶1~1∶1.5的范圍內(nèi)。在可替換的示例中,每一個量子點元件210與顯示面板410的反射表面或反射片4102在垂直于所述顯示面板的方向(即圖4中的Z方向)上的距離D3與任意兩個相鄰的光源元件之間的間距P的比值位于1∶1~1∶1.5的范圍內(nèi)。在本文中,距離D2或距離D3可以被稱為“混光距離”。
在一個示例中,可以將量子點元件210在X方向上的尺寸LQD設置為約70微米,混光距離D3設置為約1.5毫米,間距P約為2.0毫米。圖5示出了在這樣的設計數(shù)值下的顯示裝置的仿真光學分布圖。在圖5中,X、Y坐標分別代表在仿真模型中不同數(shù)據(jù)點的坐標。在該仿真實驗中,光學分布均勻性可以達到97.7%。
在上述示例中,通過對間距P以及混光距離與間距P的比例關系的設計,可以實現(xiàn)均勻的混光效果,從而提高前置光源的發(fā)光均勻性,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上述顯示裝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電子紙、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shù)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chǎn)品或部件。
在一個示例中,所述顯示裝置為尺寸小于等于8英寸的顯示裝置。在該示例中,所述連接線212的材料可以選擇為ITO或者IZO等透明材料,這樣,連接線212的線寬可以設置得較大,例如30微米以上。
在另一個示例中,所述顯示裝置為尺寸大于8英寸的顯示裝置。在該示例中,連接線212的材料可以選擇為金屬材料,以避免較長的連接線走線產(chǎn)生的過大壓降對光學均勻性的影響。在該示例中,由于連接線是不透明的,所以連接線212的線寬一般設置得較小,例如3微米以下,并且連接線212可以經(jīng)過表面氧化處理,以減小反射率。這樣,光源204發(fā)出的光不會被連接線212朝向前側(cè)反射,從而保證了單側(cè)出光,能夠進一步提高對比度。
雖然本發(fā)明總體構思的一些實施例已被圖示和說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理解,在不背離本總體發(fā)明構思的原則和精神的情況下,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改變,本發(fā)明的范圍以權利要求和它們的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