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平面光源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和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目前電視機直下式背光模組結構為擴散板覆蓋點光源構成,因點光源比較亮,需要拉伸與擴散板之間的距離,才能比較好的遮蓋光源亮點,這樣就導致模組厚度增加,電視機產品厚度也增加,顏值降低。同時,采用該傳統(tǒng)的直下式結構,導致用燈數量增加,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和背光模組,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背光模組的厚度過大,成本過高的缺陷。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背板和設置在所述背板中并由所述背板支撐的下述部件:
光擴散裝置,用于使光線均勻分布;
光反射裝置,使光線射向所述光擴散裝置,所述光反射裝置位于所述光擴散裝置下方;
至少一個導光柱,設置在所述光擴散裝置與所述光反射裝置之間;以及
至少一個點光源,位于所述導光柱的入光側。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具有兩個端面和介于兩端面之間的多個側面,其中,至少一個端面為入光側,至少一個側面為出光側。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的多個側面分別為依序連接的凹弧面、第一側面、底面和第二側面,其中,所述凹弧面位于所述導光柱的頂端面,所述底面與所述凹弧面相對,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第二側面相對,所述凹弧面、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為出光側。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包括相互連接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于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上分別形成有向外凸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沿所述導光柱的延伸方向延伸。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柱的多個側面分別為相互連接的凸弧面和底面,所述凸弧面為出光側。
進一步地,所述點光源的數量為多個,所述導光柱的數量為多個并與多個所述點光源分別一一對應。
進一步地,所述光擴散裝置包括擴散板和至少一增亮膜;或者,所述光擴散裝置包括至少一擴散膜和至少一增亮膜。
進一步地,所述光反射裝置為反射紙或印制在所述背板上的光反射材料。
進一步地,所述光擴散裝置與所述導光柱的間距為2-20mm。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
與現有技術對比,本發(fā)明提供的背光模組,采用導光柱和位于導光柱入光側的至少一個點光源構成線光源,再通過光擴散裝置使光線均勻分布,形成面光源,這樣,可大大減小背光模組的厚度,降低制作成本,且提高了光效。
與現有技術對比,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裝置,由于背光模組的厚度的減少,整個顯示裝置的厚度可降低,有利于顯示裝置的輕薄式設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導光柱的斷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導光柱的斷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提供的導光柱的斷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背光模組 10a:內部空間
1:背板
2:光擴散裝置
3:光反射裝置
4:導光柱 41:端面
42:凹弧面 43:第一側面
44:底面 45:第二側面
4a:上部 4b:下部
46:突出部 47:凸弧面
5:點光源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谒枋龅谋景l(fā)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為敘述方便,下文中所稱的“前”“后”“左”“右”“上”“下”與附圖本身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對本發(fā)明的結構起限定作用。
除非另作定義,此處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發(fā)明所屬領域內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義。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說明書以及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并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qū)分不同的組成部分。同樣,“一個”或者“一”等類似詞語也不表示數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個。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10,包括背板1、光擴散裝置2、光反射裝置、導光柱和點光源,光擴散裝置2、光反射裝置3、導光柱4和點光源5設置在背板1中并由背板1支撐。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背光模組10是一種利用導光柱4引導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10的光源結構為由點光源5和導光柱4組合構成的線光源。與傳統(tǒng)的直下式背光模組10中設置大量的點光源5相比,點光源5的使用數量大大減少。
參見圖1,光擴散裝置2,用于使光線均勻分布到各區(qū),以提供明亮光源。在本實施例中,光擴散裝置2包括擴散板和增亮膜,增亮膜布設在擴散板的一側,光擴散裝置2與背板1之間形成內部空間10a。光擴散裝置2覆蓋導光柱4和點光源5,以使光線均勻分布,形成面光源??梢岳斫獾氖?,在光擴散裝置2的邊緣也可以設置有與點光源5對應的遮光部件,以便于遮蓋光源亮點。
當然,光擴散裝置2也可以是光學膜片,其包括至少一擴散膜和至少一增亮膜。
參見圖1,光反射裝置3,使光線射向光擴散裝置2,在本實施例中,光反射裝置3為設置在內部空間10a的反射紙,反射紙可以將來自于由點光源5和導光柱4構成的線光源的光線反射至光擴散裝置2上。
當然,光反射裝置3也可以是光反射材料,光反射材料印制在背板1上。
參見圖1,導光柱4設置在光擴散裝置2與光反射裝置3之間,導光柱4主要功能是將點光源5的光線導入模組內部,并通過特殊光學設計,將導光柱4內的光源向兩側以及上部以預設的參數導出,點光源5位于導光柱4的入光側。在本實施例中,點光源5的數量為多個,導光柱4的數量為多個并與多個點光源5分別一一對應(當然導光柱4也可以為一個),導光柱4的數量可根據背光模組10的光效要求進行設定,每一導光柱4與每一點光源5構成一線光源。每個點光源5包括LED燈珠和散熱結構,LED燈珠的數量為但不局限于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導光柱4較導光板不同的為導光柱4可適配大功率的LED燈珠,尤其對于大尺寸的液晶電視,采用導光柱4的背光模組10的發(fā)光效率更高。
當然,每一導光柱4也可以對應設置有兩個或多個點光源5,兩個或多個點光源5與每一點光源5構成一線光源。
參見圖1和2,光擴散裝置2與導光柱4的間距根據覆蓋均勻出光要求合理設計,間距范圍為2-20mm,優(yōu)選二者間距為5mm。導光柱4可利用透明柱體作為本體,其具有兩個端面和介于兩端面41之間的多個側面,其中一個端面41為入光側,點光源5設置在該端面41對應的位置上,并能夠沿垂直于端面41的方向將光線射入導光柱4內部。具體地,導光柱4的多個側面分別為依序連接的凹弧面42、第一側面43、底面44和第二側面45,其中,凹弧面42位于導光柱4的頂端面,底面44與凹弧面42相對,第一側面43與第二側面45相對,凹弧面42、第一側面43和第二側面45為出光側。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凹弧面42的弧形設計以減少向上的出光量,導光柱4內部的光線由凹弧面42、第一側面43和第二側面45向外導出,以提高光線的均勻性,射至光反射裝置3上的光線由光反射裝置3反射至光擴散裝置2處,這樣,光擴散裝置2放置導光柱4較近的位置即能較好地遮蓋線光源,進而減少了光擴散裝置2與導光柱4的間距,整個背光模組10的厚度更小,并且提高了光效,較傳統(tǒng)的直下式背光源更節(jié)能。
當然,兩個端面41均可以為入光側,兩個點光源5分別設置在各端面41對應的位置上。
當然,入光側也可以在導光柱4的其他任意部位,或者借助輔助結構入射。
本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10。
上述的顯示裝置,由于背光模組10的厚度的減少,整個顯示裝置的厚度可降低,有利于顯示裝置的輕薄式設計。
實施例二
下面結合附圖3僅就與前一實施例中不同之處作詳細說明。
參見圖3,導光柱4具有兩個端面41和介于兩端面41之間的多個側面,其中一個端面41為入光側,點光源5設置在該端面41對應的位置上,并能夠沿垂直于端面41的方向將光線射入導光柱4內部。具體地,導光柱4的多個側面分別為依序連接的凹弧面42、第一側面43、底面44和第二側面45,其中,凹弧面42位于導光柱4的頂端面,底面44與凹弧面42相對,第一側面43與第二側面45相對,凹弧面42、第一側面43和第二側面45為出光側。導光柱4包括相互連接的上部4a和下部4b,下部4b于第一側面43和第二側面45上分別形成有向外凸出的突出部46,突出部46沿導光柱4的延伸方向延伸,突出部46的與導光柱4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狀呈半圓形。采用凹弧面42和突出部46的設計,以減少上部4a向上的出光量及下部4b向左右兩側的出光量,這樣,可進一步提高光線的均勻性。
實施例三
下面結合附圖4僅就與前一實施例中不同之處作詳細說明。
參見圖4,導光柱4具有兩個端面41和介于兩端面41之間的多個側面,其中一個端面41為入光側,點光源5設置在該端面41對應的位置上,并能夠沿垂直于端面41的方向將光線射入導光柱4內部。具體地,導光柱4的與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狀呈半橢圓形,導光柱4多個側面分別為相互連接的凸弧面47和底面44,凸弧面47為出光側。這樣,通過凸弧面47的弧形設計以減少向上和向左右兩側的出光量,導光柱4內部的光線由凸弧面47向外導出,以提高光線的均勻性,射至光反射裝置3上的光線由光反射裝置3反射至光擴散裝置2處,這樣,光擴散裝置2放置導光柱4較近的位置即能較好地遮蓋線光源,進而減少了光擴散裝置2與導光柱4的間距,整個背光模組10的厚度更小,并且提高了光效,較傳統(tǒng)的直下式背光源更節(jié)能。
本發(fā)明申請?zhí)峁┑谋彻饽=M10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發(fā)明申請的背光模組10可大大減少LED燈的使用數量,傳統(tǒng)的直下式背光源中需要用到大量的LED燈,本申請中可以僅采用一個或多個高亮度的LED燈珠作為點光源5,光源部分下降成本達60%以上,背光模組10整體成本下降40%以上;
2、可減少一半以上的厚度,進一步降低電視機產品厚度,提高顏值,由于將點光源5轉化為線光源,容易遮蓋,可進一步降低擴散板距離,使模組整體厚度較少;
3、可簡化工藝流程,節(jié)省人工;
4、可提高光效,起到節(jié)能的作用,因擴散板到光源的距離越遠,則光效就越低,反之,則光效越高。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